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教学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50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五感教学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感教学法.docx

《五感教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感教学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感教学法.docx

五感教学法

五感教学法——初探小学语文感觉作文教学法

(2007-03-2300:

27:

30)

转载▼

标签:

教学法

感觉器官

小学语文

听觉

朱智贤

分类:

教育之疯

作者:

***

(声明:

此篇论文为原创,原为本人毕业论文,并未参考台湾林钟隆先生的五感教学,故在内容上有别与其教学方法,除在博客《思想的虫子》及此博客上发表外,其余都为转载,特此说明)

【摘要】促进小学生感知的发展对学习小学语文有重要作用,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特尝试性地提出了着重训练强化学生感知能力的“五感教学法”,在本篇论文里分别从理论依据、特点、具体实施步骤、原则四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最大可能地在理论的高度上,结合教学的实践来初步探讨“五感教学法”。

【关键词】五感感觉强化训练步骤

一.“五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一)儿童感觉的发展

儿童在教学的影响下,各种心理过程都有了和学前时期不同的新的发展,这在感觉方面也有明显的表现。

研究指出:

学龄儿童的视觉、听觉及运动觉(触觉)已经初步发展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并且,嗅觉与味觉已在儿童时期发展得近乎完善。

虽然这几种感觉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它们的感受性都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特别是在专门的训练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以至可以达到高度的精确和灵活的程度①。

(二)感觉对于提高其他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在知觉和观察时,要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②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儿童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参与活动是保证儿童更好地掌握教材的条件之一。

例如,在让儿童感知图片上的事物,一组只用听觉感知,一组只用视觉感知,另一组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同时还让儿童高声地说出物体。

结果只用听觉的一组能正确重现60%,只用视觉的一组能正确地重现70%,而听觉、视觉和言语动觉同时并用的一组则正确重现86.3%。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能提高知觉和观察能力。

2、在教学影响下,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重大的作用③

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出现,形象思维仍占很重要的地位。

乌申斯基指出:

“儿童,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一般地他是按照颜色、形状、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

”直观、具体的事物,比较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而此类事物只要通过感觉器官便能够捕捉得到。

因此,充分训练儿童的感觉,使儿童对事物的各个方面都能注意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是引起儿童注意的重要条件。

3、形象识记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是重要并呈发展趋势的

三种不同性质材料重现的平均百分数④

检查

方式

材料

百分数

即时重现

延缓重现

形象

具体词

抽象词

形象

具体词

抽象词

一年级(21人)

51.9

41.7

26.4

45.4

17.0

6.4

二年级(17人)

72.6

68.2

52.6

67.3

64.6

34.4

三年级(15人)

82.6

70.0

64.6

81.3

71.0

65.4

/P>

可以看出

(1)形象识记的即时重现与延迟重现在小学阶段都占有最高的比例 

(2).形象识记的延迟识记在小学阶段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这里不难看出,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得的具体识记是儿童十分重要的识记方式,换一句话,提高儿童感觉能力对儿童的识记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二、“五感教学法”的特点

(一)教师的可操作性

1、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呈现一系列的材料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而“五感教学法”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丰富的感觉教学,使原先单一的材料表现多种感觉结合的材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会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2、易用性

相对于儿童,教师的感觉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因而,只要感受器官健全的教师,都可以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感知来指导学生充分训练他们的感觉能力。

这使“五感教学法”能够很容易地被广大的教师广泛地运用与平时的教学工作。

经由十位老师试验,都在短期内迅速得掌握了此教学法。

3、灵活性

由于感觉能力存在个别差异,所以在教学中针对某一事物,儿童便会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感知。

这就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智慧,也就能够以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日常的教学。

因而,将“五感教学法”运用于教学,与其他教学法配合使用,会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也正因为这点,使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灵活的特点。

实例:

《风》作文教学片段

(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用电风扇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

生1:

我感觉到了有一股风,很凉快。

师:

恩,很具体。

但是能再发挥想像吗?

生2:

我感觉自己就好像站在天台上,很痛快。

师:

想像很贴切,能不能把自己的心打开,然后把语言也丰富起来?

生3:

我仿佛正面对着大海,海风吹得我的头发飞起来,我感到浪花就在我的身边朝着我涌过来。

师:

很好,大家的感觉都很不错,可是大家能把自己感觉到的东西画下来吗?

