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73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docx

我家乡的变化广南

我家乡的变化

——进入21世纪的广南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

地处东经104°31′至105°39′,北纬23°29′至24°28′之间。

年平均气温17.1℃。

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8.1℃,≥10℃积温4651.7~6823℃,河谷最低海拔积温7337℃。

广南县总面积7983平方千米。

总人口75万人(2004年)。

代码:

532627。

拼音:

Guangnanxian。

广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已发现,出土鉴定的文物、古迹、化石、墓葬、生产生活用具等证明,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广南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

公元前三世纪境内九个句町部族组成句町国,西汉元鼎六年置牂牁郡,在广南、富宁及右江上游设句町县;三国蜀汉至东晋随属兴古郡;

广南县地图

[1]

唐初隶南宁州都督府,唐中叶,隶岭南西部邕州为僚子部,自立200余年;宋为特磨道;元为广南西路宣抚司、宣慰司,明朝洪武十五年设广南府;清代仍然设广南府;民国2年废府改为广南县,隶蒙自道,民国10年废道改为云南省直隶厅,民国31年隶文山专区,1958年4月l日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随属至今。

  广南境域古属“西南夷”的一部分,居住着濮人、侬人、山僚、沙人等少数民族。

宋仁宗五年,宋朝将领枢密副使狄青和杨文广率部征讨“南天国”仁惠皇帝侬智高,大批宋朝军队尾侬智高进入特磨道(即今广南、富宁和滇东南)。

公元1055年,侬智高败走大理国后,大部宋军在此地领命从俗,逐步变为封建领主,宗支繁衍。

明朝初期在云南建立二十二卫,三衔十八所,广南为二十二卫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这些戍守边疆之兵及家属子女就地屯田,就这样逐渐落籍下来。

  汉族军民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开荒垦田,兴修水利,戍边卫民。

洪武十六年,沐英到南宁征招了大批工匠到云南,分配到二

广南十二卫,调集江西、浙江、湖南、河南等四个都司兵到云南各地守边置屯。

汉族军民屯田戍边,对开发广南发挥了积极作用。

明朝后期,军屯制度渐废,诸多军户落籍云南州县为民,明清时代,朝廷在广南实行土司和流官并存制,朝廷官员的到任,加强了对广南的开发和治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明显加快。

  清宣统三年之前,广南商贾往来较多,市场繁荣,人丁兴旺。

随着改土归流的变革更是吸引了很多籍少地无地或生产、生活无着的汉族移民源源而来,或殖垦,或用工,或做小买卖。

内地汉族不断涌入广南,传入先进的文化、技术和铁农具、工具,促进了农业、商业、手工业、文化教育的发展。

  民国期间,广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边纵部队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广南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济状况

2006年末实现生产总值223812万元,排全省(区)第46位,人均生产总值293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2.8%,排全省(区)第120位;一二三产比例为48:

18:

34,农业比重仍然较大,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完成财政收入7688万元,排全省区(县)第70位;人均财政收入101元,排全省(区)第118位。

广南的企业

廣南(集團)有限公司(「廣南」,股份編號:

1203)於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二日成立,並於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九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掛牌上市。

廣南為一間投資控股公司,附屬公司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馬口鐵及相關產品、物業租賃、鮮活食品代理與經銷及食品貿易。

本集團主要在香港及中國內地經營業務。

廣南的控股公司為粤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持有本公司約59.21%權益。

目前,粤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廣東省在境外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企業。

广南电子有限公司(GN-DZ)成立于2004年,专业生产DMX512、灯光控制器、LED控制器等电子产品,在电子领域里有经多年的研发经验,具有电子行业领域内的一流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经过这些年来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在灯光舞台产品领域拥有一流的研发能力,新产品的开发都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检测、达到了稳定的性能,力求推出的每一款都...

