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98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docx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

 

关于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

关于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

越界开采资源量的鉴定报告

一、概述

1.目的任务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促进我国矿业进展,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爱护,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前和长远需要。

为了准确把握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越界开采非法所得煤炭资源量,为实施«矿产资源法»提供可靠依据,受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徐州市国土资源局托付,徐州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对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井下开采活动进行技术鉴定。

鉴定工作以井下检测为手段,以事实为依照,客观、公平、如实地反映该矿井下开采的实际情形,对越界开采所得煤炭资源量进行科学运算,提交技术鉴定报告。

技术鉴定的要紧任务为进行井下实地调查,摸清该矿各掘进工区、采煤工区当前的工作任务和施工地点,全面把握该矿当前的生产情形,对可能越界的巷道、采区或工作面进行井下7″级导线测量,对井下越界开采的巷道和工作面进行准确定位,提供准确的越界开采出煤量。

检测工作共完成井下导累计长度15237.247米〔见附表22〕。

2.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位于江苏省沛县境内,龙固镇北5.5公里,距徐州市区约90公里。

地理坐标为:

北纬34°54′,东经116°48′。

该矿南有徐州——济宁公路东西而过,北邻京杭大运河,有专用公路与主干公路和运河码头相接,以公路为主,水陆交通较为便利。

该矿北起昭阳湖大堤,西南至孙氏店断层,西北自各煤层-800米水平,东南以张庄断层为界,井田面积15平方公里。

矿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约700毫米〕,气候温顺〔年平均气温为13℃——16℃〕,四季分明。

3.工作概况

徐州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为完成〝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鉴定〞任务,以测绘为主,结合地质、采矿两个专业,迅速组成了〝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鉴定〞项目组,于2005年12月14日至12月25日对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有关井下越界开采问题进行了检测鉴定。

此次检测鉴定历时12天,投入人员10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高级工程师1人,硕士3人,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工程技术人员2名,安全人员1名。

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的关怀、支持,以及龙固煤矿的积极配合下,项目组全体成员努力工作,不畏井下恶劣环境,克服各种困难,调查摸清了该矿各生产单位的工作任务和施工地点,把握了该矿的生产情形,胜利完成了此次测量鉴定任务,为«矿产资源法»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矿山现状

1、矿山差不多情形

该矿于1992年经江苏省经贸委苏计经基以〔1992〕1302批准建设,始建于1994年,原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采纳边基建边生产的方式,于1999年7月试生产,2002年建成投产,后按高产高效矿井标准在基建过程中对原设计进行修改,2005年江苏省经贸委核定生产能力为110万吨/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于2005年7月25日批准其井田范畴。

该矿现有职工1865人,其中采掘一线设五个区队、职工816人;二线设四个区队、职工770人;三线科室职工279人;全矿共设27个科、区、队,其中安全监察站16人,生产科16人,技术科21人。

2、矿井地质概况

该矿井田位于滕县背斜西南倾伏部位的西北翼,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N5º~40ºE,倾向NW,倾角5º~20º,一样小于15º。

井田内有10~20米断层20条,其中有19条正断层,一条逆断层。

依照邻区及井田内地层、断层和岩浆岩的关系,在侏罗~白垩系地层沉积后,燕山运动早期产生了张庄断层,侏罗~白垩系被切割,尔后显现岩浆活动,沿断裂构造带要紧侵入于山西组B煤层中,使煤层遭受破坏变质成天然焦,井田内断层又起到了阻挡岩浆活动的墙壁作用,故而造成张庄断层以东和F8、F18断层以西的B煤层免遭火侵。

岩浆岩侵入B煤层最多层数达8层,使煤层多变质为天然焦,部分杂质增多,灰分变高,煤层的稳固性和原生结构遭到严峻破坏,煤层厚薄不一,结构复杂,降低了煤层的经济价值和工业用途。

其他煤层赋存较为稳固,构造相对简单。

整个井田综合地质类型为二类二型;本井田位于区域封闭~半封闭水文地质单元中部,滕县背斜的倾伏端为北东向张庄断层所切割的西北翼,属补给不良排泄不畅半封闭的单斜水文地质块段。

井田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型。

井下要紧含水层中,四灰水水量水压均较大,且在采掘中需多次揭露,巷道揭露时最大涌水量可达40m3/h。

该矿井下现正常涌水量250m3/h。

矿井井田内赋存B煤、C煤、7-3煤、7-3下煤、10煤五层可采煤层,其中B煤部分受火侵,C煤与7-3下煤为局部可采煤层,井田勘探类型属构造中等、煤层较稳固型,煤质为气、肥煤,煤厚为3~3.5米之间,原煤灰份为18.3%,发热量在6930卡/克。

