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45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教学说明

【教学模式分析】:

在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针对上海学生的“开放式思维”、“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上海一直鼓励旨在培养“资优生”的专题教学、单元教学等多元化、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我市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长期以来都坚持“高起点”、“高思辨”和“高立意”的方针,以“夯实基础、操练思维、注重实践”为原则,开展德育与学科能力相融合的有效教学。

我们在充分尊重教材的顺序与逻辑并挖掘教材原有逻辑的基础上,采用“三三制”模式,即百分之三十时间基础教学、百分之三十拓展阅读、百分之三十单元专题学习以及百分之十的时政学习,在夯实学生学科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进行高强度的理论研究和互动探究教学。

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培养“资优生”的能力特点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社会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这也符合上海乃至全国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而本课执教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共性的指导下,持续坚持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大历史背景下的多维政治观”,坚持学科知识理论与时间、空间相结合的立体教学,坚持比较政治分析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思考经济、政治和社会现象产生的实质。

【教材教学分析】:

在“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呈现开放性、多样性、有效性和探究实践性的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德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也使学科教学意义非凡。

本课的教材教学分析即以此大背景为前提进行:

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来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处于让学生进一步树立走中国道路、全面把握中国政治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

在政治常识教材中,第四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和第五课《政治参与公民责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从国家的角度阐述了民主与法治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具体介绍了国家民主及法治的制度建设方向;《政治参与公民责任》则是从公民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民的政治权利,阐述了公民政治参与和扩大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原则和意义,并介绍与探究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与方式。

本课即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宏观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其内容包含了政治常识的第一、二、五、六、八课的相关知识,比较系统地把我国民主政治的框架进行了有机梳理,同时又承接之后的公民政治参与相关内容,实现学科知识归纳整合式教学。

从本课的理论意义来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的框架性整合,也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建设至关重要的方面。

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与必要性,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政治观,也有利于进一步启发性探究如何更好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从本课的现实意义来看: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到达较高水平,迫切需要政治、社会、文化等体制的配套改革,四中全会也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反腐败工作持续有力展开,在这阶段,关于“民主”和“政治发展道路”等有着很多不同的声音,什么是民主、要怎样的民主、怎样发展民主等问题,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见解。

现实生活中,对于中国式民主持否定性观点以及激进型观点的人还有很多。

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课的有效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明辨正误,形成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探究如何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实现方式与形式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法治精神和理性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

从课程标准来看:

教授本课,并用正确的政治发展观来分析、理解、评价一系列社会现象,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价值、历史背景和国际视野,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品质,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思考、推理和分析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相关现象与观点,最终达到学生自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武汉外国语学校的高二学生,高一阶段已经完成政治常识必修部分的教学,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来看,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学科素养较高、思维活跃、参与性强,特别是在武汉外国语学校政治教研高地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政治学科本身有比较浓厚的兴趣,通过授课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激发,较容易进入探究性学习的互动过程,产出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阶段性成果;

从学生的学习阶段来看,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经过高一经济和政治常识必修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

他们进入高二哲学常识必修部分的学习以来,不仅对我国的系列政治制度和民主理念有一定的认知,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

从学生对本课的认知基础来看,很多同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解都有所偏颇,现实和理论之间的差异,也使学生对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认同不尽理想,消极感在一定范围存在,亟待通过学习纠正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的民主政治价值观和发展观。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教学采用探究式互动方法,采用专题单元教学模式,以解决“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核心问题,学生与教师“双中心”进行互动教学,教师中心解析、学生中心互动探究学习。

结合武汉外国语学校学生特点,本课教学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立意”、“高思辨”、“高强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通过问题的铺陈与互动探讨,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形成教学内容的逻辑脉络与线索,在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多维的政治观。

教师据此进行教学,以期通过45分钟课堂媒介,培养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同感与探索完善意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本课教学将从辛亥革命为起点导入,通过三个历史时间节点线索引出三大问题,突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对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构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教师在通过1911年辛亥革命为时间起点导入,以“1911-1949道路从何而来”、“1949-2015选择怎样的道路”、“2015-未来如何完善道路”三段时间线索展开。

第一段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中国民主是中国历史发展产物”——“民主要遵循各国国情。

不能照抄照搬”;

第二段以“毛泽东与黄炎培对话”视频为核心,引出以“四大制度建设”和“党的领导”为重点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第三段将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互动探索如何完善这条道路,实现中国梦。

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正确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教师将通过比较政治方法、逻辑推理、案例分析、历史演绎等方法加强教学有效性。

在本课最后,教师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内涵和必要性,提升本课的立意。

【教学创新点】:

(1)从相关视频导入,以历史发展纵向迂回的方式引入思考;

(2)采用单元和专题式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思维路径:

大历史背景下的多维政治观;

(3)构建思维的逻辑线索,横向的比较方法和纵向的历史分析;

(4)用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学科专业理论贯穿本课,以逻辑线索串联整课教学点;

