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3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1.西方经济学理论简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一教科书流行了20年。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

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

现代经济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

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1948年开始发行《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第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说构成了理论来源。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3.经济:

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5.商品经济:

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7.商品经济的类型:

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8.商品的使用价值:

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9.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0.商品的价值量:

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2.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3.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14.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15.货币的五种职能: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16.价格、商品流通、流通手段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它的公式是:

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17.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8.纸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2)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3)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

1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长期以来,不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中,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实行社会主义就必然是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

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遇到的就是这种传统观念的制约和束缚。

邓小平在深刻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新思想。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五个重要环节: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五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3.如何认识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

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

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一方面,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另一方面,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此外,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配中兼顾三者利益。

24.如何认识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收入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包括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按其用途,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财政的作用如此重要,为了使其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25.我国的银行体系: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它被称为银行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具有极其重要的职能:

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第三,管理国库;此外,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蓄、黄金储备的职能。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为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

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目前,我国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

 

26.公民投资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特征和作用:

公民投资除可购买股票外还可投资储蓄、债券和保险。

公民个人的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第一,为国家积累资金;第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第三,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与股票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首先,性质不同,股票是股东的入股凭证,是投入公司的资金的所有权证书;债券是一种债务,限期偿还。

其次,受益权不同,股票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经营状况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债务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第三,偿还方法不同,股东要退股,只能去卖股票,债券到期可以还本付息。

债券有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等种类。

其中,政府债券安全性最高,金融债券次之,而公司债券的风险较高,但往往收益率也比较高。

公民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正在逐渐建立和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商业保险也日益发展起来。

社会保险是解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最迫切的保险项目,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保险的费用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负担,它不是以被保险人的需要为依据,而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之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商业保险的保障项目广泛,形式多样,给付标准较高。

参加商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是否购买保险,何时购买,买什么样的保险,为谁购买,完全由参与保险者自主决定,保障范围的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保险公司是办理各种保险业务的专业公司。

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

为我国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7.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的代价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

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我们就是要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扩大就业。

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了描述,这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8.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这一论述指明了我国的产业发展方向,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理论基础。

29.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30.税收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不同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在我国,主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关税。

31.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必要性

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任务:

保持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结构优化、实现稳定增长

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宏观调控的任务,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1)总量平衡;

(2)结构优化。

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结构优化是指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大致平衡的条件下,二者的局部结构也必须合理,才能有利于经济很好地发展。

 经典例题: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基础的核心是认为人(D)。

A.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B.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没有利他心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关链接:

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的理性的假设:

每个人都以其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而效用通常指个人利益,或者是从个人出发的自我实现。

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活动只表现为个人需要的单回路结构。

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也称为X理论,认为被管理对象是由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他们在行动和思想上力求符合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个人收入。

行为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他主张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

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人把马斯洛描写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叫做“成就人”。

马斯洛后来又补充了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两个著名的理论:

经济人与社会人。

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不愿承担责任等;而社会人的假设则认为人都是勤奋的。

人们可以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在人群中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经济人的假设,必然导致“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

而这正是一些小企业的管理方式——时刻监督,处处防范,惩罚严厉,常常喜欢“杀一儆百”。

然而,按社会人假设,管理者应采取的是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满足职工的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让职工担负更多的责任,使他们发挥潜力,自我控制,以达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体化。

虽然社会人假设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真正尊重人就会把人性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同时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员工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员工就会真的变成“经济人”,对工作不满,能少干就少干,并时刻酝酿离开这个“大棒”常现的地方。

当代管理学派中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决策人假设。

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决策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必将超越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升华为复杂人假设。

 

经典例题:

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A)。

A.亚当·斯密B.凯恩斯

C.大卫·李嘉图D.萨谬尔森

相关链接:

亚当·斯密把市场形容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可以把个人的自利行为化为共同的社会福利的奇妙结果。

经济学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原理,讲的是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哈耶克则提出了“知识分工”,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哈耶克则提出了“自生秩序”。

萨谬尔森在经济理论上的卓越贡献是对数理经济学的发展。

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FounDationsofEconomicAnalysis(1947年)提出,所有经济行为的研究都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最大化问题。

为此,1970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但是,给萨谬尔森带来国际声誉的却是一本普及性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

《经济学》出版于1948年。

最初写作这本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进行综合,从而推动经济学的普及。

实际上,《经济学》出版后不仅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而且畅销世界各国。

一、世界市场

1、基本含义和主要类型(识记)

2、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商品结构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含义

(2)按照加工程度,商品可分为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

(3)区域集团化本身是世界市场的一个特点,成立区域集团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集团同外部世界的竞争。

(由于采取“内外有别”和“联合对外”的贸易政策,有效地提高了集团内部商品的竞争力。

 

二、世界性的金融与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现状和作用(识记)

(1)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含义:

(英文缩写WTO),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重要原则:

非歧视原则(识记并理解)

作用:

1)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大大幅度降低世界各地进口关税水平,在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

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作用。

2)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

如非歧视原则等。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这些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秩序进行。

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二个作用。

3)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三个作用是,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简单记:

降低关税,规定原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blank)

含义:

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全球性的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它们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比较:

IMF目的:

协调国际货币关系,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Worldblank的目的:

对成员国组织贷款和投资,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

IMF提供短期贷款,Worldblank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

作用:

第一、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中国是这三个国际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三、外汇和汇率

1、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或汇市,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2、外汇汇率升高和跌落。

人民币也有汇率——外汇汇率升高则人民币汇率跌落,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外贸的影响:

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有利该国商品出口,不利进口;反之则不利出口,有利进口。

4、一国可利用自己的国际储备(黄金和外汇储备)来调节汇率。

5、外汇储备:

是一个国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债务的外汇积累。

6、剪刀差: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不等价交换,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榨取了高额利润(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地位,控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它们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从而扩大了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剪刀差。

以此从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

) 

四、我国的对外开放

1、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有什么好处、作用)?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提供市场、调济余缺、加强交流与合作)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调济余缺、发挥比较优势、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看)。

(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 

2、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4)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3、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表现。

(1)生产和国际化

(2)市场的国际化(3)资金的国际化(4)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5)信息传播国际化。

4、对外贸易

(1)基本含义

(2)几种形式(3)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4)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5)顺差、逆差和贸易平衡(贸易差额)(6)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5、为什么说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出口贸易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2)出口创汇的规模制约着利用外资的规模。

(3)发展出口贸易有助于加速我国生产企业及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

(4)发展出口贸易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6、进口的作用

(1)出口创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国外进口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没有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也就失去了意义。

(2)进口往往还能带动出口,因为进口本国缺少技术的设备、生产工艺、原材料等,可以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就能增加出口。

7、倾销

(1)含义:

是指一国产品人为地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

(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公平竞争手段)

(2)危害:

从表面看,外国产品价格低,进口国的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其实不然,它的危害具有隐蔽性。

它直接打击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使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乃至被迫退出市场,造成工厂停产、倒闭,失业率上升。

这样,外国产品就垄断了市场,最后有可能形成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利润,进口国的消费者仍然是受害者。

 

五、海关和关税

1、基本含义:

关税是指由国家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