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20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3)同人、财、物一样,是管理中的重要资源,而且还是一种稀有资源。

(1)信息

(2)知识(3)时间

2、授权就是将权力与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3),具有相当的行为自由权。

(1)范围内

(2)时间段(3)监督下

3、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协调两人以上的活动或力量的

(1)。

(1)合作体系

(2)群体(3)单位

4、管理结构实质上是一种(3)的等级。

P322

(1)人群关系

(2)工作关系(3)业务关系

5、挑选干部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每一个工作人员的

(2)。

(1)个人能力和品质

(2)个人能力和背景(3)学力和背景

6、效价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

(1)的估价。

(1)目标

(2)结果(3)要求

7、期望值是指个人对某项目标能够实现的

(2)的估计。

(1)吸引力

(2)概率(3)把握

8、企业的管理职能除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之外,还应该包括(3)。

P328

(1)决策

(2)领导(3)用人

9、奖励先进要特别注意环境的

(1)。

(1)协调性

(2)整洁度(3)心理气氛

10、学习型组织将组织成员的(3)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1)理想

(2)需求(3)愿景

11、“士气”一词用在企业中,表示群体的

(1)。

(1)工作精神

(2)团结状况(3)工作效率

12、生理需要是属于最底层次的人类的(3)需要。

(1)健康

(2)发展(3)基本

13、人的

(1)也影响人的时间知觉的长短。

(1)精神状态

(2)身体状况(3)生活丰富度

14、群体间的冲突增加了各群体内部的

(1)。

(1)内聚力

(2)友谊(3)协调性

15、领导者的时间自觉是他对

(1)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一种主观反映。

(1)企业目标

(2)生产过程(3)客观现象

16、通俗的定义决策就是做出

(1)的意思。

(1)选择

(2)决定(3)反应

17、气质本身

(1)之分。

(1)无好坏

(2)有好坏(3)无高低

18、窄的管理幅度确定了组织需要较多的

(1),组织结构呈“高耸”的形式。

(1)管理层次

(2)管理者(3)管理经验

19、再冻结是指改革后的态度与行为的整合,即获得的

(1)模式成为个体之个性,形成有意义的情感关系的过程。

(1)新行为

(2)新观念(3)新态度

20、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

(1).

(1)情绪状态

(2)心理反应(3)切身体会

21、宽的管理幅度则是组织结构呈“扁平”型,

(2)可以减少。

(1)领导者

(2)管理层次(3)管理经验

22、重研究企业中的

(2)。

(1)人——机系统

(2)人——人系统(3)机——机系统

23、

(2)对一个组织结构形式有重要的影响。

(1)管理距离

(2)管理幅度(3)管理人数

24、企业的组织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反映出人员的

(2)。

(1)道德品质

(2)个性特征(3)知识水平

25、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组织所规定的特定目的与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3)组织结构。

(1)合法的

(2)公认的(3)官方的

26、组织发展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生产力和企业组织的(3)。

(1)能力

(2)声望(3)效果

27、社会自我是指自己在社会上的

(1)。

(1)地位和名誉

(2)家人和朋友(3)理想与追求

28、角色期望是指他人对一个人所应承担的(3)的希望与寄托。

(1)职责

(2)义务(3)角色

29、当团队形成后,其成员必须很快发展出适合的

(1)来完成团队目标。

(1)能力组合

(2)智力模式(3)性格特点

30、解冻是指(3)个人或群体去改变他们原来的态度或消除对旧态度或行为的支持。

(1)号召

(2)命令(3)刺激

31、让职工参与变革,既可以吸取职工的智慧,又可以减少变革中的(3),有利于变革的顺利进行。

(1)观念压力

(2)思想冲突(3)思想阻力

32、领导者本身的(3),决定了他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树立威信,其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1)文化水平

