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04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docx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

一、望远镜种类

(一)折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折射式望远镜由两个透镜组成:

固定在镜筒前端的是物镜(其口径大小直接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在镜筒尾端可以调换的是目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90EQ

    优点:

视野较大、星像明亮,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反差及锐利度较同口径的反射镜佳,摄影及高倍行星观测,效果都相当不错。

缺点:

有色像差(色差)问题,会降低分辨率。

(二)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牛顿式反射式望远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130EQ

优点:

无色差、强光力和大视场,非常适合深空天体的目视观测。

缺点:

彗差和像散较大,视野边缘像质变差,操作不太容易, 维护相对复杂。

(三)折反射式望远镜

折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星特朗OmniXLT127

综合了折射镜和反射镜的优点:

视野大、像质好、镜筒短、携带方便。

有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和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2种。

三种类型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1)折射式:

通常小型(口径80毫米以下)折射望远镜具有便携优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以在旅行时随身携带。

在拍摄要求不高的情况完全可以满足摄影需求,而且与相机连接简单可以作为长焦镜头使用。

(2)反射式:

大口径反射虽然不便携,但比其他类型望远镜有很多优势。

首先,造价低廉,很多爱好者可以自己磨制。

其次,大口径成像效果更好,利于高倍观测,而且焦比较小,适合观测和拍摄深空天体。

(3)折反式:

折反同时具备折射式望远镜的便携和反射式望远镜的成像优势,但价格较贵。

三种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折射式

优点:

结构简单,便携,成像锐度好,

缺点:

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有色差、球差,口径大的价格相对较贵

光学结构:

物镜——目镜结构

反射式

优点:

口径大,成像亮度高,无色差,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

不便携,有球差,镜筒开放维护保养相对困难

光学结构:

反射镜——副镜——目镜结构

折反式

优点:

便携,成像质量较好,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

缺点:

口径相对较大结构复杂,在同口径其他类型望远镜中价格最贵

光学结构:

改正镜——反射镜——副镜——目镜结构

二、常见的天文望远镜光学名词 

口径:

指望远镜物镜的有效直径,口径大小直接决定望远镜性能。

口径越大,聚光本领越强,分辨率越高,可用放大倍数越大。

焦距:

从物镜到焦点距离,一般以"f"表示,单位为mm。

焦比:

指望远镜焦距长度与物镜口径的比值,简单说就是镜筒长度除以镜筒口径,相当于相机镜头上的光圈。

以"F"表示。

计算公式:

焦距/口径=焦比(F=F/d)。

例如:

开拓者60/700望远镜,焦比=物镜焦距700mm/物镜口径60mm=11.7。

如果口径不变,物镜焦距越长,焦比越大,容易得到越高的倍率;物镜焦距越短,焦比越小,不容易得到较高的倍率,但影像更亮,视野更大。

*短焦距镜(小焦比,焦比<=6):

适合观测星云、寻找彗星;

*长焦距镜(大焦比,焦比>15):

适合观测月亮和行星;

*中焦距镜(中焦比,6<焦比<=15):

适合观测双星、聚星、变星和星团,更可以两头兼顾,很适合初学者。

(如开拓者60/700天文望远镜,焦比=物镜焦距700mm/物镜口径60mm=11.7)

倍率(放大倍数):

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如开拓者60/700天文望远镜,使用H10mm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焦距700mm/目镜焦距10mm=7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

适当的高倍应为主镜口径(公分计算)的十倍,最高以十五倍为限。

例如:

星特朗60AZ的最高放大倍率为:

60*1.5=90。

光轴:

望远镜中光路的轴心。

光轴偏斜,影响成像效果。

镀膜:

镜片表面镀的一层特殊金属化合物,目的是增加光线透射率。

极轴望远镜:

天球北极与南极的连线称为极轴。

功能就是校正赤道仪赤经轴。

赤经轴:

赤道仪中与极轴平行的旋转轴。

赤纬轴:

赤道仪中与极轴垂直的旋转轴。

重锤:

安装在赤纬轴底部,可上下调整,用来平衡望远镜的重量。

刻度盘:

赤经轴与赤纬轴上都有刻度盘,一般仅供参考用。

自动导入:

某些高阶赤道仪中内藏小型电脑,,并储存许多天体位置资料,只要由控制面板输入天体名称,赤道仪就会自动搜寻天体,并导入望远镜视野中。

集光力:

指望远镜所收集到的光量与肉眼的比值。

简单说等于望远镜口径(厘米)除以7的平方。

望远镜的口径愈大,集光力愈强,就能观测更暗淡的天体。

例如:

星特朗70EQ望远镜,集光力=物物镜口径70/7×70/7=100。

通常主镜口径越大,相对集光力越佳,其成像品质越好。

分解能:

又称解像力(θ)。

望远镜分辨影像细节的能力,分辨率主要和口径有关。

物镜有效口径越大,其分解能就越好,影像就越细致。

色差:

指望远镜在观赏物体时,通常影像的周边会出现如彩虹般的色彩,,通常为蓝色、红色或紫色等,这种现象称为色差。

像差:

指望远镜在观赏物体时,通常视野中央的部分很清晰,但视野的周围会模糊或是影像歪曲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像差。

视野(视场):

指望远镜所见到范围大小,以角度表示。

通常目镜口径越大,视野也就越大。

广角视野的目镜观测较为舒适。

极限星等(M):

 望远镜所能看到最暗的星等称为极限星等,主要和口径、焦比有关。

计算公式:

极限星等(M)=1.77+5㏒(物镜口径)。

例如:

物镜口径70mm的望远镜,极限星等(M)=1.77+5㏒70=11.0等。

三、天文望远镜主要结构

1、主镜筒:

主镜筒是观测星星的主要部件。

  

2、寻星镜:

一支低倍的小望远镜。

其视野较广,便于搜索天体。

3、目镜:

目镜的功用在于放大。

一部望远镜都要配备低、中和高倍率三种目镜。

  

4、赤道仪:

一是承载望远镜;二上借马达带动镜筒,使望远镜能跟随星体移动,可以跟踪天体,长时间观测天体。

常见的有德式与叉式两种,其中以德式最为普遍。

5、追踪马达:

赤经追踪马达可以驱动赤经轴,以跟地球自转相同的角速度逆向转动,跟踪星星。

6、三脚架台和脚架:

三脚架台是承接赤道仪和镜筒,以连接脚架用的。

脚架是承载望远镜和赤道仪,并且作为一种使用的支柱。

7、赤道仪控制盒和电源:

驱动赤道仪运转。

此外根据需要,天文望远镜一般还要配置增倍镜、太阳和月亮滤光镜、巴德膜、指南针、星座图等相关配件。

*天文望远镜的支架结构

①地平式(经纬仪):

如星特朗AZ系列望远镜

优点:

价格便宜、重量较轻,、搬运容易、结构简单、调试方便。

缺点:

调节精度低、稳定性较差,不能跟踪天体,无法进行天体摄影。

②赤道仪式:

如星特朗EQ系列望远镜

优点:

调节精度高,能跟踪天体运行,可进行天体摄影。

缺点:

重量较重,搬运困难、结构复杂、调试麻烦。

分为手动和电动,手动跟踪赤道仪适合专门的天文观测,电动跟踪赤道仪可用于专门的天文跟踪摄影和观测研究。

初学者熟悉地平式后,可以选择手动赤道仪;初次使用也许会觉得调整复杂,但熟悉后观测星空会轻松很多;业余爱好者学习天文摄影,常使用电动跟踪赤道仪。

四、天文望远镜光学质量的辨别

白天用望远镜观测远处的树叶,一般60mm口径望远镜,能看清40米远处树叶叶筋,看不清说明光学质量很差;晚上观测星星时,如果看到星星带很明显的颜色,或是视野边缘的星星拖着尾巴,其长度达到星星大小的2倍,说明光学质量很差,不适合天文观测。

