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09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苯罐区操作规程.docx

苯罐区操作规程

苯罐区储运系统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使用说明

1本操作规程只适用于油品车间苯罐区储运系统。

2操作性质代号:

操作动作用[]—表示;状态确认用()—表示;安全操作项目用〈〉—表示。

M班长

I调合计量岗

P1苯罐区管线岗

P2重整苯罐区管线岗

3分级要求:

A级:

是整个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体结构,它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化状态。

B级:

是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

C级:

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

4设计操作规程中的操作步骤是按照操作的前后顺序编写的,实际操作中不应任意调整进行各步操作的顺序。

第一章

工艺技术规程

1.1系统概况

1.1.1系统简介苯罐区储运系统建成投产于2007年4月,由储存罐区、泵区、二次脱水系统组成。

苯储存罐区共有4座3000m3内浮顶储罐,总容量为12000m3,其中有2座甲苯储罐,2座二甲苯储罐,负责储存重整车间生产的甲苯、二甲苯。

泵区有4台屏蔽泵,其中有2台甲苯泵、2台二甲苯泵,主要用于罐区油品开泵倒动、返重整装置、装车等。

苯罐区与重整罐区共用一座容量为10m3的二次脱水罐,担负着油品二次脱水及油品回收工作。

1.1.2工艺流程说明:

1.1.2.1甲苯储运系统工艺流程说明

重整车间生产的甲苯经管线进入油品车间苯罐区甲苯储罐,油罐收油静止四小时脱水后,经质检部门分析合格封罐,然后输出。

1.1.2.2二甲苯储运系统工艺流程说明

重整车间生产的二甲苯经管线进入油品车间苯罐区二甲苯储罐,油罐收油静止四小时脱水后,经质检部门分析合格封罐,然后输出。

1.1.3工艺原则流程图见附录10.7工艺流程图。

1.2工艺指标:

1.2.1成品指标

1.2.1.1石油甲苯质量标准详见

GB3406《石油甲苯》。

1.2.1.2石油混合二甲苯质量标准详见

GB3407《石油混合二甲苯》。

1.2.2主要操作条件

项目指标

油罐收油高度上限,

m

381、382、383、384罐14.200

油罐脱水,收油后静止时间,

h≥4

第二章

操作指南

2.1操作原则

2.1.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工艺卡片,平稳操作,及时有效处理各种事故,严格控制各罐罐位,并且对各罐严格执行脱水制度。

