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0608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公务员乡镇真题及答案.doc

2016广东省考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乡镇)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一、选词填空。

从题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文意的一项。

1.干部走进基层,在实践中增长(),是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A.才学B.才华 C.才干 D.才智

1.【解析】C。

空格所填词语搭配“增长”,表示在实践中获得的办事情的经验和工作才能的提升,对应“才干”。

“才学”强调的是学识、“才智”强调的是智慧,均不指工作才能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增长,排除A项和D项。

“才华”多指文才,通常搭配“展示”,和“增长”搭配不当,排除B项。

因此选择C项。

2.农村电网()升级,事关广大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

A.改造B.改线 C.改变D.改良

2.【解析】A。

空格所填词语搭配“农村电网”,和“升级”形成并列,指把不合理的落后的农村电网进行修改或变更,使其符合现有的需要,对应“改造”。

“改线”仅表示线路的改变,不包括其他设备的更换,表述片面,排除。

“改变”通常和“行为”、“习惯”搭配,“改良”通常搭配“性能”、“产品”,均不与“农村电网”,搭配,排除C项和D项。

选择A项。

3.个人成长进步靠什么?

有人说靠组织培养,有人说靠自身努力。

实际上,二者并不()。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进步既离不开组织培养,也离不开自身努力。

A.相关 B.统一 C.重复D.矛盾

3.【解析】D。

根据空格后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成长既离不开组织培养,也离不开自身努力”,可知横线所填词语表示两者并不冲突和矛盾,对应D项。

“相关”、“统一”与文意相反,排除A项和B项。

文段强调两者关系密切而非“重复”,排除C项。

D项当选。

4.如果仅仅将农村示范点建设当成供人参观、应对检查的门面工程来打造,则与示范点建设的初衷()。

A.大相径庭 B.不谋而合C.南辕北辙D.不约而同

4.【解析】C。

空格表示“将农村示范点建设当成供人参观、应对检查的门面工程”的行动与“示范点建设的初衷”不一致,方向是相反的,C项“南辕北辙”表示行动与目的相反,符合文意,故当选。

“不谋而合”、“不约而同”与文意相反,排除B项和D项。

A项“大相径庭”强调两个事物差别很远,大不相同,不能形容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排除A项。

因此C项当选。

5.随着国际反腐合作深化,外逃腐败分子难逃()的命运。

A.害群之马 B.瓮中之鳖C.井底之蛙D.涸辙之鲋

5.【解析】B。

空格表示“外逃腐败分子”在国际反腐合作深化的形势下必然会被抓获逃脱不了的命运,B项“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符合文意,当选。

A项“害群之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的,“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均不能表示腐败分子必然被抓的命运,均排除。

选择B项。

6.政府部门应该在社区治理中鼓励社区自治。

假如政府部门在这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的关系,那么,最终所作出的决策就很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

A.李代桃僵 B.萧规曹随C.越俎代庖D.广纳良言

6.【解析】C。

由文段“政府部门应该鼓励社区自治”以及后文没有处理好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之间关系会引发社会矛盾可知,应该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的作用,政府不能越权过度干涉,C项“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能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符合文意。

A项“李代桃僵”是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B选项“萧规曹随”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D项“广纳良言”意为充分吸收好的建议,均不能体现干涉替代之意,排除。

因此选择C项。

7.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的工作十分繁杂,()的压力十分巨大。

A.承担 承载 B.承担 承受 C.承接 承受 D.承接 承载

【解析】B。

第一空,“承担”是指承接、担当,应搭配自己本应完成的工作,与前文“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的内容对应准确;而“承接”是指承受、接受,应搭配别人委派给你的工作,与文意不符,故排除C、D两项。

第二空,搭配压力,显然“承受压力”为固定搭配。

8.创新的目的不是发论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科技的真功夫。

让创新更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把创新实实在在地()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是创新的要义所在。

