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64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docx

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doc

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依据

实际情况

检查结果

1

化工企业的厂址选择应全面考虑了建设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1

有土地使用证

符合要求

2

选择厂址应充分考虑地震。

软地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址因素以及飙风、雷暴、沙暴等气象危害,采取可靠技术方案,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地下溶洞等比较发育的地区;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2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3

厂址应不受洪水、潮水和内涝的威胁;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3

无洪涝威胁

符合要求

4

厂址应避开新旧矿产采掘区、水霸、《或大坝》溃决后可能淹灭地区、地方病严重流行区、国家及省级文物保护区,并与航空站、气象站、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保持有关标准或规范所规定的安全距离;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4

无这些情况

符合要求

5

化工企业之间、化工企业与其他工矿企业、交通线站、港埠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规定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5

与周边的企业、公路、铁路等距离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6

化工企业的厂址是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按工厂生产类型及安全卫生要求与城镇、村庄和工厂居住区保持足够的间距;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6

与城镇、村庄和工厂居住区的安全间距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7

工厂的居住区、水源地等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设施与各种有害或危险场所应按有关标准规范设置防护距离,并应位于附近不洁水体、废渣堆场的上风、上游位置;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7

职工宿舍与车间、库区等危险场所的安全间距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8

化工企业厂址必须考虑当地风向因素,一般应位于城镇、工厂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8

厂址位于项目生活区的西侧,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东南风)的上风向

符合要求

9

厂区具体位置应与当地现有和规划的交通线路、车站、港口进行顺利合理的联结;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9

厂区东侧紧邻三喜路(园区规划道路),交通便利

符合要求

10

集中建设的工厂居住区不宜布置在铁路或公路干道两侧,临近居住区的线路应保持有关规范所规定的距离;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1.10

项目生活区未布置在铁路或公路干道两侧

符合要求

11

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应根据场内生产系统及安全、卫生要求进行功能合理分区的布置,分区内部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通道和间距;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2.1

厂区分区布置,相互间有一定的通道和间距

符合要求

12

厂区内火灾危险较高,散发烟尘、水雾和噪音的生产部分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率的上风方位;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2.2

生产装置区位于生产区西北部,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东南风)的上风方向

符合要求

13

污水处理场、大型物料堆场、仓库去分别集中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2.3

储罐去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

符合要求

14

厂区面积大于5万米2化工企业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2.4

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

符合要求

15

厂区道路应根据交通、消防和分区的要求合理布置,力求顺通,危险场所应为环形,保证消防车辆、急救车辆畅行无阻;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2.5

产区道路布置较合理

符合要求

16

道路两侧和上下接近的建、构筑物必须满足有关净距和建筑界限要求;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2.6.2

有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17

生产工艺安全卫生设计必须符合人一机工程的原则,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以及精神紧张状态;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3.1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各车间卫生标准定为4级

符合要求

18

对具有危险有害因素的生产过程应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实现遥控或隔离操作;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3.3

设备采用密封操作;采用自动化程度的工艺设计

符合要求

19

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生产过程,应设计可靠的监测仪器、仪表,并设计必要的自动报警和自动联锁系统;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3.4

设置有氢气自动报警装置、氨气自动报警装置

符合要求

20

应防止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设备、设施、生产原材料、产品和中间产品;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3.7

不直接接触,佩戴有劳动防护用品

符合要求

21

我国内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

区域排洪沟不宜通过厂区;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3.1.5

无地区电力线路,无排洪沟

符合要求

22

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3.2.10

生产装置未未种植任何植物

符合要求

23

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罐组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篱或茂密的灌木丛。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3.2.10

生产装置未种植任何植物

符合要求

 

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措施建议

火灾爆炸

1.阀门、管道损坏泄露;空气中氢气、氮气含量超标时遇点火源;2.封闭区域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时遇点火源。

3.空气进入可燃、易燃气体设备或管道内,遇火源起火。

1.氢气、氮气泄露;若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可能爆炸;2.通风设施故障,不能及时排走累积气体;3.无防雷防静电设施不良;4.电气设备生产火花;5.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

1.设备损坏;2.人员伤亡。

1.车间装设监测、报警系统;定期检查监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能。

2.严格设备、仪表的维护保养。

3.按规定要求设置齐备可靠的消防设施;每天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性。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5.严格控制火源。

