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55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缅甸的民族文化.docx

缅甸的民族文化

第九讲马来西亚的民族文化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来西亚深受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西方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马来西亚概况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东南亚的国家之一。

马来西亚是一个由十三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体制国家,面积有329,845平方公里。

马来西亚共分为两大部分,之间有南中国海相隔着:

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与新加坡接壤;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岛上的北部,南邻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而文莱国则地处沙巴州和沙捞越州之间,由于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故马来西亚的气候属于亚洲热带型雨林气候。

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

16世纪开始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1786年英国人开始对马来半岛长达171年的统治。

婆罗州的沙捞越与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地。

二战期间,日本对马来亚、沙捞越与沙巴进行了3年多时间的统治。

战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正式宣布独立。

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与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棕榈油及锡的出产国,有“锡和橡胶王国”之称。

盛产可可、胡椒、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是亚洲新兴工业国之一,政府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和纺织品等,以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

马来西亚交通发达,公路交通被世界银行列为A类,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马来西亚(Malaysia)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JalurGemilang)。

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

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

长宽比例为2:

1。

这道旗帜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开始启用。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

1。

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

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

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原代表全国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代表全国13个州和联邦直辖区。

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黄色象征皇室,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14道红白相间的等宽横条原代表马来西亚成立时全国的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又代表13个州属及联邦政府的平等关系。

  红色象征着烈士们在抗战时期流下的鲜血。

白色象征着人民的纯洁与美德。

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英联邦的关系。

新月图案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十四芒星又名“联邦之星”,象征着马来西亚十三个州属与联邦政府联合、团结一致。

黄色为皇室的象征颜色。

马来西亚国徽中间为盾形徽。

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域。

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

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

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

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

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

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

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朱槿,当地人称“班加拉亚”。

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

马来西亚的民俗禁忌

马来人是热情、谦恭、大方,讲究礼节的民族。

在马来人家中做客应注意举止,尊重长者。

如果双方都是穆斯林,宾主要用伊斯兰教特定的问候语打招呼。

进门时,除非得到主人的许可,客人必须把鞋脱在门口或楼梯口,方可进屋。

进屋后,宾主双方要互相问候和握手,握手时双手仅仅触摸一下,然后把手放到额前,以表示诚心。

当发现屋里还有其他客人,自己又必须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必须略低下头,并说:

“对不起,请借光”,尔后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坐在椅子上不能翘起二郎腿,尤其是在老人面前更不应如此,女子则应并拢双脚,表现得更加文雅。

如果席地而坐,男子最好盘腿,女子则要跪坐,不得伸直腿。

马来西亚人见面时互相摩擦一下对方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

任何人都不可触摸马来人的头和背部。

马来人认为左手是不清洁的,不能用左手为别人递东西;对女士不能先伸出手要求握手,不可随便用手指指人。

主人摆出饮料、点心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推辞,主人反而会不高兴。

客人要走,应向主人告辞,主人一般把客人送出门外。

在黄昏时登门拜访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时穆斯林都要做祷告,晚上拜访通常应在八点半以后。

马来人用餐时习惯用手取食,因而在用餐前须把手洗干净,进餐时必须用右手,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如不得不用左手用餐或取餐具,应先向他人道歉。

用餐时,一般不坐在椅子上,而是把食物放在席子上,围坐而食,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则跪坐,身体稍向右偏。

上了年纪的妇女可以像男人一样盘腿而坐。

伊斯兰信徒禁酒,招待客人一般不用酒,饮料多为热茶、白开水或椰汁。

马来人的习俗与我国相异处甚多,所以必须加以留意,以免无意中犯了禁忌,造成失礼,或引起误会与无谓的纷争。

主要有:

马来人视左手为不洁,因此见面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平时接、递东西时,也必须用右手而不能随便用左手,用左手便是失礼。

在不得不用左手时,一定要说声:

“对不起”。

马来人认为以食指指人,是对人的一种污辱,所以切勿以食指指人而应该用右手的拇指,另外四指紧握。

对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头被认为是神圣的部位,在亲近儿童时,不可触摸他的头部,否则会引起不快。

