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527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docx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但有比她还励志袁了凡

网红凤姐不认命励志刷屏,但比她更逆天的是袁了凡先生

2017-02-09天外之音转运坊

“你要认命,这确实是你的命。

”这两天,朋友圈被《罗玉凤:

求祝愿,求鼓舞》刷屏。

凤姐书写自己尽力奋斗、摆脱宿命的成长经历,感动了无数感同身受的朋友。

其实,在明代,还有一个人比凤姐更励志,那确实是撰写《了凡四训》的袁了凡。

袁了凡从甘于宿命、抗争宿命到摆脱宿命的奋斗经历,感动了诸多名人大儒。

曾国藩年轻时,确实是读了《了凡四训》,才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

今天就来讲讲“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袁了凡。

第一、

袁了凡开始不叫袁了凡,叫袁黄,号学海。

明代万历年间,他诞生于浙江嘉善。

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病逝了。

母亲对他说:

“你舍弃考科举功名吧,去学医,学医能赚钱,还能救济他人。

袁黄说:

“可我很想念书啊!

母亲说:

“学医是你父亲之前的心愿。

袁黄只好从命:

“那好吧!

17岁那年,袁黄在慈云寺摆摊卖草药。

一名仙风道骨的老者走过来,躬身说:

你不该该学医,你是仕途中人。

此刻转业念书,明年能够中秀才。

袁黄不信:

“您是谁啊?

老者说:

“我姓孔,乃《邵子神数》传人。

袁黄一下从地上蹦了起来。

邵子,那可是宋朝第一妙算子。

袁黄鞠了一躬:

“您能够跟我一路回家吗?

袁黄把孔先生带回家,

把他给自己算命的事告知母亲。

母亲半信半疑,对孔先生说:

“那你算算袁黄小时候的情形。

孔先生一算,竟算得分毫不差。

母亲跪服,立马将袁黄送进了学馆。

第二年,袁黄一赶考,果然中了秀才。

连名次都跟孔先生预测的一模一样:

“在县上考试的排名是第十四名,

在市上考试的排名是第七十一名。

母亲惊呆了,对袁黄说:

“赶紧去请孔先生。

第二,

母亲对孔先生说:

“请您再给袁黄算算以后!

孔先生一番推算后,对袁黄说:

“你哪一年能够考第几名,

哪一年能够禀生补缺,

哪一年能够提拔当贡生。

当贡生后会去四川某县当县令,

三年半后,你便回抵家乡。

在53岁这年八月初十丑时,

你将寿终正寝,终身无子嗣。

短寿无子的命数,袁黄很不喜爱,也拒绝相信。

但他仍是把那个命数,一一记了下来。

令人称奇的是,以后每次考试的结果,

都与孔先生所算的丝毫不差。

但独独有一桩事似乎有些不准。

孔先生说:

“你补禀生后,每一个月去领俸米时记个数,领到91石5斗时,你就会升级,成为贡生。

可是,当袁黄领到70多石的时候,

一名姓屠的提学,看他品学兼优,决定提拔他当贡生。

袁黄暗喜:

“看来孔先生算的也不全准。

谁明白,姓屠的提学不久就离开了,

代理提学不同意提拔袁黄,搁置了决定。

再后来,一名姓殷的先生又来当了提学,

读到袁黄论文,感觉“见地广博,思想深刻”,

立马将袁黄从秀才提拔为贡生。

提拔之时,袁黄恰好领俸91石5斗。

这一下,袁黄完全相信了命数:

“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贫富贵贱,

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强求。

命里没有的,怎么尽力都得不到;

命里有的,不用尽力,自然就会有。

第三、

袁黄从此唉声叹息,心如死灰。

当贡生后,他按规定到北京国子监念书。

在北京一年,他成天静坐,也不念书了。

“命就如此了,尽力也没有效。

一年后,他转回南京国子监念书。

未进国子监前,他到栖霞山造访云谷禅师。

与禅师对座一室,三日不眠。

禅师悄悄称奇:

如此定力,真是了得。

于是禅师问:

“凡夫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心中多妄念,你三日没有妄念,是什么缘故?

袁黄回答:

“我一生吉凶祸福,都被孔先生算定了,命由天定,还有什么好想呢?

禅师笑了:

“我还以为你是一名好汉,原先也只是一个凡夫。

袁黄蒙了:

“此话怎讲?

禅师说:

“凡夫因为不能无心,因此被阴阳气数所束缚。

一个人若是诚恳极力,为善不倦,数就拘他不得。

反过来,若是肆无顾忌,怙恶不悛,数也保他不住。

你二十年来被孔公算定,一毫都不曾转变,岂不确实是凡夫吗?

袁黄问:

“你是说定数也能够逃脱吗?

