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5877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docx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

第2章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15题)

1.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中午12点

B.凌晨2点

C.午后14点

D.日出前后

2.下列有关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雨热同期   ②旱涝灾害频繁   ③冬季南北温差减小   ④生物多种多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词句中,不表示天气,不能用来发布天气预报的是(  )

A.骄阳似火,烈日炎炎

B.风和日丽,微风吹拂

C.狂风暴雨

D.终年炎热,四季少雨

4.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

A.天气、地形

B.气温、降水

C.气温、气压

D.气压、降水

5.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暴风骤雨

B.长夏无冬

C.四季如春

D.常年湿润

6.读图(某地区等温线图)

图中①处的地形是(  )

A.盆地

B.平原

C.山谷

D.山顶

7.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越向中心气温越高

B.某地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别越大

C.北半球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处凸出,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邻近地区气温高

D.等温线平直,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比较单一

8.下列词语的描述中,前者属于天气,后者属于气候的是(  )

A.南极地区终年酷寒,滨州市明天多云转晴

B.青岛市昨夜狂风暴雨,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

C.海南省长夏无冬,济南市今日风和日丽

D.俄罗斯冬季漫长严寒,昆明市则四季如春

9.我国北方某地一飞机保持万米高度适中向南飞行,则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

A.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

B.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

C.始终在对流层

D.始终在平流层

10.读杭州市某日天气预报图,其天气状况是( )

A.晴转多云,气温19到27摄氏度

B.多云转晴,气温19到27摄氏度

C.阴转晴,气温27摄氏度以下

D.晴转阴,气温19到27摄氏度

11.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低气压区的是()

A.一般无云

B.蜻蜒飞得较高

C.空气从下往上流动

D.晴朗干燥

12.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虽然没有达成法律性协议,但“全球变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实践“低碳生活”的做法可取的是(  )

A.用电热水器代替太阳能热水器

B.节约用电,杜绝浪费

C.选用一次性物品

D.禁止使用汽车

13.2015年1月5日,某中学气象小组于2时、8时、14时、20时测得商丘市的气温分别是-3℃、-5℃、14℃、10℃,则此天的日平均气温是()

A.-5℃

B.14℃

C.16℃

D.4℃

14.气温年变化小的地带是(  )

A.寒带

B.热带

C.北温带

D.南寒带

15.结合有关大气层的特点或作用,以下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

A.保护作用一一阻挡紫外线危害和陨石撞击

B.垂直分层一一从对流层到外层,大气密度逐渐变得浓厚

C.物质组成一一随大气层高度上升大气物质组成基本不变

D.气温变化一一地表到12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先增加后减小

二、填空题(共10题)

16.(2014·湖州)“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自主建构串联成网,可直观显现知识脉络,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如图是某同学没有完成的思维导图,试在A________ 、B________ 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竖直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强的大小为________Pa(水银的密度为13.6×103㎏/m3),由此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高”或“低”)。

若管子倾斜,管内与水银槽内液面高度差________。

(填“变”或“不变”)

18.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水的沸点仅为84~87℃,这说明水的沸点随高度的增加而 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在冬季,向保温杯中倒入半杯刚烧开的水,拧上杯盖,过一会儿,杯盖很难拧开,这主要是 ________作用的结果

19.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解决措施主要是________。

20.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

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__。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

21.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1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撑住____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1标准大气压值等于________帕。

22.如图,飞机机翼模型静止在台秤上,当电风扇用高速挡对着模型吹风时,台秤的示数比没有风速时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其原因________。

23.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所示)。

然后从漏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并将手指移开,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小王看到小明的实验后说,朝漏斗尖嘴处向下持续用力吹气也能达到类似的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__。

24.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除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外,还需要使用________ 平均气温,________平均气温和________ 平均气温。

25.夏季,我省部分地区易受到冰雹狂风恶劣天气的袭击,它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客和损坏。

冰雹是由高空中过冷的水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____热量,农田中的许多塑料大棚被狂风卷起,这是因为大棚上方空气流速较大,压强________造成的。

三、解答题(共5题)

26.大家约好明天去郊游,可不知天气怎样。

刚看过天气预报的贝贝就在黑板上画了几个符号(如图所示)。

请你根据符号,说出明天的天气状况。

(1)天气由________转________。

(2)最低气温为________,最高气温为________,气温日较差为________。

27.如图为反映某地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

请根据图示气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正受________(填“高”或“低”)气压控制,天气________ (填“阴雨”或“晴朗干燥”,下同),而乙地天气则以________ 为主。

