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89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docx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新集答辩

1、晶体

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2、中间相

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为基或以B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

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亚稳相

亚稳相指的是热力学上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却成加热过程中,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学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转变为稳定相而暂时稳定存在的一种相。

4、配位数

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再结晶

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6、伪共晶

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7、交滑移

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

8、过时效

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先后析出GP区,θ”,θ’,和θ。

在开始保温阶段,随保温时间延长,硬度强度上升,当保温时间过长,将析出θ’,这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将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9、形变强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10、固溶强化

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11、弥散强化

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在材料内,则这种材料的强度往往会增加,称为弥散强化。

12、不全位错

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13、扩展位错

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

14、螺型位错

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15、包晶转变

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16、共晶转变

由一个液相生成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7、共析转变

由一种固相分解得到其他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8、上坡扩散

溶质原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处扩散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

表明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

度而非浓度梯度。

19、间隙扩散

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

20、成分过冷

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21、一级相变

凡新旧两相的化学位相等,化学位的一次偏导不相等的相变。

22、二级相变:

从相变热力学上讲,相变前后两相的自由能(焓)相等,自由能(焓)的一阶偏导数相等,但二阶偏导数不等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如磁性转变,有序-无序转变,常导-超导转变等

23、共格相界

如果两相界面上的所有原子均成一一对应的完全匹配关系,即界面上的原子同时处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相邻两晶体所共有,这种相界就称为共格相界。

24、调幅分解

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成结构相同、成分不同的两个相的过程。

25、回火脆性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随回火温度的提高,其塑性、韧性提高,但在特定的回火温度范围内,反而形成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对于钢铁材料存在第一类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他们的温度范围、影响因素和特征不同。

26、再结晶退火

所谓再结晶退火工艺,一般是指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27、回火索氏体

淬火刚在加热到400-600℃温度回火后形成的回火组织,其由等轴状的铁素体和细小的颗粒状(蠕虫状)渗碳体构成。

28、有序固溶体

当一种组元溶解在另一组元中时,各组元原子分别占据各自的布拉维点阵的一种固溶体,形成一种各组元原子有序排列的固溶体,溶质在晶格完全有序排列。

29、非均匀形核

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来表面形核。

30、马氏体相变

钢中加热至奥氏体后快速淬火所形成的高硬度的针片状组织的相变过程。

31、贝氏体相变

钢在珠光体转变温度以下,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范围内(550℃-230℃)的转变称为贝氏体转变。

32、铝合金的时效

经淬火后的铝合金强度、硬度随时间延长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之为时效,也称铝合金的时效。

33、热弹性马氏体

马氏体相变造成弹性应变,而当外加弹性变性后可以使马氏体相变产生逆转变,这种马氏体称为热弹性马氏体。

或马氏体相变由弹性变性来协调。

这种马氏体称为热弹性马氏体。

34、柯肯达尔效应

反映了置换原子的扩散机制,两个纯组元构成扩散偶,在扩散的过程中,界面将向扩散速率快的组元一侧移动。

35、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当马氏体相变的形状变化是通过弹性变形来协调时,称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36、非晶体

原子没有长程的周期排列,无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等。

37、致密度

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38、多滑移

当外力在几个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相等并同时达到了临界分切应力时,产生同时滑移的现象。

39、过冷度

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

40、间隙相------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X/rM<0.59时,形成的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相,称为间隙相。

间隙化合物------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X/rM>0.59时,形成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相。

41、全位错

把柏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位错称为全位错。

42、滑移系

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及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一个滑移系。

43、离异共晶

共晶体中的α相依附于初生α相生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β推到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体两组成相相间的组织特点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体称为离异共晶。

44、均匀形核

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存在均匀地生长的,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

45、刃型位错

晶体中的某一晶面,在其上半部有多余的半排原子面,好像一把刀刃插入晶体中,使这一晶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称为刃型位错。

46、细晶强化

晶粒愈细小,晶界总长度愈长,对位错滑移的阻碍愈大,材料的屈服强度愈高。

晶粒细化导致晶界的增加,位错的滑移受阻,因此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47、双交滑移

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称为双交滑移。

48、单位位错

把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

49、反应扩散

伴随有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相的扩散称为反应扩散。

50、晶界偏聚

由于晶内与晶界上的畸变能差别或由于空位的存在使得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上的富集现象。

51、柯氏气团

通常把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后,在位错周围偏聚的现象称为气团,是由柯垂尔首先提出,又称柯氏气团。

