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25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docx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

患者休克升压药选用主要内容

临床上,休克是多种急危重症的常见症状,以「低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

除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外,巧妙使用升压药物也是重要的抢救手段。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大家都能脱口而出的「升压药」,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选择呢?

使用这些药物,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血压一直掉,「升压药」何时用?

低血压可由低血容量(如失血)、泵衰竭(如难治性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或病理性血流分布异常(如脓毒性休克、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

在开始血管加压药治疗前,应纠正低血容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纠正低血容量!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血管加压药之前补足血容量至关重要。

例如,大多数脓毒性休克患者需要静脉给予至少2L的液体,从而使血管加压药发挥最大作用。

在合并低血容量的情况下,血管加压药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

但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或心力衰竭而出现明显肺水肿的患者,可能需限制液体。

对于置有肺动脉导管的患者,心源性休克时推荐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capillarywedgepressures,PCWP)为18~24mmHg,脓毒性休克或低血容量性休克时推荐的PCWP为12~14mmHg。

对于平时就有高血压的患者,一般认为,当收缩压较基线下降超过30mmHg或MAP低于60mmHg,且其中任一情况下的灌注不足导致终末器官功能障碍时,需使用血管加压药。

什么是「升压药」?

如何挽救血压?

血管加压药是一类能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升高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的药物,其有别于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发挥作用的正性肌力药。

但也有许多药物兼具血管加压和正性肌力作用。

与血管加压活性有关的受体主要有α1、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及多巴胺受体。

α肾上腺素受体:

激活位于血管壁的α1肾上腺素受体,能够诱发显著的血管收缩;激活心脏的α1-肾上腺素受体可增加心脏收缩的持续时间而不增强心脏变时性。

β肾上腺素受体: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最常见于心脏,可介导心脏收缩力和变时性增强,只有极小的血管收缩作用;刺激血管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能够诱发血管扩张。

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受体存在于肾、胃肠道(肠系膜)、冠状动脉和脑部的血管床,刺激这些受体可导致血管扩张;多巴胺受体的另一种亚型,通过诱导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引起血管收缩。

如何才算「合理应用」升压药?

1.一种药物,多种受体:

一种特定药物因作用于不止一种受体,往往有多种作用。

例如,多巴酚丁胺可通过激动β1肾上腺素受体增加心输出量,但该药也可作用于β2肾上腺素受体,从而引起血管扩张并导致低血压。

2.剂量-反应曲线:

许多药物都有剂量-反应曲线,因此,被该药物激动的主要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也呈现剂量依赖性。

后面会提到的多巴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直接作用与反射作用:

一种特定药物可通过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直接作用及其触发的反射作用共同影响MAP。

比如,单独看去甲肾上腺素的β1受体激动效应,在正常情况下会引起心动过速;但是,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α受体诱导血管收缩而使MAP升高,则会导致心率反射性下降。

因此,当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净效应可能是心率稳定或略有降低。

升压迫在眉睫,起始药物如何选?

1.选择和剂量调整

初始药物的选择应基于休克基础病因,如在有心力衰竭但无明显低血压时用多巴酚丁胺,过敏性休克时使用肾上腺素。

用药过程中应根据尿量或精神状态等进行评估,逐步调整剂量,以达到有效的血压或终末器官灌注。

如果单药治疗达最大剂量时效果仍不理想,应加用第二种药物。

在上述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如难治性脓毒性休克,个案报道称可加入第3种药物,但这种方法的效果尚未得到对照试验证实。

2.给药途径

如果能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血管加压药和正性肌力药应由此给药,以使药物能更快地输送到心脏并分布全身,同时消除了药物在外周渗出的风险。

但是很遗憾,国内相当多的医院,包括很多三甲医院,都没有随时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能力,使用外周静脉输注升压药物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勤加观察,防止外渗。

3.快速耐受

由于快速耐受,机体对升压药物的反应可随时间推移而降低。

这就是临床常见的,刚开始血压很快升上来,后来效果就差了,这时许多医生往往会将其归咎于病情进展。

有时候,需要不断调整药物剂量以适应这一现象和患者临床情况的变化。

4.血流动力学影响

MAP受全身血管阻力(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SVR)和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的影响。

在心源性休克等情况下,SVR升高会增加已衰竭心脏的后负荷和做功,降低CO。

一些学者推荐将SVR维持在700~1000(dyne·s)/cm5,以避免后负荷过重并最大程度减少严重血管收缩引起的并发症。

5.频繁再评估

危重症患者可能反复出现血液动力学障碍,因而需要随时对血管加压药或正性肌力药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不能因患者持续性或进行性恶化的低血压,就在不重新评估患者临床状态和当前策略是否恰当的情况下,简单地增加某一特定药物的剂量。

临床常用升压药物有哪些?

