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901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本卷g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

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水中树的倒影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2.下列情景都与气压有关,其中有一种情景与其他三种的原理有所不同,这种情景是(  )

A.刮大风时会有房屋顶部被大风掀起的情况

B.打开的窗户外有平行于墙壁的风吹过时,窗帘会飘出窗外

C.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会被“吸”向列车

D.将吸盘按在光洁的瓷砖表面,放手后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

3.如图所示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

①闭合S1,灯L1亮;②断开S1,闭合S2,灯L2不亮;③再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点氖管不发光。

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A.灯L2短路B.灯L2所在支路开路C.c、d两点间开路D.c点左侧的零线开路

4.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5.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

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D.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6.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电磁铁置于条形磁铁附近并正对(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前,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没有力的作用

B.闭合开关后,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C.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时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的作用力增大

D.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过程中,若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6空格,每空格2分,共12分)

7.生活中我们常用开瓶器打开瓶盖,如图所示,使用开瓶器能省力的原因是▲。

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作用在开瓶器上的阻力。

8.我们经常会看到一边行驶一边向空中喷雾的汽车,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为雾炮车(如图)。

喷向空中的水雾能使尘埃粒子快速沉降到地面,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1)喷向空中的水雾,有许多在掉向地面之前已经在空中散失了,还能起到降温作用。

其原理是

▲。

(2)该雾炮车的发动机是柴油机。

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冲程实现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雾炮车前进。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第9小题6分,第10小题8分,共14分.)

9.小华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工程车的车斗慢慢倾斜到一定程度时,车斗中的石料就沿车斗斜面滑落下来(如图所示)。

小华想,车斗中的石料如果减少些,要滑落下来,车斗的倾斜程度是否可以减小些?

于是小华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先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质量为100克带有钩码槽的木块放在长木板的A处,如图所示,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三个50克的钩码,将木板的右端慢慢抬高到一定高度时,木块开始下滑,记录右端被抬升的高度h=20厘米。

②第二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两个50克的钩码,第三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一个50克的钩码,分别重复上述实验。

(1)请你帮小华同学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小华发现三次实验中,木块开始下滑时木板的倾斜程度是一样的。

那么车斗中的石料能刚好滑落下来,车斗的倾斜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认为可能与石料和车斗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进行如下探究:

将一块棉布、一块毛巾分别铺在长木板上,把放有一个50克钩码的木块放在长木板的A处,慢慢抬高木板的右端直到木块开始下滑;测量并记录右端被抬升的高度分别为24厘米和30厘米。

(2)根据小华和小明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以上探究,可以帮助我们解答其他类似的疑惑,比如“为什么道路桥梁的引桥要做到一定长度?

””为什么▲?

”等。

10.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学过的知识,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

(1)同学们利用电路甲测量Rx的阻值,测量数据和结果如下表一:

实验次数

电压U(伏)

电流I(毫安)

电阻R(欧)

1

2.0

2.30

870

2

2.5

2.90

862

3

4.0

4.70

851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求得该电阻的阻值是▲。

(2)同学们发现该电阻的标定阻值为1000欧,为什么测量值与标定值之间有较大偏差?

他们查资料寻找原因,发现平时认为电阻为零的电流表和电阻无穷大的电压表实际上都有一定的内阻,只是电压表的内阻比较大,电流表的内阻比较小,但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然后,同学们找来他们使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说明书,说明书显示:

电压表:

量程0~6伏,内阻6000欧

电流表:

量程0-10毫安,内阻40欧

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甲电路中由于▲(“电流表”或“电压表”)内阻的影响,使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偏差。

(3)小组同学经过思考,改成电路乙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电压U(伏)

电流I(毫安)

电阻R(欧)

1

2.0

1.92

1042

2

2.5

2.45

1020

3

4.0

3.75

1067

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同学们做出了以下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测量该定值电阻选择电路乙更合适

B.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得到的电阻阻值都会偏大或偏小

C.选择合适的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偏差会减小,更接近真实值

(4)拓展应用根据以上的探究,如果需要测量阻值约20欧的小阻值电阻时,选用了合适量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后,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应选择甲和乙中的哪一电路?

并说明理由。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11小题6分,12小题8分,13题6分,共20分)

11.打网球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图甲为快速飞行的网球遇到迎面而来的球拍时的三个瞬间,图乙为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网球离开球拍后在空中飞行过程的照片。

(1)网球遇到球拍时,球和球拍都变形了,这说明▲(写两点)。

(2)球遇到球拍后的某一瞬间,网球的速度刚好变为零,则该瞬间网球所受的力是否平衡?

(3)网球表面比较粗糙,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空气阻力不可忽略。

图乙中,网球从A点经过最高点B飞行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①在A、B、C三点,网球在A点机械能最大

②位于最高点B时,网球的动能为零

③在该飞行过程中,网球的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2.目前全国少数城市已投入使用超级电容公交车。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电能存储设备,像蓄电池一样也有正、负两极,可通过安装在各公交站点的充电桩快速充满电,让车能够继续正常行驶。

在制动过程中,电车又能通过发电机回收部分能量为超级电容充电,安全高效环保。

假设某型号的超级电容公交车载满乘客时总质量为15吨,某次运行时从充电桩充满电后电车储存的能量约为2×107焦,能以10米/秒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行驶6千米,能量利用的效率为90%。

(1)电车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2)若公交车载满乘客时车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4米2,求公交车对地面的压强。

(3)若公交车在该次运行中受到的阻力恒定,则牵引力大小是多少?

