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588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二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考核要点

重点:

1.太平开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3.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4.《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5.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6.洋务派的形成及洋务新政的兴办。

7.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8.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难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5.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课后习题解答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题要点:

(1)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①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以严厉批判,太平天国所到之处,毁掉孔庙,砸碎孔子牌位,洪秀全还设立“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

这引起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题要点:

(1)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主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2)洋务运动自身的缺陷限制了它的发展,最终以失败而告结束。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④此外,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一闻修建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

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动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题要点: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④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③脱离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

戊戌维新以悲剧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戊戌六君子”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的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起义。

A.广西B.湖南C.湖北D.安徽

2.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是在()

A.1851年B.1854年C.1856年D.1859年

3.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明定国是”诏书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是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明定国是”诏书

5.()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A.1851年1B.1856年11月C.1856年9月D.1864年7月

6.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瀛环志略D.资政新篇

7.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达的是()

A.魏源B.郑观应C.冯桂芬D.林则徐

8.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建立()。

这是当时国内最大兵工厂。

A.上海江南制造总局B.金陵机器局C.福州船政局D.天津机器局

9.1890年,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的是()

A.李鸿章B.曾国藩C.张之洞D.崇厚

10.标志着的“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失败的是()

A.太平天国于1856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告终

C.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D.戊戌变法的失败

11.下列人物中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起“公车上书”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

12.下列关于戊戌维新运动说法错误的是()

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D.戊戌维新运动开创了文化教育方面的新局面

13.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A.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问题

B.农民土地问题

C.军队的领导权问题

D.发展资本主义问题

14.天京事变中,率部出走后败亡的将领是()

A.杨秀清B.陈玉成C.石达开D.韦昌辉

15.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16.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因地转换点是()

A.金田起义B.攻陷南京C.永安建制D.天京事变

17.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0

A.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B.中外反动的联合绞杀

C.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D.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18.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是()

A.奕B.曾国藩C.左宗棠D.要鸿章

19.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着手点是()

A.近代民用企业B.近代军用工业C.控陆海军D.文化教育事业

2.0洋务派所创立的民用企业多数采取的方式是()

A.官办B.官商合办C.商人独办D.官督商办

21.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

A.福建水师B.南洋水师C.北洋水师D.广东水师

2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C.中西结合D.洋为中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想建立的理想社会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B.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C.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D.耕者有其田

2.太平开国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A.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思想的纲领性文件

B.是最能体现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C.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D.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相比,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3.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

A.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B.由“干王”洪仁轩提出的

C.在政治上主张“标示明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

D.在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4.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

A.中餐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

B.农民阶级自身的已局限性和弱点

C.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D.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5.下列人物中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的有()

A.曾国藩B.林则徐C.李鸿章D.在宗棠

6.洋务派兴办事业的目的是()

A.国为制造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

B.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借此加强海防、边防

D抵御外国侵略

7.洋务派采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有()

A.天津机器局B.轮船招商局C.开平矿务局D.天津电报局

8.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建立的海军有()

A.福建水师B.南洋水师C.北洋水师D.广东水师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B.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靠性

C.洋务运动遭到慈禧的反对

D.洋务运动企业的管理具有腐败性

10.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有()

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黄兴

11.资产阶级新维新派采取了()宣传维新主张。

A.向皇帝上书B.著书立说C.办学会D.设学堂

12.资产阶级维新派办的学会有()

A.强学会B.同盟会C.南学会D.保国会

13.维新派所办的报纸有()

A.时务报B.民报C.国闻报D.湘报

14.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包括()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必科举西学

D.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满清政府

15.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有()

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嫠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D.戊戌维新运动是在改革社会风投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16.“戊戌六君子”不包括下列的()

A.谭嗣同B.康有为C.刘光第D.梁启超

17.康有为为宣传维新主张而著的书有()

A.新学伪经考B.孔子必制考C.变法通议D.仁学

18.下列观点属于维新派的有()

A.祖宗之法不变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任何事物无时不就,无事不变

C.民智者,富强之源、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D.能变则全,不变则之,全变则强,小变仍之。

19.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出现

B.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C.全国自然灾害频发

D.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0洪秀全为太平天国家农民战争提供了思想基础的著作有()