52、形变织构

多晶体形变过程中出现的晶体学取向择优的现象叫形变织构。

53、点阵畸变

在局部范围内,原子偏离其正常的点阵平衡位置,造成点阵畸变。

54、稳态扩散

在稳态扩散过程中,扩散组元的浓度只随距离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

55、包析反应

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56、非共格晶界

当两相在相界处的原子排列相差很大时,即错配度δ很大时形成非共格晶界。

同大角度晶界相似,可看成由原子不规则排列的很薄的过渡层构成。

57、置换固溶体

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

58、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

59、二次再结晶

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60、伪共析转变

非平衡转变过程中,处在共析成分点附近的亚共析、过共析合金,转变终了组织全部呈共析组织形态。

61、肖脱基空位

在个体中晶体中,当某一原子具有足够大的振动能而使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制约作用,跳离其原来位置,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上而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称为肖脱基空位。

62、弗兰克尔空位

离开平衡位置的原子挤入点阵中的间隙位置,而在晶体中同时形成相等数目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63、非稳态扩散

扩散组元的浓度不仅随距离x变化,也随时间变化的扩散称为非稳态扩散。

64、时效

过饱和固溶体后续在室温或高于室温的溶质原子脱溶过程。

65、回复

指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构和性能变化的阶段。

66、相律

相律给出了平衡状态下体系中存在的相数与组元数及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f=C+P-2,f为体系的自由度数,C为体系的组元数,P为相数。

67、合金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68、孪晶

孪晶是指两个晶体(或一个晶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这两个晶体就称为孪晶,此公共晶面就称孪晶面。

69、相图

描述各相平衡存在条件或共存关系的图解,也可称为平衡时热力学参量的几何轨迹。

70、孪生

晶体受力后,以产生孪晶的方式进行的切变过程叫孪生。

71、晶界

晶界是成分结构相同的同种晶粒间的界面。

72、晶胞

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73、位错

是晶体内的一种线缺陷,其特点是沿一条线方向原子有规律地发生错排;这种缺陷用一线方向和一个柏氏矢量共同描述。

74、偏析

合金中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75、金属键

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76、固溶体

是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溶剂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77、亚晶粒

一个晶粒中若干个位相稍有差异的晶粒称为亚晶粒。

78、亚晶界

相邻亚晶粒间的界面称为亚晶界。

79、晶界能

不论是小角度晶界或大角度晶界,这里的原子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平衡位置,所以相对于晶体内部,晶界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高出的那部分能量称为晶界能,或称晶界自由能。

80、表面能

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81、界面能

界面上的原子处在断键状态,具有超额能量。

平均在界面单位面积上的超额能量叫界面能。

82、淬透性

淬透性指合金淬成马氏体的能力,主要与临界冷速有关,大小用淬透层深度表示。

83、淬硬性

淬硬性指钢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主要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84、惯习面

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85、固相烧结

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86、珠光体

铁碳合金共析转变的产物,是共析铁素体和共析渗碳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87、莱氏体

铁碳相图共晶转变的产物,是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88、柏氏矢量

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89、空间点阵

指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是人为的对晶体结构的抽象。

90、范德华键

由瞬间偶极矩和诱导偶极矩产生的分子间引力所构成的物理键。

91、位错滑移

在一定应力作用下,位错线沿滑移面移动的位错运动。

92、异质形核

晶核在液态金属中依靠外来物质表面或在温度不均匀处择优形成。

93、结构起伏

液态结构的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94、重心法则

处于三相平衡的合金,其成分点必位于共轭三角形的重心位置。

95、应变时效

第一次拉伸后,再立即进行第二次拉伸,拉伸曲线上不出现屈服阶段。

但第一次拉伸后的低碳钢试样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拉伸,则拉伸曲线上又会出现屈服阶段。

不过,再次屈服的强度要高于初次屈服的强度。

这个试验现象就称为应变时效。

96、枝晶偏析

固溶体在非平衡冷却条件下,匀晶转变后新得的固溶体晶粒内部的成分是不均匀的,先结晶的内核含较多的高熔点的组元原子,后结晶的外缘含较多的低熔点的组元原子,而通常固溶体晶体以树枝晶方式长大,这样,枝干含高熔点组元较多,枝间含低熔点组元原子多,造成同一晶粒内部成分的不均匀现象。

97、临界变形度

给定温度下金属发生再结晶所需的最小预先冷变形量。

98、电子化合物

电子化合物是指由主要电子浓度决定其晶体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又称休姆-罗塞里相。