(学生进行想像绘画,师再引导其将感觉到的与画下来的风用笔把它记下来)

分析:

先用了五感教学激发不同学生的感觉,再结合绘画是感觉具体化,最后进行写作,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二)学生的可接受性

1、普遍性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的感受能力在学龄前期就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那么,只要是感受器官健全的儿童,就都可以参与到这种教学方式中来。

每个儿童用他们的眼睛、鼻子、耳朵等器官充分地感受事物,不存在因一些能力层次发展低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胜任一般学习任务的情况。

在实验的班级中,有94%的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剩下的4%为特殊情况。

2、趣味性

活动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有效途径,“游戏之于儿童,是其生活本身”⑥,活动是儿童学习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通过玩而学》一书中,马佐罗与劳埃德强调孩子们是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经验进行学习的。

“一个孩子要理解‘圆’这个抽象概念,他必须有许多圆的东西的经验。

他需要时间去感知圆的图形,滚动一个圆球,思考各类圆形物体的共同点,并去看圆形的图片。

孩子玩是,喜欢用推、拖、捅、击或其他动作控制物体,这些物体可能是玩具车、鸡蛋箱或鹅卵石。

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使学生对外界的刺激有充分的体验,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既符合儿童的以玩为学的心理特点,又使其能够体会到学习材料的丰富性、可感受性与趣味性。

3、发展性

主体发展

生动

主动

生动:

“五感教学”的材料,其呈现方式必定表现为十分生动的状态,通过感受器官给学生强烈的外界刺激,同时,生动的事物往往加强了学生的感受能力,使主体得到发展。

主动:

学生作为感受器官的拥有者,必然是感受器官的主动发起者,而一旦学生感觉到外界的刺激,主动地感受并参与到这种教学方式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主体发展:

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在“五感教学”中,利用感觉器官使材料生动化后,通过学生的主动而达到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便是五感教学对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性。

(三)教学资源应用的广泛性

综合地运用五种感觉来进行教学,使材料的呈现形式由单一的图片(视觉)、音乐(听觉)等模式转变为多种模式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也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样既减轻了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负担,也能缓和了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CAI等教学模式的探索,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大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但仍存在着地区不平衡,技术不成熟,教学时间的局促性等许多问题,而“五感教学法”简单实用,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里弥补日常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五感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

(一)“五感”基础知识的教学

对儿童而言,已经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觉器官,进行“五感”的基础教学应该不会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步骤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更深一层认识自己所具备的感觉能力,一方面激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感觉潜力,另一方面对以后的“五感”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知识结构提纲如下:

眼睛:

看视觉

耳朵;听听觉

鼻子:

闻嗅觉五感

嘴巴:

尝味觉

皮肤:

摸等运动觉(触觉)

(二)针对各种感觉进行强化训练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在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知识后,针对五种感觉进行训练,使学生了解各种感觉器官感受事物之间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在这里对各种训练方案进行简单的解说:

1、视觉的训练

提供强烈新奇的视觉刺激物,可以是图片、实物、影片等,原则是能最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视觉注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可以是课堂上的教学,也可以是课外的参观游玩等,教师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去发现自己能看到的事物,原则上是在训练时鼓励学生尽多的说出事物的种类,事物的区别,事物的颜色等,并鼓励突破自己的固有思路去观察事物(例如有学生说自己看到空气在我们身旁飘荡等)

2、听觉的训练

提供各种不同的听觉刺激物,比如各类风格的音乐,各种动物的叫声等,原则是不同的音域、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高等

指导学生接受不同的音乐,并能分辨各种声音的不同点与相同点,通过训练来强化学生的听觉能力,使其听觉感受力通过不断的训练得到长足的发展。

3、嗅觉的训练

指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各种气味来强化学生的嗅觉能力,可以是路边院子里的各类花卉气味,也可以是路旁的臭水沟,但原则上是让学生能够形容自己闻到的味道,并分别各种不同物体的气味。

4、味觉的训练

学生虽然能够分辨一般的味道,但对味道的描述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精确,因此,味觉的训练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对不同味道进行不同的准确的形容。

在实验中,发现学生对单一的味道(糖的味道,盐的味道等)能够普遍做到较为具体的描述,但对于几种复杂的味道(如苹果的味道,糖醋排骨的味道等)一般只能片面地进行描述,基于这个特征,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应着重训练学生对于多种混合味道的辨别和描述能力。