2.1.2确保机泵在稳定工况下运行。

2.1.3确保罐区在安全状况下运行。

2.2正常操作法

2.2.1油品的移动操作原则

2.2.2.1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系统的工艺流程。

2.2.2.2接到油品收、输、倒动通知后,确定输油流程及油罐。

2.2.2.3每次操作都必须认真填写操作票、操作程序卡,严格执行三到位制度

2.2.2.4按顺序开关有关的阀门及排空阀门,并检查各支路阀门开关是否正确,防止串油。

2.2.2.5在收、输、倒动油品过程中,应加强油罐计量监测,随时掌握油罐贮量、油罐收油高度上限及罐存高度下限,不得跑油冒油。

2.2.2.6在收、输、倒动油品过程中,应经常按流程检查管线、阀门、法兰是否有泄漏现象。

2.2.2.7在切换油罐时,必须做到要切入的收油罐入口阀门先开,然后再关闭已收满油罐的入口阀门。

在切换时要掌握阀门开关时间。

2.2.2.8油罐静态时,应关闭所有有关的进出口阀门,按规定做好管线排空工作。

2.2.2.9禁止同一种油品两罐同时收送。

2.2.2.10大修、小修或长时间未使用的油罐,收油前必须经有关人员一起检查无问题后,方可收油,收油后要一小时检查一次。

2.2.2油罐管理、维护、检查

油罐主要由罐体、内浮盘(内浮顶油罐)、出入阀门、人孔、呼吸阀、液压安全阀、检尺口、脱水阀门、泡沫消防管和接地线组成。

2.1.5.1检查人孔不泄漏

2.1.5.2检尺口上铝质垫圈完整。

2.1.5.3各罐定期脱水,脱水不带油,必须保证油品无水,冬季注意防冻。

2.1.5.4检查油罐温度、油位符合工艺指标,罐区内阀门与流程正确。

2.1.5.5检查油罐出入口管线、阀门不泄漏,不变形。

2.1.5.6定期检查油罐内浮盘工作正常,密封无泄漏。

2.1.5.7罐区保持整洁,无杂物,道路畅通,泡沫消防管完整,伴热线畅通。

2.1.5.8各罐接地线完整。

2.3异常处理

现象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罐内液位超过收油高度上限

1.液位监测不及时

2.仪表故障

3.发生串油

1.及时盘点,认真做好油罐收油液位监测

2.查明原因,联系仪表维护人员处理故障

3.查找原因,处理问题

此系统其它异常处理参见《基础操作规程》和《事故处理预案》中相应章节。

第三章开工规程

3.1开工统筹图

时间

状态

岗位累计4小时阶段4小时

累计76小时阶段72小时

投用前检查

投用

油罐收油收油过程中检查校验仪表的准确程度

班长投用准备工作全部到位;

做好联系工作;

消防、气防器材齐全,方案齐全。

联系调度进行收油

下达操作指令,确认操作票内容正确。

协调各岗做好检查工作。

检查油罐是否正常

检查管线是否正常

收油结束后按要求检尺

计量员微机管理系统、一次表调校完毕并备用;

确认P1LC是否正常。

监测油罐收油检查系统中油罐的各种参数显示是否正常。

收油静止后对油罐进行检尺,并与微机量进行比对,核查油罐收油检尺量、仪表量及送油量;

联系技术人员对标定结果进行分析,调整仪表参数。

管线工确认工艺管线连接正确;

设备、仪表、安全附件完好备用;

填写操作票,并开好收油流程。

检查油罐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管线是否正常工作。

3.2开工纲要(A级油罐投用)

初始状态S0

检修验收完毕,交付投用检查

1投用前检查

1.1班长岗:

确认投用准备全部到位

做好系统联系工作

消防、气防器材齐全,方案齐全

1.2计量岗:

微机管理系统、一次表调校完毕并备用

确认P1LC正常

1.3管线岗:

确认工艺管线连接正确

设备、仪表、安全附件完好备用

做好启泵前的准备工作

状态S1

对油罐投用前的检查完毕

2油罐投用

2.1油罐收油

2.2收油过程中检查

2.2.1班长岗:

督促各岗做好检查工作

检查油罐正常

检查管线正常

2.2.2计量岗:

检查仪表开始工作

检查系统中油罐的各种参数显示正常

2.2.3管线岗:

检查油罐正常

检查管线正常

2.3校验仪表的准确程度

状态S2

油罐投用完成

3.3开工操作(B级油罐投用)

