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03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docx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题库

(完整)作物栽培学试题库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作物栽培学试题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作物栽培学试题库的全部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安全齐穗期:

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花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

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4、保花肥:

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5、超重期:

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6、抽穗:

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7、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

8、促花肥:

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9、稻谷催芽:

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10、生态需水:

生态需水:

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

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稻米品质:

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3、断奶肥:

幼苗在1叶1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叶1心时施用。

14、垩白度:

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为垩白度。

15、垩白米率:

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

16、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17、发根率:

单位时间或单位地上部干重的必根能力,如发根重对地上部干重的百分重表示.

18、发芽势:

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9、发育特性:

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20、返青分蘖期:

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21、返青期: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22、分蘖:

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23、分蘖节:

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24、分蘖期:

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25、感光性:

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6、感温性:

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7、高峰苗期:

生产上把分蘖增加,至拔节或稍前分蘖不再增加,全田茎蘖苗最多的时期称最高茎蘖数期(或高峰苗期).

28、高效叶面积:

指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

29、高效叶面积率:

高效叶在群体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30、搁田:

又称为晒田、烤田.中期搁田是指分蘖末拔节穗分化初进行的脱水露田.

31、够苗期:

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时期或叶龄期。

32、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减去能够有效利用的天然降水量,单位面积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为灌溉定额。

33、糊化温度:

稻米淀粉在热水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不可逆膨胀形成淀粉糊时的温度。

34、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35、加工品质:

它反映稻米对加工的适应性,又称碾磨品质.

36、胶稠度:

米粉充分糊化形成米胶特性。

37、结实率:

饱满谷粒占总粒数的比例.

38、经济产量:

指单位面积经济产品器官(稻谷或糙米)的收获量。

39、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

40、库限制型品种:

颖花形成能力较弱,颖花量小,出穗期单位叶面积和出穗后积累的单位干物质负担的颖花量小,结实率较高且稳定,茎鞘的物质输出率低的品种.这类品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增库就能增产.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群体的总颖花量为主攻目标。

41、源限制型品种:

颖花形成能力强,库容量大且相对过剩,结实率偏低且不稳定,茎、鞘物质的输出率(茎、鞘输出干重占出穗期干重的%)与转换率(茎、鞘输出干重占籽粒增重的%)高,成熟期茎、鞘残留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少的品种。

在库容一定的情况下,产量随源的增加而增加,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抽穗前的茎、鞘贮存物和出穗后的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

42源库互作型:

库源特性介于源限制型品种和库限制型品种之间或库容量虽大,但结实率也高,源库共同制约其产量形成,增源或增库均可增产.这类品种源、库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措施的回旋余地也较大,栽培策略上应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43、离乳期:

水稻幼苗生长至3叶期前后,胚乳养分基本耗尽,幼苗生长不再依赖于胚乳养分,完全从异养转至自养的生长时期。

44、粒叶比:

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体的总颖花数、总粒数和总粒种(产量)的比值.

45、全生育期:

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46、群体质量:

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值的综合状况。

47、晒田:

又名烤田或搁田,是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花前的排水晒田,是我国水稻灌溉技术中的一项独特的措施。

48、生理需水:

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49、生物产量:

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一般指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50、生殖生长期:

是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

51、水稻标准化栽培:

是指以稻作生产全过程为对象,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地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标准化原则,对水稻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促进先进的稻作生产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水稻的产品安全与质量,达到水稻生产的增产、降耗、增效的目的

52、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指能不断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优质高产的各项形态、生理指标.

53、水稻旱种:

就是选用耐旱性较强、丰产性能好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辅之以必要的灌溉,满足其生理需水,达到丰产的一种最佳节水型种稻方式。

54、水稻抛秧:

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且分丛的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

55、水稻直播栽培:

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56、腾发比:

蒸腾量与科间蒸发量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比。

57、腾发量:

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称腾发量。

58、脱氮损失:

在淹水条件下施入的氮素经消化与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氮素损失。

59、外观品质,或称市场(商品)品质,它体现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

60、卫生品质:

主要是稻米中农药及重金属元素(如砷、镉、汞、铅)等有害成分的残留状况等.

61、营养品质:

指精米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等养分的含量与组成,以及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

62、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63、无效分蘖期:

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64、无效叶面积:

抽穗期存活的无效分蘖的叶面积。

65、心白:

在籽粒充实过程中,米粒中心部因距离背部疏导组织和周边运输组织较远,易导致充实不良,在籽粒失水后淀粉粒间产生空隙,形成对光线的折射,从而形成中心不透明的白色部分,成为心白。

66、秧龄:

一般指水稻从播种到拔秧的秧田日数或叶龄.

