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88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ocx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一、生态绿化——“城市让人更亲切、更自然”

生态绿化采用诸多先进的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农业与园林技术,诸如无土栽培技术、营养液滴灌技术、立体栽培工厂化生产技术等。

沪上·生态家案例(城市最佳实践区)

充分融合了传统生态手法,集成应用了“节能减排、资源回用、环境宜居、智能高效”等四大领域的低成本适用技术和部分前瞻性技术,生动诠释了最佳实践的生态环保理念。

提出并诠释了生态建筑“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理念内涵。

该建筑汲取了传统民居天井采光、自然通风、景观水体等生态手法,自主创新并集成应用了超低能耗围护系统,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再生能源,热湿独立空调、雨污水等资源回用,环境智能监控等多项关键技术。

 

沪上·生态家

法国巴黎植物墙建筑:

垂直花园

创造性地使用植物作为构成建筑的“材料”,成功地构筑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垂直花园”。

植物墙不仅为城市环境增添了勃勃生机,而且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减缓噪声污染,降低建筑物吸收的太阳辐射,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成都“活水公园”案例:

该案例是微缩版的成都活水公园,其原型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

新加坡馆:

美丽的热带“空中花园”。

卢森堡馆:

郁郁葱葱的葡萄架和树木环绕着一座小巧的咖啡色城堡,十分直观地图解了“卢森堡”中文的含义:

森林中的城堡。

芝加哥案例:

将它的绿色屋顶带到了上海。

绿色屋顶在芝加哥已经安装了600多个,面积超过700万平方英尺。

城市未来馆:

花园之城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五种状态之一,城市的绿化和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让街道成为孩子们的运动场。

杭州案例:

展馆采用多样艺术形式与高科技展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杭州生态治城的成果。

世博园区实践:

“正生态城市”概念,“快乐生态”概念

“正生态城市”理念,在原来零排放的基础上,变成负排放,在原来消耗能源的基础上变成一个节能、采能、增能的过程。

1)净水(把受到轻度污染的水,经过城市系统循环处理,消除原有的污染)

2)采能(采集自然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源热泵)

3)增绿(直接绿地,间接绿地:

屋顶绿地,底层绿地,竖向绿化)

4)降温(喷雾)

在整个生态环境中,还提出“快乐生态”的概念,不仅是保持生态平衡而且是生态质量越来越好,比原来更好,在里面活动的人都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都市生态(采能,增绿,净水,降温)

快乐生态(加强生态意识,增长环保知识,参与生态实践)

 

二、“零碳”生活

上海世博会告诉我们,低碳的目标可能还是“太低”了,未来城市要追求的是“零碳”。

所谓“零碳”,就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低碳”甚至“零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会成为潮流。

现在达到零碳还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但有理由相信,它绝对不再只是梦想。

英国伦敦“零碳社区”案例

 

零碳社区

伦敦的零碳馆原型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建成于2002年,社区内有包括公寓、复式住宅和独立洋房在内的82套住房,实现了高密度与舒适生活、零能耗与零排放的完美结合。

房间的屋顶,装有可自由转动的“风帽”,可以根据风向自由转动,利用屋内外气压差带动空气流动,将新鲜空气输入每个房间,同时带走屋内废气,不开窗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房间装有保温系统,在白天充分吸收热量,晚上就转化为室内热能用以保暖,而且电热联产系统还会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能源完全实现自给自足。

在用水上,房屋的雨水收集系统会将屋檐流下的雨水导入储水器中,用于冲洗马桶、灌溉植物,极大降低对自来水的需求。

  馆内的路面没有采用非石油沥青,而是使用旧轮胎回收制成。

家具全部用废料改装制成。

房间里的餐具是可食用材料制成。

房屋坡顶上的绿色植被吸引并转化为氧气。

阿联酋“无碳城市”:

在上海世博园内,除了伦敦零碳馆,还有阿联酋“无碳城市”设计的零碳城。

世博园区实践:

通过使用新能源车等方式做到零碳或低碳排放。

 

三、和谐城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1.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的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运用并使之为大众服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实现城市发展过程中时间序列的和谐。

世博园区实践—“记住城市过去的辉煌,留存城市历史的记忆”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将有25万平方米经过改建的优秀老建筑,此举打破了150年来历届世博会上全部使用新场馆的老模式。

旧建筑再利用对于当前的城市转型和更新发展是一个必要的发展过程,它能够提升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功能。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旧建筑再利用是一项对城市环境友好的举措,它可以节约建设资源和成本,避免因拆除重建而导致的无谓浪费;从文化的多元性来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持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和艺术风格,使城市和街道景观变得丰富起来。

中国船舶馆:

旧厂房重新优化设计和改造,增添了弧线构架,形似船的龙骨,突出船舶馆的企业形象;又形似龙的脊梁,借喻中国民族工业坚强的精神。

 

旧厂房改造的中国船舶馆

美洲联合馆:

上钢三厂厚板车间改造:

西环路以东的厚板车间将被改造为容纳美洲联合馆与餐饮、服务设施等功能的综合性建筑,其中的美洲联合馆也将成为本届世博会唯一一座利用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国家展馆。

将新、老建筑元素穿插、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不仅创造一个节能的、生态的、宽敞实用的展览空间和服务空间,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对话。

澳门“德成按”案例:

德成按建于1917年,原为澳门富商高可宁的物业,曾经是澳门最大的当铺。

2001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为保存澳门的历史文化,出资140万澳门元将这座私人产业复原,建成“文化会馆”和“典当博物馆”。

上海世博会上,澳门将重现这一文物保护的典范。

利物浦案例:

外部区域将展示利物浦世界遗产遗址的模型,在周边用液晶电视展示利物浦的文化、历史、商业和历史建筑。

内部区域为虚拟生活体验区,游客可以通过模拟现实来体验利物浦以前和现在的历史建筑和环境。

西安大明宫案例:

城市最佳实践区“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它依照大明宫主殿—含元殿西翼的栖凤阁为蓝本,以唐代阙楼建筑艺术的代表“三出阙”形式为设计思路,以唐栖凤阁1:

1比例复原实体。

2.人与人的和谐

强调城市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和谐,重视区域中各城市之间、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集团之间居民生活的和谐。

思科馆:

网真技术实现了全球“面对面”交流的可能。

通过结合创新的视频、音频和交互式组件,在人与人之间、各个场所之间、工作生活各个方面之间,你能可以与处在全球各个地方的人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世博园区实践—无障碍沟通,“上海世博会会场连接全世界”

上海世博会,就是一个微缩的地球村。

在这里,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不同的国家、民族、城市、文化互相对话、学习与借鉴。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存在任何障碍。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和世界各主要国家、主要城市进行密切的联系。

每个信息点都与相关的国家、城市、企业相联系。

如亚洲馆可以和亚洲一些国家联系,如果是日本馆就可以和日本联系,东京馆就可以和东京联系。

3.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瑞士馆:

主题“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一直以来都在寻找城乡和谐、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宁波馆案例(城市最佳实践区):

中国滕头“城市化与生态和谐”实践,滕头所营造的“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实践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

台北案例:

“迈向资源循环永续社会的城市典范”。

世博园区实践—“地下城市”概念

世博会期间,大量人流和物流在空间上集中,在不同高度上集成了不同的功能。

纵向看,在城市的最底层是地铁系统,即地下快速交通系统。

在-2米至+4米之间,设置了市政管网系统。

在+4至+7米之间是绿化层面,这个层面大部分是架空的,在它的底下有一些生态设施,形成一个完整的和谐城市的概念。

世博园区实践—垃圾管道输送

世博园区内产生的全部垃圾将进行分类处理。

其中,浦东“一轴四馆”永久建筑区域的垃圾将建设管道气力输送系统,通过全封闭的气动力输送管道,应用电脑程序控制垃圾分类收集、运送流程,减少污染。

 