6.完善通风设施。

7.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8.对明火、动火进行严格管制,制定并实施动火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

9.完善防雷防静电设施和设备接地设施等。

车间选用防静电、防爆电机照明、开关等电气设施。

噪音和振动

机、泵运转

1.机器运行不正常;2.机器无消声器、减振器。

人员伤害

1.设备增减消音减振措施;2.个人做好防护工作。

机械伤害

1.人员不慎被卷入带式输送机、粉碎机等转动设备内;2.设备运行检修,造成剪、割、绞等事故;3.机械设备碰撞、挤压。

1.运转设备转动部位无安全防护罩;2.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检修规程不健全;3.安全管理不严;4.工作场地采光不良;5.人员操作失误;6.人员误触转动设备等。

人员伤亡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在机械运行中禁止接触转动部分。

3.机械转动部分的护栏要保持完好。

4.机泵设备检修和清理,应事先切断电源,并设有专人监护。

5.检查前应索取操作牌、操作时应停机,切断电源。

应挂上“严禁启动”标志牌。

6.应设专人监护等。

中毒窒息

1.俺不去泄露;2.氨浓度超过最高容许浓度;3.无有毒气体检测仪或失灵;4.无通风设施故障;5.无中毒救护设施和措施。

1.氨气在管路、阀门等处大量泄露,人员在此环境下工作。

2.检查或检修时,未设专人监护。

未穿戴防护用品。

3.有氨气泄露可能的区域无安全警示标志。

通风不良。

4.未对作业现场的氨浓度进行检测,导致超过最高容许浓度。

5.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

人员伤亡

1.氨气管道选型及其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2.新建、大修后的氨气设施必须经检查验收,证明符合安全要求并有安全规程后,才能投入运行。

3.有氮气泄露可能的场所加强通风、设警示标志。

配备氨气检测报警仪器。

4.对作业现场的氨气浓度进行及时检测。

5.检查或检修时,应在人孔处设专人监护。

穿戴好防毒面具。

6.经常检查安全管道、阀门和法兰装置,发现泄露及时修理。

7.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

触电

无防护设施或失灵,人员触漏电设备

1.绝缘部件老化损坏;接零不良;2.漏电保护装置失灵;3.人员操作失误;4.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及所用导线不符合要求,未使用漏电保护器,不戴绝缘手套;5.乱接不符合要求的临时线。

人员伤亡

1.电线、电缆通过高温区域应加以防护,防止绝缘损坏。

2.移动配电箱、板装设漏电保护器。

3.临时用电应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专人管理。

4.电器设施选型合理、规范安装、维修及时,绝缘良好。

5.设备外壳进行接地或接零。

灼烫

1.片碱、碱液、氨水及蒸汽等喷射泄露;2.高温设备,管道无保温措施。

1.高温无聊或蒸汽管线泄露,泄露的高温物料溅及人体蒸汽喷射至人体等;2.搬运、使用等作业时无意触及高温物料或高温设备;3.作业人员进入现场无个体防护措施;4.车间通风不良;5.作业人员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等。

人身伤害

1.加强设备设施及管线的维护、检验,确保安全完好状态。

2.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做好个体防护。

4.保持车间通风良好,保持风扇等降温设备完好运行。

5.控制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时间。

高处坠落

1.操作失误,人体是去平衡;2.栏杆或平台故障,导致坠落;3.操作工有恐高症。

1.操作规程不健全或违章操作;2.操作平台设计或施工不和技术要求;无防护栏杆;3.恶劣天气室外作业;4.安全管理不健全;操作工没有体检或无高空作业证;5.职工安全意识差。

人员伤亡

1.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严格配备,岗位工人劳动防护用品要穿戴齐全;2.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3.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起重伤害

1.起重设备钢丝绳、钩头等吊具存在缺陷;2.起重机械各种安全联锁装置损坏;3.起重司机无证操作;4.操作人员违章作业;5.吊索具选用不当、吊重绑挂方式不当、钢丝绳断裂。