状态S0

施工验收完毕,交付投用检查

1投用前检查

1.1班长岗

[M]-协调各岗工作,做好对外联系

(M)-开工方案、工艺卡片、操作规程齐全

(M)-无线电对讲机、各岗电话好用

(M)-准备好各种操作记录、交接班日记、操作票

(M)-人员经过培训和考试,达到上岗要求

-油罐的各种附件齐全、安装正确并处于投用状态

-油罐的内浮盘静电导出线、浮盘密封胶带完好

-油罐的消防管线、泡沫发生器完备,具备投用条件

(M)-油罐人孔、透光孔全部按规定封好

(M)-工艺管线连接正确

(M)-管线上法兰、阀门、压力表量程正确,法兰静电连接线完备

-消防、气防器材齐全好用并摆放整齐,泵房消防蒸汽正常,下水道畅通

-全系统盲板挂牌,按开工步骤及盲板方案抽插完毕

(M)-水、电、汽、氮气引入系统最后一道阀门

1.2计量岗

(I)-微机管理系统、一次表调校完毕并备用

(I)-确认P1LC正常

-消防器材齐全好用并摆放整齐,安全设施完好无缺

1.3管线岗

(P1)-开工用具,阀门搬手、润滑油料、劳保用品准备齐全

(P1)-罐的所有工艺管线连接正确,符合使用要求

(P1)-管线和油罐上各处阀门灵活好用

-设备、管线所属配件齐全

-系统内所有压力表安装齐全,量程正确,引压管畅通

-消防蒸汽正常,消防、气防器材齐全好用并摆放整齐,安全设施完好无缺

-可燃气报警器齐全好用

(P1)-电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P1)-机泵各部件处于完好状态(地角螺丝、联轴器、电机接地线、安全罩、电流表、压力表)等

(P1)-泵出口压力表安装齐全,量程正确,引压管畅通

(P1)-机泵出入口及相关管路无盲板

状态S1

投用前检查完毕

2油罐投用

2.1油罐收油

[M]-在接到车间调度收油指令时,确认油品名称、来源、管线名称、罐号、收油量,向计量员、管线工下达生产指令

[I]–填写操作程序卡、操作票

[P1]–填写操作程序卡、操作票,确认油罐收油流程

(M)–确认操作程序卡、操作票内容填写正确

[P1]–认真执行操作程序卡、操作票、三到位制度,按流程对号挂牌,核实罐号、阀门号,确认无误后关闭管线的排空阀,正确摆通收油流程后通知班长

381#(382#)罐收油流程:

[P1]–关闭381#罐处收油排空阀门

[P1]–打开381#(382#)罐收油阀

[P1]–流程摆好后,通知班长

[M]-确认收油流程正确后通知车间调度收油,并通知计量员、管线工收油开始

[I]-监测油罐计量系统,确认油罐进油后通知班长

[M]-通知管线工打开381#(382#)罐顶N2调节阀前后阀门,投N2保护系统

(I)–收油过程中,及时掌握进油速度和收量,并掌握油罐收油高度上限,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I]-当油罐液位接近收油高度上限时,通知班长

[M]-接到调度切罐通知或接到计量员确定收油罐液位接近收油高度上限,通知管线工将油切入其它确定收油罐或停止收油

[P1]–当接到切入其它收油罐382#(381#)指令时,填写操作程序卡、操作票

(M)–确认操作程序卡、操作票内容填写正确

[P1]–执行三到位变通流程

[P1]–打开确定收油罐382#(381#)收油阀门

[P1]–关闭原收油罐的381#(382#)收油阀门

[M]-确认收油切罐流程正确,通知车间调度

[I]–收油结束后,算出收油量,向车间调度报量

[P1]–当接到停止收油指令时,填写操作程序卡、操作票

(M)–确认操作程序卡、操作票内容填写正确

[P1]–执行三到位变通流程

[P1]–关闭确定收油罐381#(382#)收油阀门

[P1]–打开381#罐处收油排空阀门

[M]-确认收油停后流程正确,通知车间调度

[I]–收油结束后,算出收油量,向车间调度报量

383#(384#)罐收油流程:

[P1]–关闭383#罐处收油排空阀门

[P1]–打开383#(384#)罐收油阀

[P1]–流程摆好后,通知班长

[M]-确认收油流程正确后通知车间调度收油,并通知计量员、管线工收油开始

[I]-监测油罐计量系统,确认油罐进油后通知班长

[M]-通知管线工打开383#(384#)罐顶N2调节阀前后阀门,投N2保护系统

(I)–收油过程中,及时掌握进油速度和收量,并掌握油罐收油高度上限,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I]-当油罐液位接近收油高度上限时,通知班长