A.发挥 转变 B.凸显 催化 C.反映 转换 D.彰显 转化

8.【解析】D。

第一空,由文意可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体现出科技真功夫的特点,A选项“发挥”搭配不当,排除。

其余三项搭配均可。

第二空,使创新意识真正在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上发挥作用,即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化”,结合选项为D。

B项中“催化”意为促进、加速发展,体现不出由意识转化为具体事物的含义,排除。

C项“转换”是指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往往是在同类事物之间进行,不适合于理念和实物,排除。

因此选择D项。

9.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将明礼知耻()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

同时,应()古今中外礼仪礼教之精华,把明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新水平。

A.贯彻 融合 B.落实 吸取 C.贯穿 融汇 D.实行 继承

9.【解析】C。

第一空,文段意为应该把明礼知耻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D项“实行“不能与介词“于”搭配,排除。

其余三项均可搭配,但“贯穿”指穿过、连通,相对于“贯彻”、“落实”而言,更能够体现出明礼知耻从头至尾都体现在核心价值观实践全过程中的含义,故基本锁定C项。

第二空验证,“融汇精华”搭配合理,体现出我们不断吸纳汲取众多礼仪礼教精华的特点,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项。

10.()农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技推广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将促进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农村科技队伍的壮大。

A.发展培育强化 B.加强培训建立

C.创立培养加强 D.发展培训加强

10.【解析】A。

第一空,C中的“创立”往往搭配基金、企业等,一般不与“教育”搭配,排除C选项。

第二空,“培训”是传授知识技能等使能力水平得到提升,而“培育”是指培养教育,使其发育成长,符合“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成长的特点,因此“培育”更恰当,排除B、D两项。

第三空验证,“强化服务”为常见搭配。

选择A项。

二、片段阅读。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11.扶贫工作组下村了解扶贫工作时,某贫困户感慨道:

“扶贫,光给钱不行,关键是得给条致富的路。

以下不符合该贫困户的原意的是()

A.扶贫工作不能只给钱

B.扶贫工作要为贫困户指明致富道路

C.扶贫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D.扶贫工作不用给钱但要给致富办法

11.【解析】D。

题干要求选择选非,贫困户所感慨的原意为,给钱固然好,但不能只给钱,更关键的是给致富的路。

A选项对应前半句意思,B和C选项对应后半句意思,而D选项“不用给钱”则是对贫困户原意的曲解,表意过于绝对。

因此本题选择D项。

12.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一个地区党委政府整体工作水平的综合衡量,经济发达而环境污染不是生态文明,山清水秀而贫穷落后也不是生态文明。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A.经济发达地区有可能是生态文明地区

B.山清水秀地区有可能是生态文明地区

C.贫穷落后地区有可能是生态文明地区

D.生态文明建设能衡量地方党委政府工作水平

12.【解析】C。

题干要求选择选非,由“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一个地区党委政府整体工作水平的综合衡量”可知,D项“能衡量”理解正确,排除;“经济发达而环境污染不是生态文明”,言下之意为:

虽然经济发达可能是生态文明,但只要环境污染了就不是生态文明,因此A项理解正确,排除;B项与A项同理,排除;而C项不能从文段任何一处理解得出。

选择C项。

13.从2006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来的10年间,农村经历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变,农村社区建设也从最初的实验阶段逐渐过渡到深入试点阶段,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A.农村社区建设即将取得全面成功

B.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C.农村社区建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D.农村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13.【解析】A。

题干要求选择选非,由文段“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可知,B、C项“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解正确,故排除B项和C项;由文段“10年间,农村经历了……的巨变”可知,D项理解正确,排除;整个文段都在讲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去,而A选项“即将”是对未来的预测,无法从原文理解此意。

14.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一方面里离不开激发民智,汇聚民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高端人才的关键作用。

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聚集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努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夯实人才基础,为提升综合国力注入强大推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才是创新的一部分