5、运动觉(触觉)的训练

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自己的皮肤的感觉无处不在,譬如痛觉、烫、温、凉、冰、硬等,相对于其他感觉的训练,教师在这种训练中能利用的教学材料非常丰富,可谓信手拈来,但问题是诸多的感觉也就造成了训练的繁琐,在这里建议教师在指导的时候,抓住几种来进行着重的讲解,其余的由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举一反三。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做训练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训练的安全性,譬如听觉的训练虽然有不同音量的训练,但过大的音量对学生稚嫩的耳膜会有损害;嗅觉的训练虽然提倡不同的气味,但一些刺激性有毒性的气体不能让学生随意尝试,而且,教师也必须对学生说明哪类气味不能作为训练的材料。

总之,一切的训练,教师应把握好尺度,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案例:

《调味品》教学片断

1、准备一碗煮好的粉丝,让学生尝味道,然后说出自己的感觉(引导味道的重要性)。

2、拿出各种调味品,让学生叫出名字(例如糖、味精等),让学生尝味道,然后说出味道的名字(例如甜、咸等)及自己的感觉(例如很好吃等)

3、游戏:

将学生蒙住眼睛,尝味道,说出调味品的名字和味道

4、说话练习:

引导学生对某种调味品进行即兴的说话(例如我喜欢糖,因为它是那么甜,直让人流口水等)

5、短文练习:

将学生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描述一种调味品

6、课外练习: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各种调味品,并把它记下来,看谁记得最多

(三)五种感觉的统和训练

在进行各种的感觉训练后,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丰富的反应。

而将五种感觉尝试统一运用于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就能够利用已经过训练强化的感觉器官对教学内容加工,此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统和运用,一方面能使学生灵活运用他们的感觉,另一方面也使教学的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下面的两个案例就是利用“五感”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大胆尝试:

案例一:

“苹果”识字教学片段(小学一年级)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苹果”两个字的发音

2、教师拿出几个事先准备好的实物苹果,让学生轮流地触摸它并同时说出“苹果”的读音

3、教师将几个苹果切成数小份,发给学生让他们闻并且品尝它的味道,同时播放配乐儿歌《我是苹果》(我是苹果香喷喷,我是苹果甜又甜,我是苹果红通通。

)学生跟唱。

4、看着图片说生词,然后拿掉图片只剩字词读

简评:

戈登"德莱顿在《光明的未来》中说:

“如果孩童可以看到它,触摸它,品尝它,听到和看到这个词,他就会学会说它和读它。

”这段教学实例应该是他的话的具体实施与五感教学的实际运用。

(经课后测试,有87%的学生掌握了“苹果”的识字要求)

案例二:

《文竹》课堂小作文教学片段(小学六年级)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运用自己无穷的感觉能量来进行学习,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试着把这种方法运用于作文。

(出示实物文竹)那么。

请大家来告诉我,你们都感觉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碧绿的叶子像针一样,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一旦风吹过来,你靠近一听就能听到沙沙的响声;它的枝干光滑处却有着坚韧,它的根粗糙却显出巨大的生命活力。

师:

讲得很好,那么大家知道他有什么缺点吗?

生:

他虽然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但是不够具体详细,因为我们感受的原则是“还有,还有”。

另外,他还没有用上其他的感觉,所以这样的感受还不具体。

(有了理论知识,学习也有了依据)

师:

那么能麻烦你补充一下吗?

生:

它的根虽然扎在土里,但是我能够感觉到它的错综复杂,它生命的源源不断;你也许闻不到它有什么气味,但你凑近一闻,你难道感觉不到泥土的芳香与绿色植物的清新;或许你吃过竹笋,也为它的爽口赞叹不已,那么,你就千万不要去尝文竹,因为,它扎得我满嘴生疼。

(笑声)

师:

老师不得不佩服你的勇气!

(后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己的感觉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汇报,竞争哪一组感觉得详细、新奇、合理,又有美感和逻辑性)

(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小短文的写作)

附:

学生《文竹》习作与分析

如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文竹,那么,“文雅”是最贴切不过了的。

随风而动的细枝葱茏可爱(视觉),那婀娜的身姿好像在轻轻起舞(视觉),听啊,是在呢喃哪里的歌曲(听觉)。

那样的轻盈,竟让人不禁触摸它光滑的枝干(触觉),又生怕自己的不小心会把它折歪了。

啊,细针似的叶子滑过我的手背,温柔地让人陶醉(触觉)。

此刻,一股香气升起,混杂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扑鼻而来(嗅觉),是生命的气息——我仿佛像是在梦的花园里,到处的生意葱茏。

