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19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6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

动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般特征

1.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

2.身体微小

3.单细胞动物群体:

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

4.包囊特殊的适应性

(二)生理及生殖特性

1.有多种营养方式

植物性营养——具有色素体,在阳光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鞭毛虫.

动物性营养——吞食其他微小生物或有机碎片为营养,如变形虫.

渗透性营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周围的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

2.呼吸和排泄

(1)呼吸:

通过表膜的扩散作用

(2)排泄:

渗透作用,伸缩泡

3.激应性

4、生殖

无性生殖——由一个亲体产生子代的原始繁殖方式,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

二分裂、出芽生殖、裂体生殖、质裂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2.四个纲的主要特征。

(一)肉足纲的主要特点:

1.体表无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

膜,结构简单,只有较少的细胞器。

2.胞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

和溶胶质。

3.具有运动和摄食胞器—伪足。

叶型伪足、丝型伪足、根型伪足、轴型伪足

4.虫体有的种类裸露,有的种类具几丁质、

胶质+沙粒、石灰质的外壳

5.无性生殖通常为二分裂或包囊,少数种类如有孔虫、放射虫可行有性生殖。

6.分布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少数

寄生。

(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1.运动胞器为纤毛。

2.体表具有表膜下纤维系统。

3.胞质分内、外质,外质中有刺丝泡,内质中有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等。

伸缩泡能调节渗透压、排泄废物的机能。

4.具有由原生质分化来的摄食胞器。

5.细胞核一般分化为大、小核。

6.生殖:

无性是横二分裂,有性是接合生殖。

7.生活在淡水、海水中,也有寄生的。

(三).孢子纲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营寄生生活,无取食胞器,渗透营养。

2.身体构造较简单,无运动胞器,仅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出现鞭毛或伪足。

3.具顶复合器(含顶环、类锥体、棒状体及微线体)

4.生活史复杂,在生活的过程中有两个阶段,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包括三个时期:

(四)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1、具有鞭毛2、营养方式:

光合营养,也称自养。

如:

眼虫。

渗透营养:

寄生种类或无光条件下。

吞噬营养:

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

3、繁殖:

无性繁殖:

纵二分裂、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

同配、异配、产生包囊

3.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1.形态:

似倒置的草鞋,全身密布纤毛。

2、结构

(1)细胞膜表膜(3层)表膜泡

(2)细胞质分化为内质、外质

(3)细胞核:

分为大核,小核

(4)细胞器

纤毛运动细胞器

刺丝泡有防御作用

消化胞器:

口沟、胞口,胞咽,食物泡,胞肛

伸缩泡由主泡和收集管组成

第三章多孔动物

1.为什么说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多孔动物原始性具体表现在:

(1)多孔动物身体的各种机能是由或多或少独立活动的细胞完成的,所以一般认为海绵是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2)多孔动物没有消化腔,食物在细胞内消化。

(3)没有神经系统,刺激的信息也只是靠细胞之间传递。

所以多孔动物是处在细胞水平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2.如何理解多孔动物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侧枝?

(1)多孔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动物极细胞和植物极细胞的后期分化不同于所有的其他后生动物;

(2)体内具有水沟系、骨针及海绵丝等其他后生动物没有的结构;

(3)多孔动物的领细胞除了与原生动物的领鞭毛虫类相似外,在其他后生动物中也不曾发现。

第四章、刺胞动物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辐射对称,少数已发展为两侧辐射对2.具有两胚层及原始的胃循环腔。

3.具细胞与组织的分化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5.刺细胞:

攻击和防卫6.水螅型和水母型7.生殖和世代交替8.多态现象

2.掌握水螅的基本结构。

具以一下结构:

扣、垂唇、皮层、中胶层、胃层、触手、胃循环腔、卵巢、卵细胞、基盘、芽体

3.名词解释:

辐射对称:

即可通过动物身体中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动物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周围的环境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有上下的区别。

细胞外消化:

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中,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

此种消化形式称细胞外消化。

世代交替:

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群体多态:

即在同一个群体上有多种不同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个体。

第五章:

扁形动物

1.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类?

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方式比较各纲动物的特点?