B.人才是创新的特点

C.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D.人才是创新的原因

14.【解析】C。

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后文为解释说明部分,文段首句为中心句,结合选项,C项正确。

A选项“一部分”程度过轻且表述不明确;B项“特点”无中生有;D项“原因”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C项。

15.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重要的是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第一个转变已接近完成,但第二个转变明显滞后,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模式尚未完全形成。

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与两个转变不同步有很大关系。

延续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增长、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A.我国不少地方仍存在经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现象

B.两个转变同步进行可减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

C.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D.我国经济增速已经完成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15.【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与选项一一对应。

A项可由“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明显滞后”得出;B、C两项对应尾句内容,此三者均与原文相符。

D项”已经“一词与文段表达的时态不一致,原文是”已接近完成“说明还未完成。

本文为选非题目,所以D与原文不一致。

选择D项。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一、数字推理。

给出一个数列,缺少其中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16.-13-35-57()

A.7 B.8 C.-7 D.-8

16.【解析】C。

观察发现数列奇数项分别为:

-1、-3、-5、()为连续负的奇数列,下一项应为-7。

选择C项。

17.13263952()

A.55 B.103 C.199 D.212

17.【解析】B。

数列变化幅度较小,优先考虑做差。

相邻两项做差后均得13,故下一项应为52+13=65。

因此选择B项。

18.1231039()

A.157 B.257 C.390 D.490

18.【解析】D。

数列变化幅度较大,幂次无规律,考虑递推。

观察发现,,,,即,第三项=前两项的乘积+第一项的平方。

故所求项=。

19.12.720.931.1 43.3()

A.55.5 B.57.5C.57.7D.59.7

19.【解析】B。

由题意可判断数列为小数数列,机械划分后无规律可循,但数列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考虑作差,得到新数列为8.2、10.2、12.2、(),为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可判断括号内数值为14.2,则题目所求为43.3+14.2=57.5。

因此选择B项。

20.

A.55B.103C.199D.212

20.【解析】D。

由题意可判断为九宫格数列,寻找每行或者每列相同的规律,可发现、,即每行中,第一个数的平方减去第三个数的2倍等于第二个数,则题目所求为。

二、数学运算。

通过运算,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21.甲乙丙三人参加一项测试,三人的平均分为80,甲乙两人的平均分为75,乙丙两人的平均分为80,那么甲丙两人的平均分为()

A.70 B.75 C.80 D.85

21.【解析】D。

方法一:

根据已知条件三人的平均分为80,甲、乙平均分为75,乙丙平均分为80可得,甲+乙+丙=80×3=240,由甲+乙=75×2=150,则丙=90;由乙+丙=80×2=160,则甲=80;甲+丙=170。

所以,甲丙两人的平均分为170÷2=85分。

方法二:

甲+丙=2(甲+乙+丙)-(甲+乙)-(乙+丙)=2×80×3-75×2-80×2=170;所以,甲丙两人的平均分为170÷2=85分。

22.一批零件若交由赵师傅单独加工,需要10天完成;若交由孙师傅单独加工,需要15天完成。

两位师傅一起加工这批零件,需要()天完成

A.5 B.6C.7 D.8

22.【解析】B。

已知完成工程的时间,赋值给工作总量。

设工程总量为30,则赵师傅的效率 ,孙师傅的效率,因此两位师傅合作需要。

23.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48千米处相遇。

则两地相距()千米

A.192 B.224 C.416D.864

23.【解析】D。

两车同时出发到相遇,所走的时间相同,所以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当两车相遇时,距离两地中点48千米,即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48×2=96千米。

因为,甲走了5份,乙走了4份,全程是9份,甲比乙多走的1份,对应的是96千米,故两地相距96×9=864千米。

因此选择D项。

24.修建一条铁路,如果每4米铺设5根枕木,共需5000根;如果每5米铺设6根枕木,一共要用()根

A.3600 B.4200 C.4800 D.7500

24.【解析】C。

由题意可得铁路长度为米,则若每5米铺设6根则需要枕木根。

因此选择C项。

25.某单位2014年年终评比中,良好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3/5。

2015年年终评比又多了60人被评为良好等级,此时该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9/11。

