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57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7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导学案

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

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4)戏曲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2.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就

【命题规律】纵观近三年高考试卷,本讲都有涉猎。

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讲考查的重点有古代文学成就(如2015年江苏卷第3题)、古代科技成就(如2014年江苏卷第3题)、古代书法艺术(如2013年江苏卷第2题)和现代教育(如2014年江苏卷第11题)。

2.从题型上看,涉及该部分的近三年的试题都是选择题。

采用古文、图片或者国内外学者、专家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评价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是其特点。

  【命题趋势】

1.从命题方向上看,直接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和文学艺术成就,现代部分要关注我国在“两弹一星”方面取得的成就。

2.从热点角度看,要注意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与现代科技相关的因素;注意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现代价值教育改革与“科教兴国”战略,注意联系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考点过关】

考点一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基础梳理】

四大发明

成 就

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   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   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      的时代 

  

【要点突破1】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认识

1.原因

(1)政治上: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

(2)经济上:

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上:

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继承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续创造了条件。

(5)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

2.认识

(1)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当然科技发展又会推动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

(2)科技能否发挥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要点突破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经济上:

统治者固守农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致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

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对科技的束缚越来越重。

3.文化上:

明清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代“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4.对外: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是中国科技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5.科技本身:

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注重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以“祖传秘方”的形式相传。

6.动力不足:

中国古代科技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7.国家重视不够:

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8.传承不力:

许多先进科技成果一再失传,不止一次地重复研究。

【典题演示1】 (2014·江苏卷)据叶德辉《书林清话》记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时间:

五代、宋朝;

有效信息:

“五代后唐时……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辨选项

雕版印刷技术开始于隋唐时期,A项错误

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无法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B项错误

由材料中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C项正确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D项错误

定答案

[特别提醒]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

(1)科技思想:

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

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4)科技使用:

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考点二 汉字与书画

【基础梳理】

1.汉字的演变

(1)形成:

由原始的“图画文字”到后来逐渐符号化,形成汉字。

(2)完善:

商朝时形成     ,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    、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书法艺术

(1)阶段特征:

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   阶段。

(2)艺术形式

类别

特征

代表人物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东晋    、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

  

3.中国画

(1)成熟:

战国帛画《       》《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由萌芽走向成熟。

(2)特点: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     ”。

(3)发展

时期

特点

代表人物及成就

魏晋

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     ”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

吸取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      》 

两宋

风俗画成就突出

张择端的《      》 

元明清

    成就突出 

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

【典题演示2】 (2015·南通、扬州二模)下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

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

这一作品(  )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有效信息:

“宋代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辨选项

图片只是黑色墨水写的字,何来“工笔重彩”,A项错误

由图片可知,有些字借鉴了行书的写法,不见得“笔画详备”,B项错误

苏轼此帖的字有正有斜,雅俗共赏,C项正确

宋代书法重意境,重个性,不讲求“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D项错误

定答案

[比较归纳]比较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的特点

字 体

特 点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行书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归纳总结]社会环境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时期

社会环境

绘画风格

魏晋

时期

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隋唐

时期

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

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人物画、山水画等

两宋

时期

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明清

时期

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比较辨析]中国绘画主要类型及特点

类 型

特 点

山水画

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中国画的精粹

文人画

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北宋后中国绘画的主要形式

风俗画

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考点三 文学成就

【基础梳理】

《诗经》

概况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300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地位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

来源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代表作

《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汉赋

特点

以   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代表

西汉司马相如的《    》《上林赋》,东汉张衡的《    》 

唐诗

原因

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概况

(1)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2)李白以     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  ”,被誉为“  ”;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词

原因

(1)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2)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数量不断增加 

概况

   派的柳永、李清照、   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元曲

概况

宋代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   

代表

    、马致远 

明清小说

背景

(1)明清时期,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代表

(1)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2)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要点突破1】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唐诗繁荣的原因

(1)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唐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是诗歌繁荣的有利条件。

唐代统治者对诗歌的爱好和提倡,也形成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尚。

(3)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唐代的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显耀,而进士科又以声律取士,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高潮的到来。

唐代以前五言、七言诗所取得的成就,对唐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唐诗的繁荣也是诗歌本身不断发展变革和大量诗人勇于创新的结果。

2.宋词繁荣的原因

(1)经济:

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阶级:

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政治:

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4)其他:

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素材来源:

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另外,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轶闻琐事也是小说素材的来源。

(2)物质基础:

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3)社会基础: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

(4)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5)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6)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

【要点突破2】中国古代文化的新时代特色

时期

时代特色

先秦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秦汉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隋唐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法度规范,文化成为社会的需要,全面繁荣;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大量表现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宋元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通俗文化繁荣。

风俗画、年画、话本和词曲兴起

明清

封建制度盛极而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出现许多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典题演示3】 (2014·江苏百校大联考)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

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

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

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5分)

[审题指导]

表现:

抓住“商业革命”这一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从“市”的变迁、商品交换媒介、商业城市(或城镇)等方面作答即可;

原因: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分)

[审题指导]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3分)

[审题指导]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4分)

[审题指导]

[归纳总结]宋代文化繁荣的六个方面表现

1.思想上: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2.科学上: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应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3.书法上:

宋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形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绘画上:

文人山水画兴起,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

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5.诗歌上: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两宋之际,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小说上:

宋代商业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市民阶层兴起,通俗的、内容丰富的说书流行。

话本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两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崛起,使文学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政治上的内忧外患及社会变迁,丰富了文艺作品的内容,这些都使我国封建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阶段。

考点四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基础梳理】

1.戏曲的演变

(1)起源: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代:

    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

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

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②     ,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     ”的局面。

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      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

(2)发展

①       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      ”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③民国以来逐渐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

【典题演示4】 (2015·盐城调研)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有效信息:

“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

辨选项

题干中对民间乐人妆扮角色虽有限制,但对宣传节义孝道的例外,即体现出君主专制下对文化的束缚,也体现出当时理学盛行,以宣扬节义孝道为风气,A项与题干“不在禁限”不符,A项错误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可知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B项正确

题干是文化政策与中央集权无关,C项错误

题干是政府禁令,市民文化发展状况不是题干主旨,D项错误

定答案

考点五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基础梳理】

从“两弹一星”到

载人航

“两弹

一星”

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共果断作出发展    、   和     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概况

(1)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2)20世纪60年代,中国仿制近程、中近程导弹成功。

(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的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载人

航天

2003年“    号”飞船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袁隆平

与杂交

水稻

概况

(1)1973年,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 

意义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      优势的第一人 

  

【要点突破】新中国科技成就不断突破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积极借鉴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迅速发展。

5.杰出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献身于科技事业的高尚情操。

【典题演示5】 (2015·南京学情卷)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有效信息:

“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

辨选项

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是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1964年10月,中美未建交,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A项正确

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酿成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B项错误

1965年4月8日,法德等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与1964年不符,C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与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

定答案

考点六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

【基础梳理】

第一次

   

   

会议

内容

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意义

成功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  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  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方针

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

制度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     的学校教育制度 

成就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人才 

动乱中

的教育

背景

“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概况

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教育的

复兴

背景

(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    ,   制度恢复。

(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面向   ,面向   ”的指导方针。

(3)20世纪90年代“     ”发展战略提出 

成就

(1)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     》,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       和扫除      。

(2)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取得较大成就

  

【要点突破1】为什么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新时期教育腾飞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

(1)振兴教育,势在必行。

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

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当今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