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渔人》 之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86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西沙渔人》 之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沙渔人》 之一.docx

《《西沙渔人》 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沙渔人》 之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沙渔人》 之一.docx

《西沙渔人》之一

《西沙渔人》之一

 

 

  设计理念: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抓住“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这条研读主线,以表现西沙渔人内涵的语言为切入点。

读中悟,悟中读; 读中说,读中议; 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

从而逐层深入西沙渔人的品格,不断深领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词语,培养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字词的能力。

  2、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研读的指导。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在读中琢磨语言,积累语言; 在读中深悟西沙渔人的品格,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引导学生搜集,了解有关西沙群岛及西沙渔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1、揭示课题。

  (1)复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件录像:

美丽的西沙群岛,加上引读第一自然段。

然后请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

  (2)在西沙有很多的海猎手,穿行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板书:

西沙渔人。

齐读课题。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A 、放声朗读课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读通课文。

  B 、读准字音,查有关工具书认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C 、圈点画记,整体感知课文。

  D 、记录或标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希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自学情况。

  A 、自学检查:

  指名朗读,随机正音:

“模糊”的“糊”读轻声。

  注意字形:

“锻炼”讲清本义,学生就不容易写错,并书空。

  B 、随机出示填空:

西沙渔人都是些的海猎手。

我觉得。

  板书:

机智剽悍。

理解“剽悍”。

  C 、完成作业:

作业本第1 、2 、4 题。

  二、提出问题。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问题,并进行梳理。

  2、师生讨论选一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说他们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如果学生提不出,则由教师提出)反复朗读。

  三、探究问题。

  根据课堂实际,分板块灵活处理,随机解决提出的问题。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先自己找,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最后汇报。

(个人或小组汇报成果)

  2、学生汇报。

  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在三方面进行探究:

  (1 )、第2 自然段“3 个敢于”:

反复朗读,谈体会,逐层加深体会,读出情味。

看鲨鱼吃鱼、吃兽的录像。

抓住“偏偏”体验西沙渔人的“勇敢”,板书:

勇敢。

  (2 )、第3 自然段“钓钩特殊”:

读中说,描述普通的钓钩,与钓鲨的钓钩作比较,有条件.课件对比。

  (3 )、第4 自然段“钓法巧妙”:

读后理解,说说西沙渔人钓鲨的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及自己的感受。

让鲨鱼拖着小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分惊险,表现出西沙渔人的“悍”,这种智和悍是结合在一起的。

引导抓“顿时”一词不仅写出了斧子的锋利和西沙渔人的利索,还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机智和果断。

有条件的话提供钓鲨的录像。

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4 自然段。

  (4)、第5自然段“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西沙渔人在学生心中已竖起高大的形象,自然对西沙少年为什么要把钓鲨作为入门考试,也就迎刃而解了。

  3、小结:

教师引读要点,所以说西沙渔人是勇敢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四、解决问题。

  1、小结学法。

  2、感情朗读。

  3、你敬佩西沙渔人吗?

你愿做西沙少年吗?

假如说,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西沙少年,你会怎么做?

  4 、完成作业:

作业本第3 、5 、6 题。

  五、检测目标。

(任选一题)

  1、我是西沙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西沙渔人。

  “你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钓鲨?

  为什么把钓鲨作为入门考试?

  2、一艘捕鲨船来招工,我是机智、剽悍的西沙渔人,向他们推荐自己。

  3、一群意气风发的西沙少年又出发了,临行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4、从西沙渔人身上你想到了谁?

介绍课外阅读高尔基的《海燕》、《武松打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六、根据《西沙渔人》,续编故事《西沙少年》。

◆[2004-03-16]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并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4个句子。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汇聚、慈祥、和蔼、爽朗、珍贵”等词语。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4、感受作者热爱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体会人物感情,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人物的感情,通过恰当的语名重音、停顿、速度、语调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小黑板。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看课文插图、谈话。

  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位老人吗?

(简介邓小平)他抱着的这位小朋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

演奏

  2、教师激情导入。

  画面中的小朋友是一位幸运的小朋友,当他7岁的时候在峨眉山上见到了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爷爷。

他是一位幸福的小朋友,不仅听到邓爷爷亲切的教诲还和邓爷爷合影留念,你年画面中的他在邓爷爷的怀抱里是多么幸福啊!

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每当他看到照片都会回忆起那一段幸福的往事。

  出示课题:

幸福的回忆(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

小作者回忆了什么事,为什么说这是“幸福”的回忆?

  三、讨论问题,初步体会到小作者“幸福”的原因。

  四、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识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想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五、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语,正音,重点检查:

“慈、忍、蔼”的字音。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1)查字典理解(课堂作业1):

汇聚、慈祥、和蔼、爽朗

  

(2)找近义词:

留念()步伐()

  (3)分析理解:

合影

  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个别长句。

  六、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为什么“我”觉得真幸运?

“我”的回忆是从什么引起的?

  2、交流讨论。

  出示句子:

  我真幸运,7岁时就见到了全国人民敬爱的邓小平爷爷,还与他老人家合影留念。

  

(1)什么是幸运?

  

(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幸运?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7”岁“敬爱”“邓小平爷爷”“合影留念”这几个词上打上重点符号。

  (3)“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幸运、幸福)

  (4)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语速,重音的落点。

  (5)学生评议(从语速、重音、停顿上),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3、哪一组关联词说明是照片引起了我“我”的回忆,“每当------就------”

  4、指导读每当看到那张照片,我就会想起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读出激动的语气)

  5、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作业本2、3题。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回顾学习方法。

  二、学习教学提示。

  1、默读提示语,思考:

怎样才能读得有感情?