1.肾上腺素能药物:

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肾上腺素能药物,是最常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血管加压药和正性肌力药。

这些药物表现出不同的受体选择性和临床效果。

(1)去甲肾上腺素(Levophed)

去甲肾上腺素对α1和β1肾上腺素受体均发挥作用,因此可引起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及轻度的CO增加[6]。

MAP升高通常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缓,抵消轻度变时作用,心率保持不变甚至略有下降。

去甲肾上腺素是治疗脓毒性休克的首选血管加压药。

(参见下文「脓毒性休克时的药物选择」和「成人疑似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评估和治疗」)。

(2)去氧肾上腺素(Neo-Synephrine)

去氧肾上腺素只有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活性,因此会引起血管收缩,有轻微的心脏正性肌力作用或正性频率作用。

该药通过增加SVR而使MAP升高,在低血压且SVR低于700(dyne·s)/cm5的情况下有效,如高动力型脓毒症、神经系统疾病、麻醉诱导的低血压。

该药的一个潜在缺点是可能降低每搏输出量,因此仅用于因心律失常而禁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患者或用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患者。

虽然SVR升高会增加心脏后负荷,但大多数研究表明,无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去氧肾上腺素CO保持不变甚至增加。

如果SVR高于1200(dyne·s)/cm5,禁用去氧肾上腺素。

(3)肾上腺素(Adrenalin)

肾上腺素具有强效的激动β1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和中度的激动β2和α1肾上腺素受体作用。

临床上,低剂量肾上腺素会因为β1肾上腺素受体的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频率作用而增加CO,而α肾上腺素受体诱导的血管收缩常被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血管扩张作用所抵消,其结果是CO增加,且SVR降低,对MAP影响则有差异;然而,在肾上腺素剂量较高时,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占主导,除了引起CO增加外,还会引起SVR升高。

该药最常用于全身性过敏反应的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二线治疗(去甲肾上腺素之后),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血压的治疗。

(4)麻黄碱

与肾上腺素相似,麻黄碱主要作用于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但作用较弱。

同时还通过引起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发挥其他作用。

除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外极少使用。

2.多巴胺(Intropin)

可以说,多巴胺是临床最熟悉、最常用的药物,也是应用相对棘手的药物。

它存在剂量依赖性,根据给药剂量范围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效应。

该药最常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二线替代药物,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低的绝对或相对心动过缓患者。

虽然对不同患者根据体重给予多巴胺时达到的血药浓度有较大差异,但下述内容可大概描述该药的作用:

剂量为1~2μg/(kg·min)时,主要作用于肾血管床、肠系膜血管床、脑血管床和冠脉血管床的多巴胺-1受体,从而引起选择性血管扩张。

一些报道表明,该药通过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而增加尿量,抑制醛固酮和肾小管钠转运而增加尿钠排泄。

剂量为2~5μg/(kg·min)时,对血流动力的影响因人而异:

血管扩张的作用,通常被每搏输出量增加所平衡,对体循环血压的净效应甚微。

一些轻度α肾上腺素受体激活会使SVR升高,这些作用的总体效果是MAP升高。

剂量为5~10μg/(kg·min)时,还可刺激β1肾上腺素受体,通过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CO,对心率的影响则因人而异。

剂量大于10μg/(kg·min)时,主要刺激α肾上腺素受体和引起血管收缩伴SVR升高。

多巴胺的常规剂量范围是2~20μg/(kg·min),当用于心力衰竭时,多巴胺的剂量应从2μg/(kg·min)开始,然后逐步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期望的生理效应,而不是根据上述预测的药理学范围来决定剂量。

但是该药对α肾上腺素受体的整体作用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在剂量大于2μg/(kg·min)时对β1肾上腺素受体的刺激,可导致剂量限制性心律失常。

3.多巴酚丁胺(Dobutrex)

多巴酚丁胺不是一种血管加压药,而是一种可引起血管扩张的正性肌力药物。

该药主要的β1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具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并能降低左室充盈压,引起心衰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活性降低[27]。

然而,多巴酚丁胺还有轻微的α和β2肾上腺素受体作用,结果是总体上有血管扩张作用,CO增加引起的反射性血管扩张对其有补充作用。

其净效应是CO增加,SVR降低,伴或不伴血压小幅度下降。

该药最常用于重度、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因为该药有引发低血压的风险,不应常规用于脓毒症的治疗,也不会像低剂量多巴胺那样选择性地扩张肾血管床。

4.异丙肾上腺素(Isuprel)

异丙肾上腺素也是一种主要具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的药物,而不是一种血管加压药。

该药作用于β1肾上腺素受体,具有显著的正性频率作用,这一点与多巴酚丁胺不同。

其对β2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较高,会引起血管扩张和MAP降低。

因此,该药在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仅限于心动过缓引起低血压的情况。

哪些情况需慎/禁用?

嗜铬细胞瘤患者,使用肾上腺素能血管加压药有发生自主神经过度刺激的风险。

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对血管加压药极其敏感,因此需采用非常低的剂量。

去甲肾上腺素禁止与含卤素的麻醉剂和其他儿茶酚胺类药合并使用,可卡因中毒及心动过速患者禁用。

多巴酚丁胺禁用于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患者。

总结

血管加压药是一类诱导血管收缩和升高平均动脉压(MAP)的强效药物。

当MAP低于60mmHg或收缩压较基线降低超过30mmHg,且其中任一情况造成由灌注不足导致的终末器官功能障碍时,需使用血管加压药。

开始血管加压治疗前应纠正低血容量,以获得最大疗效。

初始药物的选择应基于所怀疑的基础休克病因(如心源性休克但无显著低血压时使用多巴酚丁胺,脓毒性和心源性休克伴低血压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时使用肾上腺素)。

一旦开始使用血管加压药,就应频繁对患者再评估。

可能发生的常见问题包括快速耐受和额外的血流动力学损害,前一种情况需要逐渐调整剂量,后一种情况应被识别并进行处理。

血管加压药的并发症主要有:

灌注不足(特别是影响四肢、肠系膜或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药物外周性渗出伴皮肤坏死以及高血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