(4)若公交车在该次运行中电容器输出电压为300伏,不计电容器输出电能时的能量损耗,则工作电路的电流有多大?

13.现有规格分别为“6V3W”和“6V6W”两个小灯泡L1、L2,已知它们的电流与电压间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L1、L2的灯丝电阻都随电流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将L1、L2并联接在学生电源间,电源电压调节为6伏,通电5分钟,则两灯泡消耗的总电能为多少焦?

(3)若将L1、L2串联接在学生电源间,调节电源电压,在保证每个灯泡两端电压不超过其额定电压的情况下,L1、L2消耗的实际总功率最大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解析

本卷g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

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水中树的倒影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知识考点】光的反射现象.

【思路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题过程】解:

A、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圆形光斑),且是倒立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B、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不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总结归纳】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下列情景都与气压有关,其中有一种情景与其他三种的原理有所不同,这种情景是(  )

A.刮大风时会有房屋顶部被大风掀起的情况

B.打开的窗户外有平行于墙壁的风吹过时,窗帘会飘出窗外

C.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会被“吸”向列车

D.将吸盘按在光洁的瓷砖表面,放手后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

【知识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思路分析】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判断即可。

【解题过程】解:

A、风刮过屋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把屋顶掀开,其原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B、刮大风时,风沿着外墙吹过,窗帘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内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窗帘受到向外的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把窗帘压向窗户外面,其原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

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故乘客被“吸”向列车,其原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D、将吸盘按在光洁的瓷砖表面,放手后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利用的是大气压强。

综上分析可知,与其他三种的原理不同的是D。

故选:

D。

【总结归纳】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3.如图所示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

①闭合S1,灯L1亮;②断开S1,闭合S2,灯L2不亮;③再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点氖管不发光。

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A.灯L2短路B.灯L2所在支路开路C.c、d两点间开路D.c点左侧的零线开路

【知识考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思路分析】试电笔在使用时,应将笔尖接触导线,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这样就可以形成回路,如果是火线,氖管会发光。

【解题过程】解:

闭合S1,灯L1亮,电路中有电流,说明电路为通路,从保险丝→a→S1→L1→c以及c点左侧的零线都没有断路,故D错误;

断开S1,闭合S2,灯L2不亮,灯L2不亮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断路、一个是短路,

若灯L2短路时,电路的电流会很大,将保险丝烧断,灯泡L1也不会发光,a、b两个接线点上,试电笔的氖管都不会发光,故A错误;

若灯L2所在支路开路,d点氖管不发光,故B错误;

若c、d两点间开路,灯泡L2与零线不能构成闭合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灯泡不会发光,但d点会通过灯泡L2与火线间接相连,试电笔的氖管会发光,故C正确。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家庭电路故障的分析,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4.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知识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

(1)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2)根据图示分析解答;

(3)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

(4)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过程】解:

A、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

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

故B错误;

C、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5.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

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D.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知识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

(1)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分析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变化;

(2)根据p=ρ水gh,通过分析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得出水的深度的变化,进而得出压强的大小变化;

(3)木块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利用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列出等式即可木块的密度。

【解题过程】解:

A、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水的密度一定,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木块所受浮力不变;故A正确;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处于上浮过程中,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故B正确;

C、因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木块浸没时水的深度大于木块漂浮时水的深度,则根据p=ρ水gh可知,木块浸没时水对烧杯底的压强较大;故C错误;

D、木块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

则根据漂浮条件可得:

F浮=G木;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

ρ水gV排=ρ木gV木,

所以,ρ木=

×1.0g/cm3=0.6g/cm3;故D正确。

故选:

C。

【总结归纳】此题考查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是浮力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题目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训练,属于中档题。

6.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电磁铁置于条形磁铁附近并正对(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前,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没有力的作用

B.闭合开关后,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C.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时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的作用力增大

D.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过程中,若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知识考点】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安培定则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

(1)电磁铁是由通电线圈和铁芯组成,不通电磁铁对铁芯是有作用的。

(2)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通电后的磁极,判断电磁铁和条形磁铁的吸引还是排斥。

再判断条形磁铁的受摩擦力情况。

(3)在线圈和铁芯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4)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题过程】解:

A、闭合开关前,虽然电磁铁没有磁性,但是电磁铁中间是有铁芯的,条形磁铁对铁芯是有吸引力作用的,故A错误。

B、闭合开关后,电磁铁有磁性,根据图中的电流方向结合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因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则电磁铁对条形磁铁有向左的吸引力作用,条形磁铁有向左运动趋势,所以条形磁铁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

故B错误。

C和D、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大,磁性增强,对条形磁铁的吸引力增大,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左的吸引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是平衡力,吸引力增大,则摩擦力也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电磁铁的组成、摩擦力的方向和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6空格,每空格2分,共12分)

7.生活中我们常用开瓶器打开瓶盖,如图所示,使用开瓶器能省力的原因是▲。

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作用在开瓶器上的阻力。

【知识考点】力的示意图与图示;杠杆的应用.

