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17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docx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

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

力和社区管理能力调研材料

践行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

全面提升社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社区管理办公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城镇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和重要。

积极探索当前社会转型期社区党的建设,强化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职能,突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和管理社区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新课题。

近年来,川口镇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服务群众为重点,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协调部门利益,化解基层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组织在城镇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人心作用得到明显加强,党在城镇社区的执政基础地位越来越牢固。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一)社区建制

民和县现有城镇社区居委会建制13个,其中川口镇有7个社区建制。

我镇7个社区辖140多家厂矿企业、驻社区单位138个、中小学20所,现有居民11359户,总人口37556人。

目前,初步登记下岗职工5343人,无业人员4865人,其中少数民族6615人,孤儿16人,残疾人781人,孤寡老人19人。

(二)社区工作人员情况

我镇7个社区现有党支部7个,党小组16个,党员215人,其中妇女党员64人,少数民族党员70人,下岗职工党员110人,离退休党员72人。

现有工作人员72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7名,事业编制27名(计划生育下派6名),县就业局下派20名,县社保局下派6名,协警员12名,招聘制社区管理人员7名,川口镇党委、政府派到社区的9名,社工人员到镇政府岗位交流的19名,平均年龄30岁,本科学历16人,大专45人,中专及以下11人。

去年换届选举后7个社区全部实行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模式。

(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情况

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4个社区统一在川口镇办公大楼办公。

民镁社区和史纳社区在辖区居民集中区租房、借房办公,办公条件相对简陋。

川垣社区在川垣新区平兴广场附近办公。

7个社区均有党员活动室、警务室及远程教育电教设施,办公室配有2台以上办公电脑。

其中南大街社区、川垣社区有文化广场,有合唱团、夕阳红等社区文化团体。

二、社区建设现状及工作进展情况

(一)健全组织,夯实组织基础,初步搭建了社区建设工作平台

为适应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与社区新体制的形成,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健全完善组织体系,构建社区党组织建设新格局,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的龙头作用。

1、改善办公条件。

2002年以前,我镇有2个社区,即川口社区和民镁社区。

川口社区办公场所设在县回族中学门口一间约30平方米的铺面里面,而民镁社区设在镁厂家属区内。

办公室内摆放了三张办公桌就代表社区办公室,办公条件较差,办公设施简陋,面对这样的环境,来办事的居民和检查工作的领导都要皱眉头,严重影响了社区党组织的形象。

为改变这一面貌,县委把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问题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采取财政拨付、共同筹集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进行社区党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配套设施建设。

在原来居委会管辖的基础上按照规范有序、规模适中、有利于社区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原则,重新界定了社区管理范围(1000~3000户)。

将原来规模大、地域上相互交叉的川口社区居委会,调整为东、南、西、北四个社区,民镁社区分为史纳社区和民镁社区。

为了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民和县社区管理委员会。

从2004年至今,为解决部分社区无办公用房的困难,采取上级部门支持一点、财政挤出一点、辖区单位帮助一点的办法,先后投入社区建设资金达77万元,兴建了标准化社区——川垣社区,打造了社区建设的亮点,社区基本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目前7个社区的办公用房通过购买、租用、借用等方式基本解决,平均面积达到120平方。

同时,所有社区均配备了电脑,建立了民政低保、社区服务、劳动保障等一系列的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便捷高效的服务,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硬件设施保证。

2、完善工作机制。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自2002年社区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来促进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5年6月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民发(2005)13号],设立了民和县社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委办下发了《关于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实行县级领导联点的通知》[民办发(2005)47号]。

)建立了县委、县直部门党组织、镇党委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层确立了领导联系点,建立了县领导联点社区制,联系点的领导每年到社区帮助研究发展思路,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帮扶部门每季度到社区沟通了解情况,帮助社区解决困难;镇党委与社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社区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及时掌握社区工作情况。

通过三级联动,形成了以县委统筹部署、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体、以镇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的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社区工作格局。

镇党委、社区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与帮扶单位、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不断坚持和发展好“党建联席会议”的作用。

在县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积极协调社区党组织,与县直机关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社区党组织主动拜访帮扶单位,征询帮扶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有力促进了帮扶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支持和参与,逐步形成依靠帮扶力量、利用帮扶资源、解决社区问题的工作机制,在相互服务,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创造共驻共建的双赢局面。

3、健全组织网络。

在社区居民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事业、非公企业单位及私营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党员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建立了台帐,实行了分类管理。

使基层社区党组织不断完善,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建活动的正常开展,让社区所有党员都能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之内,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特别是增强了非公企业中的党员、流动党员的认同感、归属感。

4、规范制度管理。

县委组织部每年都要定期指导社区党建工作,帮助社区建立各项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地位、职责、作用,理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组织的关系。

健全完善了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以及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联系群众、党员服务承诺、设岗定责、三会一课等工作制度,使社区党组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社区党组织决策权、协调权、监督权的行使,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强化能力,夯实管理基础,初步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素质