2.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纤毛,有皮肌囊,上皮组织里具杆状体

2)具有口无肛门的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较发达。

4)排泄器官为原肾型。

5)雌雄同体,大多数直接发育,没有幼虫期,但少数(海产)具幼虫时期。

具有无性生殖及再生能力。

3.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1)全部为寄生生活,多数内寄生。

2)身体为扁平叶状,少数象一片树叶。

3)由于营寄生生活,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及形态的变化:

(1)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具皮层。

(2)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一般退化。

(3)消化系统也趋于退化,一般只有口,咽,食道、肠(4)具有吸附器,如吸盘及小钩等。

(5)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

(6)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有更换寄主的现象。

2.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1).全部为寄生生活

2).具有与寄生生活高度适应的特化的形态结构

(1)身体呈背腹扁平的带状

(2)体表纤毛消失,但具有很多微毛(3)附着器官集中在口部。

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有的种类有顶突的构造。

(4)消化器官完全退化,为渗透营养。

(5)一般进行厌氧呼吸(6)繁殖力特别强,大多数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7)生活史有幼虫期,大多数经过一个中间宿主。

2.皮肌囊的概念与结构

中胚层形成后,扁形动物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他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肌囊”(书)

低等三胚层动物的体壁是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的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网)结构:

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

3.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

中胚层分化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

同时,由于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加强了。

4.原肾管的结构及功能(扁形动物第一个出现排泄系统)

原肾管:

来源于外胚层,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的,具有排泄的机能的管状系统。

结构:

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

功能:

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5.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的交替。

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

成虫寄生在人肠系膜的小静脉中,抱合、产卵→入水孵化出毛蚴→纤毛脱落,迁入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入水游泳,穿入皮肤→成虫→产卵

6.寄生虫中寄生种类有哪些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征?

种类:

涡虫、绦虫、吸虫

(1)体表纤毛消失(3)附着器官集中在口部。

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4)消化器官完全退化,为渗透营养。

(5)一般进行厌氧呼吸(6)繁殖力特别强(7)生活史有幼虫期,大多数经过一个中间宿主。

第六章:

假体腔动物

原体腔:

体壁中胚层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份,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又叫原体腔,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完全消化系统:

身体前端有口,后端分化出肛门,肠道的前端有肌肉质咽,以完成食物的机械消化。

孤雌生殖:

雌虫产生的卵可不经和精子融合而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圆筒状神经系统:

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各发出六条神经,各有横神经相连使整个神经系统呈圆筒形,称为筒状神经系统。

1.原腔动物比扁形动物较为高等的特征表现在哪里?

(1)假体腔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

(3)体腔液能调节及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以维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4)体腔液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静水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辅助动物身体的运动。

2.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含哪些门?

1.具有假体腔:

2.体表具有角质膜和环纹

3.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

4.排泄系统:

为外胚层演化而来的原肾管

5.无循环系统和专门的呼吸器官

原腔动物主要有:

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内肛动物门

3.简述寄生线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1)体表具有角质膜和环纹

(2)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

(3)感觉器官不发达

(3)生殖与发育:

发达,生殖力强

(4)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

第七章:

环节动物

1.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

简述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身体分节2.形成真体腔3.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4.闭管式的循环系统5.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6.链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7.感觉器官:

表皮感觉器(震动),口腔感觉器(味觉和嗅觉)光感觉器(弱光,温度,湿度)

身体分节的意义:

1)环节动物的每一体节几乎等于一个单位。

对于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机体新陈代谢是有很大意义的,并使运动更加灵活。

2)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动物分化中形成头、胸、腹有重要的意义。

3)体节的出现是对有机结构和生理功能更高级方向进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真体腔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何进化意义

A、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管壁出现肌肉,增强了蠕动,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同时可在很大的“空间”盘转和蠕动,使消化率大大提高。

B、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并与循环、生殖系统的关系也极其密切,也促使神经系统完善。

C、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身体有足够的硬度和抗压能力,有利于在土壤中运行。

2.从多毛类、寡毛类和蛭类的形态特征,试述其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没答案)。

(一)多毛纲:

沙蚕

1.特征:

头部显著,感官发达,以疣足为运动器官,无环带,雌雄异体

(二)寡毛纲:

蚯蚓

1.主要特征:

以刚毛为运动器官,有生殖带,雌雄同体

(三)蛭纲

特征:

身体前、后有吸盘,身体扁平,体腔退化,雌雄异体,有生殖带

适应于暂时性体外寄生生活特征

1、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很发达

2、消化系统适应吸血生活

3.名词解释:

同律分节:

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

真体腔: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闭管式循环:

由背血管,腹血管,及各节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即通常每节具有1对大肾管或每节具有众多的小肾管,后肾管由原肾管变成有管细胞,以代替低等的焰细胞,

第八章软体动物

名词解释:

外套膜:

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为膜状,能分泌贝壳,保护功能.

