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595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docx

部编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

(1)—

(2)题。

(5分)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风格娟秀华美,用笔干净利落。

B.字型瘦长,如其人在舞台上表演,亭亭玉立。

C.脉络相通,意气流动。

D.点画独立,匀称工整。

(2)用正楷和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

正确,流利,美观。

(3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C)(2分)

A.诗赋(fù)拥毳(cuì)浩浩汤汤(dàng)觥筹交错(gng)

B.对弈(yì)潺潺(chán)雾松沆砀(dàng)薄暮冥冥(báo)

C.垂钓(diào)嗟夫(ji)岸芷汀兰(zh)长堤一痕(di)

D.清洌(liè)投箸(zhù)宠辱偕忘(ji)山肴野蔌(sù)

解析:

A选项里“浩浩汤汤”的“汤”正确的读音是“shng”;B选项里“薄暮冥冥”的“薄”正确的读音是“bó”;D选项里“宠辱偕忘”的“偕”正确的读音是“xié”.故选C。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2分)

A.寂寥政通人合风霜高洁朝晖西阴

B.怡然心旷神怡锦粼游泳静影沉壁

C.凄凉琼楼玉宇仓颜白发泉香酒洌

D.伛偻长风破浪波澜不惊浊浪排空

解析:

A选项里“政通人合”的“合”正确的写法是“和”、“朝晖西阴”的“西”正确的写法是“夕”;B选项里“锦粼游泳”的“粼”正确的写法是“鳞”、“静影沉壁”的“壁”正确的写法是“壁”;C选项里“仓颜白发”的“仓”正确的写法是“苍”..故选;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腐败不除正义不彰,腐败不去民无宁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个“好”字自然包含了风清弊绝、政通人和的民心渴望和民意期盼。

B.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到随州各大景区旅游的游客门可罗雀,刷新了历年黄金周游客量新高。

C.双方所以谈了半天谈不拢,原来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重视的根本不是此次会议的主题。

D.登上大洪山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令我心旷神怡。

解析:

B选项里“门可罗雀”的意思是:

形容门庭冷落,没有什么人来往。

与语境不符,应该用“络绎不绝”。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

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2019年《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落下帷幕,随州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C.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项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应该将“尽管”改为“不仅”;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补充上“的称号”;C项有误,应该将“利用和开发”改为“开发和利用”,同时在“应树立”的前面补充上“我们”。

故选D。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文章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B.《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其中写景是全文的中心。

C.《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西湖,看到雪中的西湖风光不凡。

D.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便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

解析:

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故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自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策友人。

7.名著导读(4分)

(1)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2分)

(2)“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此节选自诗人艾青的诗集《艾青诗选》中的《鱼化石》(2分)

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2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   。

   。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

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B.C.D.

解析:

先要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可知本段介绍的我对春天的热爱。

“不是…而是…”为关联词语,所以应放在第一个空。

有过度的效果,可以承上启下,故放在第三个空。

所以选A

点评:

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

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

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9.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3分)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的体现在与人交往中。

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气躁?

,?

是不可一世,还是退让慈悲?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

是居高临下,还是谦恭含蓄?

是彬彬有礼,还是指桑骂槐?

是勇于担当,还是怨天忧人?

10.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2)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2题。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元夕:

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

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

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

豪华的马车。

 凤箫:

箫的名称。

玉壶:

比喻明月。

鱼龙舞:

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蛾儿、雪柳、黄金缕:

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

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

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

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千XX:

千百遍。

蓦然:

突然,猛然。

阑珊:

零落稀疏的样子。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B.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C.全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D.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解析:

C选项: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

12.王国维把“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对这句词的理解。

(2分)

答:

读书初读若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只能了解皮毛;再读方进能变通运用,才有一得;三读用心,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最终有收获。

(言之有理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贾人食言

邹弢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曰:

"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登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

"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或曰:

"何以不就?

"渔者曰: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未久,贾人没。

注释:

贾人:

商人。

金:

银子。

覆:

翻(船)。

作色:

改变脸色。

若:

你。

浮苴:

浮在水面的水草。

13.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号焉有渔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B.渔者载而登陆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C.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D.有渔者以舟往救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

(1)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附近打渔的渔夫听见后划船过来救他,

(2)未久,贾人没。

没一会,商人沉下去了

16.本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

诚实与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欺诈与背信是卑劣的行为。

当今市场经济活跃,不少人抛弃诚信:

假药、假烟、假酒满天飞;虚假的广告、骗人的营销手段、设陷阱的买卖不一而足。

这种行为,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翻译:

有一个商人过河的时候船翻了,他抓住水中漂浮的水草.大声喊救命.附近打渔的渔夫听见后划船过来救他,还没划到商人面前,商人说:

"我是有钱的人,如果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可以救我吗?

"渔夫听了后把他救上来并送到岸上.商人却给渔夫十两银子.渔夫说:

"你答应给我一百两现在却给我十两.这行么?

"商人听后脸上都是怒容.说:

"像你打渔,捕鱼捕一天才能赚几个钱.现在你一下子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

"渔夫一声不吭的走了.又一天,商人渡河船又翻。

渔夫就在落水的商人旁边.有的人问:

为什么不救他?

”渔夫说:

'这是那个说给钱而给不够的人."于是将船停在那里观看,没一会,商人沉下去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尼采曾经指出:

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代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们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解析:

标题就是论点。

标题是读者接触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

18.第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作“文化母乳”,形象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解析:

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此句明显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19.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3分)

示例:

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

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

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

学#科网

解析:

考查对文本知识的迁移能力。

答此题,要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

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

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要把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利弊得失讲清楚。

特别是要把汉字书写的意义谈出来。

20.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文章第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1—25题。

大青衣

胡玲

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

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

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

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

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

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

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

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

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

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

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

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

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

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

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

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

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

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

名师出

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

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

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

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

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

够火,你可有兴趣?

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

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

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

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

说完,男人离开了。

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

她去找柳月如。

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

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

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

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

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

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

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青莲果然火了,唱歌、商演,她春风得意。

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

走穴、和柳月如。

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点了杯咖啡喝起来。

青莲去得早,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

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

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

她唱歌挺好听的。

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

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

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

老板来了。

青莲说,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

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

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

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

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

白蛇传。

,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

青莲从梦中惊醒。

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

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

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

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

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

老太太说道:

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

昨晚,她走了。

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

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

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师傅!

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

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21.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

(2分)

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主要事件:

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

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22.简析第段和第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

(3分)

第段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

第段通过表姑的话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坚守信念,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

侧面描写,淡泊名利。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第段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

第6段通过表姑的话进行侧面描写,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淡泊名利的品质。

23.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3段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24.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2分)

表现了青莲对师傅的愧疚和完成师傅遗愿的决心;表达了青莲对戏曲的热爱;照应前文,反映了对传统戏剧(传统文化)的继承。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

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夏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小说最后-段表达了青莲对戏曲的热爱,照应前文,反映了对传统戏剧的继承。

25.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

(3分)

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

者;情节围绕青衣展开,“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

“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20.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2分)

示例:

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将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

四、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

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天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