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06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地产企业案例.docx

房地产企业案例

房地产企业案例

【篇一:

房地产企业案例】

房地产企业间的著名并购案例有哪些?

其过程是怎样的?

-知乎提问登录加入知乎房地产企业间的著名并购案例有哪些?

其过程是怎样的?

不限中外。

关注者164被浏览78561条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7个回答默认排序35人赞同了该回答“万科并购南都”与“融创收购绿城”,有趣的是,南都地产创始人与绿城地产掌门人宋卫平同为著名的杭州大学77级历史系同班同学,而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与融创掌门孙宏斌则在顺驰时期有过恩怨。

万科并购南都

一、收购背景

这起著名的收购案发生在2005年,看看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生了什么?

2004年2月,国务院要求严格控制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

随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加强货币信贷调控,严格控制这些行业的贷款。

4月2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其中,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

4月29日,国务院决定花半年左右时间集中整顿土地市场,要求各地各部门在一个半月内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及2004年以来所有新开工的项目。

4月30日,央行、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降低风险。

10月28日,央行于当晚18时14分在其网站上宣布提高存贷款利率。

2004年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紧信贷、紧货币、土地市场整顿。

地方型的地产公司在银行获得融资不再容易,南都集团的流动性也受到很大的挑战,这是这桩收购案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由于南都集团公司非上市公司,无法获取当时的公开财务数据,但从其旗下主要总公司上海中桥(也就是这次收购案的交易方)的财务状况上看,其2004年末负债总额29.5亿,净资产6亿,资产负债率76%。

而转让标的浙江南都担保总额高达26.5亿,其净资产为3.5亿,当年公司净利润仅8000万。

可见,南都公司即使不是捉襟见肘,也是处于公司、股东间互相担保的时期,存在很大的现金压力;

彼时的万科,希望借风布局华东市场,而南都在华东耕耘多年,其土地资源、专业团队则是万科最为看重的资产。

万科2004年的财报数据中,其合并报表货币资金为31.3亿,归属公司货币资金18.7亿,资产负债率60%(并表)。

万科有较为充足的资金完成这次收购(18.6亿交易总价款),且其设置的分期支付计划也能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二、收购设计

如上方图示,南都集团控股公司上海中桥将旗下上海南都股权的70%,苏州南都股权的49%和浙江南都股权的20%转让给万科旗下三家子公司,股权转让总价款18.6亿元。

万科设计了分期付款计划:

签订协议生效10日内,万科支付40%交易价款(7.4亿);中桥将上海南都、浙江南都对应股权完成转让手续后5日内,万科支付10%交易价款(1.85亿);签订协议一年内,万科支付30%交易价款(5.57亿);签订协议两年内,万科支付剩余的20%(3.71亿);在公告中,万科还披露了此次收购设计的风险点防范方案:

上文提及浙江南都对外担保金额巨大。

在交易合同中,中桥保证,如浙江南都实际承担了该等担保责任,则该等事实发生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中桥将向浙江南都全额补偿;

对于标的公司股权转让时点也进行了约定,中桥如未能按时过户,万科可随时节约并由中桥承担违约责任;

三、定价

万科在公告中言及,本次定价主要考虑公司净资产值、项目评估值,同时考虑标的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管理层、员工价值。

从上表看出,万科的收购价款高于标的公司的对应净资产,这是明显的高溢价收购。

而这样的高溢价,主要是源于万科对交易公司所拥有的土地资源的价值评估。

在公告中可以找到标的公司主要的土地资源如下:

从上表看出,万科的收购价款高于标的公司的对应净资产,这是明显的高溢价收购。

而这样的高溢价,主要是源于万科对交易公司所拥有的土地资源的价值评估。

在公告中可以找到标的公司主要的土地资源如下:

经过收购,万科可以获得占地586万方的土地资源,这占万科2015年获取土地资源的85%,占万科全集团土地储备的50%左右。

经过收购,万科可以获得占地586万方的土地资源,这占万科2015年获取土地资源的85%,占万科全集团土地储备的50%左右。

四、后续情况

万科逐渐从部分控股+参股南都,转向全面收购南都旗下的地产业务。

2006年8月,万科与中桥签订第二份收购协议,以17.65亿的价款收购浙江南都60%股权、上海南都30%股权、镇江润桥30%股权、镇江润中30%股权、苏州南都21%股权。

2007年3月,万科以3.93亿的价款收购中桥持有的浙江南都20%的股权,至此,万科拥有浙江南都(已更名为浙江万科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

留个坑,回头再补融绿收购案细节。

353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个混在商业地产圈内的金融人2人赞同了该回答路劲收购顺驰