(2)在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的是________。

28. 给你一个吸盘、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把刻度尺、一块玻璃,请你设计一个粗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计算大气压值的数学表达式。

29.小张利用吸管喝饮料,用嘴对着吸管用力吸,饮料进入口中,嘴离开吸管,管中的饮料又回落到饮料瓶中。

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探究,但是观点不一致。

小张认为饮料是靠嘴的吸力进入口中的,而小吴则认为饮料是靠大气压进入口中的。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观点是否正确。

30.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液柱移动的方向。

四、探究题(共4题)

31.如图所示,小琪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②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③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④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

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⑤根据p=F/S,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琪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2)如果实验中小琪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她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

(3)小琪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比用气压计测出的值小,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

32. 利用吸管可以做物理小实验。

(1)用吸管“取”水,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现有以下四个动作:

a.用手指封住管口

b.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

c.将吸管插入水中

d.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

以上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________的存在。

(2)如图乙所示,往吸管B中吹气,可以看到吸管A中的水面上升,以下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原理与之不同的有 ________ (填序号)。

①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

②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

③平行于岸边航行的船不能靠岸太近

33.小刚做了如下实验:

(1)向容积为50ml的注射器内注入少量酒精,并在注射器小孔内放一小段牙签,用橡皮帽堵住小孔使注射器内封闭一段气体,如图a.推动活塞压缩这段气体,拔掉橡皮帽,看到牙签飞出,同时注射器内出现大量“白气”,如图b。

“白气”是酒精蒸气________形成的,这说明此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牙签飞出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与四冲程汽油机________冲程相同。

(2)小刚觉得牙签飞出是因为气体被压缩后压强增大了,由此他猜想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他又想起自行车轮胎在夏季烈日暴晒下会爆胎,他猜想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还与________有关。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用图乙的实验装置去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保持环境温度不变且注射器管壁导热性能良好,缓慢推动活塞到某一位置,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体积值,待压强传感器示数稳定后读出压强值.继续缓慢推动活塞,得到多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气体的体积V(ml)

50

40

34

30

26

气体的压强P(105Pa)

1.01

1.26

1.49

1.68

1.94

压强与体积的乘积PV

(105Pa•ml)

50.5

50.4

50.66

50.4

50.44

①实验中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主要目的是________;

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4.如图1是小科同学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探究气体的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用水银在管内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将管倒插在水银槽中,使管内外水银面相平,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4cm.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时,管内水银面升高、空气柱增长,并作相应测量.如表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部分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压强始终为p=76cmHg,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2)

实验次数

1

2

3

4

空气柱长度h'/cm

4

16/3

8

16

空气的体积V/cm3

8

32/3

16

32

管内外液面差h/cm

0

19

38

(1)第4次遗漏的数据为________。

(2)通过上面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结论,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2,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

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1=25.0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l2=25.0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cm。

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

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且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则活塞下推的距离为________cm。

五、综合题(共1题)

35.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  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   ④对流层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2.A3.D4.B5.A6.D7.D8.B9.D10.B11.C12.B13.D14.B15.A

二、填空题

16.1.01×105;越小

17.9.86×104;高;不变

18.降低;大气压

19.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

20.变大;变大;温度计

21.托里拆利;76;1.0×105

22.变小;高速风吹时,机翼上方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小压强大,形成向上压强差,从而形成向上的升力,此时示数等于机翼的重力与升力的合力,所以示数变小

23.乒乓球不会掉落;大气压的作用;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4.日;月;年

25.凝固;放出;小

三、解答题

26.

(1)晴;多云

(2)7℃;19℃;12℃

27.

(1)高;晴朗干燥;阴雨

(2)B

28.

(1)大气压的实验步骤是:

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玻璃放地面上并且固定,然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玻璃,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大气压作用在吸盘上的力F;

(2)因为吸盘的直径是D,所以吸盘的半径r=

,所以吸盘的面积S=

,当地大气压强p=

=

29.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如下:

第一次:

用塞子将瓶口塞紧,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动,用嘴通过吸管吸饮料,发现不容易把饮料吸上来;

第二次:

用注射器向瓶中打气,发现饮料会沿着吸管自己流出来.这说明,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不是被吸上来的。

综上表明,小张的观点错误,小吴的观点正确。

30.解:

如图:

四、探究题

31.

(1)②③①

(2)不能

(3)吸盘漏气、吸盘内的空气没排干净、吸盘与接触面之间有杂质(合理均可)

32.

(1)cabd;大气压

(2)②

33.

(1)液化;减小;做功

(2)温度;使注射器内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一定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4.

(1)57

(2)15.0

五、综合题

35.

(1)②

(2)③④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