[M]-接到调度切罐通知或接到计量员确定收油罐液位接近收油高度上限,通知管线工将油切入其它确定收油罐或停止收油

[P1]–当接到切入其它收油罐384#(383#)指令时,填写操作程序卡、操作票

(M)–确认操作程序卡、操作票内容填写正确

[P1]–执行三到位变通流程

[P1]–打开确定收油罐384#(383#)收油阀门

[P1]–关闭原收油罐的383#(384#)收油阀门

[M]-确认收油切罐流程正确,通知车间调度

[I]–收油结束后,算出收油量,向车间调度报量

[P1]–当接到停止收油指令时,填写操作程序卡、操作票

(M)–确认操作程序卡、操作票内容填写正确

[P1]–执行三到位变通流程

[P1]–关闭确定收油罐383#(384#)收油阀门

[P1]–打开383#罐处收油排空阀门

[M]-确认收油停后流程正确,通知车间调度

[I]–收油结束后,算出收油量,向车间调度报量

2.2收油过程中检查

2.2.1班长岗:

检查内容参见管线岗和计量岗

2.2.2计量岗:

(I)-当罐内油高超过仪表死区时,仪表读数增加,各种参数数据合理

2.2.3管线岗:

检查油罐正常

(P1)-收油时必须全面检查罐壁、焊缝、阀门、法兰、仪表插孔无漏油

(P1)-当罐内油高达到人孔底部时检查人孔无泄漏

(P1)-检查罐顶附件正常工作

(P1)-检查罐顶氮气保护系统正常工作

(P1)-检查罐基础正常

检查管线正常

(P1)-检查管线的法兰、焊口无泄漏

(P1)-检查阀门正常,无泄漏

2.3校验仪表的准确程度

[I]-收油静止后对油罐进行检尺,并与微机量进行比对,核查油罐收油检尺量、仪表量及送油量是否相符

[I]-联系技术人员对标定结果进行分析,调整仪表参数

状态S2

油罐投用完成

3.4开工说明(C级油罐投用)

3.4.1成立车间开工领导小组。

3.4.2开工前完成开工方案的编、审、批。

3.4.3组织职工进行技术学习,岗位练兵,改造项目交底,进行开工前的考试、考核,讲解历年事故案例,做好事故予想与对策,严格执行开工方案。

3.4.4开工操作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互相配合。

3.4.5车间开工领导小组下达开工命令,按正常开工步骤开工。

3.4.6开工过程中要做到十不:

不跑油、不串油、不排油、不超温、不超压、不打水锤、不损坏仪表、不着火、不爆炸、不伤人。

3.4.7开工人员按要求配带劳动保护用品。

3.4.8贯彻六不开车:

不具备条件不开车;程序不明不开车;出了问题没检查清楚不开车;存在问题没解决不开车;违章决定不开车;安全卫生设施没同时投用不开车。

3.4.9新投用管线、机泵、油罐在首次运转时,要有维修队伍现场保镖,将各种情况详细写在技术档案上。

3.4.10人孔封好,盲板按规程抽插完毕,地漏排水畅通。

3.4.11水、电、汽、氮气引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3.4.12检修后的机泵经过单机试运,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3.4.13新建油罐投用前经进水实验并合格。

3.4.14消防器材齐全好用,安全设施完备,卫生规格化,达到完好标准,压力表安装完毕,量程符合工艺要求。

3.5投用盲板方案投用装置盲板方案

序号盲板号盲板名称状态时间及说明直径规格

11#381#罐抽底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100PG25

22#381#罐出口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200PG25

33#381#罐入口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150PG25

44#381#罐排空总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55#381#罐顶N2调节阀副线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66#381#罐顶N2调节阀后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77#382#罐抽底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100PG25

88#382#罐出口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200PG25

99#382#罐入口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150PG25

1010#382#罐排空总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1111#382#罐顶N2调节阀副线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1212#382#罐顶N2调节阀后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1313#383#罐抽底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100PG25

1414#383#罐出口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200PG25

1515#383#罐入口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150PG25

1616#383#罐排空总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1717#383#罐顶N2调节阀副线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1818#383#罐顶N2调节阀后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1919#384#罐抽底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100PG25

