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01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docx

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名校讲坛

1.作家作品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

记事从春秋结束以后到秦并六国为止,约二百四十余年。

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

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史学家刘向整理编订。

2.题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是后人加的。

唐雎,也作唐且,人名。

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文章写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3.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2)古今异义

不辱使命(古义:

出使任务;今义:

指重大任务。

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

两个词,虽:

即使;然:

这样,如此。

今义:

转折连词。

非若是也(古义:

如此,这样;今义:

判断动词。

休祲降于天(古义:

吉祥;今义:

休息。

(3)词类活用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使动用法,意即“使……免”,脱去。

“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使动用法,意为“使……伏”。

“流”,使动用法,意为“使……流”。

且秦灭韩亡魏(使动用法,使……亡,灭亡。

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大,补充。

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缟素,意即穿丧服。

(4)一词多义

【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

【徒】

亦免冠徒跣(动词,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以】

以头抢地耳(介词,用。

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夫】

此庸夫之怒也(名词,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无义。

4.主题解说

本文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义正词严地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胜利完成保卫国家主权和尊严任务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而又色厉内荏的本质。

5.重点突破

课文所写的是外交斗争,很多语言属于一语双关的外交辞令,请你找一找,分别说说其潜台词。

提示一:

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

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这话听起来简直是杀气腾腾。

提示二:

文中有“天子之怒”和“布衣之怒”,“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提示三: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表面听起来是商量,其实表明秦王态度强硬,并无商量余地。

6.难点攻克

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吞并安陵。

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

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蛮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

唐雎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说话技巧:

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7.结构图解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字。

唐雎()徒跣()怫然()抢地()

gǎo()素色náo()休jìn()huì()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3)岂直五百里哉()

(4)以头抢地耳()

(5)秦王色挠()

(6)寡人谕矣()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秦王不说通

(2)故不错意也通通

(3)仓鹰击于殿上通

4.区别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以大易小()

(1)以以君为长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愿终守之()

(2)之天子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与轻寡人与()

与臣而将四矣()

受地于先王()

(4)于请广于君()

仓鹰击于殿上()

5.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6.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B.以势压人C.恐吓威胁D.不可一世E.虚伪狡诈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该书是末年文学家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2)当秦王以“”进行威胁、恫吓的时候,唐雎地以“”回击,并以“、、”的严重后果震慑住秦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虚张声势。

8.周总理是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剑,以超人的智慧,应对自如。

周总理的说话艺术,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

阅读下面这个故事,回答问题。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

“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

真不该!

真不该!

”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

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

他说:

“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1)周总理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总理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请你补充一个。

(贵阳中考)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

(3)天下缟素____________

(4)寡人谕矣____________

10.翻译段1中画线的句子。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1.选段描写了唐雎和秦王你来我往的斗争过程。

在针铎相对中,秦王态度由“怒”到“谢”,请结合下面图示认真梳理情节后,在选段中提炼出能概括斗争变化过程的短语,并依次填写在A、B、C、D四个方框里。

12.段2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秦王,虚写唐雎。

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

__

(莱芜中考改编)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

“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

“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

“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

‘寡人不喜。

’臣曰:

‘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

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赵王曰:

“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释】①狙:

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

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

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亲尝教以兵()

(2)许由无天下之累()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时宿于野

D.若士必怒王若无兵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6.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17.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文言文对照翻译

秦王使①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①地易①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安陵君

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②小,甚善;虽然,受地于①先王,愿终 说: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封地,希望自始守之②,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②唐雎(jū)使③于②秦。

至终守住它,不敢交换!

