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38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

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自主识字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

1、相关教学挂图,了解学生寒假作业情况。

2、各人准备一本字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

从今天起,老师要求大家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那就是——勤查字典。

(板书:

勤查字典)

字典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好帮手。

我们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都可以向这位不说话的老师请教。

在查字典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而且可以锻炼我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观察

1.指导观察圆形彩图.说说:

图上有谁,她手里拿的什么?

2.观察第二幅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复习音序查字法

出示:

勤奋,请大家用音序查字法查一查,说说这两个字的读音和字意。

四、小结

字典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和朋友,在学校中我们应该经常向她请教,在家中也同样要勤于查阅,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述:

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很丰富,同学们都很喜欢。

我们要读书,要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

识字一方面要跟老师学,一方面要自己主动学。

这样我们才能认识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指导观察

1.观察挂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你自己在看图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3.板书揭示主题:

主动识字。

4.师述: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里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

5.交流:

你有过在课外识字的经历吗?

讲给大家听听吧。

三、竞赛、训练

1.找出《寒假作业》中不认识的字。

(指名说,教师板出相应的栏目)

2.查字典比赛。

(1)同座合查。

(2)分组竞赛。

(3)同座分A、B组查。

四、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里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

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识字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9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对学生进行乡情教育。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小朋友,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你们知道吗?

二、设情景,识字学韵文

1.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老师这里也有四个节日的画面,你能猜出来吗?

(多媒体出示)

相机出示: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认读词语)

2.春节到了,过新年啦!

小朋友最高兴了,你们会在新年里干些什么?

相机出示:

饺子拜年(认读识记)

3.指导朗读“春节”等三个词语。

4.春节过后不久,就是我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

老师介绍清明节;相机出示:

扫墓踏青(认读识记)。

5.指导感情朗读“清明”等三个词语。

6.小朋友,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连在一起读。

就更好听了,指导读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

三、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

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

(饺子、拜年)清明节呢?

(扫墓、踏青)

四、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

饺拜扫墓踏(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朗读韵文以及生字。

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饺子拜年扫墓踏青

二、创设情景,指导学文识字。

多媒体出示:

“赛龙舟”图。

1.小朋友看,河面上真热闹啊!

这些叔叔在干什么呀?

出示:

龙舟(认读识记)

2.这天可真热闹,叔叔们赛龙舟,岸上更是人山人海,人们回家还要吃粽子呢。

出示:

粽子

3.这一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出示:

端午节(认读识记)

教师简介:

端午指导认读:

端午粽子龙舟

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

读一读: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4.多媒体出示“中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

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

(出示:

中秋、团圆、月饼)

教师简介:

中秋

5.这些词,连在一起就像一首美美的小诗,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三、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

(端午、中秋)

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

(粽子、龙舟)中秋节呢?

(团圆、月饼)

四、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

端团圆饼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端、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

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旅游踏青的好季节,小朋友去过哪一个旅游胜地呢?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风景如画的桂林看一看。

二、创设情景,学习韵文

1.学习第一行词串

(1)课件出示桂林风光

师描述:

我们坐着游船行驶在清清的漓江上,欣赏着漓江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碧水秀峰倒影

(3)这么美丽的景色,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2.学习第二行词串

(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进,听,远处传来了什么?

循着声音望去,你又看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

(2)相机出示:

对歌榕树壮乡

师解释:

壮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名族,壮族人喜欢用歌声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

(3)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

3、学习第三行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游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

(课件出示)瞧,这一座座青山有的像什么,有的像什么,还有的像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象鼻骆驼笔架

(3)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字,谁想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四行词串

课件出示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师介绍竹筏)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它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

指导朗读:

竹筏鸬鹚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1)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引导读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

为什么?

出示:

画廊生读

(2)壮乡的美景,真像一幅画,让人看了如痴如醉。

让我们打开课本,读好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三)学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

碧峰影鼻

(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书写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

小朋友说得太美了,真想去一饱眼福,心动不如行动,老师组建了一支旅游团,想聘请一位导游,先在小组里进行“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评比出“最佳小导游”。

四、指导写字

小导游们个个露了一手,让人心悦诚服,没轮到的别灰心,好戏还在后头呢,光会说可不行,还得会写才叫真本事。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出示:

骆驼架廊

2.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3.师范写:

骆、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架: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

廊:

注意笔顺,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向爸爸妈妈介绍桂林的美丽景色。

 

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

二、引导看图学习“木”字旁,“禾”字旁。

1.看图,“木”的古汉字像什么?