2020#384#罐出口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200PG25

2121#384#罐入口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150PG25

2222#384#罐排空总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2323#384#罐顶N2调节阀副线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2424#384#罐顶N2调节阀后阀门抽油罐投用前Dg50PG25

第四章停工规程

4.1停工统筹图

时间状态

岗位8小时120小时

停用前准备停用

班长联系车间准备好停用用具。

掌握油罐停用方案,并组织本班人员学习。

退油

油罐开孔

加盲板

抽罐底余油

清罐

计量岗学习油罐停用方案

管线岗

4.2停工纲要(A级油罐停用)

初始状态S0

油罐正常运行

1.停用前准备

准备好停工用具

检查罐区下水系统畅通

准备好油罐停用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

状态S1

油罐停用准备工作完成

2.油罐停用

2.1油罐退油

2.2油罐开孔

2.3加盲板

2.4抽出罐底余油

2.5油罐蒸煮

2.6清罐

状态S2

油罐停用完成,交付检修

4.3停工操作(B级油罐停用)

初始状态S0

油罐正常运行

1停用前准备

[M]-联系车间,准备好消防带、水枪、开阀搬子等

[M]-检查罐区下水畅通

[M]-掌握油罐停用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

状态S1

油罐停用准备工作完成

2油罐停用

2.1油罐退油

[M]-接到车间调度退油通知后,确定退油流程,下达退油指令

[I]–填写操作程序卡、操作票

[P1]–填写操作程序卡、操作票,确认油罐退油流程

(M)–确认操作程序卡、操作票内容填写正确

[P1]-变通退油流程

[P1]–认真执行操作票、三到位制度,按流程对号挂牌,核实罐号、阀门号

[P1]-关闭停工油罐出口排空阀门

[P1]-关闭倒入油罐收油排空阀门

[P1]-关闭罐区南侧围墙内收油线上的阀门

[P1]-打开停工油罐出口阀门

[P1]-打开倒入油罐收油阀门

[P1]-打开机泵入口阀门

(M)-检查确认流程正确

[P1]-启泵退油

[I]-监测油罐的罐存,当油罐液位接近800mm时,通知班长

[M]-通知管线工变抽底流程

[P1]-打开油罐抽底阀门,关闭出口阀门

[P1]-监测机泵运行状况,当电流表下降时,逐渐关小泵出口阀门开度,保证将罐内油品抽净

[P1]-当压力表及电流表有波动下降时,停泵

[M]-手检尺,确定罐内油高

(M)-确认罐内油高低于人孔下沿。

(若高于人孔下沿则重新启泵倒油)

[P1]-关闭与罐相连的所有阀门

[P1]–关闭停工油罐罐顶N2调节阀前后阀门

[P1]-做好相关管线的排空

2.2油罐开孔

[M]-联系施工队用铜制工具将透光孔、人孔打开(注意事项见C级4.4.10)

2.3加盲板

[M]-联系施工队根据盲板票对与油罐相连所有管线加盲板

[M]-加盲板时管线内存油用大桶回收至二次脱水罐

[M]-确认盲板位置正确

2.4抽出罐底余油

[M]-联系施工队在人孔处接临时抽油泵,将罐内余油用泵抽净

2.5油罐蒸煮

[M]-组织人员接消防带至油罐人孔处,向罐内注水,用水将罐内浮油及氧化铁顶出

[M]-浮油顶净后,组织人员接临时升温管,加热蒸煮油罐,罐顶见汽后48小时停汽

2.6清罐

[M]-煮后组织人员将水排放抽净,并委托质检部门对罐内采样做含氧、可燃气含量分析(可燃气含量必须达到:

当可燃介质(包括爆炸性粉尘)爆炸极限下限小于4%(体积)时,指标为小于或等于0.2%(体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不合格要重新对油罐进行蒸煮