广南贸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

等产品。

作为经营的企业,我们始终坚持诚信和让利于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

我们公司是在上海,如果有上海的朋友欢迎来我公司参观指导工作,具体的地址是:

上海市下南路161弄23号201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7%,坝区占5.3%,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有耕地面积62.4万亩(其中田22.2万亩,地37.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4亩。

有园地6.9万亩,有林地536.78万亩,牧草地360万亩,水域面积2.2万亩,宜林荒山90多万亩,未利用土地279万亩。

红壤883.4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78.62%,分布于全县各地;其次是石灰土147.7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3.15%。

从广南县土地利用现状看,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面积较少,人地供需矛盾突出。

半山区面积大,坝子比例小,低产田地比重大,约为25.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

尤其是瘠薄地,比重高达40%。

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地垦殖率普遍较低,肥料施用结构不合理,导致生产力还较为低下。

因此,必须大力治理中低产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资源和山区土地资源,对沙化和水毁等耕地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对农业用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保持水土,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从而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森林资源

  广南属国家天然林保护县。

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43.66万公顷,

广南县

占全县土地面积77.48万公顷的56.35%,宜林荒山419.2万公顷。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773.077万立方米,主要以云南松、栎类、杉木为主。

森林覆盖率43.6%,较五年前的42.01%增1.59个百分点。

全县经济林面积10万余公顷,其中集中连片面积4.1万公顷。

在经济林面积中,以油桐面积最大1.35万公顷,其次油茶1.29万公顷。

有竹林面积142.1公顷。

县域共有木本种子植物91科、272属、400多种。

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植物有桫椤、观音连坐蕨、长蕊木兰、蒜头果、拟单性木莲、香木莲等10余种。

水能资源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8.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518.3立方米。

年均降水总量90.96亿立方米,地表年径流量38.05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41.8%,地下水年径流量为10.73亿立方米,占总径流量的28.5%。

水能资源蕴藏量51.3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4.17万千瓦,主要分布于县境内的西洋江干流及清水江流域上,沿西洋江流域可建设8个梯级电站,可开发量为15.62万千瓦,占全县开发量的64.63%;沿清水江流域可建设3个梯级电站。

矿产资源

广南县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地带西段与滇越凹型旋钮复合部位,一级构造极为发育,形成良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锑、金、水晶、重晶石、冰州石等30余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共165个矿床(点)。

其中,锑矿探明储量24万金属吨,居全国第二位,年产精锑3000吨。

金矿探明地质储量5369.47千克,预计远景储量大于1万千克。

气候特点

广南县距北回归线及太平洋、印度洋较近,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呈现亚热带高原立体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16.7℃,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5.5℃,最冷月在1月(月平均气温8.6℃),最热月在7月(月平均22.5℃),无霜期305天,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年平均降水量为1042.1毫米,降水量最多年达1391.2毫米,最少年为768.9毫米,最多月为402.6毫米,最少月为0.1毫米,干(11一4月)雨(5一10月)季节明显。

历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651.2时,平均相对湿度79%。

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和低温冷害、干旱、洪涝、冰雹、大风和雷暴等,冬春干旱常见,夏旱和洪涝灾害时有发生,霜冻、倒春寒、低温冷害隔年不一,有顺次出现、交替出现、连续出现的特点,每年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损失大的有很多

人口民族

据统计资料显示,广南县2008年年末总户数167124户,总人口770971人,其中:

农业人口726776人,占94.3%,少数民族人口478005人,占62%,在总人口中,其中男性404581人,女性366390人。

  分民族看,全县共有11种民族,其中:

少数民族人口478005人,占总人口62%,在民族人口中,壮族329729人,占42.77%;汉族292966人,占38%;苗族91240人,占11.83%;彝族38212人,占4.96%;瑶族16621人,占2.16%;回族1333人,占0.17%;蒙古族612人,占0.08%;傣族、布依族等其他民族258人,占0.03%。

  分行业看,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435548人,其中:

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26959人,占75.1%;从事第二产业的有9653人,占2.2%;从事第三产业的有98936人,占22.7%。

  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半年以上劳务输出的人有833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1%。