禅师说:

“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一个人只要真诚用功、多做善事,没有不感应的。

袁黄拜倒于地:

“请师傅教我摆脱命数之法。

禅师拿了一本《功过格》递给他:

“每晚将一天的存心行事,检讨检点,按格记功过。

每至月底,总结一次,将功抵过,多余的就可作为善行了。

第四、

离去禅师,袁黄回抵家里,

跪在佛前忏悔,并做了一道疏文,

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及第第。

那一天,袁黄将自己的号改成“了凡”。

“将凡夫之见,一扫而光,是为了凡。

从此以后,他天天都活得警惕谨慎,

“即便在无人的地方,也常怕得罪天地鬼神。

碰着讨厌我、毁谤我的,我也安然同意。

一年后,袁了凡到礼部参加科考。

孔先生算的命,袁了凡应考第三名,

“结果没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一名。

接下来,孔先生算的命又失灵了,

孔先生没算袁了凡会考中举人,

哪知秋季乡试,他竟然中了举人。

“云谷禅师说:

命运是能够改造的。

这话我加倍相信了。

”袁黄说。

十年后,袁了凡完成了三千善事。

他又跪在佛前忏悔,做了一道疏文,

立誓再行三千善事,希望能得子嗣。

仅仅过了一年,袁了凡便妄图成真,

夫人顺利产下一子,起名天启。

袁了凡做善事从此便加倍用心。

他的《功过格》,天天至少“日行一善”。

仅仅两年,三千善事又已完成。

他又跪在佛前忏悔,再次做了疏文,

立誓行善一万件,希望能遂进士之愿。

三年以后,袁了凡竟然真的中了进士,

专门快,吏部就补他去做了宝坻县县令。

一上任,袁了凡便备了一个小册子,“

我将这本小册子取名为‘治心篇’。

可怕自己做官心起邪念,因此要治心”。

天天早晨起来,坐堂审案时,

袁了凡便将《治心篇》交给看门的人,

将其所行善事恶事,不管大小,一一记录。

到了晚上,他再翻阅记录,闭门治心。

第五、

袁了凡尽管坚持日行一善,

但夫人却成天愁眉苦脸:

“你许诺做一万件善事,可衙门里没什么善事可做,何时才做得完啊?

那天晚上,袁了凡做了一个梦。

梦里碰到一名天神,他对天神说:

“我很惭愧,一万件善事很难完成。

天神说:

“此刻宝坻百姓过得很艰苦,你只要给他们减粮减税,便足以抵一万件善事了。

第二天,袁了凡便当即下基层考察实情。

宝坻县的田,每亩要收银两分三厘七毫,

了解百姓负担后,他感觉应下调至一分四厘六毫。

于是上书朝廷,恳请减免赋税以充养民力。

朝廷同意其请求,并取缔了各类额外摊派。

全县百姓为此雀跃欢呼,奔走相告。

此举,在明代历史上被称为“减粮善政”。

那时宝坻常闹水患,袁了凡便兴修水利。

将三汊河疏通,筑堤坝招架水患侵袭。

他还亲自率领百姓沿海岸堤坝种植柳树,

将连绵不断的海堤变成了一道绿色屏障。

400年前的宝坻,多是一文不值的盐碱地。

地里,只适合生长水稗草和芦苇。

但袁了凡竟然想入非非:

改造盐碱地种水稻。

挖沟通河,调埂作田,引入良种……

三年实践,他竟然真的种出了黄澄澄的稻子。

随后,袁了凡又率领百姓进行了一系列农业实验,

并编写了天津地域第一部农业专著《宝坻劝农书》。

“自从来了袁知县,宝坻生活变了天。

宝坻百姓,逢人就夸袁了凡。

1588年,是袁了凡53岁之年。

孔先生曾算命——他会死于此年八月初十。

八月初十终于来了,又终于走了。

“我无病无痛,竟然一点事都没有。

第六、

1592年,了凡被提升为兵部主事。

那时日本正侵占朝鲜,朝鲜请求大明出兵支援。

兵部右侍郎宋应昌推荐袁了凡为军中参赞,

协同提督李如松领兵东征,击溃倭寇。

李如松对倭寇谎称出使朝鲜是来封贡的,

倭寇信以为真,李如松乘其不备,

不宣而战,于平壤取胜倭寇。

平壤之役中,李如松割敌首级报功,

袁了凡坚决反对,两人发生争吵,

李如松一怒之下,独自引兵东去。

倭寇贼心不死,多次反扑,均被袁了凡击溃。

而李如松打了胜仗,自豪轻敌,被日寇击败。

李想推卸责任,遂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

朝廷不明真相,遂让袁了凡停职返乡。

尽心尽职,却遭如此“待遇”,

袁了凡嘴上不说,内心仍是感觉有些委屈。

可没想到朝鲜王竟奏报朝廷,说明了原委。

袁了凡塞翁失马,被追授为“尚宝司少卿”。

现在,袁了凡年事已高,便决定回家养老。

颐养天年中,他感觉自己一生甚是传奇,

便决定将抗争宿命的经历写下来,训诫后人。

于是他撰写了四篇文章:

“立命之学”,“悔改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他将这四篇文章命名为“戒子文”。

后因广为流传,大伙儿将其称为《了凡四训》。

第七、

130年后,一名叫曾国藩的青年,

读罢《了凡四训》后,豁然惊醒。

遂将自己的号改成“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之前各类,譬如昨日死;从后各类,譬现在日生也'。

他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了凡四训》就如此阻碍了一代一代中国人,

因为而被誉为“中国三大善书”之一。

“世人只知穴在山,不知穴在心田间;

好山好穴世间有,不是其人寻不见。

我看富贵人家坟,往往葬时皆贫贱;

待到富贵力可求,人事尽时天理变。

决定一个人富贵贫贱的要紧因素,

不是风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数,

而是一个人的“心田”,

即你的思想、你的道德、你的行为。

生命是一段程序,你怎么编写,它就怎么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