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75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

《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听课记录3篇.docx

小学听课记录3篇

小学听课记录3篇

小学听课记录1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齐齐读课题——“秋思”预备起。

  2、“秋思”是什么意思呢?

——思念家人

  二、生字词

  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重”(chong)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

“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什么意思?

  (教师):

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

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洛阳城里见秋风”讲的是哪个季节?

——秋天。

秋天来了,用你的话来描绘一下。

  “见”是无形的,把它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比如:

叶子在瑟瑟秋风中悄然飘落

  “行人临发又开封”,如果你是张籍,你会对捎信的人说什么?

  张籍,请问你在信中写了什么?

  (请四五个同学回答,并加分)

  四、总结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

  表达了什么——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小练笔:

如果你是张籍,你会对远方的家人说什么?

把它写下来。

  小学听课记录2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

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

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

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

(学生回答)

  追问: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几条边?

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

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我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

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

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

你是怎样办的?

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

又是怎样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构成了大小不一样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

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

观察教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

还是一样大呢?

你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

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理解它的挑战吗?

投影展示图形:

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

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

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最终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

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日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经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一样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光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供给很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我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本事、操作本事、表达本事及分析、概括本事。

  小学听课记录3

  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是比较吵闹,教师立刻采取措施——这堂课采取小组加分制,这决定今日小组作业的多少,放学的快慢;刚才第二小组坐的最端正,加三分。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齐齐读课题——“长相思”预备起。

  2、“长相思”是词牌名。

这首诗还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字数不对称,有长有短。

  二、生字词

  朗读古诗,回答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畔”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

“风一更雪一更”什么意思?

  (教师):

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

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风一更雪一更”,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样的?

  (学生):

当时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

  (教师):

还有其他表达吗?

  “山一程水一程”,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当时士兵们经历了什么,当时的环境是怎样样的,行军路上他们走过了什么地方

  (学生):

士兵们走遍了千山万水……山崖险峻,河上结冰,可是他们都没有放下。

  (教师):

还有其他表达吗?

错了并不可怕,教师欣赏你开动脑筋。

  这些环境描述都突出了什么——行军之难

  当时诗人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可是行军之地仅有什么?

  四、总结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表达了什么——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小练笔:

假如你是纳兰性德,经历了行军之难。

请你把当时行军的环境具体描述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