(2)个性特点(3)素质差异

33、(3)是领导者权责统一的基础。

(1)职位

(2)决策(3)服务

34、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

(1)的主要内容。

(1)领导职能

(2)工作任务(3)领导责任

35、从众行为是指群体成员企求自己的

(2)跟从群体的倾向。

(1)思想

(2)行为(3)语言

36、现代企业都是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3)组成的。

(1)部门

(2)单位(3)群体

37、传统品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是

(2)。

(1)实践践中炼成的

(2)生而具有的(3)后天学会的

38、科学技术越是发展,就越要重视(3)。

(1)信息因素

(2)知识因素(3)人的因素

39、领导者拿国家、集体的利益来行善,以此取得下属的信任,这是一种(3)。

(1)职业威信

(2)政治威信(3)收买威信

40、管理幅度是一个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一位管理人员能够

(1)多少人员。

(1)指挥

(2)管理(3)统治

41、个案研究是对情境和情境中的人们的

(1)的集中考察。

(1)行为

(2)活动(3)情感

42、

(1)是指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而做出的对被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与评价。

(1)晕轮效应

(2)知觉定势(3)知觉防御

43、定型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3)。

(1)初始印象

(2)最新印象(3)固定形象

44、物资自我是指人对自己

(1)的存在有自觉的意识。

(1)身体

(2)理想(3)财富

45、当人员感到不满意时,就会产生

(2)的需要。

(1)调离

(2)变革(3)上访

46、

(2)自我是指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平的认识。

(1)能力

(2)精神(3)理想

47、角色知觉是指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

(2)的知觉。

(1)责任

(2)地位(3)义务

48、个性是一个人的(3)的反映。

(1)道德品质

(2)身材容貌(3)精神面貌

49、气质是指个人行为全部(3)的总和。

(1)典型

(2)隐性特征(3)动力特点

50、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3)的个性心理特征。

(1)质量

(2)节奏(3)效率

51.卢因的“群体动力场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取决的因素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B)

A.行为=f(激励·个性)

B.行为=f(个性·环境)

C.行为=f(他人影响·个性)

D.行为=f(他人影响·智力)

52.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C)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53.管理者的社会知觉怎样,直接关系到他们采用的(A)

A.管理方式

B.管理思想

C.管理风格

D.管理行为

54.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份包括认知、情感和(D)

A.冷漠

B.理解

C.思维

D.意向

5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主要行为特征是(C)

A.缓慢稳重

B.小心迟疑

C.精力充沛

D.胆量较大

56.斯普朗格尔将人的价值观划分为理性型、政治性、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和经济型,这是按哪一标准划分的(D)

A.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B.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C.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D.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

57.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C)

A.自我中心角色

B.社会角色

C.维护角色

D.协调角色

58.麦格雷戈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D)

A.PM理论

B.Z理论

C.情势理论

D.X理论

59.在领导方格模式中,(9.1)型领导又称(C)

A.贫乏型领导

B.俱乐部型领导

C.任务第一型领导

D.中间型领导

60.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的团体叫(B)

A.任务团体

B.正式团体

C.指挥团体

D.利益团体

61.加入团体的难度越大,成员间的凝聚力(A)

A.越大

B.越小

C.适中

D.时大时小

6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该考虑被领导者的(C)

A.素质

B.业务水平

C.成熟程度

D.培训提高

63.在卢因的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中,所谓解冻是指(A)

A.鼓励人们接受新观念,改变原有的态度、习惯与传统

B.形成人们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C.重新组合工作关系

D.重新组合工作群体

64.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65.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D)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6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D)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67.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B)

A.E高×V高=M高

B.E高×V低=M高

C.E低×V高=M低

D.E低×V低=M低

68.刘是新员工第一天上班,看见主管办公室的卫生还没有打扫,就利用间隙将卫生清扫干净。

其主管见此情境心理暗自赞许:

“此人不错是块好材料。

”是下列哪些因素使主管得出结论的:

C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准备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排他性

69.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

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

“不可能!

