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79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35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煤炭储备配送物流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某煤炭储配物流中心项目

承办单位:

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法定地址:

某省某市某开发区振兴路249号

1.2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1、某省工程咨询院

工程咨询等级:

甲级

工程咨询证书编号:

工咨甲某

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某工商学院

研究咨询范围:

综合

发证机关:

教育部

1.3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

1、《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某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协议》;

2、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投资合作协议及优惠政策》;

3、《工商行政管理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4、《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建设某煤炭储配物流中心项目的批复》;

5、《某港煤炭装卸费用标准》;

6、《某港总体规划图》;

7、《某矿业集团煤炭用户资料》;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9、《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

1.4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

1、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2、项目需求分析;

3、建设内容及目标;

4、建设方案;

5、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节能、消防;

6、项目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计划;

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分析。

1.5可行性研究概论

1.5.1建设目标、规模和内容

1、建设目标:

(1)充分发挥煤炭储配物流中心的功能;满足市场对符合环保优质型煤炭的需要;

(2)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丰富的煤炭资源;(3)发挥龙矿和某港在建立沿海煤炭储配物流基地方面成熟的条件和优势,构建涉及煤炭、电力等多方面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4)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5)解决优质环保煤比重逐年减少,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6)降低煤炭产品和物流的总成本;(7)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8)减少煤炭物流和使用中的浪费,实现节能减排。

2、建设规模:

项目拟建设大型煤炭储配物流中心,年运营量1000万吨。

煤炭储配物流中心项目工程总占地面积约为35.33万平方米。

3、建设内容

(1)建设煤炭装卸设施、配煤设施、储煤设施及公用配套设施;

(2)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3)购置煤炭装卸堆存设备、电气控制、计量和在线检测设施。

1.5.2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省某市某港区内。

1.5.3劳动定员

根据劳动量计算及工作制度设定,本项目设计新增人员数为150人,其中直接生产人员125人,管理及技术人员25人。

1.5.4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2年。

1.5.5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实做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三同时”,在项目实施及投运后,加强三废治理,注重防火、防爆、防尘、防噪声等,做到有针对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保证项目建设达到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三废”得到有效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安全隐患与劳动危害隐患得到识别和有效控制,并通过现代化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管理体系予以保障。

1.5.6投资估算

本项目建设投资28768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估算额2323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02万元,预备费用2130万元。

工程费用中:

建筑工程费9274万元,设备购置费12141万元,安装费1821万元。

本项目无建设期贷款,无建设期贷款利息。

利用扩大系数估算法,项目需流动资金25000万元。

总投资为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与流动资金之和,总计为53768万元。

1.5.7资金筹措

1、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53768万元,由项目投资方某矿业集团公司和某港集团公司自筹,其中某矿业集团公司筹措4301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某港集团公司筹措1075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

2、资本金

项目资本金20000万元,占总投资53768万元的37.2%,符合国家资本金有关政策。

3、用款计划

项目建设期拟定为2年,第一年投入11507万元,第二年投入17261万元,完成全部建设投资。

项目流动资金25000万元,在投产第1年全部投入。

1.5.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1.1

煤炭

万吨

1000.00

2

总投资

万元

53768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8768

2.2

流动资金

万元

25000

3

占地面积

公顷

35.33

530亩

4

劳动定员

150

4.1

管理及技术人员

25

4.2

生产工人

125

5

年销售收入

万元

444170

6

年利润总额

万元

11892

7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431795

8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6.98%

税前

%

19.37%

税后

9

投资回收期

5.48

税前

6.43

税后

10

财务净现值(ic=13%)

万元

33369

税前

万元

15215

税后

11

总投资收益率

%

24.55%

12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24.59%

13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25.87%

14

盈亏平衡点

%

41.64%

1.5.9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在某港建设大型的煤炭储配物流中心,不仅会极大的缓解胶东半岛煤炭紧张的局面,为供煤方、需煤方、贸易商、港口、航运企业搭建起一个共赢的物流平台,而且会拉动整个某市的物流业产生质的飞跃,意义重大。

经测算,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四项财务评价指标均优于行业基准值,从敏感性分析看,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从财务角度评价,该项目是可行的。

综合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1.6风险及对策

此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有煤源获取方面、工艺技术方面、市场方面、投融资方面等,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关注国家政策、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稳定煤源和用户、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管理等途径减少或规避风险。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依据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

“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第四个部分“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中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七大”工作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1.2国家“十一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中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要有序发展煤炭,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及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开发推广高效洁净燃烧、烟气脱硫技术。

