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5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0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docx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研究报告

——宝山区长江路小学姜文晋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基本背景

学校的现状:

由于我们这个地区生源主要来自于来上海打工的家庭,家庭教育环境等各种原因导致了我们的教学有了很好的设想和努力却没有很大的收获。

究竟如何有效地教得好和学得好?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新课程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学会用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的效益。

在校本研修中我们通过多次反思和讨论,一致认为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是要遵循新课程的思想改变教学的行为和方式,要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学的设计,使之能切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于是,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2006年起我们参加了“愉快教育研究所”的一个教育部规划课题(2005.10批准立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并承担其子课题“小学英语学科低中年级有效学习方式的设计及实践的策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研究”“基于合作的小学低中年级语文学习方式的设计及实践策略的研究”。

本研究报告我们三年探索的成果小结。

(二)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对近年提出的“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我们以为它的内涵包含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三层意思,亦即一要追求教学基本目标的达成度,要努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能力,要促成学生在基本方法与态度上的有效转变。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是促成学生掌握“以学习求发展”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所以,对当今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追求,应当能促进学习者持续学习愿望、兴趣与能力的发展。

这里所谓的“有效益”,并不是指简单地应用当下学习的知识于生活实践之中(由于受到所学知识深度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这种应用尽管有益,而又必然有限).而是强调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对激发学习者掌握更多、更深、更广的人类认识工具与认识方法的兴趣和效用。

第三方面.无论是对学习效果的追求,还是对兴趣的追求,都应建立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的条件下,都应追求低时间投入,高效果效用产出.要为学习留出足够的自主发展机会和发展精力。

(三)我们对有效学习的价值追求

我们认为,真正的有效教学不仅仅是完成了知识教学的目标,而是能实现促进学生“会学”的教学。

有效的教学必然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并能据此组织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有效学习。

(四)国内外现状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怎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

但是,就目前研究来讲,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缺少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对于如何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的有效学习,只见零星的实践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然而,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中小学教育中仍居主导地位。

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的观念和做法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操练式的学习方法对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效果。

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主动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这种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之际,讨论和研究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理解,是学习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操练式的学习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主要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性的学习。

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

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说,反复的练习也有效果,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效果。

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

另外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

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效果。

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

如果说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比如说让那个学生写1000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倦学数学,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又有一句话叫“熟能生笨”。

 

(五)概念界定:

有效学习:

简而言之是指能以适量、得法的学习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的学习。

我们认为有效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喜欢学,学生学得愉快而又轻松,负担轻而又效率高,是一种让人继续想学下去的学习。

二、研究的历程

第一阶段;(2007.3-2007.8)

1、2007年3月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分工,确立各子课题。

我们各学科从本校、本学科、本年级出发拟订子课题。

学校每一位骨干教师必须围绕本课题拟定自己的校级研究课题,要撰写阶段小结和课题总结。

其他教师也要围绕促进有效学习的设计和实施策略开展实践研究,学期结束要撰写经验总结。

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全面开花。

(采用了这样的一个办法,所以当有教师调进调出时,我们立刻可以及时调整研究的人员,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课题的实践者和参与者)

2、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对宝山区104位一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了解宝山区有效学习的现状,寻求对策,切实有效地改变一些消极的因素,为有效学习提供有力的依托。

调查结束,撰写了调查报告。

3、课题刚开始阶段,广大教师不知道什么样的学习是真正有效的,对有效学习的概念也相当模糊,所以我们认识到理论的支撑是不可缺少的,于是通过假期以及全教会的时间,积极推进有效学习的理论学习,试图通过各种理论学习,使教师清楚的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好。

我们先后开展了听讲座、教研组学习、教师个人学习等各种形式的学习。

理论的学习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搭起了支架。

第二阶段:

(2007.9.-2008.6)

这是一个我们深入研究的阶段,通过大家对如何促进有效学习理论的学习和了解,全校教师都在课堂上实践着,收获着。

1、定期开展课题组成员会议。

在会议中,我们一方面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经常互相探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交流各自的阶段小结和阶段成果。

2、课堂教学实践

(1)各学科分管领导担任子课题的组长

(2)各个子课题教师深入课堂开展实践研究。

教育教学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完善的传播技巧,再好的教育教学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

