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09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docx

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专项预案

昆钢上厂铁矿应急管理体系文件

编号:

SCYJW1-1-0

 

王家滩采矿作业区井下冒顶片帮事故

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危害类型

在井下掘进和开采过程中,井下巷道和采场的冒顶、片帮是最常见的矿山安全事故之一。

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况易发生:

(1)顶板比较破碎的工作面;

(2)岩层层理、节理、断层比较发育易离层的工作面;

(3)矿井爆破通风后排除工作不当的工作面。

冒顶片帮事故是矿山井下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按照冒顶片帮的程度和造成的伤亡人员人数,可以分为大范围冒顶、局部冒顶和浮石冒落三种。

局部冒顶片帮发生频率较高,浮石冒(片)落发生的频率最高。

其中,局部冒顶片帮和浮石冒(片)落是诱发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局部冒顶片帮危害程度次于大面积片帮冒顶,但发生频率比大范围冒顶片帮要高,一旦发生局部冒顶片帮,有可能造成现场作业的部分人员受到伤害。

王家滩矿区1445中段3号采场,采场高度40米,宽8米,长50米。

岩层结构为比较稳固的黑色板岩,节理裂隙不发育,稳固性较好。

结合王家滩实际,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1)岩性松软的顶板、破碎段未及时支护;

(2)不敲帮问顶或排险不彻底,凿岩时造成顶、帮松动未及时发现,对顶、帮浮石未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好;

(3)排险站位不当撬前落后;

(4)不执行生产指令,冒险作业;

(5)生产井巷无定期检查;

(6)采场无设计或设计不合理或错误,厚度、高度尺寸过大,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过大或暴露时间过长;

(7)爆破落矿方法不当;

(8)工作前对工作地点未进行检查。

井下打眼、掘进6人,采场每班作业人员5~6人,若采场发生冒顶事故,可能导致现场作业人员:

轻伤、重伤、死亡。

1.2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措施

(1)事故预防

a)班前、放炮后、地压活动频繁处,必须坚持每班做好敲帮问顶工作,及时清除浮石、发现冒顶隐患,确保作业安全;

b)加强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让员工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严格遵守“三不伤害”原则,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现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

c)对已发事故的原因、救援过程和造成的后果等情况深入剖析,总结教训,通过当事人检讨、公开通报、会议宣传的多种形式、给予员工警示教育,督促员工遵守安全规程,规范作业;

d)通过班组到作业区逐级专兼职安全员的巡检、相关安全管理主管部门的不定期抽查、专家评估等一系列手段,形成考核与督促的安全生产氛围。

(2)应急措施

王家滩井下各中段均安装有有线电话和固定信号装置,一旦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现场人员可通过有线电话或信号将信息传递到底表值班室,地表值班室根据井下传递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反映,向相邻作业人员、当班作业班组下达紧急施救指令。

当班作业人员接到指令后,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检查冒顶片帮区域安全现状,确认现场安全后,抢救受伤人员,将受伤人员抬至安全区域,将伤员向地表转移;对可能再次出现次生伤害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后,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对受困(压)人员进行保护,清除冒顶片帮落物抢救伤员,将伤员向地表转移。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冒顶片帮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下设的各专业组组成,详见图1。

总指挥:

矿长

副总指挥:

党委书记、副矿长、总工程师

下设六个专业救援组

专家组

组长:

矿总工程师

后勤保障组

组长:

矿党委书记

医疗救护组

组长:

矿办公室主任

警戒保卫组

组长:

警务室负责人

事故调查组

组长:

分管安全副矿长

成员:

采矿管理一部、采矿作业区生产班、运输班

成员:

各副总工程师,技术部、采矿作业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成员:

矿办公室、生产管理部机动物资组、财务负责人、采矿作业区检修班组、电工班组及相关技术人员

成员:

王家滩医疗室、小车班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成员:

王家滩警务室人员

成员:

安全环保部、党群工作部、采矿作业区分管安全负责人、采矿管理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救援组

组长:

采矿作业区负责人

图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应急指挥职责

2.2.1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矿山成立冒顶片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职责:

(1)负责本预案的制定、修改;

(2)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批准现场救援方案(或现场预案);

(4)报告上级机关,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

(5)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6)根据事态发展,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7)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其他人员的安全;

(8)决定救援人员、员工、家属从事故区域撤离,决定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从事故受影响区域撤离;

(9)批准信息发布;

(10)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11)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2)组织事故调查,总结评审应急救援工作。

总指挥职责:

组织指挥全矿的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等。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