67、叶龄模式:

以叶龄为基准,对水稻生育进程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的叶龄模式、高产群体叶龄模式和栽培技术叶龄模式.

68、叶龄余数:

为稻单茎待出的叶数.

69、叶面积指数:

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70、叶蘖同伸规则:

n叶抽出,n-3叶腋分蘖抽出,分蘖的分蘖与主茎相似。

71、叶枕距:

指稻麦类作物倒1叶和倒2叶叶枕上下间的距离,倒1叶未抽出时为负,抽出后以正值表示.

72、营养生长期:

指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73、颖花根活量:

抽穗期单位根活量(根量与活力)承载的籽粒数(重)。

74、有效分蘖:

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蘖。

75、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在该叶龄前发生的分蘖一般成为有效分蘖,在该叶龄期后发生的分蘖为无效分蘖,这个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的转换叶龄期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一般为N—n。

76、有效分蘖期:

在分蘖期内发生有效分蘖的时期称有效分蘖期。

77、有效叶面积:

指有效茎蘖的叶面积.

78、有效叶面积率:

有效叶面积在总叶面积中的比例,称有效叶面积率。

79、有效总茎蘖数决定期:

生产上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称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

80、幼苗期:

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81、源:

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82、再生稻:

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农民称之为“秧荪稻"、“二道谷子"、“抱荪谷”、“二抽稻”等。

83、蒸腾比:

蒸腾量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比。

84、整精米率:

整粒精米重量与稻谷重量的百分率。

85、总茎蘖数:

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86、库容量:

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的乘积,即单位面积产量的“容纳能力".

87、重叠生育型:

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的水稻类型。

88、衔接生育型:

拔节和幼穗分化基本同时进行的水稻类型。

89、分离生育型:

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的水稻类型.

90、拔节期:

田间50%的植株主茎拔节的时期

91、孕穗期:

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成期。

92、抽穗期:

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93、生理需水:

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有利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94、发芽率:

水稻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概率。

95、水稻三性: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96、生物产量:

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97、蒸煮与食味品质:

米饭的色、香、味及其适口性(如粘弹性、柔软性等),反映稻米的食用特性。

98、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就是指能不断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优质高产的各项形态、生理指标.

99、营养生长期:

指水稻营养体增长的时期。

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100、秧苗类型:

小苗、中苗、大苗.小苗是指3叶期以内的带土移栽的秧苗;中苗是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大苗可分两类,一类一般是指4.5-6。

5叶移栽的秧苗,另一类为6.5叶以上移栽的秧苗

101、稻田需水量:

又叫稻田耗水量,包括叶面积蒸腾量、棵间蒸发量和稻田渗透量.

102、水稻清洁生产:

指把环境污染物综合控制与环境保护的策略,持续地应用于水稻生产过程、不品加工、贮藏与销售等环节,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农用品(如肥料、农药、地膜等),改进水稻生产技术,减少稻田污染物的产生,减少稻作生产和加工等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103、无公害栽培:

指按照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104、绿色栽培:

指按照绿色农业生产体系,根据绿色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105、有机栽培:

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106、库:

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107、流:

养分等由源向库运移情况,涉及源与库相联接的器官或组织。

108、高效叶面积:

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

109、颖花根活量:

水稻结实期根活量(根量与活力的乘积)与颖花量的比值.

110、颖花根流量:

基部节间的伤流量,按每朵颖花、每颗籽粒和单位粒重占有的数量来表示,分别是mg/(朵?

h)、mg/(粒?

h)、mg/【粒重(g)?

h】

111、标准化栽培:

是指以稻作生产安全过程为对象,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地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标准化原则,对水稻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促进先进的稻作生产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水稻的产品安全与质量,达到水稻生产的增产、降耗、增效的目的。

112、超高产栽培: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具超高产潜力品种的利用为前提,充分发挥生产区自然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各地栽培措施的叠加效应,努力塑造水稻理想的株型与结构,全面提高水稻群体的动态质量,从而获得超高产的目的。

113、强化栽培:

分析与利用水稻区域生产最有利措施,协调好水稻生长发育与生产环境的关系,以促进水稻根系和分蘖强健生长为中心,最大化地促进穗、粒、重的提高,进而获得超高产.

114、智能化栽培:

指依靠现代的科学理论与知识、先进的管理观念、快捷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稻作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为基础,运用智能化的农业信息技术来指导水稻生产全过程。

115、成穗率:

(成熟期)有效穗数占最高茎蘖数的百分率.