只有在课堂上的实践才能够看到促进有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是否可行。

①学校经常聘请各方专家,教研人员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进行现场指导,这有助于教师迅速看清自身问题,找到改进措施,促进课堂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②课前的共同设计:

在课前请专家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一些前瞻性意见;课中的认真观察:

专家对教学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对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要素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课后的及时点评,客观地评析整个教学过程,指出教学中的可取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和改进方法。

③教研组分工、合作进行“多人一课”活动。

如:

第一个上课的老师备课、试教。

其他老师在听课后给他意见,然后第二个老师修改备课后再试教,接着再点评,第三个老师再修改后上课。

上课环节结束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再进行点评,最后各自完成反思。

④五年以下青年教师开展“一人多课”活动。

由于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需要进行“一人多课”来磨课,所以教研组的老师们就跟踪他,让他在一人上几次课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整个过程是很辛苦的,但是收获却是很大的。

有的青年教师经过这样的磨课以后,迅速成长起来,并在市级比赛中获奖。

从中也看到了我们“一人多课”活动的成果。

(3)积极推行集体备课的方式,使用学习设计备课方案,提高备课的效率,为更好的促进课堂上学生有效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4)在教师中开展“长江杯”教学大奖赛,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只有教师成长了,才会改变教学观念,彻底地为促进有效学习而服务。

通过大奖赛这样的平台,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

教师们在整个比赛的环节中,研究促进有效学习的方式,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对课题研究是一个促动的作用。

(5)在课题研究中,案例的撰写是一项很好的研究成果。

在我们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可以捕捉的案例。

老师经历过很多课堂上的案例。

那么怎样把这些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呢?

我们每学期都开展案例撰写的比赛。

同时在教师撰写之前,我们就分学科进行案例撰写的指导,将课堂上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的学的策略保存下来,以供更多的教师采纳和使用。

(6)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展示。

首先推出一堂教研组的课,全体教师参与听课,然后,由该教研组的全体及教师上场,给大家展示出教研活动的全过程。

3、开展课题中期论证时,我们的体会

(1)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既然我们认为在促进有效学习诸多因素中教师的因素是关键,那么就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咖啡屋里的教研”就诞生了。

“咖啡”是当今很多年轻人喜欢喝的饮品。

如今,我们就把咖啡屋搬到了学校。

“咖啡屋里的教研”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像喝咖啡一样,喝的时候是苦涩的,而之后的回味却是无穷的、浓厚的。

教师们在咖啡屋中教研,是悠闲的、放松的。

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崭新而又生动,教师们一边品尝着咖啡的美味,一边感受着教研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们集体备课、揣摩教法、探究有效学习方式、自我反思、交流经验。

这样的校本教研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咖啡屋里的教研”使原本枯燥的教研活动变得更有人情味,产生团队的凝聚力,使教研既提高教师的学习和反思能力,又促进了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了教师间的友谊。

将教研活动融入“咖啡飘香”的温馨氛围,给教研活动注入新鲜而又活泼的因素,吸引了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响应。

新颖而又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将改变了教师的一切。

“咖啡屋里的教研”使咖啡浓浓的香味从屋里飘到了屋外,同时,将校本教研也从屋里延伸到了屋外,延伸到了课堂,延伸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围绕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多人一课”或“一人多课”活动、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家常课”的互相听课、研讨活动、教科研相结合活动等等。

“咖啡屋里的教研”凝聚的是大家的智慧,集体的力量,体现了团队精神,也满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品质提升的需要,只有教师有了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质量,才能够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

(2)改变备课方式,促进有效学习

传统的备课方式给很多老师带来的就是闭门造车,只顾自己,看不到外面的精彩。

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多人一课”活动中,往往第一个上课的老师用的都是自己的思路。

其他教师没有思考的过程,后面上课的老师只是对前面老师上的课进行简单的修改。

这样下来,教师的成长并不明显。

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就立刻决定改变之前的备课方式,采用集体备课的策略。

备课模式的转变带动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我们初次尝试集体备课。

在课前一星期,大家共同商讨本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设计学习方法,然后请一位教师来主备,第二天活动时,主备人讲思路,其他老师补充。