四、智能互联、高效便捷的生活

1.智能互联,物联网

思科馆“智能互联城市”:

以“智能+互联生活”为主题,将向世人呈现其在“智能+互联城市”领域的创新科技及成就,以演绎思科在交通、公共设施、建筑、学习、娱乐、政府服务及医疗等方面的领先理念。

通过创新网络技术实现的全球视频互联和协作。

参观者将亲身体验一座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减少碳足迹、并确保环境可持续性的城市。

 

思科:

智能+互联生活

韩国企业联合馆:

“智慧之家”,让参观者体会一次“特别生活”。

比如在外工作时,能通过高科技设计程序,遥控家中的电器;或者通过导航系统的指示,合理选择出行时的交通工具等。

香港“智能卡、智能城市、智能生活”:

展示全球首屈一指、目前香港市民广泛使用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八达通卡”。

这种卡可以作为电子货币、出入住宅写字楼的通行证、图书馆的借书证,智能的身份证。

持证可以上网进行电子交易、通过自助信息亭预订体育康乐设施、用作入境检查等,包括以后作为能源卡来使用。

极大地方便了市民,节约了时间。

信息通信馆:

给出的实现时间是2020年。

那时候,用户不但可以遥控家用电器,还能在家中利用太阳能自发电,让这些“绿电”输入电网,获取报酬。

另外,智能电网能“自我检测”,即自动绕过故障节点寻找新路径,这种自我补偿会使电压相当稳定,即使短暂停电,用户可能也会没有感觉。

城市未来馆:

轻触冰箱旁的触摸屏上的牛奶,立刻就会跳出冰箱中所存牛奶的出产地—某个农场,还可以从屏幕上看到农场内的工作画面。

如果你点击购买日期与地点,屏幕立即给出答案,并跳出某社区超市的图像,随后是一张超市当日到货清单。

点击“健康小贴士”,马上显示字幕:

“该包装牛奶含XX卡路里热量,建议一天喝两杯。

2.智能机器人

上海企业联合馆—智能机器人:

展馆中亮相的还有目前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体型最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它的主要功能是“做菜”。

控制人员只需要按下几个按钮,它就会麻利地完成切菜、配菜、加调味、炒菜等动作,做出一道具有大师水准的菜肴。

沪上生态家案例—未来机器人:

展馆有一个老年公寓,那里有着穿粉红围裙、有着一双大眼睛的“女管家”和一个孔武有力、有着六条自由机械臂的“男管家”。

这两台机器人“管家”可以接受用户通过手机、电话等方式完成的指令,泡咖啡、开门、取物,样样都行。

而且,它们还能监测包括门窗入侵、火灾、烟雾、煤气泄漏等信息。

更妙的是,它们的背后被设计成一张座椅,并装有控制手柄,可供老人们当轮椅使用。

机器人合唱:

“绝对”合唱团:

瑞士馆名叫“绝对”的合唱团是由22个不同大小,不同造型的机器人组成的,将为我们呈现一个和谐且具有超现实意味的声音调色板。

3.快乐出行

丹麦欧登塞案例:

自行车的复活:

古老的出行方式在最现代的都市里复活了,丹麦的自行车道上,不仅有停车场、打气点,还有统计自行车流量的“自行车晴雨表”。

丹麦人想要表达的是,选择自行车,不仅为了环保和健康,更是一种享受生活的心态,一种寻求平静淡泊的人生真谛。

德国不来梅案例:

“公共交通拼车工程”:

缓解城市拥堵,该方案在手机芯片内预设密码,通过简单呼叫,可让“拼车自愿者”驾车到就近的上车站点停靠,等候其他市民拼车。

大幅增加社会车辆的载客效率。

有关人士指出,如果将其运用到上海(假设1900万人口),至少可以减少75万辆私车的出行,节省750公里长的停车车位。

城市未来馆:

我们看到了未来快乐出行的可能。

在一段描述未来出行的影片中,分别身处集团总部、另一城市家中和某海岛实验室中的甲、乙、丙三人正在开视频会议,他们决定从不同的地点、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达同一个机场赶同一个航班出差。

甲从公司出发,坐城际高铁、换磁悬浮前往机场;乙从家中出发,开车驶上“机场高速”,在智能导航协助下一路直达;丙从海岛出发,乘坐一艘快艇,同时用手机预订了一辆出租车。

利用科技支持下的立体换乘系统、手机车票支付、电容公交车、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三人顺利达成目标。

上汽-通用汽车馆:

利用电气化和车联网两大技术,未来城市交通将实现零油耗、零排放、零堵塞和零事故。

新型概念车EN-V比现在的汽车轻3倍,长度也短3倍,目前一个停车位可以停放5辆EN-V。

它的马达动力由锂电池提供,可通过普通家庭电源充电,完全实现零排放,而且可以实现原地转弯。

在自动驾驶模式下,EN-V能够通过对实时交通信息的分析,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从而大大缓解交通堵塞;通过车载传感器和摄像系统,它还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在遇到障碍物或者行驶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做出迅速的调整,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更妙的是,你可以在途中放开双手,上网和朋友进行实时沟通,形成一个在路途中的社交无线网络。

世博会实践—“交通—让出行更方便”

IP管理系统概念,提供多种交通方式及信息化的管理,客流均衡地引入,均衡地离开。

还可延伸到交通安全管理,在会场发生突发事件,这个IP卡就会自动发出救援信息,然后通过周边的信息反馈系统,救援人员、救援车辆、设备及时到位。

并在规划中提出“公交列车”的交通方式。

加快交通流量,增加交通密度,用来解决场内的大量人流的交通问题。

世博交通体系是以世博园区为中心节点,由交通方式转换枢纽、交通服务通道和辅助交通网络、交通管理目标区域、相关道路功能管理等构成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

它在空间布局上,将被划分为四个交通策略目标区域:

绿色交通区、缓冲交通区、魅力交通区和交通家园区。

绿色交通区将充分体现交通的绿色观念、绿色方式、绿色工具和绿色环境等理念。

五、节能环保

1.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源热泵,江水源利用等等。

 

主题馆:

绿色能源

主题馆:

太阳能“力量”大,上海世博园区将大面积使用太阳能,主题馆、中国馆、南市电厂等主要场馆及部分设施上都将安装太阳能。

建成后,世博园区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到4.5兆瓦,是目前国内城市市区太阳能集中应用规模最大的区域。

日本馆:

会呼吸的展馆:

展馆外部由可发电的超轻型薄膜包围,而展馆内将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

环境控制技术的使用,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得到利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实现了高效导光、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俄罗斯馆:

以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将是俄罗斯“创新展区”展出的一大亮点,例如潮汐电站和核电新技术都将展出。

汉堡之家案例:

德国“汉堡之家”将通过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使用,实现建筑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和零废气排放,结合上海的气候特点,创造出相对隔离的空间,无需采用任何取暖设备或空调就能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和环境,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

世博园区实践:

公共交通清洁动力:

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将使用、展示各种新型科技交通工具,3种清洁动力汽车包括新型无轨电车、超级电容车以及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混合动力车。

2.绿色环保材料

马德里案例:

“竹屋”和“空气树”: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府进行了欧洲规模最大的社会住宅建设,以“竹屋”和“空气树”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新型环保材料、先进的生态技术以及有效的建造流程在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挪威馆:

挪威木材与中国竹子的黏合:

在挪威的木构造技术里,有一种很先进的木胶合板技术,可以做成大尺度的建筑构件,且保留木材本身固有的亲切质感。

通过将挪威的胶合层木和中国竹子黏合在一起结合成一种新的材料“黏竹”,它成为模型树的原材料,并可在展后再利用。

波兰馆:

材料的解决方案:

以剪纸民间艺术为主题构造设计,充满视觉体验。

其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成为一大重点。

他们找到了满意的解决方案—木板。

展馆的外表层受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启发的独特设计,选用浸渍激光切割胶合板,安装在一块一块的胶合板建筑模块上。

然后再在模块的表面装上玻璃、聚碳酸酯,以及防水或防紫外线辐射的材料,构成墙体。

西班牙馆:

绿洲竹篮天然降温:

实体结构以钢建筑材料为主,外墙将覆盖有西班牙风格的柳条编织品。

建筑材料以环保材料为主,“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了日后的拆卸,也可以让自然光可以随意的透过钢管和柳条射进室内”。

展馆内部主要使用了竹子和半透明纸作为材料,顶部则使用太阳能板。

印度尼西亚馆:

用竹子盖房子:

竹子由于其绿色环保以及坚韧的特点,将成为引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材料。

3.节能

罗阿灯光案例:

法国罗阿大区展示“城市节能照明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经验,将绿色照明的最新技术和夜景迷人的艺术效果完美结合,利用不同的灯光组合成一些特别图案,通过灯光的移动和声响来提升视听效果。

“24小时太阳报”新总部办公楼案例:

大量采用可持续性的材料、技术和工艺。

建筑外墙大面积采用自重轻、高透明、防震的滤膜双层玻璃。

建筑窗户外部是一套可以根据数百个内部或外部感应器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开关的卷帘系统,以此通过夏日遮光和冬日采光来达到节能的效果。

建筑外墙表层的陶土面砖则采用了可循环利用的制作材料和低能耗的构造工艺。

轻薄的金属屋顶如飞毯般覆盖了整个建筑物,屏蔽和过滤了紫外线,起到了遮阳伞的作用。

加拿大卡尔格雷水中心案例:

每年可以减少10万加元的能源消耗和71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可以减少72%的废水排放,建筑的垃圾转换回收率超过90%。

采用的科技手段有:

建筑保温,减少能耗;可调节的窗户,帮助监控和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中水回用系统,用于冲厕;屋顶辐射降温系统与地板下通风系统;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可回收材料等。

创造尽可能多的绿色空间,例如停车场做成公园,并在周末对周边居民开放。

瑞典馆:

瑞典馆有四分之一的空间是用新型木材建设的,这部分被绿色植物簇拥的木结构建筑,高约20米,被设计为瑞典馆的入口大厅。

瑞典馆其余的四分之三部分,虽然使用了钢结构,但也蕴含了创新科技。

如其外墙特殊的钢板对阳光具有一定反射作用,表面有许多孔洞,且与建筑内墙之间留有间隙,可通风隔热,减少能耗。

世博园区实践:

半导体照明—用灯光书写科技艺术

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照明主体将采用被称为“21世纪绿色光源”的半导体照明(LED),这也是半导体照明首次在城市街区的大规模集中使用。

“会唱歌的地板”,“站在上面能踩出涟漪的水面”,“随着人数增多,会迅速显出枝繁叶茂的植物”。

用高效、集成、人性化与可持续的技术手段实现园区灯光美的享受。

策略层面,塑造高效节能的城市照明范例;文化层面,创建世博园区历史遗迹的生态保护型照明模式;技术层面,第一次大规模地在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实现集成应用半导体技术;人文层面,让人们在与灯光艺术的互动体验中享受照明科技所带来的创意生活;产业层面,实现“中国制造”产品的最大化应用。

4.资源的循环利用

资源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利用,淤泥制砖,粉煤灰砖,历史建筑材料利用,建材回收;中水利用;除了收集阳光、利用雨水之外,可降解和回收的材料;

日本产业馆:

位于原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内,将利用约4000平方米的旧厂房进行改建。

日本产业馆特别重视环保的再利用,内部装修大量采用再生纸纸管,工作人员的制服也使用了旧衣服循环利用后的布料。

万科馆:

麦秆压缩成为硬度、密度合格的板材既能节约木材,又可以保护环境;“定向秸秆结构板”技术,在将圆筒状的麦秆劈成条状后,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压缩,并加上一种特制的零甲醛胶水的粘合,制造出的板材不论是在硬度和密度上都和市场上现有的最硬、最致密的板材不相上下,从而完全可以替代任何木材;

台北案例:

“垃圾分类回收及处理”政策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让资源无限循环。

沪上.生态家案例:

15万块老石库门砖,砌筑建筑立面灰砖“呼吸墙”,成为“沪上22生态家”最点睛的妙笔。

这些老门砖还用以铺砌楼梯踏面及雨水回收景观水池。

用旧厂房拆迁回收的型钢经处理后拼装焊接加工成“生态核”、钢楼梯等钢结构。

英国伦敦“零碳社区”案例:

 馆内的路面没有采用非石油沥青,而是使用旧轮胎回收制成的。

家具全部用废料改装制成,地毯则是手绘的,由于太过精美,没有人会质疑它们曾经是“垃圾”。

当然,你还担心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问题。

这些房间里的餐具是可食用材料制成的,不过味道可不敢保证。

但是,它们可以与厨房的生物垃圾一起,被收集到生物能炉内,用于发电与发热,烧饭用的沼气就是食物残渣在地下发酵产生的。

世博园区实践:

将来要拆除的场馆采用环保材料,以及场馆的后续利用。

六、世博建筑

各种建筑、展馆凝结着世博会所展示的科技与文化成果,反映着世博会所思考和前瞻的理念。

它们代表着21世纪的建筑新思潮—节能、环保、绿色、和谐,将为21世纪的人居提供示范。

1.中国馆:

绿色地标

 

中国馆:

绿色地标

1)调节室温—自遮阳体系,半室外玻璃廊

  中国国家馆造型层叠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

2)减排降耗—节能照明系统,制冰技术

  中国国家馆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

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

比如,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

中国馆的制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用电负荷,建筑的节能系统将使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

3)节能环保—通风性能,太阳能技术

  中国馆不仅通风性能良好,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

中国馆的顶部、外墙上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

4)循环自洁—雨水收集系统,人工湿地技术

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

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2.主题馆:

科技新秀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将向世人展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作为世博会的永久性场馆,主题馆在节能降耗方面独具匠心。

“主题馆的设计方案既突出反映了上海城市肌理的特征、城市生活的记忆空间和上海令人陶醉的城市意象,还考虑了外墙与屋面的保温与隔热、屋面通风与采光等各项建筑要素”,有关专家曾表示:

“建成后的主题馆,将是代表上海现代化城市面貌的经典建筑,成为一座绿色、节能、环保的场馆。

1)建筑科技—无柱大空间

一号展厅长180米、宽108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二号展厅与三号展厅隔而不断,长180米、宽126米、梁底净高14米,面积24000多平方米,世博会历史上最大展馆之一,展馆的钢管桁架安装采用机器人滑移安装技术。

此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拥有国家专利,滑行最大距离达180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节能发电—太阳能屋面

  主题馆屋面大面积铺设太阳能板,采用并网发电运行方式,将太阳能发电传回城市电网中。

太阳能总发电量2.57兆瓦(1兆瓦等于1000千瓦),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

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

3)调节室温—生态绿墙

  主题馆东西立面设置垂直生态绿化墙面,面积达5000平方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待建生态墙。

夏季,可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并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冬季,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可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4)满足复杂的钢结构设计—绿色钢材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设计融合了“里弄”、“老虎窗”等老上海建筑元素。

为了既凸显建筑风格,又倡导绿色科技,环保、节能、可重复使用和绿色功能的钢材成为首选。

3.世博轴:

让阳光倾入地下

1)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