总指挥不在现场和不便履行职责时,行使总指挥职责。

指挥部其他成员职责:

按各自承担的职责,通知、率领各专业组迅速集结,按总指挥的指令开展救援工作。

2.2.1六个专业救援组职责

(1)救援组职责

①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侦察、评估,协同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

②严格按救援方案实施救援;

③执行有效的应急操作,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

④协助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专家组职责

①协同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②研究分析事故信息,灾害情况的演变和救援技术措施,为应急救援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③提出防范事故措施的建议;

④为恢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3)后勤保障组职责:

①负责现场照明线路、设施的抢修,保证事故抢救用电;

②负责组织通讯线路设施的抢修,保证通讯畅通;

③按指挥部命令,恢复供电或切断电源;

④负责通知受影响区域的单位和人员撤离灾区,并查明撤离人数;

⑤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保证救援物资及时到位;

⑥保证救援资金及时到位。

⑧负责接待各级领导及外部援助人员;

⑨负责接待安置来访员工家属,负责做好伤亡员工的善后处理工作。

(4)医疗救护组职责:

①负责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治工作;

②负责联系外部医院支援;

③负责救援人员的生活、后勤保障工作;

④负责组织救援车辆;

⑤负责运送应急救援人员、伤员和救援物资。

(5)警戒保卫组职责:

①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进行管制,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负责交通疏导、交通管制,确保运送救援物资及人员的畅通;

③协助对现场及周围人员防护指导,协助组织人员安全疏散或转移。

(6)事故调查组职责:

①协助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取证;

②协助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③协助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处理;

④24小时跟班督察抢险救灾工作落实;

⑤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3预防与预警

3.1危险源监控

3.1.1监控、监测方法

冒顶片片帮事故:

①建立和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②加强掘进岩层工程地质勘探;③采用合理的爆破方法,控制一次爆破量。

3.1.2对策措施

①采用合理的爆破方法,控制一次爆破量。

②杜绝违章作业,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和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爆破后及时清理、排除顶帮的浮石,因爆破或其他原因破坏的支护,必须及时修复,确认安全后方准作业。

③对废旧巷道、采空区及时进行封堵,并加挂“禁止入内”的警示牌,不得随意进入已报废巷道;根据围岩的稳定程度,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在松软的矿体、岩层中掘进时,应采用前探支架或其它有效措施。

④在敲帮问顶时,应该使用适当的敲挖工具(如采用足够长的钢钎等),而且站立的位置要安全;对一时无法撬落,但又可能掉落的岩块,决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采取可靠的临时性支撑措施,以防止顶板意外冒落伤人。

⑤加强巡视及安全检查,危险区域禁止人员进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加强现场下井带班领导与安全员的责任心和隐患识别能力的培训。

⑥做好设计安全。

施工要严格按设计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人员确保现场技术交底翔实明确,施工人员做好交接班并认真填写记录,落实安全确认制度。

⑦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以工艺流程进行作业。

⑧加强顶板及两帮的安全管理,及时采取支护措施;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⑨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改进支护方式和方法,推广先进的支护工艺,合理布置开采顺序。

3.2预警行动

发生冒顶片帮事故后,应立即将情况通过井下电话报告井口值班室,由值班室将情况报告作业区负责人,作业区负责人应立即做出应急响应,同时上报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按照冒顶片帮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分级预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作业区级、矿级二级预警机制。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事故预警的分级启动条件:

对于波及范围小,无人身伤亡,作业区有能力应急处置的冒顶片帮事故,启动作业区级预警;对波及范围大造成人员伤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启动矿级预警。

预警信息的发布程序:

对已发生的冒顶片帮事故信息,在通过指挥部批准预警后,按照从矿级到作业区逐级进行发布的程序进行。

预警公告以广播、报刊、通信、警报器、宣传车等方式发布。

作业区级预警由作业区负责人发布,矿级预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发布。

当应急指挥部做出预警决定后,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及各专业组应当按照做出的预警决定和各自职责,迅速做好有关准备工作,进入应急状态。

定期分析,研究可能导致冒顶片帮事故的信息,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发生事故后,根据事故的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

必要时,请求上级机构协调增援。

 

4信息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或其他发觉人员应通过井下通讯系统立即报告井口值班室(24小时值班),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方案开展救援或逃生。

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2)井口值班室接到电话后,要做好事故的详细记录,同时及时向作业区负责人报告。

作业区负责人负责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报告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决定启动哪一级应急预案。

得到总指挥批准、指示后,应急办公室迅速通知指挥部成员、专业组成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到办公室或指定地点待命。