这样的改变让我们尝到了甜头,老师们纷纷觉得有了或多或少的收获。

最起码在集体备课之前大家都是有思考的机会。

这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促进学习有效的手段之一。

(3)下阶段研究要努力的方向

①关注集体备课,促进有效学习

虽然我们已经着手开始进行教研组集体备课策略。

课前大家围绕有效学习的设计备课方案,一起讨论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讨论重难点等。

然后由一个人主备,教案出来后,大家给意见。

但是这样的做法往往是第一份教案相当粗糙,其中的设计思路不够清晰。

以后可以改进为把一节课分成几个环节,每一个参与的教师各自回去重点备一个环节,同时也发挥了各个不同的教师的特长。

然后把大家的环节备课集中起来,再进行筛选安排,把对促进有效学习有帮助的设计留下来使用,不然则删除。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让大家想出攻破难点的方法,看看谁的办法最有效。

通过集体备课再让教师参与多人一课。

②加强个别指导,帮助教师提炼经验

针对有的教师不会提炼经验总结,作为科研负责人和学校科研骨干教师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帮助教师理清自己的思路,寻找促进有效学习的设计的策略,帮助教师更好的捕捉身边的事例,必要时还要为教师修改稿件。

同时,可以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一些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作个别指导,起到辐射作用。

第三阶段:

(2008.9——2009.3)

1、在调整相关策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教学实践活动。

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在过程研究中获得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总报告初稿(完成时间:

2008.12.)

2、资料整理,总结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修改结题总报告。

(完成时间:

2009.3)

指标:

(1)总结促进有效学习的设计和实施的操作策略。

(2008.12)

(2)撰写结题总报告(2009.3)

三、研究结果:

(一)清晰了本地区小学生学习效能的现状

1、为了了解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我们对宝山区104位一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了解小学生学习效能的现状,寻求对策,切实有效地改变一些消极的因素,为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的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托。

2、调查对象:

高镜三小通河三小通河小学长江路小学淞一小学淞滨小学

水产路小学宝林二小虎林小学104位教师

3、调查内容:

有效学习调查表:

每节课前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很清晰71%

较清晰29%

精心制作的教具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观点

赞同26%

可尝试66%

不赞同8%

课堂讨论目的

学生成功需要53.8%

建立良好关系16.3%

教学安排需要28.8%

放松需要

5%

课后对教学进行评价反思方式(多项选)

在脑子里回顾一下31.7%

与同事讨论47.1%

在教案后写几行53.8%

系统写下来篇幅较长13.4%

对待不同的学生评价标准

一致4.8%

尽可能一致30.4%

不一致63.4%

"教师作为催化剂”这一角色最关键的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62.5%

发现学习34.6%

独立学习2.8%

随堂课中经常使用学生集体回答形式

很多40%

一般35.5%

不经常用24.5%

课堂上使用合作学习形式

很多25.5%

一般18.5%

不经常用56%

课堂上使用评价手段

很多30%

一般26%

不经常用44%

4、调查结果:

宝山区教师的师资队伍是很有潜力的。

虽说偏向于女性化,但在这支队伍中高级教师占75%,10年以上教龄的占77%,本科学历为41%,其余均是专科学历。

这些教师都是拥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知识的汲取上也是快速的,对于新生事物愿意接受。

从不利因素方面讲。

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对于如何促进有效学习的说法还是不知如何深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陈旧,设计的学习方式也比较陈旧。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上意识不强,对待课堂中应用的讨论手法没有明显的目标性,对于自己的角色并不十分清楚了解,课后的反思也是走走形式的多。

除了公开课会使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外,平时的随堂课就会懒得使用。

教师如果要真心地为了促进有效学习而教,就要充分利用教学的优势,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有效学习的设计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中心,教师必须通过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最有效。

如果教师并不明确这一点,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

(2)明晰了有效学习的影响因素

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

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指影响学习活动进行并取得最理想效果的因素,包括学习环境、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

