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12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docx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

中考化学练习-揭秘电解水实验

【一】氢气〔H2〕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

可燃性2H2+O2

2H2O〔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检验

点燃氢气时,假设发出尖锐的爆鸣声那么说明气体不纯,假设声音很小那么说明气体较纯。

说明:

氢气燃烧可以验证

水的组成。

注意:

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检验其纯度,否那么易发生危险。

初中阶段主要涉及的可燃性气体包括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二】电解水实验

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电极均生成无色气体

2.V正极:

V负极=1:

2

3.管1中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氧气〔正氧〕

4.管2中气体可燃,火焰呈淡蓝色〔如气体量少,可发出爆鸣声〕

负极产生氢气〔负氢〕

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5.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注意:

电解水的反应条件应写〝通电〞,而非〝电解〞。

说明:

①电极对应生成的气体可用〝正氧负氢〞来概括记忆。

②V(H2):

V(O2)=2:

1,与水分子中的H、O原子个数比相同。

③参考H2的密度为0.0899g/L,O2的密度为1.429g/L,可以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V(H2):

V(O2)=2:

1]计算出水分子中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1,从而确定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

【三】物质的分类

物质

混合物

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空气〕

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氧气、水等〕

单质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O2、N2等〕

化合物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KMnO4、Fe3O4等〕

氧化物: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CO2、H2O等〕

其他化合物

注意:

单质、化合物都是纯净物的下属分类。

如果是混合物,那么不能说其是单质或化合物。

例题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以下图所示关系,对以下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由图示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可知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故正确的为②④,答案选择D。

答案:

D

例题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

请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

〔1〕甲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b管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你观察到了〔〕

A.电极上有

气泡产生,两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且两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每个水分子都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如乙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为通电,不能写电解,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B.描述反应现象时不能出现产物名称;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电解水实验得出的结论;D.微观构成无法直接观察到,不属于反应现象。

活性炭因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吸附部分可溶性杂质及一些不溶性杂质,除去颜色和臭味。

答案:

〔1〕O2〔或氧气〕

〔2〕A[来源:

学,科,网]

〔3〕吸附部分可溶性杂质及一些不溶性杂质,除去颜色和臭味

点拨:

电解水实验易混淆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可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其中2:

1为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

8,答题时需注意看清问的是体积比还是

质量比。

[来源:

学*科*网Z*X*X*K]

【高频疑点】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分类,看模型图判断物质种类[来源:

Zxxk.Com]

物质

混合物:

多种分子〔或多种单一原子〕

纯净物:

一种分子〔一种单一原子〕

单质:

一种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或一种单一原子〕

化合物:

一种分子,该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

氧化物:

一种分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

其中一种为氧原子

其他化合物

例题〝○〞和〝●〞表示不同的元素,以以下图示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解析:

A.该图示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那么图示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

B.该图示由一种分子构成,是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纯净物,但

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该图所示物质是化合物,故错误;

C.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那么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正确;

D.图中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

答案:

C

点拨:

混合物:

多种组合

纯净物:

单一组合

化合物:

单一组合,多种小球

单质:

单一组合、单一小球

氧化物:

两种小球、单一组合

〔答题时间:

30分钟〕

1.以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关于电解水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理论上假设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的氢气

C.理论上假设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32g氧气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2.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D.水的净化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说明水的组成

B.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

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乙均为液体,且元素组成相同,丙为气体。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来源:

Zxxk.Com]

A.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B.转化④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工业上利用化学变化大量制取丙

5.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以下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6.以下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X是化合物,Z、W是氧化物

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O2点燃CO2+H2O

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7.以下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氮气B.泉水、澄清石灰水、过氧化氢

C.新鲜的空气、高锰酸钾、液态氧D.泥水、矿泉水、氢气

8.用

代表三种不同的原子,以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上图中粒子构成的物质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用A、B、C、D填写〕;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用A、B、C、D填写〕;

〔3〕写出上述微粒图可能吻合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

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10.以下

物质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具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

其中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

〔1〕试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

B为_________,C为__________。

〔2〕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同学制作了如下图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

均高于图中D线〕。

请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

①A、B管

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要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下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Ⅱ〕是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以下问题:

〔甲管生成气体A、乙管生成气体B〕

〔1〕图中a、b两极分别是电源的     极和     极。

〔2〕气体B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是    ,说明气体B能够;气体A能够      ,火焰呈淡蓝色,混有一定量空气的气体A遇明火会发生      。

〔3〕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4〕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

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  分解成______和  ,它们再分别重新组合成   和   。

1.D解析:

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由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故D错误。

2.AC解析:

测定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两个角度设计实验:

a.合成该物质;b.分解该物质。

应选AC。

3.D解析:

说物质组成用元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D中描述错误。

4.D解析:

这是一道框图式的推断题,找到题目的〝题眼〞,包括特殊的反应、特殊的现象、特殊的反应条件及常见的三角关系等,此题的信息甲、乙均为液体,且元素组成相同,丙为气体,可以推断这是个〝氧三角〞,可以推断出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水,丙为氧气,A.转化①的方程式:

2H2O2

2H2O+O2↑,转化②、③的方程式:

2H2O

2H2↑+O2↑,都是分解反应,正确,B.转化④的方程式:

2H2+O2

2H2O,是化合反应,正确,C.转化③、④的化学反应前后,出现了单质,根据化合价的规律,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正确,D.工业上大量制取丙〔氧气〕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应选D。

5.D解析:

水电解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应选D。

6.C

解析:

根据粒子构成模拟图可知,X为CH4,Y为O2,Z为CO2,W为H2O;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A.由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X是化合物,Z、W是氧化物,正确;

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75.0%,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模拟图中有两个水分子选项中未表达,错误;

D.由于CH4具有可燃性,在点燃或加热时,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正确。

应选C。

7.C解析: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那么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中空气是混合物,高锰酸钾是化合物,氧气是单质。

A中分别为化合物、化合物、单质;B中分别为混合物、混合物、化合物;D中分别为混合物、混合物、单质。

应选C。

8.〔1〕A、D〔2〕C〔3〕A.MgO、CuO等;B.O2、H2等;C.Mg、Fe、Cu等;D.H2O等

解析:

〔1〕由A、B、C、D的微观构成可知,A、D是由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如果一种原子是氧原子,那么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2〕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C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3〕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A为化合物,且原子个数比为1:

1;B为双原子

分子构成的单质;C

为单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D为化合物,原子个数比为2:

1.

9.〔1〕H2OO2〔2〕2H2O

2H2↑+O2↑

解析:

这是一道框图式的推断题,找到题目的〝题眼〞,包括特殊的物质,特殊的反应、特殊的现象、特殊的反应条件及常见的三角关系等,此题的〝题眼〞为其中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判断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D为氢气。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H2O,C物质的化学式为:

O2

〔2〕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10.〔1〕①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

2.

②液面上升;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A、B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C管中,所以C管内液面上升;

〔2〕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氢气和氧气难溶于水或氢气和氧气不易溶于水〕;

〔3〕带火星的木条。

解析:

〔1〕①闭合开关S后,电路接通,水被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A管连接电源正极,故产生氧气,B管连接负极,故产生氢气。

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

两电极上均出现气泡,且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C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为:

装置中水不断被分解而放出氢气和氧气〔2H2

2H2↑+O2↑〕,产生的气体使A、B管内压强增大,进而把管内液体压至中间的C管内。

因此,C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上升。

〔2〕由于分解出的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加上重力作用,导致A、B管中的气体均聚集于容器上部。

〔3〕A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气体为氧气,氧气能使木条复燃,故检验氧气通常使用带火星的木条。

[来源:

学_科_网]

11.〔1〕负;正〔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燃烧;爆炸

〔3〕2:

1〔4〕2H2O

2H2↑+O2↑

〔5〕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电解水实验和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有:

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而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2倍。

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根据图象的变化趋势看出在相等的时间内产生的A气体比B气体多,且体积比为2:

1,因此A气体是氢气,甲管接的电极a是负极,那么B气体就是氧气,b接的是正极;

〔2〕气体B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气体A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能燃烧,当混有一定量空气时,有可能发生爆炸;

〔3〕因为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2倍,所以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水电解过程中,一个水分子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氢

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氧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