忌讳的数字有“0”、“4”、“13”。

马来西亚人忌谈猪、狗、蛇的话题,忌食猪肉、狗肉,忌讳使用猪皮革制品,忌用漆筷。

和伊斯兰教徒共餐时,不要劝酒,要避免点猪肉做的菜肴。

马来人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

若问年纪会被视为不礼貌。

马来西亚不禁止一夫多妻,所以不要随便闲谈他人的家务事。

对长者不能直呼“你”,而要称“先生”、“夫人”或“女士”。

嫁娶风俗

马来人的婚姻有三种形式:

定娃娃亲、媒约定亲、遗嘱结亲。

马来西亚人的婚礼很隆重,一般在女方家举行,要准备婚礼用的并坐台。

在婚礼正式开始之前,新娘由母亲带领出新房,再由伴娘扶着登上并坐台。

陪送新郎的队伍鼓声不断,新郎进入新娘家后被扶上并坐台并坐在新娘的右边。

新娘的母亲开始向新人祝福。

婚礼结束后,新郎留在女方家,3天后就可同房。

7天后新娘新郎回门男方家。

马来西亚人的习俗是夫妻结婚后住在女方家。

现在可随意选择。

生育讲究

马来妇女孕育孩子与椰子有很大关系,例如用椰子测胎儿性别,用椰壳装婴儿头发后再为婴儿取名字,把装有婴儿头发的椰壳埋在院子里再种上一棵椰树做纪念等。

马来妇女生孩子后要坐44天月子。

马来西亚人没有男尊女卑的意识,因此马来西亚华人生了女孩比较愿意送到马来人家抚养。

马来西亚礼节

马来西亚人尊重和孝敬父母,在父母面前坐板凳不得叉开双腿,也不得翘二郎腿。

坐席时应面向父母双亲跪坐,不得盘腿。

在马来西亚男子之间见面握手,但男子不能与穆斯林妇女握手。

互相介绍的顺序是:

先向女子介绍男子,先向年长者介绍年幼的人,先向地位高者介绍地位低的人,在宴会上如果不认识邻坐的女子,应主动请主人作介绍。

不要在公共场合表示亲热,如果是异性不可有身体上的接触。

不能把脚底或鞋底对准他人,那是不礼貌的。

也不能用脚碰触任何东西。

不能触摸别人的头,尤其不能摸小孩的头。

在马来人晚祷的时候最好不要拜访他们。

不能用左手吃东西,印度人和马来人认为左手不洁净,也不能随便用左手递东西。

在马来西亚不能给穆斯林送酒,也不能当面打开礼物。

马来武术是指在马来世界,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发现的特定武术。

“PencakSilat”意为“战斗”或“自卫战斗”。

各土著部落和马来群岛各王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因此精通马来武术的战士倍受人们的尊重,通常拥有很高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据推测,马来武术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而发展起来的,如猴子、白鹰或老虎,但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它的起源已无从考证。

很多人认为它来源于古代到这一地区定居的印度宗教隐士。

因此,由于受到宗教师祖的影响,马来武术素以其哲学性和近乎神秘性而闻名。

马来武术是马来民族用以自卫的一种武术。

马来西亚人称马来武术为“希拉”(silat),马来传统武术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舞蹈。

它的记录始自几百年前的马来群岛上,这种自卫术依据伊斯兰教条,而发展出宗教上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马来青年男女从事这项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马来西亚有许多这种表演团体,比较有名的是silatgayung,silatcekak,silatKalimah等。