上实收购中新

华润收购华远

万科收购朝开

其实房地产收购每天都在发生,只是项目级的收购比较多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下载知乎客户端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下载知乎客户端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

【篇二:

房地产企业案例】

【领易导读】最近,因项目合作方面的事情,笔者跟业界的一位资深高管聊天。

一路上,我们从聊项目开始,渐渐聊到了房地产业。

这位从业20年的资深操盘手和总裁级的顶级人才,在谈到9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初,他刚入行时的行业年景,眼神中露出了无比的眷恋。

那时候的中国房地产,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百业待兴,所有从业人员都能切身感受到,房地产就是那个时代的王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万业之王。

然而,时过境迁,20年后,当我们站在2015年的坐标系点上聊天时,那种曾经的不可一世已经没有了,留下的只有行业喧嚣后的空寂与落寞。

而20年后,中国房地产进入了转型潮,这或许已经成为这个产业的主旋律。

今天跟各位分享一篇国泰君安研究团队最近发布的报告,名为《地产转型牛:

乘风上位,大有可为——转型地产深度研究》。

我们看看从金融投资市场的投资全景和一批典型企业的经营群像来观察,中国房地产业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下面请看报告全文。

地产缘起城镇化浪潮,急速、汹涌,我们未曾意料;城镇化浪潮迅起、畸形的金融供给抑制体系、经济金融命脉的央企把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一跃成为“王的盛宴”,一代代“地产人”前赴后继,“尔未唱罢我登场”,地产开发的狂潮反复蓄势、蒸腾,卷积着时代的弄潮儿滚滚向前,他们具备鲜明的时代烙印,粗放(有时粗鄙)、规模、杠杆、暴利等成为了他们的标签。

无疑,这是一场史诗级的运动。

行业进入下半场,地产后周期时代开启。

一则:

产能冗余、库存高企成为这个时代的焦虑,二则:

创业创新大潮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的触角遍布各行各业。

行业迈入下半场、再融资放行、创业创新大潮的崛起使得转型成为风尚,上述热流汇川入海,裹挟着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推动了行业的变迁,注定了这是变革的时代。

转型路径多样,行业繁杂,我们深知最后真正完成转型的“毕业生”寥落无几,在实业层面,注定这是一条漫长的赛道,荆棘丛生。

从产业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行业上半场排在前列的“专业大象”能否继续领跑、传统的“高举高打,一日千里”模式能否适应当下增量固化的市场、如何适应主业下半场深刻变化的同时寻求新的生存发展模式和成长组合、专业大象如何多元拓展(迎接时代变革)舞动出时代的“华尔兹”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产行业已进入了后周期时代。

随着人口结构、经济转型以及城镇化减速等因素影响,住宅需求中枢下移,企业高杠杆、高成长和高利润的野蛮生长方式无以为继。

人口和城镇化趋势也不支持地产行业继续高速发展;年新增人口自1987年以来已趋势向下,而城镇化速度自2010年以来也有所放缓。

地产投资、销售、新开工增速在下降。

虽然城镇化进程仍未结束,未来十年地产行业平稳发展仍可期待,但快速成长的主升浪已过。

白银十年,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

一、城市空间发展三阶段论,是催生行业变迁的根本动因

自1998年住房体制改革后,城市空间发展依次经历了住宅产业大爆发和核心商圈物业价值快速提升的两个阶段。

随着消费升级的持续和互联网所带来物理区位上的重构,城市空间将进入第三阶段:

社区场景时代。

第一阶段(1998年至2005年):

居住空间需求主导,住宅产业高速发展。

城市空间最初的发展以住宅为主体,主要由于当时我国住宅保有量有限和城镇化的高速推进。

居住空间成为城市空间的主要体现形式,居住需求成为当时社会的核心需求。

加之城市发展所赋予给土地和房产的信用和融资功能,住宅产业迎来高速爆发期,培育包括招金万保在内的优秀开发类企业。

而随着人口结构、经济转型以及城镇化减速等因素影响,城市居住空间需求中枢下移,企业高杠杆、高成长和高利润的野蛮生长方式无以为继,城市空间发展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2005年至2014年):

综合商业空间需求提升,核心商圈综合体显著升值。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城镇居民对综合商业空间的需求逐步加深。

当我们对电影票房过亿习以为常的同时,cbd和城市综合体乘消费升级之风,早已成为了我们生活大部分需求的载体,囊括办公、社交、娱乐和餐饮等功能。

万达、华润和soho中国的崛起标志着城市空间的重新布局。

居民生活活动的重心从两点一线的公司至住宅转向了中央商务区,核心商圈综合体的升值同样造就了属于我们时代的首富。

第三阶段(2014年之后):