(5)用一些学科综合性的拓展理论与同学分享,为以后政治学科的学习做好铺垫;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与做法】:

(1)设想1:

培养学生建立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思维路径;

做法1:

采用单元和专题式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比较政治和历史分析等方式综合,使学生认同:

考量一起政治事件、一种政治理论和一项政治改革等,要把其放在多维空间中综合进行,而非线性认识从而得出错误判断;

(2)设想2:

培养学生建构政治学科中的逻辑推理能力;

做法2:

采用单元和专题式教学模式,以问题导入,通过问题式推进分析的方式,建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逻辑线索,进行教学;

(3)设想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政治观,对我国民主政治道路达成认同;

做法3:

结合逻辑线索的构建和案例分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相关概念深入拓展分析,通过知识的衍伸,夯实理论功底、历史视野和现实基础。

【期望教学特点与目标】:

期望的教学特点:

(1)采用单元和专题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展现“三高”模式,即高立意——民主价值观的培养与认同,高强度——大量案例和理论结合,高思辨——形成逻辑推理线索及比较分析方法、同时建立学科思维路径;

(2)学科思维方式与教学内容穿插互动,即“大历史背景下的多维政治观”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3)政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即横向的比较方法和纵向的历史分析;

(4)政治学科基本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学科理论渗透课堂;

期望的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2)学生形成一定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各类相关社会现象;

(3)学生能初步建构政治学科思维路径、认同政治学科研究的基本理念;

(4)学生对中国式民主和政治文明的认同、正确认识我国民主发展道路,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观和民主价值观;

(5)学生能产生对探索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形式与方式的兴趣,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与意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具体制度形式;理解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懂得现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工作重点。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结合当前学生、社会实际,通过问题引导、课堂讨论、理论分析等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运用学科知识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并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必然性,理解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懂得现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工作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懂得现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工作重点。

【教学设计思路】:

环节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必然性——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分析问题,正确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

环节三: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运用学科知识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

《民的1911》

问题设计:

1、视频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1、黎元洪所说的“天意”指的是什么?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然而我们的革命党人的路在何方呢?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武昌起义视频导入,设问从视频中而来,旨在一开始激发武汉同学共鸣,同时也从视频中得出推翻清王朝后,我们需要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从而进入课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板书)

问题设计:

1、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关于中国革命的名言,同学们能不能表述出来?

2、那么在辛亥革命之后,我们经历过哪些探索?

结果又是怎样的?

3、那么袁世凯、张勋、蒋介石等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呢?

4、让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放眼世界,在当时有哪些国家民主道路已经逐渐成型呢?

5、这些国家如此联系,为何又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6、那我们再回来看看,当时一个个登上历史舞台的尝试为何会失败呢?

7、那我们的国情从刚才大家说的因素来说,哪个又是最重要的,也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呢?

8、可以给我们走出正确的道路以怎样的启示呢?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具体国情的产物。

通过设问让学生介绍中国人民1911年到1949年的艰难探索。

此后,向同学展现当时政治道路比较成型国家的发展,他们彼此联系却又各不同,这样的铺陈使得历史真实感呈现,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真实场景,并且最终总结得出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模式,必须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依靠人民的结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板书)

问题设计一:

1、视频中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跳出周期律的法宝是什么?

2、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并不是没有民主思想,但是为何总是兜兜转转无法跳出周期律呢?

3、要想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就必须在哪里下功夫?

4、根据大家的了解,其中主要有哪些制度形式呢?

问题设计二:

1、为什么说我们的民主制度是符合人民民主的呢?

【活动设计一】:

“在民主制度的推动下,我国实现的成就”(学生发言,教师配以图片小结)

问题设计三:

1、请各位同学思考,人民民主有了制度保障,为何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活动设计二】: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内涵”(教师引导回忆系列问题的结论,学生代表总结)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

四大制度建设、党的领导以及人民当家做主。

通过多个对话,旨在形成一条问题链条:

为什么要制度——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制度有生命力——制度建立后为何仍要坚持党的领导;层层递进,每个问题中又包含着一系列阶梯式的问题,通过“助产士”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这一环节,生成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框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完善(板书)

问题设计一:

1、我们形成了这样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我们的制度还有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那我们应该如何完善这些不足之处呢?

3、法治建设为何对人民民主有重要作用呢?

4、我们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又是谁呢?

【活动三】:

小组讨论并协作绘制“人民参与民主积极性的趋势”曲线并说明理由(分小组讨论并协商绘制,代表上台绘制并说明理由。

);

问题设计二:

1、大家比较支持的是哪组的观点?

2、为何大家都支持一点——参与民主的积极性趋于稳定?

3、如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的理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呢?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完善需要诸多方面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学生提出我们政治发展还需要完善的地方和如何完善,引出法治和公民参与积极性,并且以公民参与积极性和理性为重点,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课后作业:

学习《关于武汉广场舞冲突的思考》学习资源包,并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

课后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本课知识后,运用知识分析和观察社会现象,参与到社会民主实践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