*选择31.7mm(1.25英寸)大目镜接口才能获得更好的光学质量。

五、天文望远镜使用注意事项

1、绝对不能直接用望远镜观看太阳,观看太阳必须通过投影法或有专门滤光措施。

2、不要把望远镜当做玩具,要细心使用和维护。

3、不要认为用望远镜什么都能看到。

观看效果越好,价格也越高,没有十全十美的望远镜,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4、每一台望远镜都有它合适的放大倍数。

超过极限不能增强分辨能力,反而会使物体变得很暗,难以观测。

60~80口径的望远镜,合适的放大倍数应小于100倍。

5、如果无法在夜空中识别五个以上的星座,就不要着急使用望远镜。

6、天文望远镜通常可以观看风景或动植物,很容易得到比双筒望远镜更高的放大倍率。

但使用倍率应在100倍以下,20-50倍最合适。

*作为初学者,建议不要买单筒望远镜,顶多买个双筒,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

购买双筒镜,口径大小50mm最好。

放大倍率选7X50或10X50。

六、目镜知识

(一)目镜的性能参数

目镜性能的参数主要是焦距、视场和出瞳距离。

1、视场:

目前标准的目镜(如Plossl和OR型目镜,4片2组)视场为40-50度,而广角目镜(通常超过6片)的视场超过60度,有的可达84度。

视场越大,观测范围越宽,观测效果越好。

2、出瞳距离:

指能看清整个视场时观测者的眼睛到目镜的距离。

出瞳距离直接决定着观测的方便和舒适程度。

一个出瞳距离适中的目镜(如15-20mm)会给观测带来很多方便。

对于同一种目镜,其出瞳距离一般与焦距成正比。

出瞳距离过短、过长,都会带来观测的不便。

3、目镜的配备:

一台望远镜通常应配备多个目镜,以便组合成多种放大倍数。

①首先应该配备一个低倍率、大视场的目镜用于观测面积大而表面亮度低的星云星团,同时也可以在使用高倍率目镜时先找到目标,它将是使用次数最多的目镜。

这只目镜的放大倍率应为望远镜口径厘米数的2-3倍。

对于口径较小的望远镜,焦距40-55mm的Plossl目镜(视场约40度)即可胜任;相对口径较大时,最好选择焦距稍短的广角目镜(视场>60度)。

②中等倍率目镜主要用于观测星云星团等深空天体。

典型的中等倍率是物镜口径厘米数的5-10倍。

③高倍率主要用于观测行星、双星、致密的星云星团等。

一个优质的物镜(如10cm的APO折射镜)应该允许使用其口径厘米数的25倍的放大率而不明显降低成像质量的目镜。

(二)目镜的种类

1、惠更斯目镜(H目镜)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于1703年设计,视场约为25-40度。

惠更斯目镜是小型折射镜的首选,其缺点是视场小、反差低、色差、球差场曲明显。

目前这种结构一般为显微镜的目镜采用。

2、冉斯登目镜(R目镜)

  于1783年设计成功,视场约为30-45度,目前已很少采用。

3、凯尔纳目镜(K目镜、RKE目镜)

  是在冉斯登目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出现于1849年,视场达到40-50度,低倍时有着舒适的出瞳距离,目前在一些中低倍望远镜中广泛应用,但高倍时表现欠佳。

4、阿贝无畸变目镜(OR目镜)

  1880年由德国蔡司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阿贝设计。

该目镜控制了色差和球差,还具有40-50度的平坦视场和足够的出瞳距离,在各倍率都有良好表现,一直被广泛采用。

5、普罗素式目镜(PL目镜)

  又叫“对称目镜”。

其参数表现与OL目镜相当,具有更大的出瞳距离和视场,造价更低,而且适用于所有的放大倍率,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目镜。

6、爱勒弗广角目镜(ER)

  1917年研制成功,是专门为需要大视场的军用望远镜设计,视场高达60-75度。

在低倍时表现非常出色,尤其适合观测深空天体。

*目镜常见的表示方法:

前面的英文代表目镜的种类,后面的数字代表目镜的焦距。

  PL25=焦距25mm普罗素式目镜

  H10= 焦距10mm惠更斯式目镜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