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

”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

D

A.第一印象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定型效应

70.在群体决策时,其决策结果的风险程度会因为有多人参加而:

C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变化不大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用所学理论解释下述现象:

某市火车票售票处,一位女售票员正在忙碌地工作着。

窗外正排着长长的购票队伍。

她在接待两位外地男旅客,向他们介绍车次,因而放慢了售票的速度。

后面一位女旅客等得不耐烦了,就挤到售票口训斥这位女售票员:

“你是在售票还是在谈情说爱?

”后面的旅客也不分清红皂白地轰起来了。

面对这种情景,这位女售票员不是针锋相对,也不是反唇相讥,而是谦和地说:

“非常抱歉,让你久等了”。

接着她还简要地向这位旅客解释了放慢售票速度的原因。

这一说,女旅客平心静气地回到自己的列位上,售票工作又正常地进行了。

(答案要点:

冲突。

售票员采用的是体谅。

2、你是某企业某部门的主管,在你主持工作的部门中有七个人。

其中有一个个性非常直爽火爆,另一个虽然表面看来温和但好在人背后挑拨离间。

现在上级部门要求你布置一项任务,此项任务艰巨但报酬可观,你将如何面对你的群体。

(答案要点:

因为不同的人价值取向不一样所以采用的方式也不一样。

故此题无固定模式,主要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

3、在管理实践中应如何有效的运用强化手段。

(答案要点:

针对不同人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强化手段

将任务分解成不同阶段并设立相应的目标,应将不同性格的员工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

及时反馈。

4、某同学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很高,每次老师布置的活动她都认真对待。

但,每做完一件事情,如果实际效果与其先前所预想的结果有些偏差,该同学就失望很大,总怀疑自己能力不足。

请用挫折理论分析该同学的心理活动。

(答案要点:

该同学总是从内因寻找原因,另外对自己期望值过高,所以失落感就大。

5、张某在公司工作积极,能力很强,上司交给他的每件事情都能很好的完成,因此,他也经常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

但张某总感觉该公司不重视他,他到公司工作已经五年,至今公司未提拔他,最终他向公司提出了辞职。

请用需要——动机——行为模型解释该现象。

(答案要点:

张某的动机是多重动机,在他刚参加工作时,表扬和奖励是优势动机,但当他参加工作五年后,晋升就成为优势动机了。

6、激励的特征

(1)激励是有方向性的;

(2)激励是有选择性的;

(3)激励是有时效性的;

(4)激励具有复杂性和能动性。

7、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知觉。

一个完整的角色知觉包括四个部分:

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期望、角色评价。

8、领导有效性的情景理论

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情景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

9、个性与管理的关系

(1)在实际生活中区分各种类型个性的个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

(2)通过管理活动,形成与发展人的积极的个性;

(3)在管理活动中,了解人的个性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减少矛盾和冲突;

(4)个性研究是管理活动中人员选择,配备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

10、自我实现人假设

也叫"自动人"。

这一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

马斯洛认为:

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

具有这种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就叫"自我实现人"。

11、自我认识的内容

(1)物质自我:

物质自我是指对自己身体的存在有自觉的意识

(2)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是指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誉

(3)精神自我:

精神自我是指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平的认识

12、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非正式群体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在非正式群体里,同样会推选出在群体中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他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成员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等。

13、完善心智模式的意义

心智模式能否得到改善,思维定式能否得到突破,这是关系到一个组织的案质能否得到提高的大事,事关组织的决策是否正确、组织的凝聚力能否加强、组织的学习能力能否提高。

14、组织改革中来自个人的阻力P344

(1)习惯

(2)安全(3)对金钱的看法(4)对未知事物的恐惧(5)缺乏觉悟(6)对人际关系的威胁(7)失败的恐惧(8)不信任气氛(9)同伴的压力(10)个性冲突

15、个性的基本特征

(1)稳定性和可变性

(2)独特性和共性

(3)生物性与社会性

16、成就需要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成就需要可以创造出富有创业精神的任务,成就需要强烈的人由于时时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得更好,往往能够做出成就。

