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4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x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喜玩、乐动、善模仿、爱游戏等年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以“辅助性教学为辅、层层递进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练习方法的难易性、合作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控,照顾个体差异,体现区别对待,保持学生学习与练习的兴趣,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促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竞争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五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跨越式跳高》

(三)单元课次

第二课次

(四)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跨越式跳高作为小学跳跃类主教材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及内脏器官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也有促进作用。

因此,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

但跨越式跳高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要想完成技术动作也确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是第2课次,教学的重点单脚起跳,依次过杆。

难点是起跳腿,摆动腿的协调。

本课力求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树立信心,体验乐趣,向高度挑战。

2、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胜、好学、好模仿,对跨越式跳高项目非常感兴趣。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跳跃技术,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体胖等原因很难完成动作。

针对五年级学生下肢力量不强、协调性、稳定性还比较弱等特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力求通过一些辅助性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经过反复学与练,使90%以上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达到理想的高度。

即使个别学生由于自身素质等原因,不能跳过更高的高度,也应让其通过本课的教学,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另外,在学生可能练习的过程中,由于动作尚未定型,从心理上总是想征服新的高度而忽视动作的重难点,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五)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单脚起跳,依次过杆

教学难点:

起跳腿,摆动腿的协调

1、情境导入

在准备活动中,通过“勇敢向前冲”、“跨过障碍物”游戏,一方面既练习学生的跨越能力,又通挑战学生的胆量,培养勇敢的惊精神。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进行游戏,达到运动准备的目的,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

2、辅助性练习为主教材学习做铺垫

在教学设计中,针对传统的跨越式跳高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解——示范——集体练习——教师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尽快掌握动作要领,提高成绩的目的。

自己尝试着运用辅助性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不断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尽快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①助跑起跳击掌

设计这一环节,在于强调学生短距离助跑,最后一步节奏要快,起跳有力。

同时,两臂经体侧向前上方击掌,以带动身体积极向上。

②利用学校自然环境发展学生弹跳力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加强学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要点,有效利用操场周边杨树垂下来的枝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弹跳力,自由选择一个可以用手触得到的枝条。

3、主教材学习

(1)用体操垫竖起三道障碍,让学生起跑3——4步依次跨过障碍物,在练习中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短距离助跑起跳,练习两腿依次过障碍物练习;

设计本环节,目的在于教师给学生一个规定的距离(3—4米),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练习助跑、起跳、过障碍物。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上一步、跑三步、跑五步的练习方法,这种方式很难明确每一名学生的助跑距离,(因为学生高矮不同)影响了学生助跑的节奏,使起跳没有力量。

制约了学生跳高动作的学习与掌握。

如果考虑到学生的身高,在地上画了几条不同的起跳线,那么问题是个矮的学生步幅不见的就小,相反个高的学生不见得步幅就大。

况且,用步数也会限制学生助跑轻松、有节奏。

(2)教师示范讲解教师设疑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动作要点,既助跑轻松有弹性,最后一步稍小,速度快、起跳迅速、躯干伸展要充分。

教师设疑——“助跑起跳与所跳高度的关系”

(3)学生练习、体会,进行答疑

本环节学生练习大约3—4次,第一次学生练习时所跳高度不变,从第二次到第四次练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跳的高度。

让学生自主选择所跳的高度,主要目的是针对以往的教学,教师经常运用提升一个或二个高度,让学生进行练习,做法很好,但缺乏考虑身体能力较差的学生仍然不能跳过老师提升的高度,因此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

本节课自己让学生选择所跳的高度,充分考虑到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同时,在他们提升高度时,同伴间可以相互合作,体现了一种合作意识。

学生答疑,教师归纳小结。

(4)学生能力分组练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置四个不同的高度(70厘米、80厘米、90厘米、100厘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高度。

(5)学生展示,教师再次强调重难点

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请跳得高的学生为大家做展示,师生评价,教师再次强调重难点。

(6)学生练习,自我统计所跳的高度

(7)副教材游戏《勇敢向前冲》

设计本游戏教学目的为:

一是缓解学生在跳高练习中出现的暂时性疲劳状态,使学生锻炼的情趣再次被游戏推向高潮。

二是发展学生身体的平衡能力与身体的协调素质,通过游戏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在本课中的学习状态以及在集体活动中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方式:

自我击掌鼓励

同伴评价:

在分组练习过程中,学生之间根据自己及对方的表现,进行相互评价。

评价方式:

每个小组选出在本课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以及进步最大的同学,在游戏《勇敢向前冲》游戏中担任一次本组指挥员。

教师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评价方式: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个别辅导、语言激励以及为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跳高成绩统计表(24人)

学生

成绩

113cm

110cm

107cm

105cm

100cm

95cm

90cm

85cm

80cm

75cm

男生

2人

1人

2人

2人

3人

4人

3人

6人

1人

女生

1人

1人

0人

2人

2人

1人

5人

2人

3人

1人

(七)本课特点

1、尝试采用辅助性教学,把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创编成一种活动形式,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教学中,依据学生自身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完成动作的高度,促进学生体验成功,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3、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

4、评选“最佳进步生”担任游戏指挥员,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八)教学反思

纵观本课教学,从设计到教学实践,总体设计比较流畅,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经过统计,全班85%以上的学生跳过了80厘米以上的皮筋,个别尖子学生跳过107厘米以上的高度。

在本课教学中,自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助跑起跳击掌、利用学校自然环境让学生练习助跑等辅助性练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另外,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允许学生随时调换适合自己的起跳高度,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于学困生,采取多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以上几个教学策略还是有效的。

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在本课教学评价中,还缺乏必要的激励手段,表扬的范围也比较小。

再有,在设计助跑起跳击掌的环节中,教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在部分学生出现动作不协调。

在主教材让学生按能力分组练习中,由于个别学生盲目追求高度而忽视技术动作,造成跨越失误。

课后反思,从主观上教师应给与学生积极鼓励,客观上应让学生明白掌握运动技术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

在选择高度时,要依据自身的能力,要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所跳的高度。

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要让学生明确,人的体质是有差异的,要正视这种差异。

教学中,教师要提出要求,例如:

在选择高度练习中,如果同一高度3次没有成功,学生应下降一高度。

总之,跨越式跳高作为一项比较传统的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小学生跳跃项目教材之一,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上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有所突破,是自己重新思考的课题,本课虽然尝试运用辅助性练习,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力求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预想与学生的实际还是存在着差距。

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辅助性练习,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应备学生,使辅助性练习手段真正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教材的学习与掌握提供真正的后援保证。

 

《跨越式跳高》课时教学计划

授课人:

李尚华

授课班级

五(三)

人数

41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题

跨越式跳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跳高,初步了解跨越式跳高。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65%学生能完成跨越式跳高动作,95%学生能做到单脚起跳。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敢、坚持体育锻炼的品质。

教学重点

单脚起跳,依次过杆

教学难点

起跳腿,摆动腿的协调

所需器材

体操垫若干,橡皮筋一条,跳高架一副,海绵垫子两块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示范,讲解,预防和纠正错误

教学结构及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及要求

运动负荷

导入热身

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宣布本节教学内容。

3.强调安全

4.安排见习生

1.体委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

○○○○○○○○

××××××××

○○○○○○○○

要求:

快、静、齐

120次/分

准备部分:

1.慢跑热身(一圈)

2.徒手操

头部运动

单臂后振

腹背运动

弓步压腿

侧压腿

腕踝运动

1.带领慢跑热身

2.带领做徒手操

3.带领跳竹竿舞

1.慢跑热身

2.做徒手操

3.跟老师一起跨过障碍物

要求:

用鼻子呼吸,队伍安静整齐

××××××××

○○○○○○○○

××××××××

○○○○○○○○

要求:

动作大方协调

学习与体验

3.跨过体操垫

2.学习跨越式跳高

1.组织学生模仿跳高跨过体操垫

1.讲解示范

2.巡回指导

3.出示图片

4.组织学生模仿图片再次练习

5.指导3步起跳

6.讲解跨越式跳高

1.跳彩带

2.仔细观看图片并模仿动作

2.模仿图片动作跳过带障碍物,锻炼跳跃能力。

1.模仿学习

2.分组练习(4人一组)

3.观看图片并模仿练习

4.三步起跳练习

5..跨越式跳高练习

组织教法:

130次/分

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

2..集体放松

3.欣赏音乐

4.总结

5下课

6.归还器材

1.带领放松

2.播放音乐

3.做鼓励性总结

4.下课

5.组织学生归还器材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集体放松

3.欣赏音乐

4.积极做自我小结

5.师生再见

6.归还器材

※※※※※※※※

○○○○○○○○

100次/分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