凡具有相同的电子浓度,则相的晶体结构类型相同。

99、同质异构体

化学组成相同由于热力学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晶体结构。

100、再结晶温度

形变金属在一定时间(一般1h)内刚好完成再结晶的最低温度。

101、布拉菲点阵

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102、配位多面体

原子或离子周围与它直接相邻结合的原子或离子的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称为原子或离子的配位多面体。

103、施密特因子

亦称取向因子,为cosΦcosλ,Φ为滑移面与外力F中心轴的夹角,λ为滑移方向与外力F的夹角。

104、拓扑密堆相

由两种大小不同的金属原子所构成的一类中间相,其中大小原子通过适当的配合构成空间利用率和配位数都很高的复杂结构。

由于这类结构具有拓扑特征,故称这些相为拓扑密堆相。

105、间隙化合物

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X/rM>0.59时,形成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相,通常称为间隙化合物。

106、大角度晶界

多晶材料中各晶粒之间的晶界称为大角度晶界,即相邻晶粒的位相差大于10o的晶界。

107、小角度晶界

相邻亚晶粒之间的位相差小于10º,这种亚晶粒间的晶界称为小角度晶界,一般小于2º,可分为倾斜晶界、扭转晶界、重合晶界等。

108、包晶转变

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109、包析反应

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110、包析转变

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

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111、粗糙界面

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光滑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应是只有少数几个原子位置被占据,或者极大部分原子位置都被固相原子占据,即界面基本上为完整的平面,这时界面呈光滑界面。

112、临界分切应力

滑移系开动所需的最小分切应力;它是一个定值,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与外力取向无关。

113、成分过冷

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114、堆垛层错

实际晶体结构中,密排面的正常堆垛顺序有可能遭到破坏和错排。

115、单晶体-----是指在整个晶体内部原子都按照周期性的规则排列。

多晶体-----是指在晶体内每个局部区域里原子按周期性的规则排列,但不同局部区域之间原子的排列方向并不相同,因此多晶体也可看成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小单晶体(晶粒)组成

116、对称倾斜晶界

晶界两侧晶体互相倾斜晶界的界面对于两个晶粒是对称的,其晶界视为一列平行的刃型位错组成。

117、加工硬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原因:

随变形量增加,位错密度增加,由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堆积、缠结),使得位错难以继续运动,从而使变形抗力增加;这是最本质的原因。

118、电子浓度

化合物中每个原子平均所占有的价电子数,用e/a表示。

119、二次再结晶

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120、割阶-----若由运动的位错线或发生交割形成的曲折线段垂直于位错的滑移面时,则称为割阶。

交割------当一位错在某一滑移面上运动时,会与穿过滑移面的其他位错交割。

扭折------若由运动的位错线或发生交割形成的曲折线段在位错的滑移面上时,称为扭折。

121、结构起伏

液态结构的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集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122、晶格畸变

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扭曲,称晶格畸变。

从而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电阻升高,密度减小等。

123、扩展位错

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

124、扩散概念:

扩散------热激活的院子通过自身的热震动克服束缚而迁移它处的过程。

自扩散------不依赖于浓度梯度,而仅由热振动而产生的扩散。

互扩散------在置换式固溶体中,两组元互相扩散。

间隙扩散-----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

反应扩散------伴随有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相的扩散称为反应扩散。

空位扩散-----扩散原子从正常位置跳动到邻近的空位,即通过原子与空位交换位置而实现扩散。

每次跳迁须有空位迁移与之配合。

下坡扩散------组元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迁移的扩散的过程称为下坡扩散。

上坡扩散------组元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迁移的扩散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

稳态扩散------扩散组元的浓度只随距离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

非稳态扩散-----扩散组元的浓度不仅随距离x变化,也随时间变化的扩散称为非稳态扩散。

扩散系数------相当于质量浓度为一时,单位时间内的扩散通量。

互扩散系数-----在互扩散当中,用来代替两种原子的方向相反的扩散系数D1、D2。

体扩散-----物质在晶体内部的迁移过程。

表面扩散-----是指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原子团在固体表面沿表面方向的运动。

当固体表面存在化学势梯度场,扩散物质的浓度变化或样品表面的形貌变化时。

晶界扩散------是指原子沿着晶界渗入晶粒。

125、离异共晶

共晶体中的α相依附于初生α相生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β推到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体两组成相相间的组织特点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体称为离异共晶。

126、密勒指数

由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组成,晶面指数表示晶面的方向,晶向指数表示晶体中点阵方向。

