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85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题复习无答案新人教版

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说和做》(臧克家)选段,完成15~19题。

(15分)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⑪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5.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16.第①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

你怎样理解?

(3分)

17.找出文中与第③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18.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

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精神?

(3分)

19.说说第⑪段的作用,并以“贝多芬”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4分)

二、《最后一课》

(一)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1、“这可怜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把字帖想象成国旗表达了什么感情?

反复将“法兰西”和“阿尔萨斯”连在一起出现有什么含义?

3、赏析划线句“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二)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3、如果将结尾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喊法兰西万岁好不好?

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的举动?

三、《阿长与〈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阿长说: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

(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

(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四、《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

“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

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

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2.前3段使用的人物描写手法有、、,其中着笔最多的是神态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3.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第一处:

含义:

第二处:

含义:

4.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6.“我不能想像他

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7.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8.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9.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10.老王的性格,命运。

用一句话概括:

“老王是一个的人”。

五、《叶圣陶先生二

三事》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

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6、《紫藤萝瀑布》

(一)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

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 挨 着一串,一朵 接 着一朵,彼此 推 着 挤 着,好不活泼热闹!

  ……

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⑤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⑦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树的________景象和人的________心情,其中“流着”与词语“________”相照应。

2.第③段中划横线词“挨”“接”“推”“挤”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

3.体会下列句子的含意。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4.第①段中“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写“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写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5.《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作用是什么?

(二)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②忽然记起

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③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④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⑤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⑥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节选文字的第一段对紫藤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用了哪些修辞?

写出了花怎样的特点?

 

 2、第二段第①句写景好在什么地方?

 

 3、第二段第②句详写过去的紫藤萝的衰颓零落作用何在?

 

 4、第二段第⑥句去掉好吗?

为什么?

 

 5、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

 

6、“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7、联系有关背景材料,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7、《伟大的悲剧》,完成22-24题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

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

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

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

“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   

22、“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这一日记表达了他怎样

的内心感受?

(2分)

23、“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斯科特这句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表现了他的怎样的心情?

(2分)

24、“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一句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2分)

8、《太空一日》

①_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

 

② 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

 

③ 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

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④ 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

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

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⑤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了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讲过。

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⑥ 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

 

⑦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

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

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⑧ 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

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⑨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

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页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⑩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

“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 

1.给选文一个小标题。

 

2.选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写了哪些突发的事件?

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反映是怎样的?

 

4.回到地面后作者报告这些情况了吗?

从哪你可以看出?

 

5.从选文中反映出作者的哪些品质?

6.结合课文,谈谈为什么称杨利伟是“航天英雄”?

 

7.摘抄“感动中国”给杨利伟的颁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