互联网时代重构物理空间,社区成为核心载体。

互联网的普及缩短人和物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人与人的交流效率。

互联网时代消费习惯的改变引发了城市空间的重构,从而将cbd的部分功能分流。

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凭借着集群效应(入口)、居住属性(黏度)和多样化需求(平台)将承载更多的场景功能。

二、转型成功的四个热门方向:

金融、养老健康、社区互联、社会服务

房地产天然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等相关领域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转型相关方向成功概率较高。

地产行业本身就是杠杆高、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和各个资金方关系紧密,对金融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转型金融相关的方向,可以实现业务协同和创新式发展。

比如中天城投、新湖中宝、泛海控股、海航投资等的大金融战略,比如世联行小额贷的迅猛发展,比如多家公司对p2p、供应链金融的积极介入等等。

养老、健康产业空间广阔,和地产经营模式上存共通之处。

养老地产作为一个专业市场,空间较大。

根据联合国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人在2060年会达到3.69亿的高点,占比28%,影响巨大。

仅考虑3%的机构养老,老年地产年平均增加面积约占住宅年销售面积的1.4%;加上活跃长者部分,中性假设下占比在6%左右。

提前介入这一领域有望分享未来巨大的市场蛋糕。

另一方面,医疗健康也同样是空间广阔的市场。

且医院也是重资产,重政府关系,与地产有相似之处。

开发商介入医疗服务等往往也有卓越表现,如华业地产、宜华健康、凤凰股份、南京高科等等。

互联网深刻改变传统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亦可实现突破性发展。

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无疑可带来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多方位提高。

地产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地产和互联网的结合,不仅限于网上找房卖房、社区o2o、p2p业务等等,房屋作为拥有极强的用户粘性的入口端,平台价值预计会日益凸显出来。

相关标的包括世联行、彩生活、花样年等。

地产本身作为第三产业,转型社会服务等行业亦有较多优势。

凭借和地方政府的优良关系,开发商往往可以获取更加优质的资源,实现旅游和地产的良性循环和互动。

相关标的包括华侨城、格力地产等等。

相比之下,转型能源等不相关行业对于标的选择和管理团队要求更高,不确定性相对更大一些。

2010年的转型浪潮中,转型各种矿业的公司层出不穷,但最终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矿产资源开发的长周期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团队具备极高的专业性。

虽然开发商凭借其强大的资金优势,收购资源不成问题,但要想最终成功却也非轻而易举。

当然,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可选,事实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只是说,难度相对要大一些。

三、14个房企转型的具体案例

1、中天城投:

拟打造大金融、大健康、小地产的版图

中天城投为贵阳去大盘化最大受益者,拟打造大金融、大健康、小地产的版图,成长空间巨大。

大金融、大健康、小地产布局预计2015年逐步成型。

1)大金融方面,公司拟在传统金融资质和牌照取得突破,同时开拓互联网银行、p2p、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

2)大健康方面,公司拟推进第一个养老地产项目,并逐步上下游拓展,包括与医院、医药企业的合作等。

3)地产方面,201

5年计划销售203.5亿元,同增9%,保持稳健增长;

金融方面,预计后续会逐步落实,想象空间较大。

1)公司已与合石电商合作,借力“招商贷”平台,进军p2p;合石电商2014年净利润约1500万元,预计2015年还将大幅提高。

2)公司还与小额贷款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交易对方已累计实现利润约1700万元),并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

3)网贷发展空间巨大,公司招商贷估值到2015年底预计可达近百亿。

4)控股贵阳互联网金融产投,近期也在打造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直销银行、移动金融,并申请网络支付牌照。

2、格力地产:

地产、海洋、口岸经济等多轮驱动

海洋口岸经济是公司战略方向选择;国企改革大幕逐步掀开,后续加速发展可期。

市场对公司海洋经济和口岸经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洪湾渔港和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建设等;我们认为,海洋和口岸经济是公司房地产之外的另两大支柱;伴随公司股权由格力集团划出,后续加速发展可期。

海洋和口岸经济为战略方向选择,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1)香洲渔港搬迁,公司负责区域土地整理和渔港建设等,不排除后续做一些二级开发。

2)游艇码头:

建有或拟建格力海岸、香洲港、万山、珠澳口岸等多个码头泊位

3)海岛开发拟打造中国的马尔代夫。

4)为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和其上口岸项目的建设主体,不排除后续在岛上拿地。

3、新湖中宝:

持股湘财证券、拟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载体整合金融业务

新湖中宝:

1800万方房地产储备奠定价值基础,持股湘财证券、拟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载体整合金融业务。

