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574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重要的化学原理,它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是适用于几乎所有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

这些原理需要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并灵活运用,需要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中进行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推理。

二、教学内容分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知识结构为:

本节教材安排在第三章第4节。

它的知识基础是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理论。

需要利用初中和高中必修、选修已学的知识,采用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并巩固第二、三章的知识点;利用本节内容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必修1中离子反应的实质。

本节内容涉及沉淀反应安排了一定篇幅的应用内容,在资料等栏目及问题的引出中,教材多处以不同方式涉及了相关知识的应用;由于其中相当部分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介绍,而是于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进行理论分析或技能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落实这些理论联

系实际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届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属于90后,信息意识强,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但是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氛围不浓。

由于课时原因,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比较薄弱,进入高二虽然加强了学习的力度,但是仍然满足于学——背——考的模式,缺乏思维深度,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帮助、引导。

我校学生在第三章盐类水解的学习中存在很大困惑,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相对好理解一些,而平衡的移动是第四节的认知基础。

针对学困生,利用平衡理论解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巩固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对于学优生,可以提供相关实际问题的信息,培养他们阅读信息、分析信息,获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科学视野栏目——溶度积内容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拓展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2)根据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的理论,掌握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沉淀的溶解、转化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经历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能力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体会化学平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发展性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的理论,能从化学平衡角度研究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及对沉淀溶解的讨论,学会变换问题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能优化实验方案,选择可能出现鲜明实验现象的药品,并从中体会化学学科思想——对比实验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由于在化学平衡知识的学习中,运用平衡观点看问题贯穿始终;学生过去很少开放、自主地一次用多种药品来实验,并且实验药品紧贴第三节内容创设思维冲突,也为下节课沉淀的转化进行了铺垫。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确定为:

学生通过理论探究及实验探究,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并学会从平衡角度判断溶解平衡的移动。

五、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方法:

先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寻找规律→设计、讨论验证难溶电解质平衡移动的实验方案→完成简单的验证实验→依据实验结论提升理论知识。

课堂引入从离子反应形成的溶洞和龋齿谈起,引出课题;从复习初中的概念——溶解度过渡到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的建立——溶解平衡;初中饱和食盐水析晶的方法到运用平衡理论析晶,创设思维的困惑,运用化学的基础——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巩固平衡理论;再从实验出发引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最后将化学平衡理论进行迁移,解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

在迁移过程中仍然利用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由于学生实验有不同结果,再回到化学平衡理论,运用平衡理论解释相关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创设思维的疑点,为下一节课沉淀的应用——沉淀的生成、转化进行铺垫。

设想是以生活中常见的“龋齿”为主线贯穿整节课,以龋齿引入课题、运用难溶电解质平衡移动知识解释龋齿的形成原因结束。

在引入环节,提出开放性问题“根据初中所学溶液的知识及第二章化学平衡中涉及的溶液中的溶解平衡知识,如果想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通过学案复习,从初中溶液角度、高二平衡角度可以回答出不同方法,但从平衡角度的回答缺乏实验根据,因此跟上实验——饱和食盐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化学学科思想——实验为基础,同时加深对溶解平衡的理解,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形成新概念的环节,通过实验冲击学生固有的概念——Ag+、Cl-的反应进行到底。

在理解新概念环节,创设开放性实验,让学生通过提供的药品自己设计实验理解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通过讨论、实验验证及归纳总结深刻理解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整节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地方入手,不断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自主创新性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重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通过活动拓宽了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为学生营造主动发展的天地,让学生得到体验,升华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2、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

一是增加的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的实验——析出晶体。

该实验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析晶作为课堂的引入,既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景,初步从平衡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溶解问题。

另外增加的验证NH4Cl溶液能溶解Mg(OH)2是由于NH4+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形成难电离的NH3·H2O的实验。

它是对前面的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内容的升华,学生既要考虑NH4Cl溶液中的主要粒子的影响,还要考虑排除NH4+水解的干扰。

此时学生不仅要知道应找含有NH4+的盐,还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阴离子对溶液不产生酸碱性的影响。

二是学生实验:

本节课提供给学生探究影响Mg(OH)2溶解平衡的试剂有:

水、FeCl3溶液、NH4Cl溶液、HCl溶液、酚酞溶液、Na2CO3溶液等。

这就要求学生先根据影响Mg(OH)2的溶解平衡条件确定出与Mg2+、OH-两种离子结合使平衡移动→通过分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和信息验证→最后确定出影响溶解平衡的条件。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整节课时是在几个问题驱动下贯穿而成的,其中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开放性较大的有

问题

设计目的及作用

①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使饱和氯化钠溶液析出晶体,并说明你的理论依据。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溶液析晶的方法。

为实验探究的进行打下基础和提供思路。

②如何验证所给的物质哪些能使Mg(OH)2沉淀溶解?

从平衡移动条件的角度,让学生自行思考进行总结。

③从实验现象中,结合平衡的知识总结出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方法。

从实验的角度体会沉淀溶解平衡。

体会化学中对比试验、空白试验的意义。

④从实验中分析NH4Cl溶液使Mg(OH)2沉淀溶解可能的原因?

结合这节课的实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验证你的预测。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提升,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⑤从实验中FeCl3溶液的加入沉淀不仅没有溶解,反而出现红褐色沉淀的现象进行下节课的铺垫。

留出悬念,引导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离子反应的实质。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在课堂中采用了提问、实验、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设计和安排的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两部分活动,开放程度均很大,学生能从各个角度考虑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研究的欲望。

5.教学进程(以表格形式对教学过程作详细描述,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

资源

教学意图

【展示图片】美丽的溶洞、“难看”的龋齿。

【提问】二者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思考

图片

PPT展示

制造感官冲突。

从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入。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提问】根据初中所学溶液的知识及第二章化学平衡中涉及的溶液中的溶解平衡知识,如果想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你有什么方法?

回忆、思考

回答:

蒸发溶剂、降温;“有同学小声说加氯离子”

初中溶液知识

学生活动

复习初中溶液知识;将化学平衡知识迁移过来

实验

【分组实验】取饱和的NaCl溶液2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盐酸。

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

实验验证

基本实验

【讲解】对于已经生成沉淀的溶液,可以看成是沉淀的饱和溶液,在其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

【板书】一、Ag+、Cl-的反应能进行到底吗?

【分组实验】向盛有2mL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0.1mol/LNaCl溶液。

问题讨论:

1、恰好反应没有?

2、溶液中还含有Ag+和Cl-?

【继续试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I溶液,有何现象?

说明了什么?

思考

实验

溶液中依然有Ag+、Cl-存在。

沉淀是难溶物,但不是绝对不溶,只不过溶解度很小,难溶物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资料: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沉淀达到完全。

以实验为基础建立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概念。

理解事物的相对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实验

探究

方案

设计

活动

开展

【板书】当v(溶解)=v(沉淀)时,得到饱和AgCl溶液,建立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

溶解平衡概念:

溶解平衡特征:

【练习】书写碘化银、氢氧化镁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迁移】既然存在着平衡关系,请大家分析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

①内因:

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

【讨论】若使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现提供以下试剂,请你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蒸馏水、酚酞、盐酸、饱和NH4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FeCl3溶液

【引导提问】刚才同学说的思路非常好,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具体的实验方案,怎样才能获得明显的实验现象?

记录

练习书写

“逆、等、定、动、变”

回答:

内因

外因

讨论实验方案

汇报:

因为存在溶解平衡,因此从平衡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加水、加盐酸、加饱和NH4Cl溶液、FeCl3溶液、Na2CO3溶液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分别向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蒸馏水、酸、盐,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第二章化学平衡知识

学生练习书写

实验

药品

学生根据平衡移动的条件选择药品

注意书写的规范

巩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书写

利用平衡知识解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让学生自行思考设计出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案。

试管编号

对应试剂

少许Mg(OH)2

少许Mg(OH)2

少许Mg(OH)2

少许Mg(OH)2

滴加试剂

2ml蒸馏水,滴酚酞溶液

2ml盐酸

3ml饱和NH4Cl溶液

2mlFeCl3溶液

现象

固体无明显溶解现象,溶液变浅红

迅速溶解

逐渐溶解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组织汇报】下面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情况。