“五感教学法”进行日常语文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学生的感觉应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让其天南地北地感觉,这样容易造成教学过程的混乱;2、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感觉;3、无须学生感觉的教学内容,切勿画蛇添足;4、在进行感觉的时候,指导学生运用联想、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述自己的感觉;5、一定要按照不同年龄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教学。

四、五感教学法的原则

(一)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原则

语文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如果一种教学方法无法与时代的发展结合,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就没有意义了。

在进行“五感”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贴近于新课程的标准,如果一味地只注重此教学法的训练而与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相脱离,与语文整体的教育改革方向相背驰,那么作为尝试性的教学方法,它也就失去为教育服务的基本前提了。

(二)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学习语文与人是事物相统一的原则,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语文知识叫与培养能力、发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是指导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原则。

因此,作为小学教学法,如果不能符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那么就会降低教学质量,无法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

所以,五感教学法作为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努力使教学过程在合乎教学原则的情况下完成。

(三)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原则

我国近期的教育家俞子夷(1886-1970)说:

“我们教学生,若没有科学的依据,好比盲人骑马,实在危险。

”任何一种教学法的实施如果没有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那么都是没有使用价值的。

例如运用五感教学法对低年纪提出难度较大的分辨音色(诸如扬琴与钢琴、二胡与提琴等)的训练时,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还未具有此感觉的感受性水平,因而训练是徒劳的。

教师在进行五感教学时需要对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有比较深的了解,从而在进行教学时能够依年龄选材,依特征执教。

分格作文训练之——五感辨析与训练(作者:

常青)

(2011-09-0520:

31:

42)

转载▼

标签:

兴安岭

形状

实习作业

大雁

辨析

教育

分类:

教学思考点滴

第一单元从素起步(之一)

——五感辨析与训练

一、五感辨析

(一)形状辨析

1.解说:

世界万物,各具形态,而又形态各异。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形态万千的世界里

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多形的环境:

高大的山,弯曲的河,深邃的海,广阔的草原,滚圆的露珠,多角的雪,奔腾的瀑布,飞渡的乱云,流动的星……

动物界为我们装饰了一个形态奇异的橱窗:

长颈的鹿,矮腿的鸭,流线型的鱼,多边形的蟹,马有飘洒的长鬃,牛有敦厚的肩膀,大象有伸屈自如的鼻子……

植物界在形状上也毫不逊色:

钻天的白杨、如伞的红衫、如塔的红松、如修长少女的按树,节节向上的紫竹,婀娜多姿的龙须柳……还有圆的果、扁的叶、尖的刺、重重叠叠的花……

人,不仅有高、矮、胖、瘦之分,而且是造形专家:

修眉、整容、烫发、穿高跟鞋、不断改变服装样式:

今日喇叭裤,明日牛仔裤。

胖子节食要变瘦,瘦子猛吃要催肥……这一切都是为了改变形状——追求形状美。

最聪明的是艺术家。

他们塑造绘制了断臂的维纳斯;出浴的女神;微笑的蒙娜丽莎;舒展自如,形如流云的飞天仙女。

我们常说“形象”二字,写人,写景,状物,写事,处处离不开形,离开“形”就没有了“象”。

形状,是形象的基础。

形状辨析,实际是对形状的重视与深思。

写景状物离不开形状,若在头脑中远离形状,将形状置之脑后,即使是天才,也不会成为描写我们生活的能手。

我们应当有作文的“形态学”。

2.形状辨析格

(1)形状辨析最简格

格例:

①月亮圆又圆。

②燕子翅膀尖又尖。

③弯弯的小河。

④长长的柳条。

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

用素、量、序解析格例:

表①

格素

例1

月亮

圆又圆

例2

燕子翅膀

尖又尖

格量

物1

形1

格序

物十形

表②

格素

例3

弯弯的

小河

例4

长长的

柳条

例5

排成人字形的

大雁

格量

形1

物1

格序

形+物

通过解析,可以看到:

①本格,只有二位素:

物与形。

二位素的量都是1,十分简单,因而叫:

最简格。

②本格,有两种格序,例①②物在前,形在后,例③④⑤则相反:

形在前,物在后。

这就叫“一样话,两样说,”“弯弯的小河”也可以说成“小河弯弯”;“排成人字的大雁”,也可说成“大雁排成人字形”。

③从格例可以看到“形”,作为因素的威力,它不但可以和星月、草木相结合,还能和动物相结合,而且,任何东西,只要和它沾连在一起,立即呈现出此物鲜明的形态,给人以清新之感。

