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50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docx

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8含详细解析

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仿真试题

初三语文试卷2019年5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1、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山河破碎凤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两岸人家接画檐。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5.造化钟神秀,      。

 (杜甫《望岳》)

【答案】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出淤泥而不染3.身世浮沉雨打萍4.一江烟水照晴岚5.阴阳割昏晓

【分析】基础诗词背诵,注意易错字的纠正。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本诗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       。

(2分)

7.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答案】6.潜7.B

【分析】试题分析:

B项“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欣赏不正确。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作者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8.从全文内容看,下列不涉及作者生活情趣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2分)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文中画线句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4分)

【答案】8.C9.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10.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

目的是为了衬托陋室的不陋。

【分析】9.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0.试题分析: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对偶手法,环境描写。

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

目的是引出对陋室的描写并衬托陋室的不陋。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1.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选贤与能     ②女有归     

12.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4分)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13.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4分)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答案】

11.①与:

通“举”。

②归:

女子出嫁。

12.人才选拔: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3.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分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分享试题所属模块:

说明文阅读

二、分享理由:

纵观近十年的中考试卷,第一篇的现代文阅读是说明文阅读的次数一共出现了六篇,与议论文各占一半,整体上最明显的变化是题量上的增多,由原来的4题涨到5题,但是分值却在减少,由08年的22分到19年的20分,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分答题,今年也很有可能再次考到说明文。

三、分享价值:

说明文在三种文体中式较为简单,且结构较为清晰的一种文体,从题目中来看,中考题出题还比较常规,文体比较好辨别,其中五次明确考到了说明方法及作用题型,所以这个题型要重点复习,有可能还是会考察到。

四、题目正文及解析、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

(20分)

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

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

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

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

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

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

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

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

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

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

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

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

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

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

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释】①肱:

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②颧:

h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4.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

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3分)

15.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4分)

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16.第③段划线句除列数字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4分)

17.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分)

(1)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

(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1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

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B.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

动中得以放松。

C.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D.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

放。

【答案】14.(3分)笑,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通过微笑能促进人类心理健康。

(每点1分)

15.(4分)测试过程:

首先是让患者观看喜剧和悲剧的两篇制片的片段,然后用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最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测试(以上3点各1分);采用了时间顺序。

(1分)

16.(4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把“大笑100次的锻炼效果”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作比较(2分),强调了“大笑”的运动效果(1分)。

17.(5分)

(1)“约”即“大约”,说明这里的“80块肌肉”是一个个估计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

(2)这里运用(打比方),将“笑”比作“美容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笑具有保持青春美丽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分)

18.(4分)B(A以偏概全,原文“很多基因”C顺序颠倒,原文“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D因果倒置,原文“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分析】从这篇阅读来看,外省市的说明文阅读题量和题型相似,在题目的问法上直接点明考点,说明还是很重视常规考点的考察,所以我们要重视常规考点的复习。

第一题考查说明文的具体信息,需要注意对于信息的提取概括。

第二题考察了说明顺序,注意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的分辨。

第三题考察了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重要考点,需要多加留意说明文的常考的四种说明方法,这里运用作比较,很明显,难度不大,说明文的作用也是常考点,需要多去归纳,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需要使用“突出”“强调”等词语来去描述。

第四题考察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有固定的答题格式,注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有准确性和生动性。

第五题考察了说明文的具体信息,以选择题考察,难度不大,需要注意对信息的筛选。

一、分享试题所属模块:

记叙文阅读

二、分享理由:

纵观近十年的中考试卷,在题型方面,12、13年的题型基本一致,从14年开始题型有了一定的变化,如14年“分析结尾的妙处”;15年的“语言表现力”和“标题的分析”以及16年“概括人物形象”等新题型的出现。

另外在题目的问法上更加隐晦含蓄,直接点明考点的题目逐渐减少,提高对文本理解的要求,如去年的五道题,都是立足于对文本本身的理解。

三、分享价值:

纵观近十年的中考试卷,都是以选择题考察文章的主旨理解或写作意图,但是去年却以填空形式考察,有一定难度,学生们可能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或者答题不全面,所以得分率较低,我们有必要在今年中考前再梳理此类题型。

四、题目正文及解析、参考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

(20分)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

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

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

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

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

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

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

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

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③哪里有水?

水在哪里呢?

④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

“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⑤“向导?

谁啊?

”我发问。

⑥“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⑦“可是他到底是谁呀?

您认识吗?

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

“是野马。

⑨我们一听泄气了。

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⑩“野马能当向导么?

“怎么不能?

”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

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

”停了停他又说:

“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

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

野马嘴里有清泉!

说得有理。

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

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

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

”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

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

看清了:

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

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

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

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

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

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我们立即去追。

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

“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

”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

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

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

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

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

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

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

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

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

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

“开始!