因此一个公司如果成就需要强烈的员工很多,往往就会经营顺畅、发展迅速。

17、组织中的学习

(1)帮助管理者了解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障碍;

(2)帮助管理者理解他们自己所偏好的学习方式;

(3)支持管理者用他们现有的学习选择权或强化优势克服障碍;

(4)帮助管理者将他们对于学习的理解从他们的非职务领域带入职务领域。

18、组织的任务

19、不确定性避免

由霍夫斯泰德(GeertHofstede)建立的区别文化间差异的四维体系中的第二个维度。

指的是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

并试图以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知识和专家评定等手段来避免这些情景,其强弱是通过不确定性规避指数来表示的。

20、目标管理的优点

(1)兼顾个人和团队。

(2)培养团队精神要正确导入价值观和功利观。

(3)培养团队精神要兼顾工作效率和员工关系。

(4)下级参与目标设置,易于增进他们对目标的理解和乐于接受目标的程度。

(5)目标管理有一套控制的办法,能使实际的工作成绩与目标的偏差受到定期和系统的考评。

(6)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便于统一。

三、综合题(每题12分,共计36分)

1、试述组织文化结构中四个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

2、分析美国心理学家阿希与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关于群体压力研究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要点:

相同之处:

首先,阿希和彼得罗夫斯基都承认在群体中存有“从众行为”,其次,阿希和彼得罗夫斯基都承认个性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不同之处:

阿希实验在寻找产生从众行为的个体因素时是单一的,而彼得罗夫斯基则认为原因是多重的,并且认为群体的压力并不是人们改变意见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是遵循集体的崇高理想、目的和价值观。

3、分析你参加团队的动机,并讲述在团队两次不同的活动中你所扮演的角色。

这个团队是否符合你当初加入团队的愿望。

(答案要点:

角色:

自我为中心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

4、试解释管理方格图

R.R.Black和J.S.Mouton两位管理学家提出来管理方格理论,用对生产的关系和对人的关心两个维度来度量领导者的行为。

并用1-9表示各种因素的程度指标,就形成了管理方格图。

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业绩的关心程度,其中,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

并且提出了五种类型的领导者行为。

分别是1.1型(贫乏型领导)、9.1型(任务型领导)、1.9型(乡村俱乐部型)领导、5.5型(中间道路型领导)和9.9型(团队型领导)。

5、试述冲突的有益结果。

管理心理学认为,冲突是人们对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而在各方之间形成摩擦的过程,即由于目标和价值理念的不同而产生对立或争议的过程。

冲突是工作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起到有益和更新及创新的作用,是“功能性”的。

冲突可以体现活力,帮助人们关注工作任务,增强群体内聚力。

因此,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冲突,改进和提高决策质量,增强管理效能。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应把冲突分为破坏性冲突和建设性冲突,只有在冲突阻碍达到组织目标时,冲突才起消极的作用。

许多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许多条件下,冲突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人际冲突可以分为三类。

(1)任务相关冲突。

根据任务类型,可以把冲突分为常规任务冲突和非常规任务冲突。

常规任务冲突对工作效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非常规任务冲突则由于可以引发深入的讨论,往往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群体工作效率。

(2)情绪性冲突。

情绪性冲突往往导致消极作用,但在这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在情绪冲突中表现得十分不同。

(3)程序性冲突。

这类冲突与群体工作效率具有非线性的近似倒“U”形关系,即在程序性冲突处于中等程度或持续时间中等程度时,对于群体的工作效率具有最大的促进作用;而冲突太多或持续时间太长时,则可能起消极作用。

6、组织改革的症候

(1)组织内部冲突频生。

有不良的意见沟通时,主管与员工之间往往因不良的意见沟通造成冲突,而组织却无法改善,将它导引到有助於企业成长的途径,反而形成情绪争斗,人身攻击的情境。

另外,组织内的成员不认同组织,不以组织为荣,内部出现涣散,欠缺凝聚力。

(2)组织决策阶层无法获得分析所需的情报,以致决策的形成过於缓慢,无法把握良机,或是造成过多错误决策。

(3)组织的主要机能不再具效率或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时,如不能按生产计划或生产成本过大,品质不良,人员素质不足等。