〔实习作业〕

1.按本格两种格序,各写出5种物体的形状。

其中,格量皆为1。

2.以本格素、量、序为基础,写成一篇小短文,文中要出现2-3种形状。

(2)形状基本格(常用格)

格例:

①天边的月牙儿像一把镰刀。

②雨后的油蘑,像把小伞。

③高大的红松生长在兴安岭。

④曲折的小路伸向林间。

⑤笔直的电线杆屹立在大地上。

用素、量、序解析格例

表①

格素

对间、空间

例1

天边

月牙儿

像把镰刀

例2

雨后

油蘑

像把小伞

格量

时空1

物1

形1

格序

时空+物+形

表②

格素

时空

例3

高大的

红松

生长在兴安岭

例4

曲折的

小路

伸向林间

例5

笔直的

电线杆

屹立在大地上

格量

形1

物1

时空1

格序

形十物+时空

通过解析,看到以下几点:

①本格多了时间(如例2的雨后)和空间(如天边、林间)

②尽管各例的格素、格量均相同,(请看素、量、序解析表),但格序却有两种。

例③④⑤和例①②的头尾相反。

〔实习作业〕

1.按两种不同格序,各写出5个例句。

2.写篇小短文,文中可任选一种格序,表达出3-4个形状。

(3)形状强调格

本格指形状这一因素,在一句话或一节文章中,多次出现,形成鲜明突出的印象。

格例:

①骆驼的脚掌又宽又厚。

②山羊,那弯曲的角、圆睁的眼、飘动的胡须。

③雨花石上,有纵纹、横纹、波纹、还有人头和飞鸟的图形。

④片片落叶,在风中翻飞着、旋转着、飘荡着。

⑤闰老三,嘴歪、眼斜、心不正。

用素、量、序解析格例

格素

例一

骆驼的脚掌

又宽

又厚

例二

山羊

弯弯的角

圆睁的眼

飘动的胡须

例三

雨花石

纵纹、横纹、波纹

人头

飞鸟

例四

落叶

翻飞着

旋转着

飘荡着

例五

闫老三

嘴歪

眼斜

心不正

格量

物1

形2-3

格序

物~形+形十形(或物十形2-3)

①本格从表面上看是三位或四位素,即物与2个形状或3个形状。

尽管“形”连续出现,其素的本质仍是形。

因而仍可称二位素:

物与形。

但形的量,则可标为“形2-3”。

②同一个格素,在一格中连续出现,是对它的强调,能细致的、准确的、生动的表达物的各种形态,形成一串生动的形象。

〔实习作业〕

1.选择3个植物、3个动物、3件用具,写出其2-3个方面的形状。

2.以形状强调格的素、量、序为主,在写强调“形”的基拙上,写出一篇记物或咏物的小短文。

3.形状欣赏(目的是扩大形状的视野,开阔形状方面的思路)

(1)形状的类别欣赏

○长——长长的长安街。

○方——半亩方塘,开满了荷花。

○扁——一叶扁舟水上飘。

○圆——小小的乒乓球圆又圆。

○高——高路入云端。

○直——飞流直下三千尺。

○弯——浏阳河三十八道弯。

(2)形状的感情欣赏

○长——大风吹倒梧桐树。

自有他人说短长。

○方——他品格方正,仪态万方。

○扁——隔门缝把人看扁了。

○圆——他的手段真圆滑。

○高——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弯——没有弯弯肚,吃不了镰刀头。

○直——为文要曲,为人要直。

(3)形状的表达欣赏

①直接表达

·滚圆的露珠在草叶上滚来滚去。

·高高的树梢,插入蓝天。

②比喻表达

·小猫中午时的眼珠像一条线。

·青梅如豆柳如眉。

③夸张表达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让作文语言“活起来”:

让五感渗入写作

  来源:

  作者:

学而思研究中心  2011-10-18  字体:

大 中 小

状元"独门绝技"失分点

∙考前心理调适身心调整

∙中考成功法则课前自学

∙中考数学备考高分秘诀

∙家长中考助考提分宝典

∙中考树立信心备考养心

  中考时如何让你的作文在万千学生中脱颖而出,如何让你的作文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成为作文高分的关键。

很多学生的作文在中心材料和思路结构方面都很不错,可写人叙事只是概括地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