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51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

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

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图中信息

引申信息

经营方式

湄南河平原

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红色土壤;

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

人力耕种的水稻田

澳大利亚牧场

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草茂密,远处有树林;

地势平坦,降水较图3.1地区少。

牧场

教师归纳:

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

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

活动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点拨:

1.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点拨:

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

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

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①候均温是指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

点拨:

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

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我们既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地价、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

我们来阅读案例1: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提示:

案例1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

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

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活动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点拨

(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

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点拨

(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

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点拨此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任意发挥,进行讨论。

[总结]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为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的案例。

案例2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活动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提示通过阅读案例完成活动1的内容。

根据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一牧羊带在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结合地图册中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图,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完成活动中题2的要求。

参考答案

1.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

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降水、温度、水源等自然条件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

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

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板书设计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市场 5、交通运输 6、政策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2.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四、混合农业

1.概念:

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典型地区:

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课后作业:

1.分析影响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

古巴的甘蔗、我国的河西走廊粮棉、黑龙江省的大豆、珠江三角洲的鱼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

2.调查分析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一些食品主要是哪些地区生产的,以说明市场、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黑龙江大豆――夏季高温,肥沃黑土。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2.略。

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

教具准备:

亚洲政区图、美国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阅读P47图3.10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示:

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点拨: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活动: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

1.列出资料清单。

2.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说明:

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特征:

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3.农作物:

小麦、玉米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提示:

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

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点拨: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

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参考答案: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案例3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活动

1.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点拨: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2.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点拨: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一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课堂小结:

略。

板书设计: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

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三、比较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一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课后作业:

完成P48活动题。

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

1.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

世界地形图及教材各个图片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征: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2.主要分布: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案例4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1.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2.在分析图3.15时,应重点把握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地形、发达的铁路运输和便捷的海运条件等重要信息。

3、结合案例4完成活动题。

(对于活动的处理可以采取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活动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点拨: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点拨:

2.经营方式:

集约农业、生产规模大

商品化、专业化水平高;经济效率高;重视科技应用,例如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划区轮牧等。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点拨:

3.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3.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牧牛业

1)、有利的区位条件——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2)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为牧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3)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读图要求:

在世界地图上,熟悉以上国家及地区、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2)、发展过程——

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业(粗放的自给游牧业)到欧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业。

3)、为促进牧牛业发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

①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

②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

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4)、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出口。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

二、乳畜业

1.概念:

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

奶牛,

3.产品:

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4.分布: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多紧邻消费市场(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于市郊。

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

活动

1.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饲料因素:

为什么西欧有适于养牛业需要的多汁牧草?

(提示:

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

提示:

图3.19和3.20反映出西欧具有广阔的平原和凉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参考答案:

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

(2)市场因素:

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提示:

表3.1反映了西欧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市场因素对乳畜业的重要影响。

右下图说明了西欧饮食习惯对乳畜业形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随着经济发展,欧洲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

此外,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乳畜业就更需要近市场分布。

2.用下列材料论证你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提炼出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

提示:

通过材料的阅读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

西欧乳畜业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高。

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3.把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一比较。

提示:

可以从气候、草场条件、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

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相比,西欧的乳畜业接近市场。

气候条件不同,草场质量不同,欧洲以奶牛为主,潘帕斯草原大牧场则以肉牛为主。

后者远离市场,对交通条件依赖较大。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例说明了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读图分析了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了乳畜业的特点。

同时对比分析了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板书设计: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征:

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等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2.主要分布:

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

3.典型代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

1)有利的区位条件——

(1)

(2)(3)

2)发展过程——

粗放的自给游牧业→密集的商品牧牛业

3)为促进牧牛业发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

①②③

二、乳畜业

1.概念:

2.生产对象:

3.产品:

4.分布:

课后作业:

作一个市场调查

分别找到奶酪、黄油等奶制品、普通袋装牛奶的包装袋,阅读保质期、产地等信息,比较一下,市场上常见的奶制品、袋装鲜奶的产地分布是否与教材中的结论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