这种令人着迷的运动同时也是一种舞蹈,几百年来在马来群岛中一直广为流传。

根据回教的教义,参与者能藉着马来武术以提高自己的力量。

一般在结婚,国家庆典或是武术竞赛中可以见到。

马来西亚的饮食文化

马来人的食物以米饭、椰浆、咖啡为主。

马来风味的食物以沙嗲(烤鸡、羊肉串)尤为出名,是宴席上必备的佳肴。

华人的菜肴则以“色、香、味”出众,多为广东、福建风味。

马来西亚餐厅菜品丰富,马来菜、印度菜、中国菜、热带水果应有尽有。

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在食物等方面同样表露无遗。

这里汇集了中国、印度、西方、马来西亚本土民族的食物,使得各种风味的美食琳琅满目,任君选择。

马来西亚人民的主要食物是米饭,但面类也相当普遍。

华人食物从街边小摊子到酒店中菜馆,从小吃到昂贵的酒席,不一而足,任君选择。

小吃方面有酿豆腐、虾面、咖喱面、清汤粉、薄饼、海南鸡饭、瓦煲鸡饭、馄饨面、香港点心、肉骨茶、槟城沙拉等,种类繁多。

马来人的食物以辣为主,其中较出名的食物有椰浆饭、香喷喷的沙爹(鸡肉、牛肉及羊肉串)、马来糕点、竹筒饭、黄姜饭等。

印度人的食物也以辣为主味,最普遍的莫过于其拉茶及各类煎饼。

其他印度食物还有查巴迪(capati)、打拜(tapai)、多屑(tosei)等。

印度人的香蕉饭也是很有名的。

除此之外,在马来西亚也有不少西餐厅及快餐店。

年青人最喜欢上的快餐店有肯德基家乡鸡、麦当劳快餐店、皮萨屋等等。

海鲜:

槟城汇集了许多海鲜餐厅,是吃海味的理想地点。

马来西亚的特色水果主要有榴莲、山竹、红毛丹、芒果、香蕉、木瓜、杨桃等。

海南鸡饭:

在各式各样的鸡饭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是海南鸡饭。

香嫩多汁的鸡肉配上用鸡汤烹调过的米饭,大蒜辣椒酱、再加上小黄瓜丝及香料叶。

味道极为诱人。

肉骨茶:

吉隆坡有一味长久享誉东南亚的中式早茶-肉骨茶。

肉骨茶用猪的排骨肉、茶叶、人参作主料,配以盐、酱油、胡椒、味精佐料,烧煮多时,茶叶、药材之味便可渗入排骨,吃起来香而滑嫩,真正美味。

印度煎饼:

印度煎饼是印度饼的一种。

肉馅是以碎肉馅、沙丁鱼、洋葱及蛋混合而成。

以咖哩调味。

炒面:

炒面的面条与用面粉做出来的面条类似,但此种面条是用米磨成的粉制成的,有各种不同口味的炒面,例如马来口味、中国口味、印度口味及素食口味。

咖哩叻沙:

咖哩叻沙是用面条浇上咖哩酱,配上鸡肉块、豆腐及豆芽一起享用。

辣得过瘾。

酸辣咖哩饭:

酸辣咖哩饭是通常在斋月所吃的食物,但在吉兰丹及丁加奴,随时可以吃到。

云吞面:

是以猪肉及虾肉云吞所煮成的面,味道很不错,不妨尝一下

炒果条:

炒果条是用平板米条与切碎的大蒜一起搅拌后,再加上新鲜的明虾、豆芽及鸡蛋,以酱油及辣椒酱调味。

马来煎饼:

这是在马来西亚随时都能吃到的早点。

是由小麦面团,加上鸡蛋及碎洋葱所做成的香脆馅饼。

椰浆饭:

椰浆饭是用加了椰奶的米饭,配上小鱼干、水煮蛋、烤花生及小黄瓜丝,是一道很受欢迎的早餐。

福建面:

福建面用黄面条搭配明虾、乌贼、豆牙、以口味很重的酱油膏调味。

是华人的传统佳肴。

马来辣沙拉:

马来辣沙拉是由凤梨、小黄瓜、豆腐、切碎的明虾肉及煮蛋所组成的沙拉,以花生酱调味。

印度糕:

印度糕是用米磨成的粉制成的清爽糕点,馅内含有马铃薯及各种蔬菜。

印度糕搭配椰子及扁豆咖哩一起享用。

马来西亚的服饰文化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

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马来西亚人普遍穿蜡染花布做的“巴迪”服,被称为“国服”。