开管式循环:

即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中流,有一阶段要流入无血管壁包围的血窦内。

由心脏(1心室、2心耳)、血管和血窦组成。

钩介幼虫:

具壳两片,壳腹缘弯曲成钩状,钩上有小齿,壳内有紧贴贝壳的外套膜,外套膜上有多束感觉用的刚毛,有一发达的闭壳肌和一条足丝,幼虫有口无肛门,可借双壳的开闭而游泳。

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体制:

身体划分:

头、足和内脏团三个部分。

二、外套膜:

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为膜状,能分泌贝壳,保护功能.

三.贝壳:

角质层、棱柱层(含钙质)、珍珠层。

四.较发达的消化系统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

心室1个,心耳1个或2个,

六.呼吸器官出现了专职的呼吸器官,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呼吸

七.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八.不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九.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或同体,体内受精

2.河蚌对环境适应的结构和机能特点?

(1)、体被两瓣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无明显头部

(2)、斧状足可挖掘泥沙

(3)、鳃发达,靠鳃丝上纤毛的摆动使水流川行,带进食物、氧气,其代谢废物、生殖细胞、幼虫则通过水流进出。

(4)、不活动,唇片激动水流取食;吃的食物小(滤食性),消化道不发达,胃、肠交界处具晶杆。

(5)、开管式循环,有血窦,血压相对较低,与缓慢运动相适应。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不发达。

3.头足类对环境适应的结构和机能特点?

(乌贼)

①贝壳退化成轻而疏松的内壳;

②头部发达,足特化成腕,腕和触腕可捕食,触腕运动时可缩入囊内;体侧有鳍;

③闭锁器关闭,漏斗喷水可推动快速运动;

④口内有齿舌和鹦鹉颚;有唾液腺;墨囊;

⑤闭管式循环系统并有鳃心加压;

⑥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发达。

4.软体动物分哪几个纲,简述各纲的主要特征?

一.单板纲,二.无板纲,三.多板纲,四.腹足纲,五.掘足纲,六.瓣鳃纲,七.头足纲

一、单板纲特点:

两侧对称,腹部有足,有一个帽状贝壳,全部海产

二、

三、多板纲:

身体背面有8片复瓦状排列的贝壳,身体呈椭圆形,左右对称,口及肛门位于身体的前后端腹足宽大而扁,贝壳与外套膜边缘之间裸露成环带,环带表面有角质层或有石灰质的鳞片、针骨或角质毛,神经系统原始,呈梯状,雌雄异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

四、腹足纲

多营活动性生活,多数具一螺旋状外贝壳,

体分头、足、内脏团。

头部有眼、口及1-2对触角。

足发达,块状或叶状,位于身体腹面

四、头足纲:

1、全部是海产种类。

2、肉食性,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

3、头部发达,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

4、原始种类具外壳,多数为内壳或无壳。

5、足着生于头部,特化成腕和漏斗,故称头足类。

6、羽状鳃,心耳和肾的数目与鳃一致。

7、神经系统集中,感官发达。

8、闭管式循环。

五、瓣腮纲:

1、全为水生,身体侧扁,左右对称,又称双壳类2、头不明显,无触角及感官,又称无头类。

3、足多呈斧形,适于挖掘泥沙,又称斧足类。

4、鳃1-2对,多为瓣状,故称瓣鳃纲。

5、多为雌雄异体,海产种类发生时常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淡水蚌类则有钩介幼虫。

6、心脏为一心室二心耳,开管式循环。

7、排泄器官为一对肾。

神经节有脑、足、脏3对。

第九章节肢动物

名词解释:

不完全变态:

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幼虫、成虫阶段,成虫特征随着幼虫生长发育而逐渐显现,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相似,只是翅和性器官还未发育成熟。

渐变态:

幼虫与成虫差别不大,生活习性也相似,只是翅未长成。

如:

蝗虫,其幼虫称为“若虫”。

完全变态:

此类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由幼虫变成成虫之前,必须经过一个不

食不动的蛹期(卵—幼虫—蛹—成虫—产卵)。

半变态:

幼虫不仅在形态上与成虫差别大,生活习性也不相同。

如蜻蜓。

半变态昆虫的幼虫特称为“稚虫”。

1、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与其结构特征有什么关系?