如果在这两年间该单位的人员没有变化,则该单位共有()人。

A.120 B.275C.330D.800

25.【解析】B。

由题意可设2014年良好等级的人数为3x,则总人数为5x,可得,解方程可得x=55,总人数为人。

秒杀技:

由题意可知总人数必然是11和5的倍数,则可排除A、D,将B项代入满足条件。

26.某服装店有一批衬衣共76件,分别卖给了33位顾客,每位顾客最多买了3件。

衬衣定价为100元,买1件按原价,买2件总价打九折,买3件总价打八折。

最后卖完这批衬衣共收入6460元,则买了3件的顾客有()位。

A.4 B.8 C.14 D.15

26.【解析】C。

由题意可设买了1件、2件、3件衣服的人数分别为x、y、z人,则可得x+y+z=33,x+2y+3z=76,,联立求解可得x=4,y=15,z=14。

27.园林工人用一辆汽车将20棵行道树运往1公里的地方开始种植。

在1公里处种第一棵,以后往更远处每隔50米种一棵,该辆汽车每次最多能运三棵树。

当园林工人完成任务时,这辆汽车行程最短是( )米。

A.20800B.20900 C.21000 D.21100

27.【解析】C。

由题意可得,要汽车行驶距离最短,需要汽车从最远开始运,每次都运3棵。

共20棵树,汽车每次最多运3棵,所以共需往返20÷3=6次余2棵,即往返7次,从第七次最远的第20棵树看,单程需行驶1000+(20-1)×50=1950米,第六次种第17棵树,单程需行驶1000+(17-1)×50=1800米,以后每次种树路程减少150米,到第一次种2棵树,单程需行驶1000+50=1050米,再计算往返= 米。

28.小王早上看到挂钟显示8点多,急忙赶往公司上班。

但是到了公司却发现时间和自己出门看到的挂钟时间一样,才明白是自己出门前误把挂钟的时针看成分针、分针看成时针。

已知小王平时上班路程不超过1.5小时,今天上班他花费了( )。

A.48分钟 B.55分钟 C.1小时 D.1小时3分钟

28.【解析】B。

小王出门时分针应指向8-9,故时间为N点40+,到单位的时间是8点+,路上时间不超过1.5小时,说明出门时只能是6点40+或者7点40+。

如果出门时间=6点40+,时针分针看反,则到单位时间是8点30+,路上时间超过1.5小时,不满足条件;故出门时间应为7点40+,时针分针看反,则到单位时间是8点35+,因此路程时间为55分钟。

选择B项。

29.某羽毛球赛共有23支队伍报名参赛,赛事安排23支队伍抽签两两争夺下一轮的出线权,没有抽到对手的队伍轮空,直接进入下一轮。

那么,本次羽毛球赛一共会出现()次轮空的情况。

A.2 B.3 C.4 D.5

29.【解析】A。

淘汰赛的思想,只有奇数个队伍的时候,才需要轮空,所以一共两次奇数次队伍,所以为2。

第一轮23支队伍需要轮空1次;第二轮12支队伍,不需要轮空;第三轮6支队伍,不需要轮空;第四轮3支队伍,需要轮空1次;最后是冠军争夺,不需要轮空。

30.甲乙两人需托运行李。

托运收费标准为10kg以下6元/kg,超出10kg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略低一些。

已知甲乙两人托运费分别为109.5元、78元,甲的行李比乙重了50%。

那么,超出10kg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比10kg以内的低了()元。

A.1.5 B.2.5 C.3.5 D.缺

30.【解析】A。

分段计费问题,设乙的行李超出的重量为x,即乙的行李总重量为10+x,则甲的行李重量为1.5+(10+x)。

所以计算超出部分的重量为1.5+(10+x)-10=5+1.5x,超出金额为49.5元,所以按照比例,乙的行李超出了重量x,超出金额为18元,得到,解得x=4,所以超出部分单价为18÷4=4.5元。

所以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的低了6-4.5=1.5元。

因此选择A项。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一、图形推理。

请按每道题的答题要求作答。

31.