男子穿无领长袖上衣,色彩鲜艳,质地薄而凉爽,下身围一大块布叫“沙笼”。

女装主要是纱巾、上衣和沙笼。

女子穿“克巴亚”,即无领长袖的连衣裙。

马来人的习惯是在公共场合不论男女衣着不得露出胳膊和腿部.相较马来西亚的其他服饰来说,“巴迪”(蜡染)可以说是其最具特色的服饰。

男子穿的巴迪衣被誉为马来西亚国服,“巴迪”设计优美,图案繁多,款式别致,有的编织手法相当细腻,“巴迪”为长袖上衣,图案讲究对称,图案花纹不对称者不算真正的“巴迪”,“巴迪”有的是由蜡染布制成,有的则由丝绸作原料,质地不同,但大多宽而大,薄而凉爽。

“巴迪”有长袖、短袖之分,出席晚宴者穿着长袖“巴迪”。

传统的马来妇女服饰分上衣和纱笼(筒裙),衣宽如袍,袖长,衣身长过臂部,纱笼十分宽大,通常长达足踝。

马来妇女穿着传统服装时,头上披着一条薄薄艳丽的纱巾,纱巾垂挂至肩膀或胸前。

她们的服饰习俗忌讳袒胸露臂。

马来族服饰造型、设计特点具有浓厚的民族情调。

马来人男女礼服和便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又宽又长,遮手盖脚且色彩鲜艳,图案别致,样式美观。

目前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

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

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

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马来西亚时装色泽鲜明、五彩斑斓、激情奔放,犹如彩蝶翩翩飞舞;说到东南亚的服饰颜色,只能用色彩缤纷来形容。

或许是亚热带与热带气候的影响,很多东南亚国家的人们喜欢一些鲜艳的色彩。

马来西亚人的服饰偏好红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鲜艳的颜色,他们认为黑色属于消极之色。

所以马来的服饰给你的感觉总是快乐奔放的,处处显示热带风情。

去过马来西亚的人都有生动的回忆。

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纱笼的马来妇女宛如一束束春日怒放的鲜花,把马来西亚小城打扮得活色生香。

忌用黄色,不穿黄色衣服;认为黑色是消极的颜色。

娘惹服饰,马来西亚华人引以为傲的精致与奢华。

娘惹服饰是娘惹文化的另一个代表。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就是娘惹服饰。

娘惹服装多为轻纱制作,典型的热带风格。

其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粉红,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

服装上点缀装饰的图案,则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

马来西亚的宗教文化

马来西亚的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印度教和佛教最早由印度商人传入,在6世纪和7世纪流行,并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直到13世纪左右。

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

其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响尤为深远。

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

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

由于马来人在政治上势力很大,伊斯兰教也成为马来西亚的国教,全国各地的主要清真寺无不雄伟壮丽。

除伊斯兰教以外,马来人还保留着原始宗教,其代表性的仪式是称作昆德利的共食仪式。

这种共食仪式起着维持社会连带关系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马来人的社会组织是由伊斯兰教规范和传统习惯二者合一共同维系的。

住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

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有吉隆坡的观音寺、三宝洞、霹雳洞;马六甲的青云寺;槟榔屿的极乐寺、白云寺等。

寺院规模多宏伟壮观,大多成为名胜之地,充分反映了支撑马来西亚经济的华人的社会力量。

佛道混合是这些寺院的特征,一个寺院里往往同时供奉着福德正神、玉皇大帝和释迦牟尼、观音菩萨。

住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多为印度南部的泰米尔族。

其代表性的宗教当然是印度教,这是印度人特有的宗教。

印度教的特点是一无教祖,二无教会组织,三无至高无上的经典,人们崇拜村镇神、家族神和个人神三种神氏。

印度教有许多外国人很难理解的地方,比如作为社会基本制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教终极理想是达到梵我如一,而要达到这种至高的境界需要做瑜珈等种种苦行。

供奉的神有维鸠奴神、湿婆神。

 伊斯兰教从7世纪到17世纪在东南亚传播了1000年,在马来西亚有很深远的影响。

马来西亚宪法规定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穆斯林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55%。

马来人按伊斯兰教的训言生活取阿拉伯名字。

在马来西亚城乡随处可见清真寺,每天都有信徒到清真寺作祈祷。

每个星期五是马来人的主祷日。

  在马来半岛上曾一度盛行佛教,19世纪大批华人来到马来西亚使得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得到发展。