2.1.3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2007年7月5日,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要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炭工业,《意见》第二十六条指出“积极发展动力配煤,在煤矿、港口等煤炭集散地建设动力煤配煤厂,适应不同类型用户需要,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为此,国家于2007年7月份宣布投入节能减排资金213亿,其中用于专项资金90亿元。

2.1.4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煤炭的洁净利用、高效利用,鼓励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

2.1.5某省“十一五”规划

1、某省“十一五”规划第二章“发展环境和条件”

(1)加速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省地处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将更大规模地承接国际产业、研发集群式转移,经济外向度将进一步提高,并促进开放层次和水平的快速提升。

(2)提升半岛地区的经济地位。

我国的经济增长重心向北扩展趋势明显。

某半岛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条件、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产业体系,与引进资本、技术有机组合,大有希望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3)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应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追求更大比较利益,克服资源和环境约束,我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实质性转变,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某省“十一五”规划第七章“繁荣发展服务业”

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重点建设10个物流园区、20个物流中心和2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团,壮大市场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散能力,拓展辐射范围。

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构筑起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3、某省“十一五”规划第八章“继续加强基础设施”

加快铁路、港口发展,加强公路、航空建设,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提高效能,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优化港口结构,整合港航资源,加快港航提速建设。

围绕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重点建设青岛港、烟台港和日照港,完善某、石岛港功能,加快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沿岸港口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提高能源支撑能力。

加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大力开发和推广洁净煤、煤气化和煤液化技术,发展煤炭深加工,严格限制原煤直接进入终端消费。

2.1.6烟台市“十一五”规划

烟台市“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依托港口、铁路、公路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及现代物流设施。

发挥信息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整合流通、交通、外贸等各方面信息资源,构建全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培育发展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物流骨干企业,促进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2010年全市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15亿元,年均增长20%。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实现节能减排,创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

项目建成后,可以把低硫、高灰、低发热量的煤炭与高硫、低灰、高发热量的煤炭科学合理混配,从而生产出适合用户锅炉设计参数的低成本、环保型、高质量的均质煤炭。

经过混配,能明显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配煤技术的投入使用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战略决策,将为区域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2.2.2是构筑某省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架起北煤外运的海上物流安全通道的需要

某省是经济发展大省,同时也是煤炭消耗大省,但是某省的煤炭资源不足以支持某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势必阻碍或减缓某省经济的发展,此项目的建设将解决某省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为某省经济的发展构筑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同时也为北煤外运架起海上煤炭安全通道。

2.2.3是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的需要

项目的建成,可以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裕的煤炭能源保障,减缓本地煤炭开采速度,减少对土地、环境资源的破坏。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煤炭保障,而且还将为本地提供了煤炭物流产业,促使原有产业升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2.2.4是实现龙矿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的契机

项目建成后,可以提升龙矿集团煤炭的质量和品位,增加龙矿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减轻矿区资源减少造成的压力,并为龙矿集团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提供契机。

2.2.5是提升某港核心竞争能力,拓宽了某港的业务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拓宽了某港的业务。

本项目以煤炭和物流为依托,实现强强联合,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实现供应链管理。

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利用港口的资源和项目的资源,使某港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2.2.6是平衡供需关系,实现某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某省对煤炭能源的需求,同时还为北煤外运架起物流的安全通道,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2.2.7是为投资者带来增值的收益,实现投资的多赢效应得需要

项目的建设,架起了南北煤炭运输的大通道,为投资者不仅带来煤炭物流的收益,而且带来配煤的增值收益,同时带来服务水平提高和节能减排的增值收益。

2.2.8是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社会效益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减少了煤炭在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实现了环境安全、清洁。

第三章建设单位概况

本项目的承办单位为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矿集团),龙矿集团是集煤炭、电力、建工、机械加工等为一体的省管国有大型海滨煤炭企业,拥有资产近50亿元。

矿区于1968年开发建设,2003年由某矿务局改制成立“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改制后第二年煤炭产量由以前的不足400万吨提升至600多万吨,资产总额提升到28.8亿元,2006年资产总额达46.1亿元,企业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见下表:

承办单位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单位:

万元

主要指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

244549.7

385995.5

418030.04

资产总额

287995.1

403632.1

460980.57

职工平均收入

2.313

2.658

3.132

企业现有员工1404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33人,各类高级技术人员和中级技术人员1008人,占员工总数的7.18%,在同类煤炭企业中人才比例居于前列,人力资源情况见下表。