1.人员在起重设施下方停留或经过;2.大型吊装作业未设专人指挥;3.被起重的物体放置不稳固;4.设备质量不合格或未定期检修;5.起重作业操作规程不健全;6.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超载起吊重物;7.设备选型不合理,施工安装质量差。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1.起重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测、保持完好状态。

2.保持各安全联锁装置完好无损。

3.起重机司机应进行安全培训,在取得操作证后方能上岗操作。

4.严禁司机和吊挂作业人员违章操作。

5.在起重作业过程中,重物下严禁人员停留和通过。

6.大型吊装作业应设专人指挥。

7.严禁超载起吊,严格遵守“十不吊”。

 

中和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措施建议

火灾

1.静电、雷电明火;2.电器短路,电器设备及电缆起火,电晕放电;3.明火等。

1.可燃物遇火源起火;2.电气设备及电缆起火;3.违章操作;4.安全防护缺陷;5.意外事件等。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对明火、动火、进行严格管制,制定并实施动火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

2.加强用电安全。

3.按规范要求设置齐备可靠的消防设施;每天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性。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5.严格控制火源。

灼烫

1.酸碱喷射泄露;2.高温设备,管道无保温措施。

1.酸碱等腐蚀物料管线泄露,泄露的腐蚀或高温物料溅及人体等;2.搬运、使用等作业时无意触及高温物料或高温设备;3.作业人员进入现场无个体防护措施;4.车间通风不良。

风扇等降温设备损坏;5.作业人员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违章操作等。

人身伤害

1.加强设备设施及管线的维护、检验,确保安全完好状态。

2.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做好个体防护。

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严格配备,岗位工人劳动防护用品要穿戴齐全。

4.保持车间通风良好。

保持风扇等降温设备完好运行。

5.控制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时间。

6.制定详尽的切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岗位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等。

触电

1.无防护设施或失灵,人员接触漏电设备。

1.电线、电气设施的绝缘或外壳损坏、设备漏电;2.电气设备接地损坏或没接;3.进行检修作业时,没有严格执行停送电挂牌手续,误送电,繁盛触电事故;4.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及所用导线不符合要求,未使用漏电保护器,不戴绝缘手套;5.乱接不符合要求的临时线。

人员伤亡

1.电线、电缆通过高温区域(如烘干炉区域)应加以防护,防止绝缘损坏。

2.移动配电箱、板装设漏电保护器。

3.临时用电应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专人管理。

4.电气设施选型合理、规范安装、维修及时,绝缘良好。

5.设备外壳进行接地或接零。

机械伤害

1.运转设备外漏;2.设备检修,造成剪、割、绞等事故。

1.运转设备转动部位无安全防护罩;2.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人员误触转动设备;3.设备检修规程不健全。

人员伤亡

1.运转设备转动部位无安全防护罩。

2.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人员误触转动设备。

3.设备检修规程不健全。

4.皮带运转中不准接触转动部位,按规程检查处理故障。

5.皮带启动前先发信号,确认无人接触转动部位后方可启动。

6.皮带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高处坠落

1.操作失误,人体失去平衡;2.操作平台坍塌,人体坠落。

1.操作规程不健全或违章操作;2.操作平台设计或施工不合技术要求;3.操作平台无防护栏杆,不系安全带;4.恶劣天气室外作业。

人员伤亡

1.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严格配备,岗位工人劳动防护用品要穿戴齐全。

2.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3.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噪音和振动

鼓风机、加压泵运转。

1.机器运行不正常;2.机器无消声器、减振器。

人身伤害

1.设备增减消音减振措施;2.个人做好防护工作。

 

浓缩干燥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措施建议

火灾爆炸

1.甲醛泄露点附近遇火源;2.违章操作等。

1.设备管道损坏,甲醛泄露;2.甲醛设备、管道、管件等有缺陷;3.通风设施故障,不能及时排走累积气体;4.无防雷防静电设施不良;5.电器设备产生火花;附近有易燃物;6.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

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

1.正确装设监测、报警系统;定期检查监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能。

2.严格设备、仪表的维护保养。

3.按规范要求设置齐备可靠的消防设施,每天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性。

4.保障通风设施可靠,加强室内通风。

5.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6.严格控制火源。

7.正确按照操作规程点火。

8.定期检查交换机。

机械伤害

1.运转设备外露;2.设备检修,造成剪、割、绞等事故。

1.运转设备转动部位无安全防护罩;2.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人员误触转动设备;3.设备检修规程不健全。