127、偏晶转变

是一个液相L1分解出一个固相和另一成分的液相L2的转变。

有可能产生偏晶转变的二元系往往在液态时两组元只能部分溶解,或几乎不溶解。

128、近程有序

在非晶态结构中,原子排列没有规律周期性,原子排列从总体上是无规则的,但是,近邻的原子排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就是“短程有序”。

129、晶带轴

所有平行或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此直线称为晶带轴。

130、晶界偏聚

由于晶内与晶界上的畸变能差别或由于空位的存在使得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上的富集现象。

131、临界分切应力

滑移系开动所需的最小分切应力;它是一个定值,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与外力取向无关。

132、去应力退火

利用回复现象将冷变形金属低温加热,既稳定组织又保留加工硬化,这种热处理方法称去应力退火。

133、施密特因子

亦称取向因子,为cosΦcosλ,Φ为滑移面与外力F中心轴的夹角,λ为滑移方向与外力F的夹角。

134、调幅分解

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成结构相同、成分不同的两个相的过程。

135、晶粒的长大:

正常长大,异常长大

正常长大-----大多数晶粒几乎同时长大,晶粒长大的驱动力是降低其界面能,晶粒界面的不同曲率是造成界面迁移的直接原因,界面总是向曲率中心的方向移动。

异常长大(不连续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少数晶粒突发性不均匀长大,使晶粒之间尺寸差别显著增大,直至这些迅速长大的晶粒完全相互接触为止。

136、自扩散-----不依赖于浓度梯度,而仅由热振动而产生的扩散。

互扩散-----在置换式固溶体中,两组元互相扩散。

扩散系数-----相当于质量浓度为一时,单位时间内的扩散通量。

互扩散系数-----在互扩散当中,用来代替两种原子的方向相反的扩散系数D1、D2。

体扩散-----物质在晶体内部的迁移过程。

表面扩散-----是指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原子团在固体表面沿表面方向的运动。

当固体表面存在化学势梯度场,扩散物质的浓度变化或样品表面的形貌变化时。

晶界扩散-----是指原子沿着晶界渗入晶粒。

137、临界晶粒

由于新相形核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减少,而新相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增加,所以新相的晶核必须具有或超过一定临界尺寸r*才能成为稳定的晶核,半径为r*的晶核称为临界晶核。

138、平面状

在正温度梯度下,纯晶体凝固时,粗糙界面的晶体其生长形态呈平面状,界面与相面等温而平行树枝晶。

1位错滑移的特点:

1)刃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垂直,而螺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平行;

2)无论刃型位错还是螺型位错,位错的运动方向总是与位错线垂直的;(伯氏矢量方向代表晶体的滑移方向)

3)刃型位错引起的晶体的滑移方向与位错运动方向一致,而螺型位错引起的晶体的滑移方向与位错运动方向垂直;

4)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柏氏矢量一致;位错滑移后,滑移面两侧晶体的相对位移与柏氏矢量一致。

5)对螺型位错,如果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这称为交滑移(双交滑移)

2晶界特性:

1)晶粒的长大和晶界的平直化能减少晶界面积和晶界能,在适当的温度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须原子扩散实现

2)晶界处原子排列不规则,常温下对位错的运动起阻碍作用,宏观上表现出提高强度和硬度;而高温下晶界由于起粘滞性,易使晶粒间滑动;

3)晶界处有较多的缺陷,如空穴、位错等,具有较高的动能,原子扩散速度比晶内高;

4)固态相变时,由于晶界能量高且原子扩散容易,所以新相易在晶界处形核;

5)由于成分偏析和内吸附现象,晶界容易富集杂质原子,晶界熔点低,加热时易导致晶界先熔化;?

过热

6)由于晶界能量较高、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以及晶界富集杂质原子的缘故,晶界腐蚀比晶内腐蚀速率快。

3塑性变形的方式:

主要通过滑移和孪生、还有扭折。

滑移是通过滑移面上的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

孪生与滑移的主要区别:

1,孪生通过晶格切变使晶格位向改变,使变形部分与未变形

部分呈镜面对称;而滑移不引起晶格位向改变。

2,孪生时,相邻原子面的相对位移量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滑移时滑移面两侧晶体的相对位移量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3,孪生所需要的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变形速度大得多

4比较说明间隙固溶体、间隙化合物

间隙固溶体:

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成为间隙固溶体。

当溶质原子半径很小,使溶质与溶剂的原子半径差Δr>41%时可形成间隙固溶体,通常引起晶格畸变,为有限固溶体;同纯金属相比,会产生固溶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