吉隆坡和槟城是马来西亚的佛教中心。

在槟城设有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还创办了马来西亚佛学院。

  印度教被称为婆罗门教。

公元15世纪,伊斯兰教在马来半岛盛行,大多印度教徒改信伊斯兰教。

现在在马来西亚只有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很严格。

  随着葡萄牙、荷兰、英国的入侵,基督教传入马来西亚。

入侵的殖民者属不同教派,他们带来的基督教有天主教和新教。

马来西亚的基督教信奉者多为菲律宾移民、土著少数民族和一些华人。

原始宗教的信仰者崇拜的是多种神仙和原始拜物教。

现在信仰原始宗教的只有一些土著少数民族。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位于首都吉隆坡市的中心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该寺由马来西亚首任总理拉赫曼1957年倡议修建,并于1965年全部竣工的。

国家清真寺的建筑造型非常优美,气势恢弘。

式样与装饰同沙特阿拉伯麦加城的三大清真寺有很多相似之处,是由马来西亚的建筑设计师考察了世界上主要伊斯兰国家的清真寺之后设计建造的。

建筑风格:

从正门看,与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清真寺相比,马来西亚的国家清真寺就好像一个庄严的宫殿。

清真寺分为祈祷大厅、教堂、尖塔及教堂办公大楼四个主要部分。

进入祈祷大厅前要经过一个宽阔的厅堂,该厅堂左右宽大的走廊,走廊外面是巨大的阳台,站在阳台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周围的街景,给人一种庄严之中的轻松感。

其中最为醒目的要数高耸的大尖塔和宽阔的祈祷大厅。

尖塔高73米,塔内设有电梯和楼梯通向顶端,设计成火箭形状的尖塔意在象征伊斯兰教可与科学相媲美;尖塔旁不远处就是神圣的祈祷大厅,祈祷大厅一反传统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大胆采用新颖形式,设计出天蓝色的多角圆拱房顶,房顶圆拱大小不一,大殿顶部宛若巨伞,保护着虔诚的教徒,顶部由中间向四周分散,在边沿处形成18个尖角,据说是象征着马来西亚13个州和伊斯兰教“五基”。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与一般清真寺的“洋葱头”式圆顶大相径庭,有着特别的星形屋顶,也算突出了回教特征。

这座清真寺没有汶莱杰米清真寺的富丽堂皇,却另有一种轻灵端庄的气派,尤其是朝拜厅外那一片森林般的柱廊,营造出一种现代感和空间感,带出几分庄严和神秘——让我想起了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

事实上,穿着长袍在这些廊柱间穿行,很有点巫师的味道的。

特别是一群女孩走过,风吹过长袍飘飘的样子,很是飘逸出尘。

(穿长袍、戴头巾入清真寺的规定,只针对女游客。

)国家清真寺大殿的内部与外部的设计风格一样,简单又不失庄重,金色的水晶大吊灯从屋顶垂下,照耀着屋顶下色彩斑斓的玻璃,使得原本可容纳8000人的厅堂更显宽阔明亮。

大尖塔与祈祷大厅之间,还布置有优雅的喷泉、画廊和图书馆,清真寺后还有一个万桥廊与陵墓相通。

陵墓加设了一个遮阳圆顶,陵墓规模不大,总是要用来安葬对伊斯兰教有贡献的“国家英雄”,只有曾经担任过国家总理或任副总理期间逝世的人才可埋葬于此。

典雅的环境与独特的设计,使国家清真寺不但成为虔诚教徒朝圣的重要场所和向往胜地,也成为吉隆坡的一道著名景点。

开放时间:

09:

00-18:

00,星期五14:

00-18:

00,星期天及节假日休息。

旅游注意事项:

进入清真寺要脱鞋,穿着要正式,另外,女士要穿着长袖长裤将手脚遮住,还要戴头巾将头发盖住。

不是回教徒不能进入祈祷大殿。

清真寺内还为没有穿正式服装的游客准备了长袍,供人使用。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

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

位于首都吉隆坡市中心。

占地面积5.5公顷。

1957年由马来西亚首任总理东姑·拉赫曼主持、政府出资修建,历时8年,1965年建成。

建筑造型优美,外观与装饰为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形式和现代形式相结合。

陵墓建在清真寺后,有桥廊相通。

墓上有遮阳圆顶,陵内有六七个墓冢,专门安葬穆斯林的“国家英雄”,即埋葬曾担任过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穆斯林。

如前总理拉扎克和前副总理伊斯玛仪即葬于此。

在这片巨大的建筑群中央,点缀有水池和喷泉。

寺外墙壁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和阿拉伯文《古兰经》文。

该寺为全国伊斯兰文化中心。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也是目前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

它是马来西亚人举行国家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位于吉隆坡繁华的中心地带,紧邻中央火车站。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是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在考察世界上重要的清真寺后精心设计而成。

清真寺分为祈祷大厅、教堂、尖塔及教堂办公大楼等四个主要部分。

其中最为醒目的要数高耸的大尖塔和宽阔的祈祷大厅。

尖塔高73米,塔内设有电梯和楼梯通向顶端,设计成火箭尖部的尖塔意在象征伊斯兰教可与科学相媲美;尖塔旁不远处就是神圣的祈祷大厅,祈祷大厅一反传统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大胆采用新颖形式,设计出天蓝色的多角圆拱房顶,房顶圆拱大小不一,共49个,大殿顶部是宛若巨伞,保护着虔诚的教徒,顶部由中间向四周分散,在边沿处形成18个尖角,象征着马来西亚13个州和回教的5条戒律。

宗教礼仪

清真寺是安拉的房屋。

清真寺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应当特别重视,清高的安拉说:

“有些寺院,真主允许建立之,并允许在其中颂扬他的尊名。

在那里朝夕赞颂真主超绝万物的,”因此,安拉制定清真寺的礼仪,以便遵循。

  1、清洁、涂香水、穿戴整齐漂亮。

清高的安拉说:

“阿丹的子孙啊!

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

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

”圣训里记载:

“安拉是纯洁的,故他喜爱纯洁;是美好的,故他喜爱美好;是仁慈的,故他喜爱仁慈;是慷慨的,故他喜爱慷慨。

你们改善你们的家庭。

”远离吃葱、蒜和伤害穆斯林的有异味食物。

至于妇女,她要到清真寺时不许涂香,这是因为使者教导:

“当你们要来清真寺时,不要涂香,这能有效防止诱惑别人。

”  2、去清真寺时应念祈祷词:

安拉啊!

求你让我的心里充满光亮,求你让我的口舌伶俐、听觉灵敏、眼睛明亮、让我的上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及周身光亮。

3、进清真寺时,应右脚先进,同时念使者教授我们的祈祷词。

使者说:

“当你们进入清真寺时念;奉安拉尊名,祝福祝安安拉的使者。

安拉啊!

求你为我打开仁慈之门吧!

出去时念:

奉安拉尊名,祝福祝安使者。

安拉啊!

我向你祈求你的恩惠,安拉啊!

从被驱逐的恶魔上求你保护。

4、应稳重、安详地进入清真寺。

由艾卜·格塔代的传述:

他说:

使者说:

我们和使者一起正在礼拜,突然听到许多人的脚步奔跑声,当他礼拜完后问到:

“你们是怎么回事?

”他们回答道:

“我们急着赶拜。

”使者说:

你们不要这样做,当你们来礼拜时,你们应稳重地前来。

赶上的你们礼,失去的补上。

要求穆斯林要稳重地进入清真寺——不要高声说话,不要狂妄地走路。

应尊重安拉的房屋,以免影响其他人礼拜或诵读古兰经,或来到清真寺的人。

  

5、进入清真寺应先礼两拜庆贺拜,方可坐下。

由艾卜·格塔代的传述:

他说:

安拉的使者说:

你们谁进了清真寺,他不要坐下,除非他做了两拜。

  

6、出清真寺时要先出左脚,同时念祈祷词:

奉安拉尊名,祝福祝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