人员伤亡

1.运转设备转动部位无安全防护罩。

2.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人员误触转动设备。

3.设备检修规程不健全。

触电

1.人员接触漏电设备。

1.绝缘部件老化损坏;2.接零不良;3.漏电保护装置失灵;4.人员操作失误。

人员伤亡

1.电线、电缆通过高温区域应加以防护,防止绝缘损坏。

2.移动配电箱、板装设漏电保护器。

3.临时用电应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专人管理。

4.电气设施选型合理、规范安装、维修及时,绝缘良好。

5.设备外壳进行接地或接零。

中毒窒息

1.有毒介质(甲醛)泄露,处理不及时;2.通风不良;3.违章操作。

1.设备、管道故障,甲醛或二氧化碳气体泄露;2.通风设施故障,不能及时排走累积气体;3.设备内检修未进行空气置换或置换不合格。

人员伤亡

1.定期检查设备、管道、阀门等是否有泄露。

2.设置监控系统,作业现场甲醛浓度超标及时报警。

3.配备必要的防毒面具、防毒口罩等防护用品。

4.经常检查管道、阀门和法兰装置,发现泄露及时修理。

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

高处坠落

1.操作失误,人体失去平衡;2.栏杆或平台故障,导致坠落;3.操作工有恐高症。

1.操作规程不健全或违章操作;2.操作平台设计或施工不合技术要求;3.操作平台设计或施工不符合技术要求;4.恶劣天气室外作业;5.安全管理不健全,操作工没有体检或无高空作业证;6.职工安全意识差。

人员受伤

1.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严格配备,岗位工人劳动防护用品要穿戴齐全。

2.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3.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灼烫

1.浓硫酸喷射泄露;2.高温设备,管道无保温措施。

1.浓硫酸管线泄露,泄露的腐蚀或高温物料溅及人体等;2.搬运、使用等作业时无意触及高温物料或高温设备;3.作业人员进入现场无个体防护措施;4.车间通风不良。

风扇等降温设备损坏;5.作业人员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违章操作等。

人身伤害

1.加强设备设施及管线的维护、检验,确保安全完好状态。

2.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做好个体防护。

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严格配备,岗位工人劳动防护用品要穿戴齐全。

4.保持车间通风良好。

保持风扇等降温设备完好运行。

5.控制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时间。

6.制定详尽的切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岗位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等。

噪声与振动

1.机器运转声音大;机器运转声音异常。

1.设备运行不正常;2.设备无消声器、减振器,没有按时检修机器;3.设备安装有缺陷。

人身伤害

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2.对噪声大的设备进行消音减振处理;3.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粉尘

人员在粉尘环境工作

1.工作场所不佩戴劳保用品;2.粉尘环境无除尘设施或无抑尘设施;3.输送过程交叉点过多或落差造成跌落扬尘等。

人身伤害

1.代号防护用品。

2.抑制粉尘飞扬(浇湿)。

 

硫酸铵生产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措施建议

火灾爆炸

1.阀门、管道损坏泄露;空气中氮气含量超标时遇点火源;2.封闭区域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时遇点火源;3.空气进入可燃、易燃气体设备或管道内,遇火源起火。

1.氨气泄露;若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可能爆炸;2.通风设施故障,不能及时排走累积气体;3.无防雷防静电设施或防雷防静电设施不良;4.电器设备产生火花;5.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

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

1.车间装设监测、报警系统;定期检查监测、报警系统规定可靠性能。

2.严格设备、仪表的维护保养。

3.按规范要求设置齐备可靠的消防设施。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5.严格控制火源。

6.完善通风设施。

7.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8.对明火、动火进行严格管制,制定并实施动火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

9.完善防雷防静电设施和设备接地设施等。

机械伤害

1.人员不慎被卷入带式输送机、粉碎机等转动设备内;2.设备运行检修,造成剪、割、绞等事故;3.机械设备碰撞。

挤压。

1.无设备安全防护设施;2.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3.安全管理不严;4.工作场地采光不良;5.人员操作失误。

