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59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docx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

(第3章和第4章第1、2、节)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②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 ③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④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 ⑤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

2.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3.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

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4.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B.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5.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C.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D.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6.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α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3、3.5、4、4.5、5、5.5、6的NAA溶液9份,并编号为1~9。

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9号NAA溶液中。

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

下列选项中,依次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  )

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B.NAA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

C.NAA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的浓度

7.植物能感知外界光照变化,调节脱落酸和赤霉素合成,保证冬天(短日照)休眠、夏天(长日照)生长。

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

B.10℃有利于过程②④,30℃有利于过程⑤⑥

C.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

D.长日照能促进所有过程,短日照能抑制所有过程

8.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在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施用乙烯可以促进番茄果实的形成

B.高浓度2,4D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

C.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不同浓度比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不同

D.给收获后的农产品适当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储存保鲜

10.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1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12.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13.下列关于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

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14.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

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叙述错误的(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

t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0λt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

15.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6.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Ⅰ,死亡率如图曲线Ⅱ,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A.a   B.b

C.c   D.d

17.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率

0.66

1.24

2.81

3.67

2.94

1.65

0.03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18.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19.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2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二、非选择题

21.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3)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_。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

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

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

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其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

22.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植物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5d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花后60d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植物激素是__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实正常发育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香梨果实采收后30d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在此过程中乙烯含量的变化说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收后________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脱落酸的积累可能触发了果实的衰老过程,________的含量再次升高,可能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因此在果实成熟后期调节________至较低水平将是延缓香梨果实衰老的关键。

23.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

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株/m2。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等级

高度(cm)

数量(株)

a级

h≤10

120

b级

10

62

c级

30

32

d级

100

16

e级

h>300

6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

24.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

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

株/m2)。

植物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A

10.0

9.2

8.0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E

3.2

2.8

1.7

1.3

0.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5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_______。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地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查。

(4)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

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号

植株数

荚果数/植株数

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

1

20

8.3

6.0

2

40

6.8

5.9

3

60

3.9

6.2

4

80

2.7

5.9

5

100

2.1

6.0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

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

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

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

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

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5

25

5

25

第三步: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

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

连续7d,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第5d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期末备考试题章节备考试题3答案

(第3章和第4章第1节)

一、选择题                  

1.解析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增殖,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是生长素的作用,故①错误。

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而导致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故②正确。

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叶片衰老是脱落酸的作用,故③错误。

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故④错误。

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⑤正确。

答案 C

2.解析 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与生长素、乙烯等植物激素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人舌尖的味蕾内有味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会在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属于反射活动,与激素作用无关,B项符合题意;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是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引起的顶端优势现象,C项不符合题意;饥饿时人体血糖水平的维持正常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的调节有关,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解析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解除种子休眠,并促进萌发;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诱导芽的分化;脱落酸能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根据以上激素的作用可知,在低温处理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逐渐降低,而赤霉素的含量在增加,从而打破休眠,使种子萌发。

答案 A

4.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是否含生长素,实验结果为生长或不生长,所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为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答案 A

5.解析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一定是c,因为大于c浓度的NAA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没有检测。

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所以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侧芽会产生生长素,所以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 A

6.解析 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且要控制无关变量,单一变量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如本实验中的NAA浓度;各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如本实验中的枝条粗细、长度、生长状况、扦插环境等。

本实验中枝条最终的生根数量是因变量。

答案 C

7.解析 夏天日照时间较长,植物生长旺盛,则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的合成较多,脱落酸合成较少,而冬天刚好相反。

答案 A

8.解析 在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短;将植物体水平放置,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根的生长,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长;根对生长素较敏感,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茎的作用;利用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理可以除去双子叶杂草,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答案 D

9.解析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形成,而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所以,番茄开花后应该用生长素处理以促进番茄果实的形成。

答案 A

10.解析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稻田秧苗的均匀分布(即合理密植),可以达到对光能、水、肥等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产量;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保证鱼正常的能量需求;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答案 B

11.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A项错误;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等有关,B项错误;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C项正确;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D项错误。

答案 C

12.解析 由图可知:

种群数量在第1~5年间呈“J”型增长;种群数量在第10~20年间不断减少,至第20年时,种群数量才维持稳定,故种群数量在第10年时达到最大。

在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

答案 C

13.解析 A、D选项是种群以“J”型曲线增长的规律和条件,“S”型曲线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达到稳定状态时增长速率为0。

答案 B

14.解析 种群的“S”型增长过程中,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K值。

“J”型增长是理想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没有K值。

答案 D

15.解析 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故A错误;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故B错误;K/2时捕捞得到的不是最大日捕获量,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时,故D错误;根据该图可以估算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答案 C

16.解析 种群数量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的最大值,即K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在c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多,而c点之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故c点时达到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答案 C

17.解析 在调查期间,该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零,说明该种群为增长型。

因种群增长率不是定值,故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呈“S”型;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第7年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 C

18.解析 由图甲可以看出:

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超过C点后CD段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维持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维持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 D

19.解析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cm2太小。

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 B

20.解析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使公式N=M×

(M: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n:

第二次捕获数,m:

第二次捕获中标记数)中m值偏小,从而使N值比实际值偏大;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如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导致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相邻侧芽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TP;胚芽鞘弯曲的角度不可能大于90°,也不可能小于0°;生长素促进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在促进程度相同时,可能有两个不同的浓度,因此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生长素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因此要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需要在弯曲部位做纵切片,进行观察;同一植物的根比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更为敏感,因此A、B点的曲线表示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情况,C、D点的曲线表示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情况,B、C点分别表示根近地侧、茎远地侧;自变量是实验所探究的内容或对象,因变量是在一定自变量的条件下实验的结果或现象,该实验中生长素浓度为自变量,乙烯浓度为因变量;该实验中蔗糖溶液是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应另设一对照组;由实验结果可知,水平放置的植物其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答案 

(1)需要 

(2)①90°≥α>0° ②不一定 ③纵切 (3)B C (4)①生长素浓度 乙烯浓度 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③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22.解析 由图可知,花后60天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植物激素是赤霉素和脱落酸,在此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