名胜古迹

文笔塔

  文笔塔——又称雁塔,位于广南县城南13公里的坝洒东侧三台坡之颠,与莲城遥相对望。

建于清道光末年。

塔共有11层,高36.8m,系六角空心檐式塔,塔呈笔形。

台基呈六方,条石砌筑,高1.8m,每方宽4.8m;塔体青砖砌筑,底层内空直径4.8m,壁厚1.48m,塔的每层前后有圆拱装饰假窗,唯七、十两层前窗内较深。

该塔结构严谨挺拔,曾被称“迤南第一高塔”。

199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昊天阁

  昊天阁——又称玉皇阁,位于县城一小旁。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阁为三重檐歇山顶,坐东向西,底层后墙及两侧皆为青砖砌筑,厚0.6m,阁内共26柱,内金柱4棵全系整木,直通阁顶,通面阔12.2m,通进深11.6m,通高18.6m。

整个阁雕刻工艺造型生动,刻工精美。

登此楼阁,视野开阔,莲城风光尽收眼底,是城中通览莲城风光的唯一古阁。

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南县

都天阁——位于广南县人民医院内,因阁内原供奉有“都天太子”坐像而得名。

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阁高9m,占地面积60m2。

共有内、外柱24棵,内柱6棵通顶。

台基为条石砌筑,呈等边三角形,台阶上雕刻有“云龙水纹”图案,桅枋上雕刻有琴、棋、书、画等图案。

结构精巧,造型古朴典雅。

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侬氏土司衙署

  侬氏土司衙署——位于县城北街一小校园内。

建于元初,曾设有大小衙门,占地面积11000m2。

自元朝至民国的近七百年间,土司制度世袭27代,掌管广南政治、军事、民刑、钱粮等大权。

广南土司府是中国壮族土司中建筑规模最大、权力较为集中、管辖范围最宽、世袭时间最长的土司府。

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旧莫王氏宅院

  旧莫王氏宅院——位于广南县旧莫乡,距县城29公里。

建于1936年。

占地面积1800m2,属硬山顶抬梁式建筑,双重院落,前有炮楼,后设暗堡。

整幢楼房建筑有数不清的方眼榫头,却没有一个楔子,如今榫头严丝合缝,屋架完好,工艺堪称一绝,称为无楔房。

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莲城

莲城,广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莲城,因“四周山势开敞,具有川原之象,然岗坡绵延,平壤无多,近治诸山布列,形类莲花,故曰莲城”(道光《广南府志·城池》)。

城位于55.48平方公里的广南大坝之中部,地势东北高,西北低,海拔1240米,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069毫米,无霜期301天。

  莲城,唐为侬氏据地,宋为特磨道治所—福州。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为广南西路宣抚司治所。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府署,十九年(1386年)开始建城池,府城建在平关坡上,建排栅,周四里,设西南二门。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后,开始兴建学宫,创书院,倡文教,关心农稼,兴修水利。

雍正十年(1732年),广南巡抚张允随委员改建砖城,城墙周四里,长八百五丈八尺,高一丈六尺八寸,设垛口1603个,炮台8座;东西南北四门各设城楼,另设小南门,便民取水出入。

城依山地无池。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为“蓄水以备缓急,引流以资灌溉”,在城西北隅挖掘一池塘,名承恩塘(今之莲湖)。

道光十三年(1833年),府城遭地震,城墙数段坍塌。

1842年,知府施道生、知县沈炳倡捐率士民重新修复城池。

  莲城,仅明清之间就建有六阁、二十四座庙宇、五座学宫、书院。

早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手工业兴盛,城市建筑业高速发展。

市区规划严谨,民居形式复杂多样,房屋排列整齐,东西南北及小南街五条主街道贯穿全城,50条巷道纵横交错。

五条主街道均为三道青石板铺面。

民房栉比鳞次。

富商住宅及官邸均为四合院、三间两耳、五间六耳或三进深大院。

檐、枋、门,窗雕龙画风,石雕木雕比比皆是,古香古色,富丽堂皇,各具特色。

城周东南西北各设城楼共四座,皆为两层阁楼,雄伟壮观。

如今,保存下来的有吴天阁,都天阁,侬氏土司衙署部分,文笔塔,孔庙,贞节石牌坊,皇姑坟,万寿寺等。

  近年来,广南县加大对文物的抢救和维修力度,城内部分文物古迹修葺一新,新建或扩建了莲湖公园、文化广场、铜鼓广场等一批文化休闲设施,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得到和谐统一发展。

