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0783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华科学教案4篇.docx

  【精华】科学教案4篇

  科学教案篇

  11、用怎样的方式储存啤酒才能保持新鲜呢?

  1.啤酒和威士忌一样,在避光的环境中窖藏一年以上会变得更美味。

  2.低温避光的环境下保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啤酒的味道会变差。

  3.啤酒和生物有相同的喜好,在通风、阳光充足的环境下,才能使其味道不变,并保存一年以上。

  A夏天,啤酒既爽口又好喝,由于生产商亦或是制造工艺的不同,啤酒的味道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鲜啤酒属于发泡型酒,与威士忌之类的蒸馏酒不同,刚制成灌入易拉罐时口感最好。

之后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保存,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啤酒的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变差。

所以,尽早地把它喝掉,才是保证啤酒味道鲜美的秘诀。

  购买啤酒后,如果不能马上喝完,应置于低温避光的环境中保存,比如冰箱里。

如果将啤酒长期放置于高温环境中,啤酒中残留的氧气会使啤酒花中的苦的物质和单宁酸发生氧化,使啤酒变得更苦。

并且啤酒在光照下会分解,散发出类似动物身上的臭味——阳光臭。

啤酒瓶多为深色,就是为了避免光线的照射。

购买啤酒后就不要想着如何保存了,尽快喝掉才是上上之策。

  啤酒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1.湿润的麦子会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芽成麦芽,然后将麦芽

  干燥,除根,并进行粉碎。

  2.粉碎后的麦芽与煮米水混合,煮米水中的蛋白质与麦芽中的酵

  素发生反应,糖分转化为麦汁。

  3.将麦汁过滤后加入啤酒花并加热。

  4.用蒸汽加热,淀粉在加热过程中转化成糖分。

  5.在冷却后的麦汁里加入酵母。

  6.酵母使麦汁中的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低温储藏,过滤

  后啤酒就制成了。

在大约零摄氏度以下储藏。

这期间,二氧化碳气体充分融入,美味的啤酒就做好了。

  2、为什么罐头里的食物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呢?

  1.罐中的空气被抽出,然后进行了高温杀菌。

  2.罐中的空气被抽出,并注入了氮气,然后进行了高温杀菌。

  3.罐中的食物无法与外界空气接触,且里面添加了防腐剂。

  A食物变质是因为食物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制造出酵素。

酵素会伴随有害物质的产生,释放出难闻的气味。

这种微生物不耐高温,可以被高温消灭,同时,酵素也会在高温下分解,食物会保持原有的味道。

罐头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原理来长期保存食物的。

首先,将食物放入罐中,抽走罐中的空气并密封罐口,然后将罐头高温灭菌。

如果不抽走空气,罐头里就会出现细菌。

除了像罐头那样密封加热保存外,将食物冷冻也能防止其变质。

冷冻环境下食物可以被长久地保存,但其中的微生物并没有死亡,只是失去了活动能力而已。

食物被放回温暖的环境后,不久微生物就会开始繁殖,并引发食物变质。

总之,将食物解冻后应该尽快烹调并食用。

  3、怎样长期保存草莓、梨子之类的水果呢?

  1.用接近冰点的温度保存。

  2.用冰点以下的温度保存。

  3.用1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保存。

  A如果像保存鱼那样,将草莓、梨子等水果冷冻在冰箱里,解冻后的水果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水果适宜在冰温环境下保存,冰温是指从零摄氏度至食物开始冻结前的温度范围。

顺便说一下,即使将草莓放入冰箱中保存,最多也只能保鲜一周,但是在冰温环境中存放的话,保鲜一个多月也不成问题。

那么,为什么冰温环境中保存效果好呢?

  冰温环境下,食物的细胞开始冻结,处于濒死状态,其细胞为了使自身免于冻死,会在体内制造出防冻液,以使自身温度上升。

防冻液中含有糖分、氨基酸等物质,它们可以提升水果的口感。

而且,在冰温环境下,有害微生物、病原体细菌的活性会下降,与之相反,酵素、乳酸菌之类的’有益菌的活性却会提升,让水果更美味。

  4、将食物装在乙烯树脂或聚乙烯制成的袋子里之后再存入冰箱保存,最大的目的是什么呢?