116、抽穗:

指穗顶露出剑叶叶鞘。

117、强势花与弱势花:

早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强,称为强势花;迟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弱,称为弱势花。

118、同步灌浆:

稻穗上的强势粒、弱势粒启动灌浆时间上相差较少,或同时启动.

119、异步灌浆:

稻穗上的强势粒、弱势粒启动灌浆时间上相差较大。

120、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121、活动积温:

≥10℃的日平均温度为活动温度,而其持续生育日数活动积温累计的总和,即为活动积温。

122、发育特性:

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123、感光性:

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124、感温性:

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125、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

126、有效积温:

将逐日的有效积温累加起来的总数,称之为有效积温。

二.选择题

1、从输导组织的走向看,水稻心叶(n叶)与   叶的输导组织联系最为密切,

     

(1)n叶;

(2)n-1叶;(3)n-2叶;(4)n-4叶.      (3)

2、当母茎开始拔节时,分蘖必须有①2张;②3张;③3张以上时才有较高的成穗可能性。

(3)

3、稻谷在催芽时,为了促使其萌发整齐,在种谷破胸前种子堆的温度宜保持

     ①40℃以上;②25℃左右;③20℃左右;④35~38℃.(4)

4、根据水稻品种的“三性”,一般讲来,南种北引,宜选用什么类型的品种,容易获得成功。

    1、早熟早稻组;2、晚熟晚稻组;3、中熟中稻组;4、晚熟中稻组。

(1)

5、江苏的晚粳稻品种、中粳稻品种中籼稻品种到海南岛的三亚(最南端)冬繁,11月中旬播种,出穗最迟的是①晚粳稻品种;②中粳品种;③中籼稻品种。

(3)

6、伸长节间数为5的品种,基部第2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处于____C___。

    A、苞分化期;B。

枝梗分化期;C。

颖花分化期;D.减数分裂期

7、伸长节间数为5的品种,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处于___B__。

    A、苞分化期;B.枝梗分化期;C。

颖花分化期;D。

减数分裂期

8、伸长节间数为6的品种,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处于___A___。

    A。

苞分化期;B.枝梗分化期;C.颖花分化期;D.减数分裂期

9、伸长节间数为7的品种,基部第4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处于__C____.

    A。

苞分化期 B.枝梗分化期 C.颖花分化期;D.减数分裂期

10、水稻出苗后,

(1)在芽鞘现出时;

(2)在不完全叶抽出时;(3)在第1完全叶抽出时芽鞘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

(3)

11、水稻发根与出叶保持着一定的同生关系。

当第5叶抽出时,第几叶节上开始发根。

    A、不完全叶节;B、第2叶节;C、第3叶节;D、第1叶节。

(B)

12、水稻发育的“三性”指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过程中,品种的(2、3、4)

    1、向地性;2、感温性;3、基本营养生长性;4、感光性;5、向肥性,

13、水稻一生中吸收的矿质营养一部分来自土壤释放,另一部分来自当季的施用,一般来自土壤的占稻株吸收总量的(3)

    1、40%;2、50—60%;3、65—70%;4、80%以上

14、水稻移栽时期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温度是主要的制约因子,一般以当地温度连续5天日均气温达到多少,可作为粳稻适期早栽的指标(3)

    1、16℃;2、15℃;3、14℃;4、13℃。

15、一般情况下,水稻主茎开始拔节时,分蘖应具有几张叶片,才能成为有效穗.

    A、2张;B、3张;C、4张;D、5张。

( B)

16、一般认为我国的高产稻田适宜的日渗漏量(减水深度)在

    

(1)35mm以上;

(2)30~35mm;(3)10~15mm;(4)5mm以上。

(3)

17、大面积生产上表明,每生产500kg稻谷及相应的稻草,需吸收N素约为(3)

    1、4。

05-5.10kg;2、9.15-19。

1kg;3、7。

5-9.55kg;4、4。

5—7。

01kg

18、中苗一般指①3叶期内;②3-4.5叶;③4。

5—6。

5叶;④6。

5-9叶的秧苗。

(3)

19、大苗一般指①3叶期内;②3-4.5叶;③4.5—6.5叶;④6。

5-9叶的秧苗。

(4)

20、从输导组织的走向看,与心叶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3)

    

(1)n叶;

(2)n—1叶;(3)n—2叶;(4)n—4叶

21、根据叶龄模式理论水稻第n叶抽出,与第n叶同时生长的器官是(1、2、3、4、5)

    1、n叶鞘;2、(n—1)—(n-2)节间;3、(n—3)叶分蘖抽出;n-3节根发根;5、n+1叶片伸长

22、水稻促花肥的施用期一般在叶龄余数①3。

5;②2。

5;③1。

5;④0。

5。

(2)

23、在水稻大田生产上,理论上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指(N指主茎总叶片数,n指主茎节间数)

(2)

    1、叶龄余数为n—2的时期;2、叶龄N—n时期;3、叶龄N-n—1时期;4、叶龄N-n+1时期

24、水稻籽粒谷壳大小主要决定于

(1)减数分裂盛期;

(2)穗轴分化期(3)花粉充实完成期(4)抽穗期。

(1)

25、我国的野生稻有几种?