企业人力资源情况表

企业人员

数量

比重

%

职称构成

学历构成

高级

中级

其他

硕士研

究生

大学

本科

其他

高层管理人员

12

0.09

12

0

0

5

6

1

中层管理人员

122

0.87

96

21

5

6

68

48

技术人员

2833

20.17

143

865

1825

1

460

2372

其中:

研发机构人员

29

0.21

20

9

0

1

28

0

全体职工

14043

100

251

865

12927

12

534

13497

龙矿集团现有六对生产矿井,年产销量900多万吨。

其中东部龙矿煤炭产量近700万吨,主要煤种为长焰煤,煤炭含硫量低。

多年来,龙矿集团已形成了成熟的某煤及配煤销售网络,市场辐射到某半岛、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一带,现有电煤市场、地销煤市场、航运煤市场,东部龙矿每年生产销售的近700万吨某煤基本都是经用户配煤后燃用;现有配煤市场规模扩张较快,配煤产业已成为龙矿集团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企业重要发展规划。

为了推动环渤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半岛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安全需求,完成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

龙矿集团以振兴龙矿、发展龙矿为己任,确立了建设“实强富美”现代化海滨矿区的发展目标,开辟了矿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龙矿集团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矿区接续产业,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通过3~5年努力,开发矿区接续资源,培育接替产业,解决后顾之忧,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储备能力;

二是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生存能力。

不断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深入,健全完善市场运行模式,按市场规律办事,增强自我发展和生存能力;

三是建立公司制运行机制,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以煤电公司改制上市为契机,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入手,发挥经营层作用,把二次创业的责任落实给经营层,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化经营模式。

通过努力,到2010年,以主业上市和辅业改制为主要途径,以培育新的项目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实现“111668”的目标。

原煤产量东西部要突破1000万吨,配煤加工达到1000万吨能力;销售收入按照每年20%幅度递增,确保实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非煤收入比重达到60%以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6%以上,实现利税8亿元。

力争再用3~5年时间,企业规模向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二番的目标迈进。

第四章需求预测和建设规模

4.1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4.1.1龙矿集团的市场现状

龙矿集团目前的市场主要分布在某半岛和江浙沪及长江三角洲一带。

某半岛主要的用户有百年电力公司、某东海电厂、南山电厂、华能威海电厂、龙矿热电厂、周边各地市热电厂及其它燃煤企业,年售煤量近700万吨。

如:

某百年电力公司前身为某某发电厂,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和地方集资兴建的大型坑口电厂,现有六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04万千瓦,职工总数2409人。

1984年至2000年,公司累计发电642.3亿千瓦时,实现利税22.1亿元,位居烟台市利税大户前列,曾入选“利税总额全国行业百强”企业。

公司年用煤量达300-400万吨,用煤种类以发热量在4000-5500卡/克的烟煤和褐煤为主。

现正在扩建60万千瓦发电机组,预计将增加200万吨以上的年用煤量。

某东海电厂设计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一期30万千瓦已于2003年10月投产,二期60万千瓦于2005年11月投产,到2007年底,装机容量将扩至70万千瓦,年用煤量为250-350万吨,用煤种类以3500-5500卡/克的烟煤、褐煤为主。

南山电厂属于某市南山集团,南山集团目前已经发展为一个以民营股份制经济为主体,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公司通过发展电力能源,减少企业电费成本的支出,增强竞争能力。

南山电厂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年用煤量为100-150万吨,用煤种类以3500-5500卡/克的烟煤、褐煤为主。

华能威海电厂地处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临黄海,与威海新港毗邻。

该厂创建于1991年4月。

1992年6月,一期工程2×12.5万千瓦机组开工,分别于1993年11月和1994年7月投产发电;二期工程2台30万千瓦机组1996年3月开工,1998年3月和11月相继投产发电。

目前,该厂的装机容量为85万千瓦,年用煤量为250~300万吨,用煤种类为发热量5000卡/克左右的烟煤。

龙矿集团正在发展热电产业链,自2003年9月15日龙矿集团热电厂二期续建工程并网发电以来,龙矿已完成了对青岛、海阳、莱州三个热电厂的投资控股,目前龙矿集团热电公司拥有的4座热电厂,均利用煤矿废弃物煤矸石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5万千瓦。