1)房地产储备丰富,土地储备面积约1800万方;其中,住宅和商业超1000万平,海涂开发占地面积约800万平。

2)直接和间接持有湘财证券74.59%股权,控股新湖期货,持股盛京银行等。

拟以互联网金融平台整合金融业务。

房地产业务:

目前住宅和商业开发土地储备超1000万平方米,海涂开发土地面积约800万平方米。

2006年开始,公司开始大量投入金融业,实现多元布局。

新湖中宝参与公司股权投资有两条路径:

一是公司直接投资企业股权;二是通过新湖控股间接投资企业股权。

公司在金融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股权投资,金融牌照较为齐全。

目前拥有1家商业银行股权、2家证券公司股权、1家期货公司、1家保险。

公司拟逐步将控股的金融企业整合到互联网金融平台上。

公司收购新湖控股持有的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26%的股份;公司重要参股公司湘财证券还将与大智慧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在此基础上,公司拟逐步将所投资控股的金融企业整合到移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形成协同、整合效应,以分享互联网金融的成长空间。

1)公司直接投资金融股权:

目前公司通过直接投资12.5亿元,拥有1家商业银行股权、2家证券公司股权、1家期货公司。

2)通过新湖控股投资金融股权:

新湖控股目前持有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71.15%的股份,阳光保险6.26%的股份等。

对于湘财证券而言,通过新湖控股持有71.15%的股权,此外,公司还直接持有3.44%的股权。

新湖中宝还拟参与歌华有线定增,参与金额3亿元,认购价格14.95元/股。

新湖中宝2015年3月7日公告称,拟以现金人民币3亿元认购歌华有线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份,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4.95元/股。

该项投资是公司地产加互联网金控战略的延续。

歌华有线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中的翘楚,正在实现“由单一有线电视传输商向全业务综合服务提供商、由传统媒介向新型媒体”的战略转型。

通过入股歌华有线,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

4、泛海控股:

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三足鼎立

房地产未结储备约900万方,地价成本低,毛利率高。

拟打造“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业务模式,控股民生证券(73%)、参股民生信托(25%)、中民投(2%)、民安财险(51%)、和记港陆(100%)、时富金融(40.7%)等。

大股东金融资源丰富,控股民生信托、民生期货,参股民生银行。

储备优质,未结面积近900万方,全部位于北京、上海、武汉、杭州、青岛、沈阳等核心一二线城市。

1)公司多个项目由于拿地时间较早且一二级联动,成本低廉,毛利率较高。

2)储备布局优质,全部位于核心一二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沈阳等,还有一个项目位于美国洛杉矶,地理位臵也十分优异。

3)伴随一级开发的推进和市场的转暖,以及公司战略转型的逐步展开,预计公司优质储备或会加速释放。

4)土地储备重估价值(扣减净负债之后)为9.53元。

2014年以来,公司金融领域投资频频,控股民生证券、民安财险、和记港陆、时富金融(部分还需审批),并参股民生信托、中民投、中信泰富、等等。

1)2014年上半年,公司收购大股东中国泛海、股东泛海能源持有的民生证券72.999%股权,并于2014年7月成功控股民生证券。

2)公司还参与民生信托增资,参股民生信托并间接持有民生信托25%股权。

3)此外,公司参与发起设立大型民间投资平台公司——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4)公司还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认购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新增股份(现已更名中信股份,代码0267.hk),从而首次入股香港上市公司。

5)2015年2月,公告拟以不超过17.85亿元收购民安保险51%股权,但仍需保监会批准。

6)2015年3月,公告拟6.1亿港币收购时富金融(0510.hk)40.71%的股权,折合每股0.37港币;但要就全部股份做出现金要约,最终收购比例还要以要约结果为准。

当前,公司“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业务模式已初具雏形。

5、海航投资:

预计逐步打造成海航旗下的金融投资平台

海航战略入主,地产逐步转型。

拟35.3亿元增资渤海信托,获得其32.43%的股权;还借助集团资源,参与投资基金。

金融投资平台逐步搭建起来。

公司出售部分房地产项目股权彰显转型决心,预计以后房地产会逐步做小或退出。

1)公司当前未结储备仅120来万方,规模相对较小;项目主要位于天津、苏州、大连、唐山、上海等地。

2)公司出售燕西华府和苏绣天地项目股权,彰显转型决心,也有助于回流现金在其他方面加速发展。

3)对于开发销售进度较慢的项目,不排除公司后面进一步进行处臵。

公司拟重新筹划非公开发行购买资产事项,拟用35.3亿元向渤海信托增资,获得其32.43%的股权。

公司拟终止2013年非公开发行方案,重新筹划非公开发行购买资产事项,其中拟以本次非公开发行部分募集资金增资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预估渤海信托整体价值为73.6亿元,折合每单位注册资本约3.68元,公司对渤海信托增资预计需要35.3亿元。