  1.冰箱中的空气会对流,塑料袋可以避免冷空气直接接触食物表面使水蒸气凝固。

  2.防止食物中的水分被周围的空气吸走。

  3.防止不同食物之间发生串味。

  A空气中含有水分,水分的含量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气温降低而减少。

所以,当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水分会液化变为水滴或霜。

由于冰箱内部温度不均,空气会发生对流,温度较高的空气上升,温度较低的空气下沉。

所以空气在对流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带走食物中的水分,温度下降时,空气的储水能力下降,一部分水分变成水滴或霜。

因此,在对流空气中,食物中的水分容易被吸收,食物的品质自然也就下降了。

同时,不同的食物放在一起还容易串味。

注意将食物装在塑料袋或者有盖子的容器中避免与冰箱中的对流空气直接接触。

  5、为什么在石头上烤出的红薯比较好吃呢?

  1.石头的热容量大,能持久保温,所以能充分释放出红薯的甜味。

  2.用石头烤红薯的过程中,石头中的化学物质使红薯更甜。

  3.用石头烤红薯的过程中,石头不会吸收红薯的水分。

  A住宅区里常常会出现叫卖烤红薯的小贩,小贩们从滚动的石质烤炉中取出红薯递给你,说:

  “给,5元钱。

  接过他手中热气腾腾的红薯就迫不及待地咬一大口。

贪吃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石质烤炉烤红薯呢?

  不像一般家庭通常都是把红薯蒸着吃,而是在预先加热的石制烤炉中用石头中保存的热量间接地烤熟红薯。

  石头的热容量大,在加热的过程中,它会吸收大量的热量。

如果要想把石质烤炉和金属锅加热到同一个温度,加热石质烤炉的时间要比加热金属锅的时间久得多。

由于石头良好的保温性,一旦被加热,温度就会存留很久不易冷却。

因而石头有着“加热难,散热也难”的特性。

  为什么用石质烤炉烤出来的红薯会那么香甜呢?

  红薯之所以会在加热过程中变甜,是因为红薯中的一部分淀粉在加热过程中转化成了糖。

使淀粉变成糖的酵素在50摄氏度左右最为活跃,高于这个温度的话,酵素就会被破坏。

石质烤炉可以持久地使红薯保持在酵素最为活跃的温度范围内,这就是烤红薯香甜美味的原因。

  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3.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重点:

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难点:

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活动准备:

  1.天气预报的录像。

  2.记录图表、笔、各种类的大小天气情况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天气预报。

  师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录像想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的时候一定要坐神气,小耳朵要听仔细录像里面说的是什么,又说了哪几个城市?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

  师:

这位阿姨在干什么?

你听到了哪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每个城市的天气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引出其它天气情况,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

除了下雨,下雪……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情况呢?

  2、教师和幼儿一同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引导幼儿说出除了说还可以用动作、绘画来表示天气。

  师:

我们的天气预报除了播音员叔叔、阿姨用说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天气情况,他们还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知道天气情况?

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怎么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天气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设计。

  师:

晴天可以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呢?

雨天、阴天、下雪天呢?

师:

天气记录表上除了天气状况的标志,还有哪些标志呢?

例如

  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知道这是哪一天的天气?

  3、分组记录天气。

  师:

请你做小设计师自选2-3张天气状况小图片贴白纸上设计对

  应图标记录在旁边。

  教师展示、讲评、修正并完善幼儿的天气记录。

  师:

你们有谁设计了晴天的天气标记?

请你们送上面来?

我们看

  看他们是怎么设计的?

师:

还有谁设计的是和他们不一样的?

你设计了什么?

我们来说说到底用什么标记表示最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

  4、教师总结。

  师:

上面我们看的是一段旅游天气预报,除了旅游天气预报还有

  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交通、水文气象等的天气预报,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喜欢天气预报,因为有了它,我们就可以知道今天、明天、后天等的天气情况,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

例如农民伯伯知道要下雨就可以不用给植物浇水,爸爸妈妈知道天气冷了就可以给宝宝多穿衣服,船就可以提前进港口停泊……所以天气预报对我们重不重要!