1999年,莲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文庙

文庙——位于莲城南街县一中内。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雍正五年(1727)、乾隆六年(1741)增建,乾隆二十八年(1773)、道光六年(1826)重修。

全庙占地约9000m2,分为五进院落,现有泮池、棂星门石牌坊、大成殿。

是早期祭祀教育家孔子的活动场所,也是历代兴办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

1985年被列为文山州文物保护单位。

火树银花夜莲湖

  莲湖公园是广南主要的休闲娱乐中心,它是八宝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莲湖公园总面积约23'平方米,莲湖中心有湖心楼。

湖心楼是一座三重檐四角卷棚式歇山顶方形亭楼。

南有四十米长的九曲一亭桥,北有可喷8种花式的彩色喷泉,东北、西南沿岸分别建有方亭、圆亭四座,西岸是大门及茶室。

公园内的亭台楼榭风格古朴、典雅,漫步其间,湖水清澈、垂柳拂波、红亭倒映、草绿花红,给人几分诗情画意般的宁静与安详。

它与东边的昊天阁,北边的都天阁,西边柯仲平纪念馆等古香古色的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及游览的重要地方。

莲湖公园原名承恩塘,俗称北门大塘子,于清朝嘉庆年间人工挖掘而成,用来蓄水以供城中市民饮用、灌溉良田。

旧莲湖公园于民国25年(1936年)开始修建,由驻开广警备司令龙奎垣部队与莲城民众共建,在湖中修建东西跨中埂长堤,在堤上中心建亭楼。

亭楼为四角卷棚式歇山顶,筒瓦覆面,穿斗抬梁式全木结构,四周有围栏,可作靠椅坐赏湖景。

亭楼建筑形式古朴、具有壮族吊脚木楼的特点,长堤两端各建有一座单孔青石圆拱桥,以贯通两岸。

湖内种植莲藕茭瓜,湖边栽竹种树。

整个莲湖布局精巧,环境清幽秀丽,清朝秀才向溶撰写对联赞美道:

“莲笔着烟妙染出梨影梅魂花姿柳态,湖波漾月喜荡开诗怀剑胆琴心”,又有人称赞:

“莲湖倒影增亭秀,湖水澄清映月华”。

莲湖公园在80年代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旅游点。

莲湖公园建国后曾于1964年、1975年、1982年三次重修湖心亭、湖堤,并且在长堤西段石拱桥头两棵石雕龙盘柱,增建古式圆拱门,门前放一对石狮子。

后来由于人口剧增,道路狭窄,湖水严重污染。

1997年在县人民政府的倡议下,在全县各界人士和外乡友人的支持下,集资近千万元,历时两年把莲湖公园改造成现在全新的景色。

广南旅游业

广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山水风光得天独厚,以“世外桃源——坝美、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遗存的句町古国”而享誉海内外,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县和油料大县,素有中国八宝贡米之乡、铜鼓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

广南,历史文化悠久,是勾町古国故地。

广南是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旅游资源魅力无穷。

广南是一块最具观光旅游、访古探幽、投资开发的宝地。

 

一、广南旅游推广的目的及意义

以广南悠远的历史、丰富的民族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核心,打造旅游名县。

全面提高广南对外的竞争力,最终打造一个辉煌的“勾町故都”、“世外桃源”。

使她在全国和世界城市之林中凸现,闪烁其特定的形象光彩。

二、广南城市形象导入CIS的目的及意义。

广南在近些年来渐渐成为国内的一个品牌,我们设想,通过导入CIS体系,专业、系统的对广南进行整体策划与包装,凝练打造出全新的广南城市形象,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掘广南优势,提高广南的城市竞争力,以达到“营销古郡莲城”、“辉煌广南世外桃源”、“传扬勾町文化”的目的

三、广南CIS的策划分析

 

(一)广南城市MI(理念识别),是发展和建设景德镇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

广南城市定位:

千年古郡莲城、勾町国故都、广南世外桃源、天下第一奇村、壮乡小桂林。

旅游定位:

以历史为依托,树立勾町古韵的品牌,以人文景观和原生态自然资源旅游。

市民:

传承和宣扬本地文化,缔造勾町故都辉煌,打造世外桃源国际品牌。

发展战略:

以“世外桃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山水风光为载体,以桃花源隐逸文化和探秘句町古国为主线,在坝美核心景区打造以修身性度假为核心,集休闲娱乐,民俗体验,文化挖掘和田园风光体验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

宣传口号:

中国铜鼓之乡——广南

云南走向大海的地方——世外桃源广南

回眸上下五千华夏文明,探寻千年勾町王国广南

壮乡广南,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二)广南GI(地缘识别)

广南由于地域广阔且海拔高差较大,又处于喀斯特地形强度发育地区,民风、民俗独特,蕴育了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中包括“天下第一奇村”、“世外桃源”等。

(三)PI(产业识别)

银饰形态多样,生龙活虎,深受大众喜爱。

广南刺绣,沉淀了千百年的地方文化,具有泥土的气息,散发出红土地的芳香,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工艺之花。

 

油帽,为广南特有的手工业制品。

银饰烟筒,如今在联合国展厅内保存着两只“广南银子烟筒”。

壮族土布木唢马骨胡——壮族乐器,是演沙戏必不可少的乐器。

   

竹编工艺品——有饭箩、鱼

箩、提箩、竹杯、竹筒等,较具地方特色。

  

(四)广南BI(行为识别)

广南县政府计划在广南北片区建设“句町大观园”,并打算落实“文物出国”计划,继“世外桃源”之后,再大力发展“句町古国”品牌文化。

举办“中国•广南句町文化旅游节暨壮族花街节”。

推广《广南壮乡礼乐》以及壮剧的发展。

(五)广南HI(人文识别)

拥有被誉为“中国铜鼓之乡”、“中国八宝贡米之乡”、“遗存的勾町王国”等称谓。

四、广南旅游资源特点

(一)广南属国家天然林保护县,森林资源丰富。

(二)广南呈现亚热带高原立体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三)多民族特色,少数民族特色浓郁。

(四)文化古迹颇多,自然景观数不甚数。

五、广南旅游现状

目前已发现且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世外桃源”一坝美、省级风景名胜区——八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莲城、“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壮乡“神山”——九龙山等。

六、发展优势

广南地处滇东南,背靠大西南,是云南通向大海的要道,南接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必将给旅游业带来发展的机遇。

县域广阔且海拔高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形成了一个既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使多民族文化凝于一体的文化景观。

秀丽山川与古城风貌相映成趣的优势:

九龙山堪称“万山鼻祖,江河之源”;八宝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三腊瀑布盛称云南一绝,素有“三腊响水叠如棉,不用弓弹花自舞”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村”的峰岩洞村,壮乡风情“世外桃源——坝美”,古郡莲城仅明清就建有六阁、二十四座庙宇、五座学宫和书院;迤南第一高塔——文笔塔;幽深的土司府……

七、发展困局

广南是贫困大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旅游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

八、价值链分析

名气决定人气,人气决定成败,成败决定增值。

九、推广策略

(一)广告目的

初期(1——3个月)——打开广南知名度,引起政府以及外界的关注与支持。

中期(2——4个月)——继续增加对广南旅游的介绍,塑造品牌形象,吸引大众眼球。

后期(3——5个月)——搞一些活动,持续炒作。

(二)推广策略

打开知名度——例如举办“中国•广南句町文化旅游节暨壮族花街节”,以及策划举办一批集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产品展销、文化活动、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活动。

媒介选择:

1.利用文山市电视、电台,文山日报的资源宣传,加强与省电视台,云南日报等省级媒体的沟通与联系,有计划地策划有分量的专版专栏报道。

也可以与剧组合作,进行植入广告。

2.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跟人民日报之类的国家级媒体加强联系,并且研究境外的媒体,择机为我县旅游做宣传。

3.利用城市大型户外广告牌、LED广告屏、路灯杆等广告设施,做好户外广告宣传。

4.以天下第一奇村、世外桃源、勾町古国的影响力,在《中国地理杂志》等知名杂志上进行刊登报道。

或者搞一些摄影发烧友来参加拍摄,进行摄影展。

5.网络传播,建立景区网站进行介绍推广。

6.制作宣传手册,尤其是当地的酒店、宾馆、公交车上等都有相关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