人员伤亡

1.皮带运转中不准接触转动部位,按规程检查处理故障。

2.皮带启动前先发信号,确认无人接触转动部位后方可启动。

3.皮带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触电

1.人员接触漏电设备。

1.绝缘部件老化损坏;2.接零不良;3.漏电保护装置失灵;4.人员操作失误。

人员伤亡

1.电线、电缆通过高温区域应加以防护,防止绝缘损坏。

2.移动配电箱、板装设漏电保护器。

3.临时用电应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专人管理。

4.电气设施选型合理、规范安装、维修及时,绝缘良好。

5.设备外壳进行接地或接零。

噪声与振动

1.机器运转声音大;机器运转声音异常。

1.设备运行不正常;2.设备无消声器、减振器,没有按时检修机器;3.设备安装有缺陷。

人身伤害

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2.对噪声大的设备进行消音减振处理;3.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高处坠落

1.操作失误,人体失去平衡;2.栏杆或平台故障,导致坠落;3.操作工有恐高症。

1.操作规程不健全或违章操作;2.操作平台设计或施工不合技术要求;3.无防护栏;4.恶劣天气室外作业;5.安全管理不健全,操作工没有体检或无高空作业证;6.职工安全意识差。

人员受伤

1.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严格配备,岗位工人劳动防护用品要穿戴齐全。

2.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3.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灼烫

1.硫酸喷射泄露;2.高温设备,管道无保温措施。

1.硫酸管线泄露,泄露的腐蚀或高温物料溅及人体等;2.搬运、使用等作业时无意触及高温物料或高温设备;3.作业人员进入现场无个体防护措施;4.车间通风不良。

风扇等降温设备损坏;5.作业人员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违章操作等。

人身伤害

1.加强设备设施及管线的维护、检验,确保安全完好状态。

2.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做好个体防护。

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严格配备,岗位工人劳动防护用品要穿戴齐全。

4.保持车间通风良好。

保持风扇等降温设备完好运行。

5.控制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时间。

6.制定详尽的切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岗位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等。

中毒窒息

1.氨气泄露;2.氨浓度超过最高容许浓度;3.无有毒气体检测仪或失灵;4.无通风设施或通风设施故障;5.无中毒救护设施和措施。

1.氨气在管路、阀门等处大量泄露,人员在此环境下工作;2.检查或检修时,未设有专人监护。

未穿戴防护用品;3.有氨气泄露可能的区域无安全警示标志。

通风不良;4.未对作业现场的氨浓度进行监测,导致超过最高容许浓度。

5.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

人员伤亡

1.氨气管道选型及其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露。

2.新建、大修后的氨气设施必需经检查验收,证明符合安全要求并有安全规程后,才能投入运行。

3.对作业现场的氨气浓度进行及时监测。

4.检查或检修时,应在人孔处设专人监护。

穿戴好防毒面具。

5.经常检查氨气管道、阀门和法兰装置,发现泄露及时修理。

6.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

 

储运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措施建议

火灾爆炸

甲醛等泄露,遇到火源。

1.储存中发生泄露,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达爆炸极限;2.操作过程中物料溢流;3.罐体和管道由于腐蚀泄露;4.违章作业、违章动火等;5.无防雷防静电设施或防雷防静电设施不良。

1.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罐区附近装设监测、报警系统;定期检查监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能。

2.严格设备、仪表的维护保养。

3.按规范要求设置齐备可靠的消防设施;每天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性。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5.严格控制火源。

6.定期检测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

7.按要求设置防火堤。

高处坠落

1.操作失误,人体失去平衡;2.栏杆或平台故障,导致坠落;3.操作工有恐高症。

1.进行高处作业时未系安全带,也没有监护和其他防护措施;2.作业人员身体状况不好;3.作业人员穿拖鞋、硬底鞋等进行作业;4.安全防护栏杆未设、不符合要求或损坏;5.检修平台、孔、洞等处缺少安全防护设施;6.照明情况不好;7.其他违章作业。

人员伤亡

1.高处作业前要制定计划,现场统一指挥。

2.制定完备的检修安全措施。

合理使用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

3.禁止患有禁忌症和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

4.作业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5.设置检修安全防护设施,在检修平台、预留孔等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