现正在筹建60万千瓦机组,预计将增加用煤量200万吨左右。

江浙沪及长三角一带经济发达,煤炭需求旺盛,龙矿现有的某煤市场及配煤市场发达,龙矿集团已在无锡、泰州、常州、张家港等地设有办事处,在上海、镇海等地设有代表处,与各类用煤企业和经营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为项目二级市场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胶东及南方市场对煤炭需求量呈逐年递增之势,某煤及配煤市场综合销售情况汇总如下:

表4-1近几年龙矿集团各市场用煤量单位:

万吨

用户区域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预计)

某半岛

469.28

461.17

519.47

545.16

江浙沪

164.19

279.83

301.16

321.38

闽粤

47.39

29.58

36.76

35.68

总计

680.86

770.58

857.39

902.22

4.1.2拟建项目的市场潜力分析

目前随着某半岛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国加紧建设环渤海经济带的政策导向,某省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煤种需求更加多样化,为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各种优质配煤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某省高耗能企业很多,用煤量巨大。

胶东半岛煤炭年需求量已达5000~6000万吨,占全省消耗量的1/4以上,其中省内煤炭供应量仅有2000万吨,且省内煤炭供应正在承受资源减少和铁路运力不足的双重制约。

某省内17个市除济宁、枣庄、泰安以外,均为煤炭调入市。

预计到2010年,某省煤炭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1.55亿吨,而年需求量不断增长,可达2.72亿吨,可见某煤炭市场之巨大。

所以某煤炭储配物流中心建成后将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我国现在正处在资源能耗强度大的发展阶段,作为不可再生性能源,煤炭资源相对紧张,全国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供应尚不能稳定和及时。

目前龙矿集团的煤炭就已经开始销往江浙沪、福建一带,因此,除某这个大市场以外,全国其他地区的市场潜力也很大。

4.1.3市场需求预测

1、目标市场的确定

结合目前龙矿集团现有市场以及某省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到今后此煤炭储配物流中心的长远发展,根据其辐射服务范围,将其目标市场划分出一、二、三级市场。

其中一级市场确定为某省尤其是胶东半岛的大型燃煤企业,是拟建项目的主要市场;二级市场确定为江浙沪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燃煤企业,此市场与龙矿集团已有稳定的业务联系,属于该煤炭储配物流中心远程辐射之地,是拟建项目的重要市场;三级市场确定为江西及福建、广东等华南地区,是拟建项目的潜在市场。

目标市场发展如图4-1所示。

图4-1某煤炭储配物流中心目标市场范围图

2、市场用煤数量预测

根据本项目可能的工程实施进度,现对各级目标市场在2010年的用煤量分别进行预测。

(1)一级市场用煤量预测

拟建项目的一级市场为某省内尤其是胶东半岛的大型燃煤企业。

根据某省经贸委经济运行局的预测,某省煤炭需求量在以每年2000万吨以上的能力增长,到2010年,某省的煤炭年需求量可达2.72亿吨。

目前,在一级市场内部,主要的煤炭需求用户为胶东半岛的各大燃煤企业,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

胶东半岛已运营的主要热电企业60多个,调查数据显示其年用煤量可达3252~3745万吨(将其按年用量进行分类,见表4-2)。

表4-2胶东半岛主要热电用户分类(按年用煤量)单位:

万吨

年用煤量

主要热电用户

>400

华电莱州电厂(未投产)、国电蓬莱有限公司(一期已投产)

350-400

某百年电力

250-350

某东海电厂、华能威海电厂

100-250

南山电厂、龙矿热电厂

40-100

威海市西郊热电厂、青岛金浪热电有限公司、蓬莱东海热电公司、某嘉元东盛热电厂

<40

某丛林电厂、荣成斥山电厂、荣成二热电、乳山电厂、文登开发区电厂、文登电厂、威海市新力热电、威海市博通热电、烟台华鲁热电、烟台开发区电厂、烟台恒帮化工、烟台亨通热电、烟台亿通热电、金莱热电、青岛恒光热电、青岛易通热电、青岛市恒源热电、招远热电、高密热电等。

这部分热电企业加之化工、建材等社会其它行业年需求煤量可达5000万吨以上。

目前此市场的煤源主要来自龙矿集团、兖矿集团等某煤炭企业以及山西、内蒙各矿,其中龙矿集团可提供其年用煤量的1/10左右。

此外,胶东半岛在建和改扩建的热电企业煤炭需求量增加迅猛,如国电蓬莱电厂、华电国际莱州电厂一期工程、某黄岛电厂三期工程等,根据其装机容量,参考类似的电力企业的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