社区党支部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活动程序,健全各项制度,提高工作水平,是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措施。

1、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

我们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采取“选”、“派”、“兼”、“聘”的方式,把德才兼备、政治素质好、熟悉社区管理、有奉献精神,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社区领导班子中来,特别注重选好配强社区党支部书记。

通过公开招聘,选聘了一批年轻、文化层次高的同志担任社区干部,充实了社区队伍,提高了队伍素质。

2004年公开招聘了一批劳动保障工作人员,2005年又公开招聘了一批社区协警员,目前,社区干部队伍健全,基本上落实了“一社一警”制。

2、积极培育社区干部队伍。

一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川口镇党委每年定期组织社区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了社区干部在新形势下做好社区工作的能力;二是走出去学习,拓展思路。

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先后四次组织社区干部到西宁、格尔木、平安、乐都等县市考察学习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进一步开拓了社区干部的视野。

3、规范管理社区党员干部。

一是健全组织生活。

以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为重点,结合社区党员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和组织生活。

探索社区各类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对困难党员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

二是强化党员日常管理。

在管理方式上,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对驻区在职党员实行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通过双向联系、及时反馈党员发挥作用情况;对流动党员实现“跟踪管理”,采取一名支委联系几名流动党员的办法,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对居民党员实行直接管理。

通过有效的管理模式,每个党员都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提升服务,夯实群众基础,初步形成了社区服务态势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服务社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服务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服务范围的广泛性,初步建立了社区服务体系。

一是通过社区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政府职能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和救济体系;三是以关注弱势群体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救助活动,帮助解决就业、就医等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充分发挥社区党员作用,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和孩子、文体娱乐等便民利民活动;五是按照一区一警模式,设立社区警务室,配备社区民警,社区组建了30人的治安联防队、社区地震应急分队和7个志愿者队伍,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安全文明社区等活动为抓手,不断强化居民小区的安全管理,共同解决社区的安全隐患,逐步形成了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联防体系。

近年来,社区党组织及时受理、协调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约4750件,将8938名城镇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举办刺绣、针织、电脑、修理等技术培训班20次,使500多名下岗职工、“4050”人员和待业青年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我镇社区建设工作得到上级和辖区群众的好评,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参与意识”已基本形成。

我镇已建成2个标准化“达标社区”(川垣社区和西大街社区),川垣社区被评为全省“党建示范点社区”。

三、社区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社区功能有所加强,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社区组织体系初步建立。

但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在建设和管理上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社区规划不合理

随着兰西经济区现代化区位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城两区”建设工作不断深入,然而对社区建设没有及时进行科学规划,只是按旧有模式来划分管理区域,社区管理布局不合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南大街社区、北大街社区、西大街社区面积较小,辖区单位少、人口少,相对工作量较轻。

而川垣社区社区面积3平方公里,辖区单位25个,人口5万人左右,由于社区人口不断增加、事务繁杂,社区工作人员少,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社区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社区居委会各服务站室要“扩容”。

随着社区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社区服务站(室)的面积及其设施不能满足活动的需求,开展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到目前为止,只有川垣社区和南大街社区有活动广场,其他五个都没有。

文广局配发的高价位的音响设备排不上用场,配发的娱乐器材、演出服饰也因为没有活动场地而闲置。

二是社区办公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目前各社区平均办公面积为120平方,离规定的300平方相差深远。

社区没有创收经济的来源,应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重视社区,支持社区。

(三)社区经费及人员待遇有待提高

尽管近年来社区经费和人员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工作的需要。

随着社区作用的凸显和部门管理重心下移,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渐增多,但“费随事转”的原则未能得到很好贯彻,社区工作不断增加的同时,相应的工作经费缺没有提高,各项活动难以及时有效开展。

社区工作人员多为协警员、社保人员、就业人员,他们工资待遇较低,工作热情不高。

(四)社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社区编制少,工作人员不足,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身兼多职,业务不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社区各项工作的成效不明显。

二是社区干部肩负的责任和任务越来越重,这就要求社区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

镇党委虽然利用乡镇党校加大了对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但是社区干部在服务社区、管理社区工作上方法简单,习惯沿用老办法,缺乏系统的社区知识和创新意识。

(五)对社区的认识不清晰

一是对社区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

而当前我镇社区行政化现象普遍。

政府部门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社区忙于应付,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模糊。

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还限于社区就是办办证明、管管卫生的层次,对社区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够,对社区工作不关心、不支持。

辖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薄弱,甚至很多单位居民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哪个社区。

居民有事仍然习惯找单位,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三是宣传不到位,社区意识薄弱。

由于我县社区工作推进时间不长,相关工作未能全面深入,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社区成员单位和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热情不高。

社区成员单位不愿意将文化、体育和娱乐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一些居民认为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内在联系,参与意识不强。