3.生产情形

该矿采纳立井开拓,原设计分东西两翼两个开采水平,后因区内B煤受火侵严峻,界内开采条件复杂,且储量有限,于2002年增加了北翼采区〔即目前越界采区〕。

东翼分东一、东二两个采区,均为-440水平,于1999年开拓,首采工作面为21101于2001年元月份开始回采,至今共回采7个工作面。

目前由于受底板奥灰水的威逼,为确保安全生产,于2005年5月省安全局下令关闭东翼水闸门。

西翼分720、730两个采区,均为-570水平,该翼属于火侵区找煤。

于2000初开拓,首采工作面为7201,于2002年8月份开始回采,共回采5个工作面。

该翼回采工作已全部终止,于2005年7月份关闭。

为缓解矿井资源紧缺的局势,连续矿井服务年限,该矿于2002年2月份向北翼界外开拓找煤。

但随着开拓的不断深入,依照揭露情形发觉该区构造复杂,浅部仍受火侵阻碍严峻,多次方面均未成功,后终于于2005年8月底方成首采工作面7302乙面,经预备装面于2005年11月初进行试采。

试采工作进行不久,上级主管部门即责令停止该采区的生产活动,并于2005年11月8日对该区域采掘头面进行封闭。

目前该矿五个采掘工区的采掘活动情形是:

掘进一工区在810采区C煤轨道巷做B煤层探煤巷工程。

掘进二工区分两个掘进头施工,分别在75轨道巷、75皮带机巷做开拓工程。

掘进三工区在810采区做8103材料道。

采煤一工区正在C煤层皮带机巷下山段排水,预备复原掘进。

采煤二工区在C煤层小井及翻动笼进行注浆堵水。

目前,该矿五个采掘工区均在界内活动。

三.作业依据

①«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年1月;②«煤矿建设安全规程»,煤炭工业部〔试行〕,1997;

③«大比例尺地势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1:

500、1:

1000、1:

2000地势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及«1:

500、1:

1000、1:

2000地势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

④固体矿产地质勘察规范总那么〔GB/T13908-2002〕;

⑤«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越界开采资源量鉴定技术设计»徐州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2005年12月10日;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7月25日批准,证号:

3200000520040〕。

四、井下检测

1.起算数据

该矿-440轨道运输巷靠近副井的一组导线点N2、N2′和S3,点位稳固,储存完好,经检测数据无误,能够作为起算数据。

数据见下表:

点名

X

Y

H

N2

70207.008

82500.479

-437.804

N2′

70408.531

82500.776

-437.738

S3

70012.299

82500.714

-436.697

2.矿区范畴拐点坐标

矿区范畴拐点坐标见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7月25日批准,证号:

3200000520040〕。

3.支导线测量

1〕精度及限差要求

井下一级导线测角精度为±7秒,同一测回中上、下半测互差≤20秒,测回间互差≤30秒。

井下边长测量相对精度≤1/6000。

2〕作业方法

采纳Nikkon2秒级井下防爆型全站仪,运用三架法进行2个测回角度观测。

测边时采纳往返测,直截了当读取水平边长,往返测分别进行一测回观测。

采纳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直截了当读取高差,前视点、测站点和仪器点的点高用小钢尺分别丈量。

3〕支导线成果

采纳ESDPS导线软件进行导线测量运算,共完成了北翼:

A01导线,B01导线,B02导线,C01导线,D01导线五条导线〔见附表1-5〕;东翼:

E01导线,F01导线,G01导线,H01导线四条导线〔见附表6-9〕。

用EXCEL软件进行导线高程运算〔见附表10-18〕。

五、成图

将所测导线成果,并依据矿方提供的资料,应用南方测绘公司成图软件〔CASS6.0〕进行数字化成图,分别绘制了北翼1:

2000检测图、东翼1:

2000检测图。

六、资源量运算

1.依据巷道剖面图,确定整体运算参数,其容重为1.32吨/立方米〔见«龙固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2.依据所测导线,确定越界巷道长度;