  科学教案篇3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和引导、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和讨论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1——2个,了解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教学器材:

铁架台、铁圈、石棉、平底烧瓶、铁架、橡皮塞、烧杯、水、酒精灯、火柴、玻璃杯、硬纸片、生鸡蛋、电磁感应演示仪、闭合铝环、石蕊试剂、滴管、玻璃试管两支、酸和碱溶液。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问导入:

你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吗?

黑洞是怎样产生的呢?

  “神州四号”为什么能够上天?

要回答这些为什么,必须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科学》。

什么是科学?

科学很神秘吗?

不,科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1.科学是什么⑴有趣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

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秋天大雁往南飞……,你还发现哪些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

这些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又将会怎样变化?

人们正是在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科学规律。

  ⑵演示实验:

①鸡蛋惯性实验演示:

用手指快速弹走硬纸片,如图1设问:

你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

②水再次沸腾实验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

  设问:

不用加热的方法,你能让水再次沸腾起来吗?

演示: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

如图2。

  设疑:

水为什么会再次沸腾呢?

③电磁感应实验将闭合的铝环放在上方的铁芯上,突然通电时铝环跳起,将铝环放在铁芯上,铝环神奇地浮在空中。

  教师进一步激趣:

要想知道铝环为什么不会落下去,也要用到科学知识。

  ④酸、碱溶液分别滴入石蕊试剂后变色实验将石蕊试剂分别滴入装有酸、碱溶液的试管中,装有酸的试管的溶液变成红色、装有碱的试管里的溶液变蓝色。

教师可更进一步设疑激趣:

为什么两种液体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

⑶科学是什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启发学生讲故事:

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时顶起壶盖而改进和发明了蒸汽机。

  强调:

小小的疑问,都可以引发科学发现,科学并不神秘,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问:

也许你也有许多为什么,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呢?

寻找过其中的答案吗?

  2.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讲解:

科学家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十分留意的,你知道科学

  家是如何工作的吗?

我想调查一下,我们班有哪些同学的家长在研究院或研究所,或大学里搞研究工作?

他们都是科学家,请你们谈谈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引导归纳:

研究对象: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研究地点:

实验室、野外。

  研究用具:

实验仪器和观察设备。

  研究过程:

不断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考察和验证——记录、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发表论文或考察报告讲解:

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要用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例:

1999年8月科学家在北纬77度18分进行了北极大气结构探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进行探究。

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

  组织讨论:

许多自然现象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每个同学举1—2个你能解释的例子,看谁解释的好!

设问:

科学既有用,又有趣,还有挑战性,有的同学还想成为未来的科学家,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科学呢?

请同学们看书找出答案。

3.怎样学好科学⑴仔细观察;人们对大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都是从观察开的。

  ⑵积极实验:

设计实验、收集资料和证据。

  3认真思考:

分析归纳,找出问题的答案。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科学奥秘的本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美好的生活!

设问: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对《科学》课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说说你准备如何学习《科学》?

教师归纳并提出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

  三、复习引导学生进行。

  课后每位同学收集一个你最敬佩的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进行交流。

  每位同学找一本有关科学方面的书籍开始阅读。

  板书设计科学入门科学是什么——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不断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考察和验证——记录、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发表论文或考察报告科学并不神秘怎样学习科学?

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课后反思: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此作为科学课的第一课时,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准备的有趣的实验又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如本节所做的三个实验:

水的再沸腾实验、石蕊试剂遇酸和碱溶液变成不同的颜色、电磁感应现象中铝环高高的浮起,三个实验中出现的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此时加以引导:

你想知道其中的为什么吗?

好好学习科学就可以得到圆满的答案。

至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好地调动起来了。

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学生准备:

手表、自制听诊器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

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提问:

怎么样算呼吸一次?

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

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提问:

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

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

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谈话:

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

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

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

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讲解:

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

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

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

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

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

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

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

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

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

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4、调查:

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靠平静时的次数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呼吸频率年龄每分钟呼吸次数新生儿40—50次5岁儿童20—30次10岁少年25次以下15岁青少年20次以下成年人16—18次心跳频率年龄每分钟心跳次数新生儿1403岁儿童1104岁儿童10010岁少年90成年男子70—722成年女子76德国综合理科教材。

感觉这些数据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利用资料卡的形式向学生作推荐。

  2、提问:

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