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006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1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docx

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冲刺专题9人口城市与交通练习

专题9人口、城市与交通

考查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考向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考向2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3.(2015·广东文综)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

(2015·山东文综)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4~5题。

4.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5.“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6题。

6.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7.(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考向3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9.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1.人口的两种增长方式

(1)人口的自然增长:

是由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

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2.从两种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迁入地

提供廉价劳动力;推动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开发

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对迁出地

加强对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当地环境

人才、劳动力外流

3.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过慢,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等。

4.理解应用几种人口统计图表。

1.知识关联

(1)人口增长(时间变化特点、空间分布特点)→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政策、文化背景、婚育观念等)。

(2)人口增长的“三率”(关系、特点及变化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区分方法)→人口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解决措施。

(3)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特点(数量变化、方向变化)→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4)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对地理环境、对城市化、对就业结构)→影响评价(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2.易错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2)一个地区人口总数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

(3)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

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4)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标准。

(5)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6)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度,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移动。

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7)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重要标准:

跨越行政区域界线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

(8)在判读人口统计图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估算的方法。

特别是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数据。

(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10)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不只表示年龄构成,还能表示性别构成。

(11)发展中国家也会出现老龄化现象,如中国。

(12)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导致人口问题。

只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也属于人口问题。

(13)我国的人口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口基数大,我国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多,这是最大的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由于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这也给未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1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一定都是社会经济因素。

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例如,海湾战争导致大量战争难民迁移;撒哈拉沙漠的扩张导致环境难民迁移;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等。

但就全球范围看,影响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1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利弊共存。

人口迁移会给迁入地(如城市)带来社会治安、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对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影响也较大,可提供大量劳动力,繁荣服务业、商业等第三产业。

3.方法技巧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及应用。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其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

①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的差异。

②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b.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c.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丙图)。

③析变化。

a.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

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而转变。

b.异常变化

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下图①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下图②处)。

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下图③处)。

可能是战争中大量男性死亡导致的,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2)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2.5%)

高(>2.5%)

低(<1.0%)

传统型

高(>2.5%)

低(<1.5%)

高(>1.0%)

现代型

低(<2.0%)

低(<1.5%)

低(<1.0%)

(3)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①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②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③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题组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15·安庆五校联考)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当总抚养比≤50%时称为人口红利期。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省2000~2010年抚养比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该省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的时间为(  )

A.2000~2002年之间B.2004~2006年之间

C.2006~2008年之间D.2008~2010年之间

2.该省(  )

A.人口出生率上升B.养老保障负担加重

C.工业化水平降低D.企业“用工荒”加剧

题组2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2015·天门调研)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据显示(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

C.农村劳动力以15~19岁年龄段为主

D.农村的劳动力逐渐高龄化

4.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B.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

C.交通条件改善

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题组3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

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

A.aB.bC.cD.d

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城市的养老服务应该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B.b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C.c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D.d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比例

人口迁移原因、影响类答题模板

高考命题中,多以人口统计图表资料和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

1.人口迁移的原因

要点 气候、淡水、土地、经济、交通、教育、政策等。

模板 气候温暖湿润、淡水资源充足、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2.人口迁移的影响

要点 人地矛盾、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问题、有利、不利、迁出地、迁入地等。

模板 

(1)对迁出地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2)对迁入地影响: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1

 (2015·沈阳测试)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

流动人口由14439万变为26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例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

材料二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

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

材料三 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

(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专家表示,特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一些产业,“掉一些肉”。

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掉一些肉”指的是哪些产业?

 

 

 

 

(4)根据材料三指出“北上广”等地有哪些“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并提出治理措施。

 

 

 

考查点二 城市化和城市体系

考向1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5·广东文综)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2015·安徽文综)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2~3题。

2.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4~5题。

4.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B.30%~40%

C.40%~50%D.60%~70%

5.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015·四川文综)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7.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2015·山东文综)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8~9题。

8.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

00B.12:

00C.14:

00D.18:

00

9.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10.(2015·广东文综)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

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考向2 城市体系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1题。

11.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

1.城市化概念的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逆城市化也属于城市化,这个过程不是城市人口变成了农村人口,不是城市化水平下降,而是城市化的扩展。

2.城市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的应用。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30%以下)、发展慢、问题少;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问题突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70%以上),城市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问题缓解。

3.联系实际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

1.知识关联

(1)城市化(含义、标志)→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进程(特点、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表现、危害)→解决措施。

(3)城市等级→服务功能(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服务级别)→城市体系。

2.易错点

(1)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不一定有明确的界线。

(2)同一级别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地区城镇服务范围大。

(3)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其自身外,还包括周围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4)城市道路网的判断一般根据该城市所在的国家进行:

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行放射式,我国的城市多为方格—环行—放射式。

(5)注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

前者主要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6)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7)逆城市化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8)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出现的。

3.方法技巧

(1)图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化进程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差异:

一是时间差异,二是空间差异。

时间差异是指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一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城市化随时间的变化;空间差异指当前时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差异。

时间差异可用曲线图法来掌握(如下图),而空间差异可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来掌握。

(2)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

(3)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

城市等级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丰富的资源或人口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4)城市体系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题组1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5·淮南模拟)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  )

题组2 城市体系

图1为“印度半岛某地区城市等级体系图”,图2为“a城市略图”。

读图完成2~3题。

 

2.有关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4个城市等级

B.a城市的服务范围大于c城市

C.b城市的服务种类少于c城市

D.a等级城市空间距离小于b等级城市

3.a城市拟规划布局合理的是(  )

A.甲——高级住宅区

B.乙——工业区

C.丙——化工厂

D.丁——自来水厂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类答题模板

在高考命题中,该类问题多以城市化统计图或区域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点 环境、交通、住宅、就业、贫困等。

模板 城市化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要点 卫星城、城市新区、合理规划、城市交通、住房。

模板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

读图甲、图乙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据统计,2010年11月上海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超过900万,其中务工经商人员占78.3%。

(2)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图乙)。

其中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在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而黄浦江东岸在8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