”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1

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

望柳池。

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乌语花香。

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爱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

19.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分)

                        

20.结合选文,分析巴图大爷的形象。

(3分)

                        

21.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6分)

(1)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

(3分)

                        

(2)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3分)

                        

2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3分)

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23.“野马嘴里有清泉。

”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作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6分)

                        

【答案】

19.(2分)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到水源的故事。

(要有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否则酌情扣分)

20.(3分)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有射心(坚持不懈)、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

(答对任意二点2分,意近即可)

21.(4分)

(1)“美”字不仅表现出在淸泉滋润下小草、小花的勃勃生机,而且表达出我们千辛万苦找到水源时的惊喜心情。

(2分,一个要点1分,意近即可)

(2)“野”字不仅表现出我们因干渴之极而无拘无束喝水的样子,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充满野性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赞美。

(2分,一个要点1分,意近即可)  

22.(3分)选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表达出我们烦躁不安的心情。

(答出二种修辞1分,其余两个要点各1分,无“生动形象”扣1分,其它情况酌情给分)

23.(4分)有希望,我们的生命就有力量的源泉。

身处生活的“沙漠”,即使没有“野马”作向导,只要我们沉着、乐观、有耐心……就一定能找到生命的“淸泉”。

(扣住文章意旨,2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

语言组织,1分,意近即可)

【分析】从这篇阅读来看,外省市的记叙文阅读题以填空题为主,题型有所不同,但是考点相似,都考察了内容概括、人物形象、修辞等重点知识点,所以我们可以求同存异,练习相同的知识点,同时也以外省市为标准探究新题型。

第一题,考察了文章内容概括,以填空形式考察,有一定难度,可总结故事的六要素,注意答题格式: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事(必要的时间、地点等要素)。

第二题考察了人物形象,那就去文章寻找标注描写“巴图大爷”语句并结合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注意用词得当。

第三、四题都考察了语言的赏析题,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第三题是从词语角度,而第四题是从修辞角度分析,题目都有提示分析角度,降低了难度,注意审题,难度不大。

最后一题比较灵活,需要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想法,往年上海中考热衷考这类题,近几年已经没有再出现,但这类题需要联系文章主旨和实际生活,有一定难度,还是有练习的必要。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

24.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

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3分)

【答案】D

【分析】考察对文化常识的认知。

A是隶书;C是行书;B是颜真卿的书法作品;D与题目中对柳公权作品特点介绍相吻合。

故答案为D。

25.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4分)

【答案】隶书一寸光阴不可轻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以及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仔细观察这幅书法作品,发现字体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故判断出为隶书。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此题要注意“阴”“轻”的结构要安排好。

26.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3分)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__

(1)____

(2)__

备选答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白露秋分

【答案】

(1)惊蛰

(2)春分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根据“春雷”“虫醒”可以看出是:

惊蛰。

根据“昼夜等长”“新柳”可以看出是“春分”。

四、写作(60分)

27.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答案】

范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您爱花,爱它的芬芳,更爱它的精华。

每当夏季到来的时候,您总会坐在槐树下,伴着淡雅的花香,品着槐花茶。

您说: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事儿了。

”我赖在您的怀里,心里想着一样的话。

二年级,我参加了“书法社”。

您教育我,写书法,就要刚中带柔,就像槐花一样,香味虽淡,但不失它的雅致。

可是我总觉得自己的书法与同学相去甚远,更达不到您的要求。

而您却鼓励我说:

“好好努力,正如槐花茶那样,槐花本来多么平凡,经过晒干、炒制,柔弱的它又变得柴瘦枯干,但是泡起来,清香依然令人心醉。

”我虽不甚懂,但在槐花醉人的香气里,却也坚持了下来。

记得那年,正是花开时节。

您和我在槐树下一起述说往事,您破天荒地讲起来了您的童年。

那些昔日的琐事,那些在田野里互相追打的小淘气,那些抱在一起嬉笑打闹的日子。

您说那时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是许多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早已刻在了心里。

您还深情的仰望槐树,说槐花当年还是一家人半个月的口粮,槐花还是您的救命恩人呢。

说到兴起,您大笑着,挥舞着双手,不时落下的槐花更令您激动。

我仰起头来望着您,沐浴着槐花雨,第一次学会了热爱生活,学会了珍惜童年,学会了善待友谊。

您把我高高举过头顶,笑声惊飞了树上的小鸟。

可是,那场大病却压垮了一向乐观的您。

躺在病床上,您还不忘教育我:

“人要坚强,就像槐花一样,不畏惧风雨的打击,在挫折中绽放,在怒放时为人们带来清新的香气。

”我哭着喊着,可是您却从此离开了我。

而今,又是一年槐花香。

那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