【引导提问】通过平衡知识的了解,同学们从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出发进行了实验,但美中不足的是现象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明显,这样就考查大家化学学科实验能力了,提醒大家,这里可以用到初中实验经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空白实验的方法如饱和NH4Cl溶液对氢氧化镁沉淀的溶解平衡影响;还可以借助其他药品的帮助来判断如氢氧化镁沉淀加水后滴加几滴酚酞再看现象…

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释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并试从中找出使沉淀溶解的规律。

各小组同学汇报。

1.加水应该可以(但现象不明显)

2.加盐酸沉淀很快消失

3.加饱和NH4Cl溶液沉淀有所减少

4.加Na2CO3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5.加FeCl3溶液沉淀变成红褐色

思考,回答。

对比实验

再做实验进行对比

记录现象,进行分析,书写方程式

讨论、回答

【解释】在溶液中存在Mg(OH)2的溶解平衡:

Mg(OH)2(s)

Mg2+(aq)+2OH-(aq)

1.加水增加溶剂量沉淀部分溶解

2.加入盐酸时H+中和OH-,使

c(OH-)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Mg(OH)2溶解。

3.加入NH4Cl,学生出现分歧,部分学生认为NH4Cl水解显酸性消耗了OH-;部分学生认为NH4+结合OH-而使沉淀溶解。

教师给与指导

初中对比实验

平衡移动条件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观察能力

体会化学学科思想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落实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制造思维冲突,加深对第三章知识的理解

拓展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NH4Cl溶液为什么能使Mg(OH)2沉淀溶解

【引导提问】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预测。

【帮助】提供一种药品:

CH3COONH4溶液几乎呈中性

【演示实验】在Mg(OH)2沉淀中,加入CH3COONH4溶液。

请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

讨论:

多数同学认为氯化铵在水中完全电离出NH4+,只有少数发生水解,因此NH4+结合OH-使沉淀溶解的结论应该是正确的。

讨论:

同学们想到了所使用的药品得提供NH4+,但还不能显酸性。

所以调溶液呈中性。

(有的提出加氨水;有的提出加醋酸钠…)

沉淀逐渐溶解(对比)

学生活动

教师演示实验

出现思维困惑,老师适时提供帮助,提升对盐类水解的进一步认识

培养学生对问题全面性的分析能力

【结束】请你结合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解释溶洞、龋齿的形成(信息给与,见学案)。

【小结】用概念图总结本节课内容并总结收获体会

作业:

1、[思考]:

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加入氯化铁溶液后,为什么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目标练习

学生填写学案

学生巩固练习

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1)通过检测题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基本目标的反馈。

练习1硫酸钡在硫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小?

练习2龋齿的形成原因:

①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难溶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2)通过学生的概念图对学生发展性目标进行反馈。

我对学生上交的概念图进行分析:

所有的学生基本都提及了知识层面,即掌握了沉淀溶解平衡的书写。

绝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沉淀平衡移动的条件。

部分同学提到实验验证及对比实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交流和反思之后,体会更深,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最好能有明显实验现象;如果均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可借助一些指示剂或对比实验来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少数同学提及收获巩固了盐类水解的知识。

2.教师教学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的实效性,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①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且引出的内容紧扣研究重点,最后又落实到生活中去。

②理论探究部分引导深入,为实验探究提供知识支持。

③实验方案设计的讨论与汇报为部分孩子理清思路,铺设台阶,加强了化学学科思想的渗透。

④通过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巩固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⑤通过对Mg(OH)2沉淀溶解条件的实验讨论加深了对电解质及盐类水解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将第四节内容进行了整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体系授课,而是顺着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实验,总结出Mg(OH)2沉淀平衡右移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实验中的学科思想。

在实验中两次制造了思维的冲突,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这在本节课及下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

缺憾总会有的,一是由于开放实验所用的时间成本比较高,设计教学的内容较多,学生的讨论不能充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开放教学,就要将问题精简,不能泛泛,抓住核心问题开放,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

