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35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docx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测试

粤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这列火车的机车  

D.关着的车门

2.如图所示,图中a、b、c是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噪声的波形图和响度大的波形图分别是

A.c、a

B.c、b

C.a、b

D.b、a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B.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1:

8

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D.乙物质的密度为

4.下列光现象中与“形影不离”相同的是

A.

B.

C.

D.

5.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温度只有达到

才可能沸腾

B.

的冰比

的水温度更低些,吸收热量更多

C.早晨看到草地上出现霜,一定是夜里的气温低于

D.干冰放在空气中会产生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的

6.甲同学在一根18米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7.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凸面镜

8.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一般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0cm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

C.人正常体温约27℃__________

D.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

9.山东省荣成市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所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摄影爱好者使用的照相机的主要部件是镜头,它是凸透镜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10.将1m长的铜丝拉成3m长,则铜丝的质量和密度分别是原来的   ()

A.

倍、1倍

B.3倍、

C.

倍、

D.1倍、1倍

11.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的是

A.

B.

C.

D.

12.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16m

B.v甲>v乙,s=8m

C.v甲<v乙,s=8m

D.v甲<v乙,s=16m

二、多选题

13.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它的电功率就越大

D.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物体有力的作用

14.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4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一个小组所描绘的v-u图象如图所示。

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三、填空题

16.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纸锥下落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为_____m/s。

17.密度与温度

规  律:

一般物质都有__________的性质,即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______;在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密度______,也就是________能够影响物质的密度.

水的反常膨胀:

4℃时水的密度最________,高于4℃时,水跟其他的物体一样,是_____;在0~4℃之间,水却是热缩冷胀,因此4℃的水无论是温度升高或降低,体积都增大,密度都减小.故水在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四、实验题

18.小敏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为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过程中,看到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的结果,该过程中要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____(选填“A”或“B”)。

19.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完成了探究图中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及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

(1)他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分析图象可初步得知:

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选填:

“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请你再举出一个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如:

_____;

(2)向质量为62g的烧杯内倒入40cm3的液体,用调好的天平秤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20.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1)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

(2)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具座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作用.图甲中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是______(实/虚)像.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______有关.

(4)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5)实验中他们发现光屏上承接烛焰的像偏下,如图丙所示,则应向______:

(向上/向下)调整凸透镜.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清晰的实像.(缩小,放大,等大)

21.以下是“用天平测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合理的步骤顺序为______.

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节横梁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位置使天平再次平衡

D.将空杯放在左盘里

E.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烧杯的质量

F.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

G.把烧杯中装水后放在天平左盘中,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H.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与烧杯质量之差就是烧杯中水的质量.

五、计算题

22.有一立方体铝块,测量出它的边长为3dm,质量为18千克,请判断该立方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铝=2.7×103kg/m3)

23.小田乘车到九鲤湖游玩,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其中“30”的含义是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九鲤湖至少需要__________h。

六、作图题

24.在图中补画出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____)

25.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七、综合题

26.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鸣

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

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

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

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_____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_____,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

(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多选题

1、

2、

3、

三、填空题

1、

2、

四、实验题

1、

2、

3、

4、

五、计算题

1、

2、

六、作图题

1、

2、

七、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