3.已封闭的巷道和工作面,通过调用该矿的测量台帐和地质剖面图,来确定资源量运算参数。

由以上所确定的资源体积运算参数进行资源量运算〔见附表19-20〕。

七、鉴定结论

为了查明该矿北部边界开采越界问题,以-440轨道运输巷的一组导线点N2、N2′和S3作为起算点,沿北翼轨道运输巷、皮带机运输巷分别布设导线进行观测,检测后发觉北翼A01、B01、C01、D01导线均已在界外。

由此而知,北翼轨道运输巷、皮带机运输巷、7302进风巷、7302回风巷、7303溜子道、7302乙工作面均已越界。

北翼7302进风巷、回风巷内导线点D1、D2、C15、D12处已于2005年11月8日封闭〔见北翼1:

2000检测图〕。

西翼于2005年7月封闭〔见北翼1:

2000检测图〕。

沿东翼轨道运输巷、皮带机运输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说明东翼所有巷道均在井田范畴之内,无越界现象,且东翼轨道运输石门、皮带机运输石水闸门于2005年5月封闭〔见东翼1:

2000检测图〕。

综上所述,关于江苏天能集团公司龙固煤矿越界开采的鉴定结论如下:

1.越界掘进巷道总长:

9995.376米〔见附表21〕。

其中,岩巷9386.376米,煤巷609.000米。

2.越界采出煤量:

5950吨。

其中,7302乙工作面回采煤量为2000吨,掘进工程煤量为3950吨。

八、提交的成果资料

1.导线测量运算成果表;

2.导线点高程运算成果表;

3.井下检测导线长度汇总表;

4.越界资源量运算表;

5.越界巷道及越界煤量汇总表;

6.北翼1:

2000井下检测图,东翼1:

2000井下检测图;

7.7302〔乙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8.鉴定报告;

9.上述资料的光盘文件。

附件:

1.托付书;

2.采矿许可证;

3.地质勘察资格证书;

4.测绘资格证书;

5.测绘仪器鉴定证书。

附图:

1.北翼1:

2000井下检测图;

2.东翼1:

2000井下检测图;

3.采掘工程平面图。

附表1

A01支导线运算成果表

运算者:

李新社复核者:

吴庆忠导线总长:

S=2436.242m运算日期:

2005-12-19

点名

观测角度

(dms)

水平距离

(m)

方位角

(dms)

X

Y

N2

0.0504

70207.008

82500.479

N2P

179.2042

93.911

359.2546

70408.531

82500.776

A1

191.3651

211.580

11.0237

70502.437

82499.841

A1P

180.3241

206.912

11.3518

70710.099

82540.370

A2

179.2204

229.233

10.5723

70912.794

82581.934

A2P

180.5941

96.160

11.5703

71137.848

82625.502

A3

165.5850

55.554

357.5554

71231.924

82645.414

A4

177.3839

235.466

355.3432

71287.442

82643.409

A5

180.1404

160.445

355.4836

71522.206

82625.244

A6

181.2144

89.886

357.1019

71682.222

82613.521

A7

179.1738

240.179

356.2758

71771.999

82609.086

A7P

180.1648

87.960

356.4445

72020.721

82594.282

A8

179.0658

63.749

355.5147

72099.539

82589.289

A8P

182.5948

20.500

358.5125

72163.122

82584.690

A9

146.2608

43.085

325.1740

72183.618

82584.281

A10

180.0104

105.349

325.1845

72219.038

82559.750

A11

181.3734

96.971

326.5618

72305.663

82499.796

A12

177.2030

90.155

324.1647

72386.933

82446.894

A13

181.5048

60.231

326.0737

72460.128

82394.259

A14

179.0324

104.732

325.1060

72510.136

82360.689

A15

180.3708

36.134

325.4807

72596.119

82300.892

A16

177.4135

28.086

323.2944

72626.005

82280.583

A17

182.0135

79.964

325.3119

72648.581

82263.875

A18

72714.499

82218.608

附表2

B01支导线运算成果表

运算者:

李新社复核者:

吴庆忠导线长:

S=188.978m运算日期:

2005-12-19

点名

观测角度

(dms)

水平距离

(m)

方位角

(dms)

X

Y

N2

0.0504

70207.008

82500.479

N2P

236.2851

29.066

56.3355

70408.531

82500.776

B1

173.3720

24.012

50.1119

70424.546

82525.032

B2

321.0228

44.409

191.1345

70439.920

82543.477

B3

176.4543

80.808

187.5926

70396.361

82534.829

B4

188.3529

10.683

196.3457

70316.338

82523.596

1

70306.099

82520.547

附表3

B02支导线运算成果表

运算者:

李新社复核者:

吴庆忠导线长:

S=2406.61m运算日期:

2005-12-19

点名

观测角度

(dms)

观测边长

(m)

方位角

(dms)

X

Y

N2

0.0504

70207.008

82500.479

N2P

236.2851

29.066

56.3355

70408.531

82500.776

B1

173.3720

24.012

50.1119

70424.546

82525.032

B2

139.0707

151.627

9.1821

70439.920

82543.477

B2p

180.0741

92.273

9.2603

70589.552

82567.996

B3p

179.5305

101.523

9.1907

70680.577

82583.121

B4p

180.3545

175.003

9.5454

70780.760

82599.560

B5

178.1535

66.002

8.1029

70953.149

82629.693

B6

230.0509

22.436

58.1540

71018.481

82639.078

B7

87.4518

40.661

326.0058

71030.283

82658.158

B8

209.5938

123.304

356.0032

71063.999

82635.430

B9

180.0045

135.957

356.0119

71187.004

82626.848

B10

179.5947

140.075

356.0105

71322.633

82617.416

B11

179.5856

136.961

355.5960

71462.370

82607.689

B12

180.0012

166.884

356.0013

71598.997

82598.135

B13

179.5905

78.015

355.5920

71765.476

82586.504

B14

180.0330

46.937

356.0248

71843.300

82581.047

B15

179.5257

112.185

355.5545

71890.125

82577.811

B16

180.0640

65.847

356.0225

72002.027

82569.847

B17

180.5003

73.359

356.5228

72067.717

82565.300

B18

177.0819

34.627

354.0045

72140.967

82561.300

B19

154.5028

11.562

328.5113

72175.405

82557.688

B20

176.1721

152.946

325.0835

72185.300

82551.708

B21

180.3330

47.718

325.4208

72310.805

82464.295

B22

218.4447

20.417

4.2659

72350.226

82437.406

B23

119.4131

20.865

304.0822

72370.581

82438.990

B24

174.4416

16.250

298.5244

72382.291

82421.720

B25

208.1549

17.552

327.0831

72390.139

82407.491

B26

178.0718

63.432

325.1548

72404.883

82397.968

B27

180.0834

46.135

325.2419

72457.010

82361.824

B28

179.5251

82.562

325.1711

72494.988

82335.630

B29

179.1930

57.307

324.3642

72562.855

82288.613

B30

180.3317

53.11

325.0959

72609.574

82255.426

B31

72653.167

82225.090

附表4

C01支导线运算成果表

运算者:

李新社复核者:

吴庆忠导线长:

S=790.169m运算日期:

2005-12-19

点名

观测角度

(dms)

水平距离

(m)

方位角

(dms)

X

Y

A13

326.0737

72460.128

82394.259

A14

179.1344

86.210

325.2120

72510.136

82360.689

C1

224.3906

7.136

10.0027

72581.061

82311.680

C2

180.0038

75.725

10.0105

72588.088

82312.920

C3

179.3444

56.413

9.3549

72662.659

82326.093

C4

179.4840

55.770

9.2427

72718.282

82335.498

C5

202.0332

51.833

31.2803

72773.302

82344.614

C6

181.2052

37.342

32.4851

72817.513

82371.672

C7

179.4619

46.523

32.3512

72848.896

82391.908

C8

180.1107

52.006

32.4619

72888.095

82416.964

C9

179.3751

100.638

32.2409

72931.824

82445.115

C10

180.2938

95.783

32.5348

73016.793

82499.043

C11

87.4734

15.492

300.4125

73097.217

82551.065

C12

182.2020

43.854

303.0133

73105.124

82537.743

C13

181.1212

16.270

304.1345

73129.025

82500.975

C14

179.2142

49.174

303.3526

73138.177

82487.523

C15

73165.383

82446.560

附表5

D01支导线运算成果表

运算者:

李新社复核者:

吴庆忠导线长:

S=733.457m运算日期:

2005-12-19

点名

观测角度

(dms)

水平距离

(m)

方位角

(dms)

X

Y

B30

325.0959

72609.574

82255.426

B31

182.1917

41.972

327.2916

72653.167

82225.090

D1

244.1925

30.468

31.4840

72688.561

82202.531

D2

179.3901

66.265

31.2742

72714.452

82218.591

D3

183.3652

15.124

35.0434

72770.976

82253.177

D4

177.3110

94.846

32.3544

72783.353

82261.868

D5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