公司还与渤海信托、中信信托等合作,成立股权投资基金。

1)公司拟出资6000万元,与渤海国际信托、特华投资控股共同发起设立本源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持有本源基金30%股权。

2)公司还与中心信托子公司中信聚信以50%:

50%的股权比例合作成立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于中国境内具有成长空间和盈利能力的优势产业。

其首支基金拟以12.15亿元收购海航旗下项目公司天津长安投资的100%股权,并向项目公司提供4.85亿元委托贷款用于清偿其原有负债,从而实现对项目公司持有的海航实业大厦的持有及运营。

借力海航集团资源,公司还进军养老地产和物流产业。

1)2014年6月23日,公司与上海丰树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合作投资物流仓储项目,首期项目为海航集团内部物流仓库和用地。

预计目标为在未来3年内投资超过100万平方米物流仓储项目,总规模不低于50亿元。

2)2014年8月6日,公司与crimsoncapitalchinalimited(汉盛资本)签订了养老产业项目投资的框架协议,拟共同在中国投资、运营退休养老相关业务,其中包括持有、开发运营和管理高品质的退休养老社区。

首期投资项目优先从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内部选取,后续项目可由双方共同在市场上筛选。

本次合作的投资总额不低于12亿元人民币,由双方均等出资。

6、建发股份:

地产、供应链双主业

公司具有房地产和供应链两大主业。

2013年,公司总收入1021亿元,其中,供应链占收入比重为88%,房地产占比12%;但房地产毛利率相对更高,房地产和供应链毛利率分别为33%和3.8%,所以,从利润构成上来看,房地产的利润贡献更大。

地产业务立足海西,土地储备超1000万平。

地产业务主要通过持股95%的联发集团和持股55%的建发房产来完成;2013年,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9.3、16.1亿元。

截至2013年底,公司拥有土地储备超100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于一、二线城市。

其中,超40%位于海西地区。

公司还是厦门岛内最大的地主,拥有厦门岛内30万平工业用地,并负责厦门岛内近百万平米一级土地开发。

供应链业务拟打造“上控资源、下控渠道、中间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供应链运营商。

2006年公司开始向供应链运营商进行战略转型,即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供应链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规模效应和专业服务能力,赚取整合供应链各环节带来降本增效的收益分成,以及金融服务的利差收入。

公司上市十五年净利年增速27%。

从日韩经验来看,工业化完成后,制造业供应链高度集中于几大商社。

已搭建纸源网等b2b平台。

大股东厦门建发集团,公司有国企背景。

公司大股东是厦门建发集团,持股比例46%,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国资委。

厦门国资委提出国资改革四项任务的第一项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7、华业地产:

收购捷尔医疗,转型医疗健康产业

华业地产的地产业务立足北京通州,是京津冀一体化和潜在环球影城开发最佳受益标的之一。

1)公司二级开发储备约167万方,其中近100万方位于北京通州;此外,通州还有40多万方一级开发。

2)通州项目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且若环球影城项目落地,因距离较近,更可加速区域价值提升。

3)当前通州主力项目华业东方玫瑰盈利能力较好,推动公司近几年的高利润率;2013年公司毛利率46%,净利率18%。

公司战略转型医疗健康,2015年1月公告拟21.5亿元现金收购捷尔医疗100%股权,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

1)捷尔医疗当前主要业务是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其中医药商业包括医疗设备、器械、耗材的经销及物流业务,医疗服务包括与重庆大坪医院和武警医院的四个医疗中心。

2)此外,捷尔医疗还拟与重庆医科大学合作设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预计床位达1350张左右,以在短期内进入三甲医院第一方阵为目标。

收购对价对应2013年30倍pe,估值相对合理。

1)捷尔医疗2013年归母净利润7080万元,2014年前11月6343万;收购对价对应2013年30倍pe(2014年数据线性外推类似)。

2)捷尔医疗业务为医疗器械销售和医疗服务;可比的爱尔眼科/同策医疗/信邦制药平均14epe64倍(仅列作参考),公司收购估值相对合理。

3)交易暂定价较预估值溢价18.5%,主因评估价未考虑拟设立的重医三医的增长。

8、运盛实业:

进军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

通过收购进军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等。

初步踏足医疗服务业,整合医疗信息业。

1)2013年9月,公司启动了重大资产重组以谋求向医疗服务领域战略转型。

2)2014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