二是对学生初三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把握不够,造成引入时有些拖拉;三是由于事先印发了学案,为了节省时间将实验记录的表格印在学案上,造成一部分学生思维受限,没有引发自己的想法。

尽管如此,在随后的学生调查反馈表中,学生们还是给与了肯定和鼓励。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示愿意进行开放探究式教学,而且更需要。

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在这样的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他们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再将自己远离同学。

调查表中,学生对化学课的感受改观,对化学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学习兴趣,尤其可贵的是,学生提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意识都有较大的收获,对化学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我认为这节课还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附1:

部分学生调查反馈意见

这节课,你最大的兴奋点在什么地方?

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一边动手,一边动脑,一边讨论;新鲜的授课方式;讨论、分析另一个实验小组方案;推理,实验现象;分组讨论,感觉新鲜;沉淀的变化及对药品的要求;老师提出的问题我没有想到;自由讨论;与同学讨论,说出各自想法,进行争论;不懂的问题茅塞顿开的一刻;可以动手改进试验,而不是照本宣科;

请用2—3句话描述你对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这种授课形式很好,我对化学有了些兴趣;知识全记住了,收获很大;比原来在教室中光听老师讲好些,获取的知识比原来多,差不多都记住了;可以让同学充分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活跃,对实验的特殊性有了考虑;比较轻松、自由,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知道考虑问题要细致,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验操作以需要为准;同学能自由发言,开阔思路;分组上课趣味多,做题要有心创新;做实验,分组讨论收获大;自由组合小组,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答案,比老师一人讲好;与老师互动很好;很开心,喜欢与同学合作;一切事物都有特殊的时候;活跃思维,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你认为这节课有哪些不足?

时间短;气氛还没有活跃起来,有些枯燥;再引入一些课外的与之相似的实验;自己动手还少;要能自由组合就更好了;思考时间再长点;学生回答声音小,听不清,老师应该重复一遍;节奏偏快,应多些实验与观察、讨论、分析时间,教学内容能更细致些;对老师配合不够;有摄像机,不敢说话了;应再多些实验;有人听课,有点受限制;学生实际动手环节少,真正动手的人少,希望以后能让每个人亲自动手;每组人数稍多;试验器材少,药品少,不能充分创新;

附2:

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案

【复习巩固】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溶解性是指:

溶解性是物质的_______性质。

溶解性大小跟有关。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

注意:

在20℃时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

溶解性

【新概念引入】

【交流、讨论】

(1)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液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2)要使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固体,可采取措施。

【实验探究】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实验现象:

思考:

如何解释产生的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向盛有2mL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0.1mol/LNaCl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问题讨论:

1、恰好反应没有?

2、溶液中还含有Ag+和Cl-?

【继续试验】取上层清液,滴加0.1mol/LKI溶液,有何现象?

说明了什么?

现象:

离子方程式:

说明的原因:

AgCl溶解平衡的表示:

【新概念建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概念:

2.特征:

3.影响因素:

      

      

      

【巩固练习】书写碘化银、氢氧化镁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实际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应用:

(2)方法:

①例:

②例:

【实际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

2.沉淀的溶解

分析:

如:

CaCO3、FeS、Al(OH)3、Cu(OH)2溶于盐酸中。

原理:

【交流、讨论】若使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

 方法:

【实验探究】设计使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可行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提供试剂:

蒸馏水、盐酸、饱和NH4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FeCl3溶液

试管编号

对应试剂

少许Mg(OH)2

少许Mg(OH)2

少许Mg(OH)2

少许Mg(OH)2

滴加试剂

2ml蒸馏水,滴加酚酞溶液

2ml盐酸

3ml饱和NH4Cl溶液

2mlFeCl3溶液

现象

【思考与交流】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释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并试从中找出使沉淀溶解的规律。

【实际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

【思考】上述实验④中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加入氯化铁溶液后,为什么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D.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2.在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反应后,恢复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变大B.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增大

C.溶液的PH不变D.溶液中钙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

  3.为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A.NaOHB.Na2CO3C.氨水D.MgO

  4.硫酸钡在硫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小?

  5.龋齿的形成原因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难溶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