A.劝世良言B.原道救世歌C.原道醒世训D.原道觉世训

21.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A.民主b.自强C.求富D.独立

22.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

A.为政府筹集将资金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解决办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交通运输的需要

D.企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23.洋务运动自身的缺陷限制了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其缺陷是()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B.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D.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多方阻挠

三.简答题

1.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家世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普遍激化。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所消耗的战费、战争赔款都摊派给各省担负,其结果便层层转嫁给农民。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和鸦片贩卖给年年激增,加速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萎缩,影响人民生计。

五口通商后,上海代替广州的地位成为全国首要的通商口同岸,使得原来从湖北、湖南到广州的一条主要商路和由江西到广州的一条次要商路,骤然付冷落,大批运输工人因之失业。

(3)太平天国发生前十年,包括文本在内全国自然灾害频发,大量灾民流离失

所。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走了反抗的道路。

2.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其本内容及其意义。

(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

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他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②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除满足自家外,余则归国库。

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

③《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通过这个方案,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

①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所有制普遍要求,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更深刻一步。

②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签到狭隘眼界。

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3.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1)《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①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内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②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④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2)《资政新篇》具有两面性。

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作为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所提出的治理朝政纲领而忽略了这一点,这与洪仁旰长期没有参加农民革命斗争的实践有关。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验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4.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历程。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1851年开始至1864年结束,历时10余年。

(1从金国起义到定都天京。

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

9月攻克永安,进行封王建制和整顿军纪等。

随后,起义军从文本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必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2)达到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汗腺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战场都取得重大的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3)由胜转衰,再到失败。

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由盛转衰。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5.简述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851年到1864年,控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它虽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支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太平天国起义坚持了14年,革命的先后扩展到18个省。

其规模之大,暗之长,影响之深,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

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的天地会起义,北方的捻军起义,西南、西北的各族起义等。

天京陷落后,太平军余部仍坚持战斗4年之久。

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的表达了知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福利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太平军所到之处,毁掉孔庙,砸碎孔子牌位,洪秀全还设立“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家世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厉鸦片贸易。

1861年,清政府公然宣布“借师助剿”,中外反对勾结在一起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将士们与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定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家世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6.简述洋务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形式。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续办军事工业以外,还开始举办民用企业。

经营轮船、电报、采矿冶炼与纺织工业四个部六。

(1)目的。

洋务派是打着“求富”的招牌办民用企业的,即“稍分洋商之利”。

他们办民用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办军事工业煤铁原料的需求,交通运输的需要,以及企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2)形式。

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资金全部或大部分由政府筹集,也吸收一部分商股,主要由政府派官员管理,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几种形式。

其中,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最重要的官督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7.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历史作用。

(1)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售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为了培养新式外资、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新式学堂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培养了一批科技军事人才。

这引起留学生归国后大都成为重要的专业人才。

(2)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控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洋务运动的兴趣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

传统的“生农抑商”、生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的观念都受到很大冲击,高人、高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在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方面,传统的“夷夏”观念也有所改变,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再被视为“厅技淫巧”,“西学”成为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

8.简述维新运动的发展历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中华民族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此时,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站在了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有前列,积极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被称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培养骨干力量,制造社会舆论,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

在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

史称“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重新“训政”,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同时下令搜捕维新派士。

除京师大学堂和各地新式堂被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均被废弃。

一切旧制随之恢复,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9.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898年9月2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运动失败,但却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是一场资本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改革了社会风气。

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辩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10.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了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该给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①要不要变法。

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

维新派指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朝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乃亡”。

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守旧派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认为只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过是当时中国下榻的政治方案。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守旧势力认为八股取士和科举制度是不可改变的。

维新派痛斥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要求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2维新洗脸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下面交锋。

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

通过这场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11.简述“百日维新”期间新政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并评价“百日维新”。

(1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清政府进行了“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詹事府、通政司、鸿胪寺等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

②经济方面,设立家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来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

③军事方面。

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

④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先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2)这些新政的内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

它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这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

但是,在这引起诏令中,只字未提维新派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

可见,百日维新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改革是很不彻底的。

12.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虽然广泛地进行了变法维新的舆论动员,但所争取到的有力支持者甚少。

维新派既无严密的组织,又不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2)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

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维新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

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维新派疾呼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而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变法中曾允诺

帮助中国的英国与日本没能给予维新派实质性的具体援助。

③脱离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