【思路分析】

(1)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瓶盖对起子的力即为阻力,确定其作用点和方向,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其阻力的示意图。

【解题过程】解:

(1)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所以使用开瓶器能省力;

(2)使用开瓶器开瓶盖时动力沿逆时针转动,瓶盖对起子的力阻碍了开瓶器的转动,所以其作用点在开瓶器上,方向向下,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阻力示意图见解答。

【总结归纳】此题考查杠杆的应用、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难度不大,关键是确定阻力的方向。

8.我们经常会看到一边行驶一边向空中喷雾的汽车,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为雾炮车(如图)。

喷向空中的水雾能使尘埃粒子快速沉降到地面,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1)喷向空中的水雾,有许多在掉向地面之前已经在空中散失了,还能起到降温作用。

其原理是

▲。

(2)该雾炮车的发动机是柴油机。

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冲程实现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雾炮车前进。

【知识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思路分析】

(1)汽化是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吸热;

(2)在柴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题过程】解:

(1)喷向空中的水雾在空中散失了,能起到降温作用,是因为水汽化吸热的缘故。

(2)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做功冲程可以将柴油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雾炮车前进。

故答案为:

汽化吸热;做功。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汽化吸热的了解,以及对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的认识,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第9小题6分,第10小题8分,共14分.)

9.小华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工程车的车斗慢慢倾斜到一定程度时,车斗中的石料就沿车斗斜面滑落下来(如图所示)。

小华想,车斗中的石料如果减少些,要滑落下来,车斗的倾斜程度是否可以减小些?

于是小华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先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质量为100克带有钩码槽的木块放在长木板的A处,如图所示,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三个50克的钩码,将木板的右端慢慢抬高到一定高度时,木块开始下滑,记录右端被抬升的高度h=20厘米。

②第二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两个50克的钩码,第三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一个50克的钩码,分别重复上述实验。

(1)请你帮小华同学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小华发现三次实验中,木块开始下滑时木板的倾斜程度是一样的。

那么车斗中的石料能刚好滑落下来,车斗的倾斜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认为可能与石料和车斗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进行如下探究:

将一块棉布、一块毛巾分别铺在长木板上,把放有一个50克钩码的木块放在长木板的A处,慢慢抬高木板的右端直到木块开始下滑;测量并记录右端被抬升的高度分别为24厘米和30厘米。

(2)根据小华和小明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以上探究,可以帮助我们解答其他类似的疑惑,比如“为什么道路桥梁的引桥要做到一定长度?

””为什么▲?

”等。

【知识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思路分析】

(1)设计表格时候①首先要弄清楚该记录哪些物理量,设计好表头;②并且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实验次数;③填写好表头的内容(要有物理量的符号与单位)。

根据题意,该探究是用装有钩码的木块模拟工程车内的石料,所以需要记录木块与勾码的总质量m;用右端高度变化来模拟工程车的倾斜程度,所以还需要记录木板右端的高度h。

(2)①小华第一次实验是控制了木板其他因素都相同,改变木块与钩码总质量,发现木块开始下滑时候木板右端高度相同(木块倾斜程度相同);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②小华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控制了小车与钩码的总质量相同,改变了木板的粗糙程度,发现木块刚开始下滑时,木块倾斜程度不同。

对应关系是:

棉布(较光滑)-24cm;毛巾(较粗糙)-30cm,由此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

(3)此问较开放,抓住题目探究的模型--斜面做文章就行了。

【解题过程】解:

(1)该探究是用装有钩码的木块模拟工程车内的石料,所以需要记录木块与勾码的总质量m;用右端高度变化来模拟工程车的倾斜程度,所以还需要记录木板右端的高度h。

设计表格时候①首先要弄清楚该记录哪些物理量,设计好表头;②并且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实验次数;③填写好表头的内容(要有物理量的符号与单位)。

表格设计如下:

实验次数

木块与钩码总质量m(g)

木板右端高度h(cm)

1

2

3

(2)①小华第一次实验是控制了木板其他因素都相同,改变木块与钩码总质量,发现木块开始下滑时候木板右端高度相同(木块倾斜程度相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

结论一:

木块开始下滑时木板的倾斜程度与木块质量无关;

②小华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控制了小车与钩码的总质量相同,改变了木板的粗糙程度,发现木块刚开始下滑时,木块倾斜程度不同。

对应关系是:

棉布(较光滑)-24cm;毛巾(较粗糙)-30cm,由此可以得出另结论二。

结论二:

木块开始下滑时木板倾斜程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开始下滑时倾斜程度越大。

综合结论一、结论二可得总结论:

木块开始下滑时木板的倾斜程度与木块质量无关;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开始下滑时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