其中教师教的因素是一类重要因素。

我们长江路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区管学校。

和很多教师一样,我们的教师每天都累弯了腰。

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大,面对的特殊学生多,面对的自身困难多。

我们通过平时的实践,把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归纳为:

一、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不少青年教师不会灵活使用教材,不会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教材编写意图不明确,对先前内容的实践经验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只是每天都在“教教材”。

对每一课在教材中的位置不清楚。

2、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程度

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了,才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有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都会。

其实,不然,当他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不会时,已经晚了。

说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3、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有时是教师通过自学而提高的;有时是通过群体学习来提高的;有时是通过专家指导来提高的,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的实效。

4、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即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强求统一。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即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应当明确,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得如何,学生学得是否有效。

教学手段是否多样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有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日益显示出其对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力。

当前,在继续用好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要积极推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

二、学生因素

1、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也许是对教学的老师不喜欢,就会造成不喜欢学这门功课,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后天可以培养的,但还是要通过老师、家长来努力,一旦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

2、学生的学习习惯:

这也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

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

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引导、训练。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这21天是个平均数。

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前三天,重在坚持一个月。

过了这个时刻,继续坚持就相对容易和自觉了。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三天严、两天松、也不要有的老师严、有的老师松,要形成合力、持之以恒,不能给学生以懈怠的机会。

3、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有没有具有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学生的这种学习方法也是需要教师来培养和引导的,教师设计的学习策略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反之,则会产生低效的学习。

4、学生对于教师给与的评价会很在意。

任何一个小小的评价都会产生强大的作用,一旦,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无所谓了,那么,这样的学生就不会形成有效学习了。

三、家庭因素:

当前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如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很高,很多家长以前学习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孩子的询问需要。

更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是不管不顾,只管自己玩乐。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三)遴选出了促进有效学习设计的操作要素

愉快所研究的“学习设计”课题是以达成学习目标为指南,以学习任务为核心,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为依据,设计不同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顺序、学习规则、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组织形式、学习规则等,实现“为学生的学而教”的理念,引导教师从研究“如何教”到如何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学”。

方案设计中有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7个重要要素。

这也恰恰与我们的促进有效学习的研究是不

谋而合的。

于是,我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无论是学情分析还是学习目标的制定,

都时刻围绕学生。

其主张课前对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作全面和详尽的分析,然后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

接着设计学习任务,分散学习任务,分解学习目标,通过导学环节层层落实学习任务。

学习设计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学搭建支架。

1、改革学习设计备课方案的规格

学习设计的表格(附表格):

“学习设计”备课方案

课题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学习材料和工具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

学习评价

备注

2、明确了学情分析的主要手段与内容

学情分析对教学设计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各个学科只有把握好学情分析,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学得扎实。

在做学情分析时不能够只考虑学生的预习能力,对文本的领悟力,朗读的水平,识字的基础,也不能忽略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感性认知。

我们觉得在做学情分析前,可以采取最多种方法对学生和教材进行了解:

第一:

请学生做预习作业,并提出疑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疑惑进行学情分析)

第二:

课前对学生提出询问。

(教师根据询问结果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学情分析)

第三:

对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梳理、验证

第四:

对教材所在的位置要了解透彻,结合教材的前后联系做出合理的教材分析。

第五: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和分析教材和学生。

如:

语文教研组就从有效的学情分析开始,深入开展研究的。

在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越来越觉得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理论学习也领悟到: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因此注重学情分析对促进有效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出现了问题。

下面是青年教师韩老师第一次的学情分析和课堂效果,她是通过自己对学生的片面了解来分析的,然后经过课堂实践后,及时发现了学生在理解上的问题,于是,又通过课前询问,重新考虑学情分析,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能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发音,并可以提前,查字典理解词义,并读通课文,尝试独立完成课后“词句活动室”的练习,所以在字词上可以花少量的时间,只对“陷阱”理解和“虱“的书写加以指导。

但“朗读”是劣势,一方面是拖音严重,另一方面对于把感情融入朗读中很难把握好,并且对一些平日接触频率不高的字,凭印象读,因此读别字的现象较多,所以课堂上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为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文字较为浅显,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读懂本文,但是在理解语言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去指导体会狼的狡猾,,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读——思——议——总结”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文本的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