“禾”的古汉字像什么?

“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古人根据实物造出了字。

2.比较古今文字。

3.小结:

古人真了不起,根据实物造字,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化,所以这些字都与实物有关系。

三、看图识字,形义结合

1.出示“松柏、杨柳、桌椅”图,这些是什么?

相机出示:

松柏杨柳桌椅

2.指名读,齐读。

3.看看这组字都有哪个偏旁,想想为什么?

提示:

都有“木”,因为它们都是树的名称或木材做成的物品,“木”字旁表示了这个字的意思。

4.偏旁都表意,小朋友开动脑筋,还有哪些木字旁的字?

5.出示“秧苗、稻谷”图。

春天,农民伯伯在田里插什么?

出示:

秧苗指名读,齐读。

6.到了秋天,秧苗变成了什么?

(一片金灿灿的稻谷)出示:

稻谷。

7.“秧苗、稻谷”都是地里长出来的农作物,它们有一个名字,叫“庄稼”出示:

庄稼指名读,齐读你们还知道什么是庄稼吗?

8.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禾”的字?

9.抽读词卡,反复诵读,瞧谁交的朋友多?

齐读。

10.指导用课文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

柏杨柳椅秧

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一说上节课所学的两个偏旁。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看图学习“竹”字旁,“草”字头,以及相关词语。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禾字旁,木字旁,知道这些偏旁是由实物演变来的。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组偏旁。

(1)“竹”的古字像什么?

今字是怎样的?

演变成偏旁又是怎样的?

(2)“草”的古字像什么?

今字是怎样的?

演变成偏旁又是怎样的?

2.看图认读:

竹篮、箩筐筷子

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竹制品)

你还知道哪些竹字头的字?

3.出示挂图,学习带有草字头的词:

引读“茶叶菠萝兰花”,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出示茶农采茶,制茶图)茶农们将采摘的新鲜茶叶经过加工,制成茶叶,用开水沏泡,清香可口,不但中国人爱喝,连外国人也爱喝。

指导读(茶叶)。

出示菠萝图,这是什么?

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这种水果。

指导读(菠萝)。

出示兰花图,春天到了,瞧,什么花开放了?

还发出淡淡的香味。

(兰花)

4.诵读“茶叶、菠萝、兰花”。

5.连起来读三四两行。

6.指导用三四两行的词语练习说话。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

篮茶菠萝

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设计

1.朗读生字并用生字口头说词。

2.文中的词语任意选一组,连起来写两三句话。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竹字头:

( ) ( ) ( ) ( ) ( )

 草字头:

( ) ( ) ( ) ( ) ( )

 

识字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3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学习的四个偏旁,“木字旁,禾字旁,草字头,竹字头”的演变过程。

2.出示挂图: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偏旁,想知道这些偏旁是怎样变化来的吗?

师讲解“日、月、两点水、三点水”的演变过程,图文结合。

3.看了“日、目、、”的古今演变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

4.这节课,老师想把“日、目、两点水 、三点水 ”的几位好朋友介绍给大家,想认识它们吗?

二、自主识字。

1、出示挂图以及词语:

小朋友仔细看看图,试着读读词,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的好的地方,向他学一学,读得不好的地方,你会帮他纠正吗?

看看哪桌同学合作的最出色。

3、看图,读读词语,想想意思,把你的理解,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听。

4、全班交流

出示:

晴空温暖晾晒

眼睛瞄准眺望

 寒冷冻结冰雪

东海黄河长江

⑴指名读。

⑵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一)探究规律。

1)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2)讨论交流。

第一组“晴、暖、晾晒”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第二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第三组“海、诃、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

第四组“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

3)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词:

晒瞄冻

2)照笔顺书写生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运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偏旁。

2.抽读生字卡片。

3.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二、看图练习说话

1.出示图一:

(1)图上画了什么?

天气怎样?

小妹妹在干什么?

能用上第一行词语,说几句话吗?

看谁说的最好!