[M]-合格后持车间签发的进有限空间作业票、工作票,联系施工人员清罐,清罐注意事项见C级4.4.10清罐注意事项

状态S2

油罐停用完成,交付检修

4.4停工说明(C级油罐停用)

4.4.1严格执行停工方案。

4.4.2停工过程中要做到十不:

不跑油、不串油、不排油、不超温、不超压、不打水锤、不损坏仪表、不着火、不爆炸、不伤人。

4.4.3停工操作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互相配合。

4.4.4停工后要达到四净:

油退净,线扫净,存水放净,地面清净。

4.4.5成立车间停工领导小组。

4.4.6完成停工方案、盲板方案编写审批。

4.4.7按盲板方案抽插盲板,挂盲板牌。

4.4.8停工所需工具准备齐全。

4.4.9准备好消防器材,装好消防胶管。

4.4.10清罐注意事项

4.4.10.1苯类油罐必要时清罐。

4.4.10.2苯类罐清罐相关作业,应佩带自吸式过滤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4.4.10.3被清洗的油罐,罐底余油由罐底专线抽净,没有抽罐底专线的可通过油罐底层人孔,采取临时措施抽取。

4.4.10.4对于甲苯、二甲苯等不易溶于水的化工产品,应尽可能由脱水口注入50-80mm高水层后,用临时泵将浮油抽净,并反复数次,至抽出液无明显异味为止。

4.4.10.5打开罐底人孔,应先从人孔处注入100mm高水层,待油面浮起后,再用临时泵将浮油层抽净。

4.4.10.6抽罐内余油时,运转机泵必须采用防爆电机,泵采用铜质转子,开关必须采用防爆开关,开关位置要远离油罐10米以上,绝缘良好。

抽油胶管必须采用防静电胶管。

若将余油抽至汽车槽车时,汽车槽车必须做好静电接地,抽油胶管必须伸至槽车底部,严禁喷溅装车。

4.4.10.7引入油罐内或距油罐35m内的照明和通讯器材等电器设备应为防爆型,并做好保护接地。

检查、试验电器设备,应在距被清洗油罐35m外处进行。

4.4.10.8当油罐及其作业场所的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20%时,其方圆35m范围内应列为爆炸危险场所。

4.4.10.9被清洗的油罐进出口阀门及油罐加热器阀门应关死并加盲板,以防漏油、漏汽。

4.4.10.10通蒸汽蒸罐时,蒸汽从油罐下层人孔或其它部位临时接汽,油罐顶部透光孔必须处于打开状态。

4.4.10.11管线、阀门、透光孔、人孔等拆卸、安装必须使用铜质工具。

拆卸、安装过程中要小心作业,避免器具撞击产生火花,工作现场准备2瓶8Kg干粉灭火器。

4.4.10.12开孔注意问题:

先将螺丝松动,慢拆人孔盖,若见油气浓度较大时暂停作业,人员一律脱离油气区,油罐放置1天。

4.4.10.13雷雨天不得开透光孔、人孔排放油气。

禁止在雷雨天进行油罐清洗作业。

4.4.10.14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着装,带好防毒面具。

呼吸器具在使用前应做详细检查、试验、清洗和消毒。

器具的规格,应达到配戴合适,并保证性能良好。

4.4.10.15浮顶油罐倒空后,应先打开上部人孔,再打开下部人孔。

4.4.10.16进入罐内清洗、擦拭等作业,应在蒸罐之后,并经安全人员检查,确认罐内含氧及可燃气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方可进入(可燃气含量必须达到:

当可燃介质(包括爆炸性粉尘)爆炸极限下限大于4%(体积)时,指标为小于0.5%(体积),当可燃介质(包括爆炸性粉尘)爆炸极限下限小于4%(体积)时,指标为小于或等于0.2%(体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

4.4.10.17进罐作业人员严禁携带通讯器材。

4.4.10.18在进行作业前,作业单位要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装置停工检修安全管理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