(2、3、5)。

    1、粳型野生稻;2、药用野生稻;3、疣粒野生稻;4、籼型野生稻;5、普通野生稻.

26、我省稻田的主体复种方式是 

(1)

    1、稻麦两熟2、麦=大豆—晚稻,三熟制3、麦—稻—稻;4、油-稻—稻.

27、主茎16叶的水稻品种,穗分化开始时的叶龄是:

(4)。

    

(1)12;

(2)12.5;(3)13;(4)13。

5

28、水稻保花肥的施用期一般在叶龄余数:

(3).

(1)3.3;

(2)2.3;(3)1。

3;(4)0.3

29、粳稻稻谷发芽良好的饱和含水量为其谷重的____B_____。

    A。

25%;B.30%;C.35%;D。

40%

30、籼稻稻谷发芽良好的饱和含水量为其谷重的____A_____。

    A。

25%;B。

30%;C。

35%;D.40%.

31、生产上水稻安全开花期温度指标为:

秋季连续2~3天日均温小于①15℃;②20~23℃;③30℃.( 2)

32、水稻的产量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的(1、3、4、5 )。

    1、有效穗数;2、亩茎蘖数;3、结实率;4、千粒重;5、每穗颖花数.

33、一般说来,晚稻组的感光性与早稻相比(2 )

    1、一样;2、比早稻强;3、比早稻弱;4、相差不大。

34、主茎15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叶龄是:

(2)。

    

(1)12;

(2)13;(3)14;(4)15

35、水稻出苗后芽鞘节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的时间为:

    ①在芽鞘现出时;②在不完全叶抽出时;③至第1完全叶抽出时。

(3)

36、一个稻穗从穗顶露出到穗基节抽出一般需

    

(1)5~7天;

(2)2~4天;(3)8~10天;(4)10天以上。

(3 )

37、一般认为,大田分蘖期苗体的含氮率必须大于__D__,分蘖才能正常发生。

A.2。

0%;B。

2。

5%;C.3.0%;D.3.5%

38、促花肥的施用期一般在叶龄余数

    

(1)3。

3;

(2)2。

3;(3)1。

3;(4)0。

3。

( 2  )

39、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其最上3个发根节位的发根期处于__C___.

    A.倒6叶至倒2叶期;B。

倒5叶至倒1叶期;C. 倒4叶至孕穗期;D。

 倒3叶至抽穗期。

40、在我国,丁颖是最早系统观察研究稻穗分化的,他把整个幼穗发育划分为几个时期。

(4)    1、6个时期;2、7个时期;3、9个时期;4、8个时期

41、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最上3个发根节位的发根期处于__B__。

    A.倒6叶至倒2叶期;B。

倒5叶至倒1叶期;C。

 倒4叶至孕穗期;D。

 倒3叶至抽穗期;

42、糊化温度是指稻米淀粉粒在热水中吸水并发生不可逆的膨胀时的温度,优质粳米糊化温度的要求是 (4)1、80℃;2、74—80℃;3、70-74℃;4、55—69℃

43、稻米品质是个综合概念,通常包括(1、3、4、5)

    1、碾米品质;2、商业品质;3、蒸煮及食用品质;4、营养及卫生品质;5、外观品质,

44、单季晚稻出现“一黄”的最佳时期是( 3)

    1、分蘖盛期;2、分蘖末期;3、拔节期;4、幼穗分化期

45、当颖花(小穗)的长度生长至最终长度的__A_时,其花药内大量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

    A.45%,B.60%;C.75%;D。

90%

46、稻茎的功能(1、3、5)A、支持;2、吸收;3、贮藏;4、保护;5、输导。

稻穗为 (4)。

1、肉穗状花序   2、复穗状花序  3、总状花穗  4、圆锥状花序。

47、水稻的种子根有:

(1)。

    

(1)1条;

(2)2条;(3)3条;(4) 4条

48、当颖花(小穗)的长度生长至最终长度的__C____时,减数分裂达到盛期。

    A。

45%,B。

60%;C。

75%;D。

90%

49、当主茎第12叶抽出时,最多有___D__个1次分蘖。

    A.6;B。

7;C。

8;D。

9

50、一般认为,稻体吸收N、P2O5和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