”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实词]使:

①②派遣;③出使。

易:

①②都是“交换”之意。

安陵君:

安陵国的国君。

许:

答应。

加惠:

给予恩惠。

受:

接受,继承。

先王:

即祖先,祖辈国君。

守:

守住。

说:

通“悦”,高兴。

[虚词]以:

用。

之:

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

其:

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虽然:

连词,即使这样。

于:

①从;②介词,到。

弗:

否定副词,不。

因:

于是。

[句式]受地于先王:

状语后置。

即“于先王受地”。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①五百里之①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

而①君以②五十里之②地存者,以③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

吾以④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②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我用十倍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不是这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③,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实词]听:

听从。

存:

幸存。

长者:

指忠厚有德行的人。

错意:

置意。

错,通“措”。

广:

扩充。

逆:

违背。

轻:

轻视,小看,形容词用做动词。

受:

继承。

[虚词]以:

①④介词,用;②凭借;③介词,把。

之:

①②结构助词“的”。

③代词。

也:

表疑问的语气词。

且:

况且。

而:

①②表转折关系。

③连词,表承接关系。

故:

所以。

于:

介词,给。

与:

疑问语气助词,吗。

非:

不是。

若是:

这样。

虽:

即使。

岂:

难道。

直:

只,仅仅。

哉:

语气助词,与表示反诘的副词“岂”呼应,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呢”。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①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先生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说:

“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②怒乎?

”秦王曰:

秦王说:

“天子发怒,人死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①头抢(qiānɡ)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

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③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

(guī)也,白虹贯日;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

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布衣中有胆识有能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①将四矣。

力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

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倒下的尸体有两具,五步之内溅满鲜血,全国人都要穿丧服,今日是也。

”挺剑而②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③谢之曰:

“先生坐!

今天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道:

“先生请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④安陵以②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③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也。

有先生啊。

[实词]怫然:

盛怒的样子。

公:

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布衣:

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免冠:

摘掉帽子。

徒跣:

光着脚。

抢:

撞。

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士:

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专诸:

春秋时吴国的人。

聂政:

战国时韩国人。

韩傀:

韩国的相国。

韩国大夫严仲子与韩傀有仇,于是有意结交聂政,视为知己。

他请聂政去刺杀韩傀,聂政就在韩国的一次盛宴上刺杀了韩傀。

要离:

春秋末吴国人。

庆忌:

吴王僚的儿子,吴王僚被刺后,庆忌逃到卫国,吴王阖闾想杀掉庆忌。

要离献苦肉计,假称得罪出逃,使吴王烧死要离的妻子。

要离逃到卫国,取得庆忌的信任,得以接近庆忌,便刺杀了他。

仓:

通“苍”。

休祲:

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降:

降示。

四:

数词用做动词,成为四个人。

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挺剑:

拔剑。

挠:

屈服。

长跪:

直身而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

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

谢:

道歉。

谕:

明白,懂得。

[虚词]亦:

也。

之:

①②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未尝:

未曾。

尝,曾经。

以:

①介词,用;②介词,凭借;③因为。

耳:

罢了。

夫:

发语词。

者:

结构助词,表停顿,和“也”组成判断句式。

与:

介词,和,连上。

而:

①连词,就;②连词,表承接关系;③连词,表修饰;④表转折关系。

矣:

语气词。

若:

如果。

是:

这样。

何:

为什么,怎么。

徒:

只是。

【参考答案】

1.jūxiǎnfúqiāng缟挠祲彗

2.

(1)用交换

(2)平民(3)难道(4)撞(5)屈服(6)明白

3.

(1)说悦

(2)错措(3)仓苍

4.

(1)用把凭借

(2)代指国土结构助词,的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3)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介词,和(4)从给到

5.

(1)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吗?

(提示:

轻,古义:

看不起;今义:

与“重”相对。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提示:

谢,古义:

道歉;今义:

感谢。

6.

(1)E

(2)D(3)B(4)C(5)A

7.

(1)《战国策》西汉刘向

(2)天子之怒针锋相对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8.

(1)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和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2)示例: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

“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

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

“这并不奇怪。

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9.

(1)把,用

(2)“仓”通“苍”,青色,灰白色(3)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4)明白,懂得

10.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11.A.天子之怒B.布衣之怒C.唐雎挺剑而起D.秦王色挠

12.实写秦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被骄横凶残掩盖着的纸老虎形象,并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英雄形象;另外,由于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在前面文段已完成,再写则会画蛇添足,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详略更加得当。

13.

(1)兵法

(2)牵累

14.C(解析:

A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都是“曾经”;C项前者是“从”,后者是“在”;D项都是“如果”)

15.

(1)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16.唐雎:

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

郑同:

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17.唐雎:

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

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