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51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docx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好处;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潜力;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由整理]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国家建立时举行的盛大典礼,标准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理解字词:

  1、区别行近字:

  泽设渠瞻

  译投距檐

  2、理解下列词语: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

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

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的程序写了五个资料:

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

”2、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3、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典礼之后举行阅兵式。

5、再写天安门的群众游行队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分析课文第一段。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地点:

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参加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天安门的布置。

画出天安门的示意图。

  3、人们田还没有亮就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4、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词语:

  ○1、写天安门人多的词语:

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红旗翻动。

  ○2、写人民来得早的词语:

早上六点钟、五更天、摸黑。

  ○3、写人民情绪急切的词:

擎、提、直奔、赶。

  、出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这一部分写了那些方面的资料。

  ○1、典礼。

○2、阅兵式。

○3、群众游行。

  、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典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大会第一项是什么资料?

复习第一节课的资料。

  读课文第8-9自然段。

说说典礼第二项是什么资料?

  使学生明白,五星红旗的升起,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好处。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民当时的激动情绪。

  读课文第10自然段。

说说典礼第三项是什么资料?

  重点词语:

雷鸣般的掌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阅司令是谁?

  2、阅兵总指挥是谁?

聂荣臻将军

  3、参加检阅的部队有那些?

  海军两个排、一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空军的飞机。

  4、读课文中表现人民看到飞机时的高兴情绪的句子。

  自学群众队伍游行这一部分。

体会当时人民的高兴情绪。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人民战争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所以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列出段落提纲:

  找出你认为最为感到的句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

  2、“这庄严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明白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

  师:

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最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那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师:

此刻,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状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檐瞻

  qǐnqínzhānyán

  擎着:

往上托;举。

  瞻仰:

恭敬地看。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

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状况。

  第2段:

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

阅兵式盛况。

  第4段:

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状况。

  第5段:

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

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透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

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

  第二课时

  回顾导入

  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研读交流

  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①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a.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明白了什么?

  b.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

会场在__________。

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c.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

能够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场景来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

  ②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

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什么感受?

  b.透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比较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c.透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情绪呢?

  明确:

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好处,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自豪。

  d.透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

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当毛主席出此刻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之后,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e.试背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③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b.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c.评价解说词。

  读读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的解说词配写得好。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d.试背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④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回归全文

  过渡:

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

  布置作业

  ①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能够抄录有关句子。

  ②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

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注释的作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的潜力。

养成良好的默读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述。

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运用注释,使学生体会到凭借注释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自读潜力。

由于本文是默读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根据要求专心致志地默读。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

  1.齐读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简要讲析。

  第二单元是默读单元。

课文大多有注释,注释分题解、生字难词注音、释义和专有名词解释三种。

读注释能够帮忙读懂文章。

本单元要求我们培养借助注释默读的习惯。

  对照注释,读准字音,领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掌握注释中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资料。

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学习与继承革命传统。

  2.明确默读要求,齐读课后训练题二。

  默读要求:

不动唇、不指读。

  二、默读

  1.不出声,不指读,默读全文,划出生字新词。

  2.对照注释,再默读课文,凭借注释在生字上注音,并理解注释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

  补充:

  检阅:

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肃静:

严肃寂静。

  秘书:

掌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隆重:

盛大庄重。

  三、讲析

  1.什么叫“开国大典”?

本文课题是什么意思?

  学习注①题解,明确本文记叙的是新中国诞生的状况。

了解词语“开国”、“大典”的含义。

开国:

建立新的国家。

大典:

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

  2.本文题为《开国大典》,为什么不从“下午3点正”典礼开始写起?

而要写典礼前与典礼后?

  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成“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部分。

  典礼前:

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

  典礼时:

一写典礼;二写阅兵式。

  典礼后:

一写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对照注①中对“大典”的解释:

隆重和规模巨大的仪式。

请学生找出典礼前反映庆典这方面特点的句子,进行交流,加深体会。

  “人们手里擎着红旗------地点排列。

  “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

  “他们擎着灯------同志们万岁。

  “------”

  总结:

这部分描述群众场面较多,目的是为了表现庆典的热烈气氛,表达人民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容纳诞生肃静检阅率领瞻仰飘拂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五颜六色陆续协商

  擎着秘书电钮聂容臻徐徐隆重

  规模巨大盛况

  2.圈划重点词语,体会正确的词语对表达课文意思的重要作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的习惯。

  2.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3.培养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默读习惯。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默读要求。

  不动唇、不指读。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开国大典”主要议程有几项?

文章是如何净大典的议程与群众场面结合起来写的?

  让学生排出大典议程。

  让学生理解群众场面的描述与典礼议程结合起来写的好处。

  重点分析几个注释。

  白山、黑水、大河――地点注释,以此证明庄严的宣告传遍全中国。

体会有关的四句排比句。

  徐徐、瞻仰――词义注释,以此证明大典的隆重和人民的恭敬之情。

  54门大炮、28响――特殊含义注释,以证明庄严隆重的气氛和非同寻常的庆典。

  2.借助注释,加深理解课文。

  注释①中写到开国大典是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意思的?

  下午三点正,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排山倒海”能否改成“嘹亮”?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以前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奋斗”能否改为“出生”?

  30万人脱帽肃立,抬起头,瞻仰着五星红旗。

“肃立”能否改为“站立”,“瞻仰”能否改为“望着”?

  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齐读以上三句,加深体会。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组织学生朗读典礼议程部分及写群众情绪的部分。

得出结论:

写群众情绪是为了突出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巨大的盛况。

  4.课堂练习:

让学生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合上书后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简明的平面图。

在检查学生所画的平面图时,能够发现画错往往是因为读得不仔细,理解不正确而造成的,评讲订正时要紧密地结合阅读。

  四、总结

  1.课文资料的总结:

本文生动描述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好处,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从单元教学要求角度去总结:

  注释的分类:

解题、生字注音释义、专用名称术语解、人名地名解、组织机构解等。

  运用注释阅读的好处:

容易理解文章资料。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明白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

透过预习,你明白“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较快的速度,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完成两个作业:

  1)填空:

  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日下午时举行的。

  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

  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2)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题。

  2、在学生交流几个场面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会场

  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填空:

开国大典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

会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

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相机学习新词:

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

为什么用它们?

  4、播放纪灯,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

“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学到那里,我们了解了哪些状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四、课堂作业

  1、作业本配套练习。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明白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这天我们透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正确读生字。

  ,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例如:

房檐、廊檐等。

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

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资料。

  3.列出段落提纲。

  作业:

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好处。

  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好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训练阅读潜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

在哪里举行的?

有哪些人参加?

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

  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样样?

  课文中描述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

为什么?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

  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此刻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

”这句话有什么历史好处?

  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

这说明什么?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男生背4、5、6小节。

女生背7、8、9小节。

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

  毛泽东主席宣布:

  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情绪融成一阵。

观礼台上同时。

  小结。

  作业:

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

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述几种兵种透过天安门,理解检阅?

哪三种?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述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4.齐读第3段。

  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

  2.说出这段的主要资料。

  3.画出文中描述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

说说这样描述的作用?

  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话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