A.AB.BC.CD.D

31.【解析】B。

元素组成凌乱,且都由多个小元素构成,考虑数数中的元素,元素个数分别为4、3、4、3,元素的种类分别为3、1、3、1,则问号处应该为4个元素且为3种元素的图形,只有B项符合。

32.

A.AB.BC.CD.D

32.【解析】B。

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规律。

观察题干发现,右上角的方块从图1开始每次顺时针旋转90度,右下角的方块从图2开始每次逆时针旋转90度,只有B项符合,左下角的方块从图3开始每次顺时针旋转90度,带入B项验证,符合规律。

33.

A.AB.BC.CD.D

33.【解析】A。

图形组成相同,每个图形仅有一个黑色部分,且位置不同,考虑位置的位置。

观察题干可发现,小黑块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

每次移动的步数分别为1、2、1,则下一步移动两步,在右边黑色棱形上。

因此A项当选。

34.

A.AB.BC.CD.D

34.【解析】D。

从图1到图2,外圈有4根火柴棍方向发生了改变,从图2到图3,内圈有4根火柴棍方向发生了改变,且图3到图5内外均有4根火柴棍方向发生了改变,则图3到图4发生改变的为外圈,内圈应保持不变,D项符合,当选。

35.

A.AB.BC.CD.D

35.【解析】C。

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有6个黑块的位置是相同的,第二个图和第三个图有5个黑块的位置是相同的,第三个图与第四个图应该有4个黑块位置相同,因此C项当选。

36.

A.AB.BC.CD.D

36.【解析】C。

观察题干图形全都是6个正方形组成,且全都可以折成一个正六面体(即题干图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正六面体的展开图形),观察选项,A、B、D三项均不能折成正六面体,只有C项可以折成。

37.

A.AB.BC.CD.D

37.【解析】B。

每幅图都由田字格中的四个图形构成,左下角图形始终不动,左上角图形从左到右,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

右上角图形依次进行180度旋转。

右下角图形,应该是从左到右依次逆时针旋转90度,B项符合规律,当选。

38.

A.AB.BC.CD.D

38.【解析】B。

观察每个图均有上下两行,上下两行的黑格个数相差始终为1。

B项符合,当选。

39.

A.AB.BC.CD.D

39.【解析】D。

观察左边图形,从图1到图2,图1中的上下两个黑三角分别上下翻转,得到图2。

再将图2看成由左右两个黑三角构成,分别再进行左右翻转,得到图3。

因此右边图形应遵循同样规律,从图2到图3,左右两边的图形(各两个直角扇形)分别进行左右翻转。

D项符合,当选。

40.

A.AB.BC.CD.D

40.【解析】B。

题干中除了问号处,已知相连黑圈的个数分别为1,2,X,X,5,由此可知,与选项结合后的最终图形中,中间两个X应该分别有3个黑圈相连和4个黑圈相连,而题干问号前后已经各有两个黑圈,因此正确选项中左端应该有1个黑圈,右端有2个,B项符合。

再将B项代入整体观察后,发现相连的白圈个数也满足等差数列依次递减的规律,分别是5,4,3,2,1。

二、类比推理。

每道题先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41.天空︰蔚蓝

A.气氛︰融洽

B.土地︰耕种

C.茶叶︰保健

D.河流︰灌溉

41.【解析】A。

对应关系。

蔚蓝的天空,融洽的气氛。

42.蜡烛︰电灯

A.椅子︰写字台

B.茶杯︰饮水机

C.拖把︰吸尘器

D.电视︰计算机

42.【解析】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