(4)组织在产品和企业机能的执行上,缺乏创新能力;组织对各种新知学习强烈抗拒,对外在事务不闻不问,甚至组织中有新构想时,不加以鼓励,尝试或探究其可行性,反而一味的批评,企图将之消灭。

7、领导者权力需要的调节

领导者需要保持一定的权力欲望,但是并非越强越好。

超强的权力欲望,极易给领导工作带来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恶化领导关系。

二是阻碍沟通交流。

三是挫伤下属积极性。

四是产生官僚主义和独裁者。

领导者权力欲望的调节方式有:

1.自我调节。

这种调节主要是指领导者调节自己的自我意识、意志和支配、控制他人的行为,以使自己具备协调处理上、下级权力关系及领导活动问题上所必须的权力。

具体有以下三点:

2.组织调节。

主要是通过组织内部合理的权力结构与健全的规章制度发挥作用,以此达到控制领导者权力欲望膨胀的目的。

3.法律调节。

运用法律来对权欲进行调节,首先要加强立法,用法律形式对领导者用权予以公开的、详细的规定,取得社会公认,有利于加强监督。

同时,由于法律具体、明确,领导者用权就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从而减少以至杜绝权力使用上的主观随意性。

此外,还要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继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使他们自觉地拿起法律武器,与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

4.社会调节。

主要是通过社会群体和社会舆论来对权力欲望进行监督。

8、冲突产生的原因

管理心理学认为,冲突是人们对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而在各方之间形成摩擦的过程,即由于目标和价值理念的不同而产生对立或争议的过程。

可见,冲突表现为一个发展过程。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冲突具有四个关键成分:

(1)对立内容:

人们具有对立的利益、思想、知觉和感受;

(2)对立认知:

冲突各方承认或认识到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3)对立过程:

分歧或矛盾具有一个发展过程;

(4)对立行动:

分歧各方设法阻止对方实现其目标。

四、案例分析(14分)

张勇是一家大型电脑制造企业的预算和计划部门的主管,下辖11位会计人员。

虽然这些人都没有会计学历,但是他们可以熟练地处理各种记录和数据。

他们的基本工作是为营业部门准备预算计划和分析。

输入的数据来自于各部门和公司记录。

张勇依据兴趣和技能来为会计人员分配工作。

某些项目由于声望、挑战、与他人接触和其他因素,而比其它项目更受员工的欢迎。

所以,有时会计人员之间就会因为谁来承担这些项目而发生争执。

李萍就是其中一位特别敏感和经常抱怨此事的员工。

有一次,张勇接受到一份很好的项目,并将它安排给一位叫王超的员工。

李萍则表现出特别愤怒,因为她认为该项目应该由她来做。

她回到座位上,将她当时的工作收集在一起,扔到办公桌的一边,然后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高声朗读起来。

因为所有的会计人员都在一个办公室里,所以大多数人都发现了她的行动。

她大声叫到:

“这里没有人给我安排过一份好的工作。

”所有人都听到了。

张勇听到了李萍的声音,他从座位向外望去,发现了正在发生的一切。

张勇相当生气,但是他坐在原位思考了5分钟,他应当做些什么?

1、假设你是张勇,你该如何解决?

2、在解决这一事件中,你考虑了哪些因素?

答案要点:

1、考察学生的思维合理性:

(10分)

2、应该有四个因素:

(4分)

个人需要(1分):

如人格特征;需要及动机;过去经验及其积累。

组织因素(1分):

如权力层级;规则、规章及政策;专门职业特性;组织文化

群体因素(1分):

如群体结构;群体发展;群体任务

部下特征(1分):

如人格特征;需要动机;过去经验极其累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