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概括:

(1)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2)注意语句的重音、停顿、速度的快慢、声音高低。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1980年7月6日,“我”随妈妈在峨眉山游玩时发现了什么?

  2、交流讨论,用上“发现”、“原来”回答问题。

  3、听说邓爷爷来了,“我们”心情怎样?

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

”妈妈马上背起我,加快步伐赶上去。

  4、按照“抓重点词(我要看、马上、加快、赶)——体会人物感情(急迫、激动)——注意语调(较高)、语速(较快)朗读”的过程,采用示范读、指名读、齐读的形式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我”挤进人群,看到邓小平爷爷是什么样的?

邓爷爷怎样亲切地和“我”谈话?

  2、交流讨论。

  

(1)当我看不到邓爷爷时,我心情怎样?

从哪句话体现出来?

  

(2)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

我忍不住大声地嚷起来:

“邓爷爷,邓爷爷,您在哪里,我要看看您!

  (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急切的心情,两个“邓爷爷”一个比一个声调要高,声音要响亮。

  (3)指铭读描写邓爷爷外貌的句子,进一步理解“慈祥和蔼”的意思。

  (4)想一想邓小平的话应该怎么读?

(和蔼可亲)我当时的心情怎样,该怎么读?

(兴奋、语调较高)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分角色读。

  (5)说说邓爷爷对“我”的希望是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这张珍贵的归照片是怎样照成的?

  2、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邓爷爷邀请“我”和“妈妈”合影留念)。

  

(2)当时“我”的心情又怎样?

  出示句子:

  “千里马,和爷爷照张相好不好?

”我太高兴了,连忙转身对妈妈说:

“妈妈,我要和爷爷照相!

我要------”

  A学生尝试朗读。

  B通过朗读交流(邓爷爷的话和蔼亲切,读出问的语气,语速较慢;我的话兴奋、激动、语速较快,语调较高。

  3、指导读好“我紧靠着邓爷爷,甜甜地一笑”,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怎样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

  七、作业。

  完成作业本5、6。

1《幸福的回忆》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点评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点评

         东台市新曹农场小学  李素琴

学习目标: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 “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

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

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古朗月行》、《静夜思》、《枫桥夜泊》……

2.认识课题。

师: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

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ó)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齐读课题。

师:

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

生:

“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师:

“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

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

……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

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

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

先要——

生:

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

还要求默写。

……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

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

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

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

二、读诗

1.试读。

师: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

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

2.正音。

讨论并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  shǔ)重(zhòng  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

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

行!

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准、读通。

正音是关键。

余下的在读中自悟,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

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

同学们读得这么尽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

(齐声)好!

师:

(配音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

好!

师: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

(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

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师:

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

(大部分)背书!

师:

背书就背书。

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

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

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

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

还有谁要背?

(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

(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评:

班级学生人数多,课堂个体背诵涉及面又小,面向全体不好操作。

以上这个片断值得借鉴】

四、议议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

师:

通过诵读,你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

四人一组交流,再结合你手边的资料讨论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呢?

还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

在学习片上写下你的收获和疑惑。

时间10分钟。

        (10分钟后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师:

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

老师,我知道了“间”,在这里读作jiàn ,是“间隔”的意思。

    生:

老师,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京口” 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

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

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的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学生上黑板试画图)

              ◎   钟山

                △△△△

     ◎  京口 

                 ~~~~~~~~~~~~~~~~

                 ~~~~~~~~~~~~~~~~         

               ◎  瓜洲

师: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生:

请问老师,“还”是什么意思?

  

师:

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选择判断。

  (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屏幕展示以下内容。

〈1〉 数重:

几层。

〈2〉 绿:

吹绿了。

 

〈3〉 还:

①指归还。

②指的是返回。

(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

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词吗?

谁能按书上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诗的大意呢?

 

(说说全诗大意。

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2、体会诗的情感,简笔勾画。

师:

读到这儿,你知道诗人的.写作目的了吗?

生: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师:

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生:

“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生:

“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绿”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

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

       

生:

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

可以用 ”过”字。

生:

还可以用“来”。

师:

诗的第三句继续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诗人为什么选作“绿”字呢?

生:

“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

“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评:

给予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五、画画

 1、启发。

师: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我们再体会一下,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

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

在你们头脑里,一定能画出了一幅绚丽的图画。

现在,你想做些什么?

生:

我想用彩笔来画画看。

生:

我想写一写,把这首诗默写出来。

师:

好的,请选择你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

写字时,书写要工整。

画画时注意自己笔下的景物特点,加点彩色最好。

待会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好吗?

    生:

好。

2.全班同学安静地写画。

3.反馈。

师:

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品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最好做些介绍。

生:

(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我画的是一轮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绿,几重高山。

诗人站在瓜洲岸边,仰望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

(同上)我竖着写诗,大人写诗都是这样写的,大家觉得好不好?

   (全班鼓掌。

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

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展现儿童的天性。

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六、延伸

1.补充写王安石的诗供学生选择自读。

师:

同学们学得很好。

《泊船瓜洲》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写的诗。

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

老师从其他地方选新编了几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

(全班同学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2.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

师:

老师的https:

///Soft/Index.htm>http:

//https:

///Soft/Index.htm

《绝句》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

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

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

----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

(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

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4、指名读诗:

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

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

(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

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

(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

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

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

(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

(贴黄鹂)

  (3)介绍黄鹂。

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

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

(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

(翠)翠是什么意思?

(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

(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

(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

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

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

(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习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

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

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

那是一只白鹭吗?

(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