从内、外部结构来论述。

(1)外形: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一对触角(起感觉作用),口或口器(取食作用)、眼(视觉作用),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日出性和夜出性昆虫,这样减少昆虫的食物竞争和空间竞争。

另外,昆虫的口器类型较多,有取食固体、液体及兼食固、液体的口器。

这样也可以减少食物竞争。

如昆虫的胸部具两对翅和三对足,翅的出现是昆虫分布广的主要原因。

(2)体壁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对节肢动物的内部结构器官起保护作用。

(3)肌肉为横纹肌,活动能力很大。

(4)陆生种类,如昆虫的直肠具回收水分的功能,这对昆虫在陆地上生活起了节水的作用。

(5)排泄器官多样化,如昆虫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其代谢产物为尿酸,尿酸呈结晶性,不溶于水,所以排出时不需要伴随多量的水。

(6)呼吸方式多样化,如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系统,气管系统的呼吸量较大,呼吸效率较高,且可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7)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也很发达,能对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作出迅速面及时的反应。

(8)生殖方式多样化,如昆虫的多胚生殖和孤雌生殖都能在短时间内繁殖大量的后代,这也是节肢动物数量多、分布广的原因。

另外,大多数节肢动物,如昆虫的个体小,食量少,所以其所占的空间小,种群密度可以大大增加。

2、昆虫的口器类型和结构。

刺吸式:

上、下颚细长呈针状,下唇延长成喙,具抽吸机构,吸取汁液,如:

蝉、蝽象、蚊等。

舐吸式:

仅保留了上、下唇及舌三部,大、小颚退化。

其中下唇延长成喙,末端特化成唇瓣,舐吸露在外面的液体或微小固体食物,如:

苍蝇。

虹(吮)吸式:

组成口器的大部分结构退化,喙状的口器是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合抱成长管状而成,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盘卷在头部前下方,用时伸长,可将花蜜、水等液体食物吸入消化道。

如蛾、蝶。

咀嚼式:

由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

嚼吸式:

中唇舌长,左右愈合,末端形成一匙状舌瓣;侧唇舌鳞片状,包围在中唇舌基部的左右两侧;下唇须分4节,小颚的外颚叶为大的薄片。

吸蜜时,一对小颚的外颚叶和一对下唇须顺着中唇舌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吸管,中唇舌在吸管内快速前后活动,抽吸蜜汁到管内。

如蜜蜂。

锉吸式:

3、昆虫的呼吸系统的类型

呼吸系统:

气管系统来呼吸,由气门、气管、气囊组成。

气管分螺旋型内膜、管壁细胞、底膜。

4、昆虫生殖系统的类型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幼体生殖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

名词解释:

五辐对称:

通过动物体的主轴可构成五个对称面,各个对称面都能将动物体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管足:

是棘皮动物水管系统的一种结构,位于腕上,大多具吸盘,能吸附在固体物上,主要起运动作用,并起辅助呼吸、排泄和挖掘泥沙的作用。

后口动物:

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口成为幼虫的肛门,与原口相反的一端,内外胚层穿孔成为幼虫的口,这种在发育过程中胚体另行形成的口称为后口,凡以此法形成的动物,都称后口动物

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制:

辐射对称

(2)棘皮动物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3)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

(4)棘皮动物整个身体覆盖着表皮,其下是中胚层形成的石灰质内骨骼,在表皮和内骨骼的内部是肌肉层和体腔腹膜。

(5)棘皮动物从发生上属后口动物,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口成为幼虫的肛门,与原口相反的一端,内外胚层穿孔成为幼虫的口

2.试述棘皮动物水管系的结构及功能

结构:

辐水管:

分出侧水管,包括罍、管足

环水管:

围在口的周围,由环水管发出五条辐水管

石管:

位于间步带区,连于筛板及环水管之间

筛板:

与外界相通,是水流的出入口

帖窦曼氏体:

位于环管上,9个吸收、吞食及排除外来可溶性物质。

波里氏囊:

位于环管上储水,调节水管系统内的水压。

管足:

是棘皮动物水管系统的一种结构,位于腕上,大多具吸盘,能吸附在固体物上,主要起运动作用,并起辅助呼吸、排泄和挖掘泥沙的作用。

第十四章脊索索动物门

逆行变态:

由于幼体与成体的生活方式不同,经过很大的变化,使幼体与成体的结构不同,这种经变态后失去一些重要器官,使躯体变得更简单的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

如海鞘

脊索: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围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组成的脊索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起到骨骼作用。

背神经管:

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脊髓中形成中央管。

咽鳃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终生存在;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存于胚胎期或幼体期。

脊柱:

亦称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

无颌类:

用鳃呼吸并以鳍作为运动器官,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不具有由鳃弓发展来的颌,故称无颌类。

1.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

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2.脊索动物的次要特征有哪些?

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

多数脊索动物为肛后尾。

3.脊索动物门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点在哪里?

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

骨骼外胚层的外骨胳中胚层的内骨骼

心脏消化道的背面消化道的腹面

神经索实心、二条中空、一条

消化道腹面消化道背面

脊索无有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逆行变态:

动物在经过变态后失去一些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现象,称为逆行变态,也叫做退化变态. 

无颌类:

圆口纲是现代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无成对附肢和上下颌的种类,称无颌类。

脊索: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围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组成的脊索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起到骨骼作用。

背神经管:

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脊髓中形成中央管。

咽腮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终生存在;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存于胚胎期或幼体期。

脊柱:

亦称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

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1、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大特征:

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2、脊索动物门的次要特征是什么?

次要特征:

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

多数脊索动物为肛后尾。

3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异同点在哪里?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

骨骼外胚层的外骨胳中胚层的内骨骼

心脏消化道的背面消化道的腹面

神经索实心、二条中空、一条

消化道腹面消化道背面

脊索无有

 

第十六章鱼纲

名词解释:

鳍式:

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录。

D-背鳍,A-臀鳍,V-腹鳍,P-胸鳍,C-尾鳍。

例如:

鲤鱼:

DⅢ-Ⅳ-17-22;AⅢ-5-6;PⅠ-15-16;VⅡ-8-9

鳞式:

侧线鳞的数目

次生颌:

硬骨鱼类和其它脊椎动物的颌弓退化或转化为听骨,上、下颌分别由前颌骨、上颌骨和齿骨等膜骨构成,称作次生颌。

初生颌:

软骨鱼类的上、下颌由第一对颌弓构成,是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和原始型的颌,称作初生颌。

韦伯氏器:

鲤科鱼类鳔与内耳的联系器官,由舟骨、间插骨、三脚骨等构成

侧线:

侧线鳞有规律地排列成一条线纹。

1、简述鱼类鳍的种类和功能

D-背鳍,

A-臀鳍,

V-腹鳍,

P-胸鳍,

C-尾鳍。

2、简述鱼鳞的种类、结构和来源。

盾鳞:

板鳃鱼类具有,基板和棘组成,由表皮和真皮形成,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牙齿。

硬鳞:

硬鳞鱼类具有,来源于真皮,由骨质板和硬鳞质组成,硬鳞紧连成甲胄被覆在鱼体上。

骨鳞:

大多数硬骨鱼具有,由真皮衍生而来。

圆鳞:

游离缘光滑圆钝(鲱形目、鲤形目等);

栉鳞:

游离缘生有小棘或锯齿(鲈形目等)。

3简述鱼类肾脏的结构和渗透压的调节

渗透压调节:

淡水鱼类——可通过肾小管重吸收盐分,有些鱼类通过食物或鳃上特化的吸盐细胞从外界吸收盐分,从而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海水鱼类——吞下的海水由肠壁连盐带水渗入血液,经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盐分排出而把水留下以维持体液正常的低浓度;

软骨鱼类因血液中含有2%左右的尿素而浓度高于海水,不会产生失水过多现象。

4、总结鱼类在形态结构上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