(六)社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社区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日益迫切。

目前,只有川垣社区有条件开展各项活动,其他社区虽然有计划,但无法真正组织丰富的活动,缺场地、缺资金、缺人才。

发展社区教育、社区体育、社区文化,建设学习型社区已迫在眉睫。

(七)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意识没有形成

部分社区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仅仅停留在上级党委下发的文件上,走过场、重形式,没有形成“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

有些在职党员没有意识到参与社区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各单位也没有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做硬性要求,即使参与,也只是完成临时任务,主动意识不强。

四、增强社区党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着力点的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合理调整社区规模

川垣社区所辖规模偏大,新建小区多,辖区单位多,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建议适度控制社区规模,按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有利于完善社区功能、有利于规范社区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在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基础上,对目前依照过去习惯划分的社区进行调整,使社区居民控制在1000-2000户,确保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区建设物质基础  

社区设施是开展社区服务最基本、最必要的物质条件。

为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正常、高效运作,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尤其要从年初的预算上予以安排,另外,各社区也可以挖掘本社区内的社会资源,要多措并举,加大对社区办公用房、党员活动场所、居民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三)保证社区活动经费,提高社区招聘人员工资待遇

要把社区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计划,落实社区办公经费。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社区工作经费、社区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实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行政工作经批准进入社区后,必须按照准入决定所明确的“费随事转”经费标准,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购买服务”。

完善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协商议事制度,调动驻区单位支持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投入。

开展社区社会捐赠和慈善捐助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多种形式捐赠或兴办社区公益事业。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高社区招聘人员待遇,激发社区干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社区工作。

(四)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培训,强化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工作者素质。

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以县党校为主阵地,定期举办社区干部专题培训班。

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注重思维能力的提高。

通过培训社区干部依法办事和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增强,使他们研究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要注重基本素质的提高。

主要是对社区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也可推行开放式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工作者到社区建设较好的县市实地考察学习,提高他们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在管理上,合理制定工作目标,细化内容,明确职责,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可从部门和单位选派协调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员。

(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和社区的能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

社区服务功能是否完善、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社区建设的重要标尺。

要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1、建立共建机制。

要形成建设社区的强大力量,仅靠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几个干部是远远不够的。

各社区党支部与社区成员单位签订社区共建协议,开展“组织联创、行业联合、干群联结”的社区党建“互联网”工程,建立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的“共驻共建”机制。

2、整合社区资源。

建立“共驻共建”机制、搭建社区建设的大舞台,促进社会和社区资源的整合,较好发挥社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优势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共建社区力量。

开设街道信息网,及时发布招商、用工、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类信息,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

3、建立社区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

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通过开展服务需求调查、设立服务热线和信箱等方式,方便社区群众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及时和定期搜集社区群众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相关信息,合理调整服务内容,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同时,党组织还要调动和发挥社区党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资源的优势,将社区服务从单纯的受助式服务转变为互助式服务,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拓展服务内容,建立多层次的服务机制。

大力发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开展社区救助、社区保障,满足居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和计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满足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求;从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切实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

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待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服务。

采取“政府救助、社会帮助、家庭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结对包户”、“一助一”、“党员联系户”、“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帮扶活动。

(六)要多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凝聚人心,形成健康人文环境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有效载体,先进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起着无形的引领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以文化为魂,树立以社区文化推动社区发展的观念,指导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生活,提高市民整体思想文化素质,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人文环境。

一是依托社区文化广场,在端午、重阳、春节传统节日和“十一”等重大节庆假日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文艺演出,孵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文化团队,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有效地发挥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良好功能,促使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共鸣,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是大力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要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专栏等手段,加大对社区的好人好事的正面宣传,开展,弘扬乐善好施、邻里互助、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居民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建成立平等友爱、和睦共处、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发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粘合"作用,促进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七)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和管理社区能力的着力点

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一级组织,随着大学生党员、普通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向社区的不断涌入,社区党员队伍的构成正发生很大变化。

针对目前少数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下降的现状,社区党员应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联系群众的能力,广大社区党员要积极开展“五送、五帮、五推”活动,真正沉到群众中去,访贫问苦、访贤问能、访谈问计,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让群众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增进与群众的联系,融洽党群关系,赢得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也使社区党员联系群众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要充分发挥好服务群众的作用,不仅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载体,而且要有较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基层党组织要全面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强化服务职能,改进服务方式。

基层党组织要主动适应服务对象上的多元化特点,开阔思路,拓宽视野,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努力实现对社会成员的全覆盖式服务。

在服务态度上要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不断拓宽和丰富服务群众工作的渠道和载体。

二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同辖区单位结对共建共同开展创先争优,不断丰富服务群众的载体。

如:

在元旦、春节前,主动联系辖区社会单位共同帮扶一批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

加强社区扶贫济困工作,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与困难群众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才能真正起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