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说。

2.出示图二、三。

(1)指导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话,要求说得生动、具体。

(2)随机理解“眺望”“冻结”。

3.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东海、黄河、长江“

长江:

我国第一大河。

长6300千米,发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脉,流经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9省区,介绍江阴长江大桥。

黄河:

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

东海: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面积79.4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沿岸港湾岛屿众多。

3.齐读词语。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日、月、两点水、三点水”的字?

练习1

教学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会在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4.写好铅笔字,熟记4条成语。

5.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写好铅笔字。

教学过程:

一、认清笔顺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指名口头扩词。

⑶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自由说一说。

⑷你觉得哪一个字的笔顺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重点指导:

“拜、廊、鼻、饼”的笔顺。

⑸用铅笔描红,进一步熟悉、巩固笔顺。

⑹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写好铅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⑵教师范写,教学写字要点。

拜:

右边前三横短,最后一横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适中。

鼻:

笔画较多,上中下三部分之间要写得紧凑一些,尤其是最后一横,要写得长而平,把这个字托住;“瞄”写时注意长短变化。

⑶描红,练习写铅笔字,教师巡视指导。

⑷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这是什么地方?

人们在干什么?

为什么这样?

2.自由交流,指名说。

3.看图理解词语。

过新年了,人们挂上彩灯,结上彩色的装饰物,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团聚在一起,多开心呀!

这就是:

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全国各地人民过新年的场面)相机出示:

普天同庆喜气洋洋(指导朗读)

4.指导运用。

借助图画练习说话,用上这4条成语。

5.指导背诵。

自由背,相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作业

写成语。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节日很热闹的,人们很高兴的成语吗?

(越多越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学会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教师激情导入。

(多媒体出示卡通猴)

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

它聪明又好学,可喜欢读书了,大家都叫它博士猴。

2)谈话导入。

小朋友,很高兴认识你们,昨天,我借了一本童话书,里面遇到了好几个不认识的字,(出示“腔、粮、酣、敲”)这些字的上面没有拼音,真是急死我了。

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吗?

3)揭示课题。

4)要想帮小猴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只有学会一种新的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学习新知。

1.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1)学生自读对话内容。

(2)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话。

2.领悟方法。

交流对话内容。

教学部首查字的方法:

(1)一个字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查;

(2)如果两部分都是部首,那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

⑶反馈练习。

出示“苇、取、困”,让学生找出它们的部首,并说明理由。

3.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现在,我们来帮卡通猴来解决难题吧!

(1)教师示范。

教师带领学生查“腔”。

先找出“腔”的部首“月”部;在部首检字表中,查找部首“月”后,再查除部首外的笔画数8画,去查找到“腔”字。

(2)学生自查“粮、酣、敲”3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3)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4.学习选择正确的义项。

卡通猴:

字是认识了,可我还不懂它们的意思,你们能给我讲讲吗?

(1)指名读句子,看谁读得最通顺。

(2)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从字典中结合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3)学生实践练习。

(4)集体交流。

(腔:

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粮:

粮食,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酣:

尽兴畅快;敲:

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

三、总结。

卡通猴:

小朋友真了不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本领——部首查字法。

大家以后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可要请教字典这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哦!

这样,我们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了。

四、课后作业。

1.查字典。

2.结合句子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练习口头表达,让学生知道,在口语交际中,既要注意口头语言的表达,又要有良好体态语言的配合,这样可以增强表达效果,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

1.教师以不正确的姿势上课说话。

小朋友,你们觉得老师刚才说话的姿势对吗?

为什么?

2.揭题:

“说话要注意姿势”。

二、看图辨别。

1.指导看图:

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

他们的姿势正确吗?

为什么?

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

生讨论。

2.指导看图1

(1)图上画了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你觉得这位女同学说话时的姿势对吗?

为什么?

(3)你觉得这位同学应该怎么说?

怎么做?

(4)师生合作表演。

3.指导看图2、3:

生情景表演,师根据表演小结。

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说话,应当注意恰当的姿势。

一般应做到大方、端正、不随便。

三、扩展训练

(1)启发思考: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正确的说话姿势?

生讨论。

(2)交流发言,引导学生说出平时口语交际中的一些不正确的说话姿势。

四、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在与别人的交往中,除了要把话说好之外,还要注意有大方、得体的说话姿势,这样不仅会增加说话的表达效果,还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