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073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docx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

一、

一位美国的教育家要在我国的小学生中做一个实验。

一天,她来到一所学校,请校长找来三个四年级的学生。

她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只瓶子,又取出系着绳子的小铅锤。

她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头,先后把小铅锤都放在瓶子里。

她对三个学生说:

“这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水。

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正在一口没有水的井里玩。

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

”说完以后,她又问:

“记住了吗?

”三个小朋友齐声回答:

“记住了!

美国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

“危险,快上来!

一、二……”

小梅低声对两个同伴说:

“快!

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喊完,三个小朋友各自安稳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

那位教育家问小梅:

“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

”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教育家又问。

小梅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当然让别人先出去!

那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了小梅。

抱了好久才放下,她对校长说:

“美国这样的实验我做过多次,但每次都由于争着先往外拉铅锤,总要把瓶子掀翻。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3.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二、任弼时

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

他是很喜欢打靶的。

有一次,他住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员给他(创造、制造)一个靶子。

警卫员在老乡家里找到了一张芦苇席,做成一个靶子。

他问清芦苇席的来历后,马上叫警卫员送回去,他说:

“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的一点东西。

”他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员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

这个小门前面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

他(反对、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说:

“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违反。

如果(必须、需要)这样做,也得和人家商量,得到(答应、同意)。

”去年,任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的时候,请他写一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

他觉得这样做不合乎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

1.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用“//”给这段话分层,层次间是()关系。

3.这段话写任弼时同志的()件事。

写出每件事的大意。

 

 

4写出中心句。

  

 

清晨,推开窗户。

好大的雾呀!

哗—哗—我循声望去,看见一个人影。

是她,就是我天天看到的那个年轻的女清洁工。

我去菜场,特意走过她的身边。

她戴着手套,不停地挥动着扫把,把枯枝败叶、纸屑、果皮扫成一堆一堆……

从菜场回来,太阳出来了。

雾开始散了。

我特意从她身边走过。

她披了一身密密的细细的小水珠,连眉毛上也是,被阳光一照,闪着五彩的光。

我望着她,她也望着我。

啊,这两只眼睛多么坦然,多么明亮。

转眼间,她又专心地把一堆堆垃圾装上了车,拉走了,消失在晨雾中。

我想,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在她年轻的脸上,也会像母亲那样留下皱纹,在她头上也会出现白发。

但是,她给我们创造了清洁的生活环境。

这和医生给人们健康,演员使人们欢乐,教师让孩子成长,是完全一样的。

啊,年轻的女清洁工,我尊敬你。

1.给短文加上题目为《》。

2.给短文分段,概括每段段意。

 

 

3.年轻的女清洁工外表是什么样子的?

  

 

4.她闪光的心灵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

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

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

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

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

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

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

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

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

我爱牵牛花。

1.用短文中的句子给文章加上标题。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乐于:

本色:

坚忍不拔:

游离:

3.写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中把()比作()。

 4.写出文章中的一句拟人句。

5.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

6.三段之间的关系是()。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的精神,抒发()的感情,所以作者把()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五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

考。

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

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

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

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

“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

”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

“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

“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

采集

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

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

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

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异口同声:

(2)胸有成竹:

2.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3.本文主要叙述了(),告诉我们()。

六、

《溪水与石头》片段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

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

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由远而近。

石头说:

“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说:

“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

”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

前赴后继。

 

不知过了多久

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

高傲的身躯变小了

溪水依然唱着歌儿

淙淙地流着 

1、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填入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A.,,。

,……B. ,。

,,……C.,;,。

D.,,;,。

2、写出文中表明溪水决不绕道的坚定态度的3个词语。

3、石头阻挡溪水,最后的结果是()。

(答案不超过13个字)

4、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

 

A.比喻B.夸张C.拟人

 5、在文中画出和下面一句话互相照应的句子。

溪水唱着歌,由远而近。

6、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用“‖”表示。

7、这则寓言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道理,在正确的选项后打“√”。

 

(1)说明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

(2)说明了自满骄傲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 )

(3)说明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

 七、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课。

凉风送爽,飘来一阵阵袭人的茉莉花香。

 

 

 

小玲起身到花坛边,见到满枝洁白的茉莉花儿。

有的张着花瓣,有的打着苞蕾。

她不由得凑近花儿闻

了闻,可是不小心作业本被茉莉花枝戳破了。

小珍忽然想起教语文的张老师:

他身体不好,但经常废寝忘

食地备课,批改作业。

一次,他牙疼,连续三个晚上彻夜未眠,但每天还照常给学生上课,同学们真是又

心疼又感激。

想到这些,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来。

不一会儿,就摘了许多,她用心爱的花手帕,小

心翼翼地把茉莉花包好,决定送给张老师。

 

 

 

到了学校,办公室亮着灯。

张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小珍怕打搅老师,就轻手轻脚地走近窗台,踮起脚

把茉莉花放在窗台上,让茉莉花香解除老师的疲劳。

小珍退到一棵树底下。

张老师似乎闻到花香,发现窗

台上放着的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脸上露出了笑容。

小珍看到这情景,心里十分高兴。

 

回到家,小珍浮想联翩:

老师不正是辛勤的园丁吗?

他们用汗水培育了祖国的花朵,一旦鲜花开放,

造福人民,老师将感到多么欣慰啊!

她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要做一个对建设祖国有用的人才。

 

1

.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须用上“茉莉花”一词)

2

.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各段小标题。

 

3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描写“小珍”的

__________

“‘辛勤的园丁”“祖国花朵”用的是

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4

.说说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八、

 

风筝和线

 

 

 

风筝升上了天空,低头一看,房屋和树林全在自己的脚底下,觉得很了不起。

便对线说:

“哈哈,世

界上只有我最高了。

//

 

 

 

忽然飞来了一架飞机,风筝对线说:

“就怪你牵住我的脖子不放,要不,我肯定比飞机飞得更高。

 

 

 

“要不是我牵住你,你只能躺在地上。

”线对风筝说。

风筝不以为然。

//

 

 

 

一阵风吹来,风筝拼命往上窜。

正当窜得起劲时,线断了。

风筝想乘机追上飞机,可是身不由己飘飘

悠悠地跌落在地上。

风筝这才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仿照“飘飘悠悠”这种构词形式写五个叠词。

2

.已用“

//

”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各段大意。

 

3.下面三句话,哪一句填在文章的结尾处最合适?

 

(1)不听别人的劝告是不对的。

(2)自高自大,把自己估计得太高,必然要失败的。

 

(3)只有谦虚,才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