(3)一旦作业地点发现重大顶板事故,下井带班领导、安全员、班组长必须及时把作业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5应急处置

5.1响应分级

上厂铁矿应急救援预案根据险情级别实行分级响应制度。

险情级别的具体划分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地点的人员分布、地形地质条件、道路状况、通讯状况等因素,确定险情等级。

按照事故大小,上厂铁矿内部的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三级:

(1)I级:

发生一般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的,3人以上重伤、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必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处置,为I级响应;

(2)II级:

发生一般以下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1人以上重伤、中毒,为II级(矿级)响应;

(3)III级: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轻伤、设备损坏的,为III级(作业区)响应,由作业区按作业区级预案进行组织应急救援。

此条款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5.2响应程序

总指挥接到汇报后,迅速作出判断,确定警报和响应级别。

确定为III级响应,由作业区启动作业区级预案进行组织救援,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变化,本预案进入预备状态并上报上级部门;确定为II级响应,启动矿级应急预案进行组织救援,并上报上级相关部门;确定为I级响应,启动矿级应急预案进行先期处置工作,并上报上级相关部门。

5.2.1应急指挥

(1)矿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总指挥指令后,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人员到办公室或指定地点集中。

(2)指挥部全体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办公室或指定地点,听取事故简单情况介绍,接受总指挥命令,承担起各自责任,分头行动。

任何一个环节不准缺员缺岗,特殊情况部门或单位安排顶岗人员。

(3)现场一切救援事宜统一由指挥部统一指挥。

5.2.2应急行动

(1)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作业区负责人或知情人员要立即向指挥部成员汇报详细的事故情况。

(2)救援组和技术组根据现场情况协同应急救援指挥部进行事故初始评估,划分现场工作区(危险区、缓冲区、安全区),研究制定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

(3)各专业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总指挥的命令及抢救方案进行应急救援。

(4)在执行应急救援优先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现场监测等工作。

5.2.3资源调配

指挥部全力调动相关救援队伍、物资。

5.2.4应急避险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现场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需要非专业救护人员参与时,应当对其说明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5.2.5扩大应急

(1)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矿山自救能力不足,应立即通知矿山救护队等外部救援合作方。

当事故(事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抢救组和现场抢救指挥部要求立即向集团公司安监部汇报。

(2)必要时指挥部可决定组织事故现场周围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或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

(3)一旦发生死亡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安宁市安监局、集团公司安监部和相关政府部门。

5.3处置措施

(1)井下一旦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现场及就近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立即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对事故受伤人员要立即组织抢救、转移到安全地点,同时安排专人向井口值班室报告。

(2)应急抢险前,指挥部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3)应急救援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后,本着先救人后救灾的原则,在抢救伤员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首先观察现场安全情况,事故区域顶板两帮是否有险石,必要时采取支护措施。

(4)支护时要采取由外向里支护的方式,防止继续塌落,排除现场存在的所有不安全因素,避免伤员再受伤或伤情扩大,同时要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5)抢救遇险人员时,首先应通过电话、呼喊、敲打管子等物体或生命探测仪探测等方法,判断遇险人员位置和人数,与遇险人员保持联系,鼓励他们配合抢救工作。

(6)处理冒顶前,必须先恢复冒顶区域的正常通风,如暂不能恢复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向被堵压人员处输送新鲜空气,并把后路和顶板清理维护好,保证后路畅通、安全。

(7)处理冒顶区的方法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如冒顶严重无法通过时,可采取打绕道的方法抢救人员。

(8)清理堵塞物时,使用工具要小心,防止伤害遇险人员;遇有大块岩石、铁梁、铁柱等物压人时,可使用千斤顶、液压起重器、液压剪刀、起重气垫等工具,进行处理。

绝不可用锤砸的方法破岩,使遇险人员近一步受到伤害。

抢救被埋压的人员时间较长时,用水管或压风管向遇险人员送饮料、食物、新鲜空气。

(9)营救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进行施工,行动中必须保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防止灾情扩大,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10)在抢救过程有困难时,指挥部应立即联矿山救护队予以支援。

(11)抢救出伤员后,必须判断伤情的轻重,人员较多时先抢救重伤人员,后抢救轻伤人员,并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即:

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伤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12)伤员脱离事故现场后,要立即转移到安全地带,救护人员根据伤情进行救护,伤情严重者采取临时急救措施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如被困时间过长,升井时被救人员要带眼罩。

(13)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作业区通过组织自救,抢救伤者、处理事故,然后按照正常的事故报告程序报安全环保部。

6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见综合预案附件1:

主要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器材清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