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020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docx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1、水滴里的生物

▲制作“小水塘”步骤:

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②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③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一滴水里有:

(鼓藻)、(草履虫)、(水蚤)、(钓钟虫)、(轮虫)。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还制作了(放大镜)和(显微镜)。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2、做酸奶

▲做酸奶的步骤:

①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③在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细菌的功:

(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如:

果酒、泡菜)、(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

细菌会(致病)。

▲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

▲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选择一个条件不同,另一个条件相同的组合方式进行的实验是一种(对比实验)。

▲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

▲如果说地球像一个煮熟的鸡蛋,那么地壳像(蛋壳),地幔像(蛋白),地核像(蛋黄)。

8、火山和地震

▲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研究记录火山的活动,法国火山学家卡蒂娅·喀夫特和摩希斯·喀夫特夫妇终生致力于火山活动的记录工作。

这对夫妇1991年在考察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时,不幸双双遇难。

▲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答:

材料:

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  外溢现象。

现象:

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

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的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震区内大多数建筑物倒塌。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

答:

材料:

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

(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

手有什么感觉?

现象:

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

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现代的地震监测仪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强的灵敏度。

▲地震波分为了较快的(纵波)和较慢的(横波),所以地震发生时先是威力较小的上下晃动,10多秒后就是破坏力很大的左右摇晃。

▲在不同物质的明显交界面,地震监测仪检测到的地震波波形出现较大变化,这个道理和以前学过的(光的折射)的知识是相似的。

▲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答:

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

▲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答:

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9、地表的变迁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

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

同时,人们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的化石。

由此得出,喜马拉雅山脉在远古是海洋。

▲北宋时期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人类的哪些活动会改变地表?

它们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

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

影响生态环境、妨害水循环、影响气候、造成自然灾害。

▲“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层运动、填海造陆等)。

10、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特点:

①有点软②容易弄碎。

▲请你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

答:

材料:

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现象:

干燥的烧杯内没有什么;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烟。

结论:

蜡烛燃烧后生成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和黑烟。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

①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

②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

▲形态变化有:

(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蜡烛受热熔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树叶颜色变化)、(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11、铁钉生锈了

▲铁与锈有什么不同?

答:

①铁坚硬,锈松软②铁是银白色,锈是暗红色。

▲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人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块铁放在(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铁并不生锈。

▲铁锈又松又软,特别容易吸收水分,使铁烂得更快。

▲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防锈的办法:

①擦去水分②覆盖搪瓷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④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⑤喷漆⑥涂沥青。

▲铁钉生锈需要满足的条件:

①把铁放入含有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水里②水中有盐③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

12、变色花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若有呕吐的经历,就会感觉到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

吃未熟透的柿子时,会感到有涩味;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碱性物质。

▲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酸性物质。

▲做面包用的小苏打、家用清洁剂是碱性物质。

▲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需要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它就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答:

材料:

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

(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

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

结论:

紫甘蓝水遇酸变红,遇碱变绿。

13、洗衣服的学问

▲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

为什么?

答:

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

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墨水用肥皂洗不掉。

14、登月之旅

▲中国神话传说中登上月球的女子是嫦娥。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

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月球上有很多的环形山,我们看到的明亮区域是月球的高地,较暗的区域是平原,叫做月海。

▲请你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答:

材料:

盘子、细沙、石子等。

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现象:

坑面积比石块的面积大。

结论:

高度相同,石大坑深。

石头相同,越高坑越大。

▲月球绕地球环形,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自传和绕地球公转的时间相同,都为27.3天,因此我们在地球上不能看到月球的背面。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3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0000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

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离开指挥舱,驾驶登月舱成功登上了月球。

阿姆斯特朗激动地说:

“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15、太阳系大家族

▲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太阳并不总是直射赤道,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倾斜。

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半球处于冬季。

▲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转有关。

▲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目前,我们已知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50多颗卫星,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

▲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在围绕它转动。

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这八大行星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记忆八大行星的顺口溜:

水晶球,火烧木,埋了土,到了天涯海角。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存在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有颗被降级的行星叫做冥王星。

▲木星是最大的行星,土星是第二大行星。

▲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

16、看星座

▲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炙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

这些恒星因为离我们太远,才会看上去是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

▲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每一个星座中的恒星可连成不同的图形。

古代人发挥想象,常用神话中的人物或动物为星座命名。

▲大熊星座的尾巴像勺子,勺口延长线5倍距离处有一颗很亮的星叫作北极星,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

▲北斗星围绕北极星运转,尾巴(斗柄)指东是春季,斗柄指南是夏季,斗柄指西是秋季,斗柄指北是冬季。

▲银河,中国民间又称“天河”。

它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

在银河里有许多小光点,就像撒了白色的粉末一样,辉映成一片。

实际上一颗白色粉末就是一颗巨大的恒星,银河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的。

太阳是其中的一颗恒星。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中有2000多亿颗。

在太空俯视银河,看到的银河像个漩涡。

17、探索宇宙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亲手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空间天文望远镜能够看到更远、更清楚的宇宙景象。

▲空间望远镜是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它揭示了光学望远镜无法揭示的令人迷惑的天文现象。

▲1926年美国戈达德制造了第一枚现代火箭。

▲冲出地球是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

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牢牢抓住地表的各种物体。

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就能挣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

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设计出来的。

▲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

▲“先驱者10号”1972年升空,1983年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

2003年1月22日人们接收到它的最后一次信号。

从此,它便杳无音信地飞向宇宙的深处。

▲中国明朝人万户,因用火箭试验飞行失败而牺牲。

这是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

▲2003年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进行航天飞行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两年后,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神州6号”载人飞船再次进入太空。

▲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宇航员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

18、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你认为有没有外星人?

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有。

不可能只有我们人类存在,外星人应该是也会存在吧,一般来说,这么大的宇宙,只有我们有生命不可能,你不知道在什么星球里就还会有和我们差不多的物种存在,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啊!

▲金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虽然它与水星相比离太阳更远,但它的表面温度却更高。

为什么?

答:

这是因为其厚厚的有由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气层极易吸收太阳的热量,并且阻止它散发到宇宙中。

▲站在火星上,你会感觉它与地球上有些相似。

在那里,白天有明亮的天空、薄云、朝露和轻微的霜冻,但要比地球上冷得多。

▲“漫游者”探测器是用来勘探火星表面和火星表面上的岩石的。

▲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问题虽然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人们还是做出了种种猜测和描绘。

19、假设

▲好奇心总是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

▲找答案的过程很像侦探破案——先做出一些猜测,然后寻找证据来验证猜测。

▲树快死了原因的假设:

①水淹的②有害虫③老死的。

▲探究问题因果关系的有依据的猜测就是假设。

▲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科学家收集证据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艰苦的过程,这需要坚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中,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收集的证据主要是两类:

①南美洲和非洲两个大陆都有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化石。

②格陵兰岛每年都在漂离欧洲大陆。

▲关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假设:

①小行星撞击地球,给恐龙带来了厄运。

②饥饿的哺乳动物吃掉了恐龙的蛋。

③一些新的、有害的植物毒死了恐龙。

▲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

▲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来表达。

 

20、实验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模拟实验②对比实验。

▲模拟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实验。

▲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

答:

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

①模拟雨的形成②模拟昼夜的形成③模拟火山爆发④模拟地震的发生⑤模拟太阳系

对比实验有:

①种子萌发的实验②水蒸发快慢的实验③铁生锈的实验

④食盐的溶解快慢实验⑤比较沙土、粘土、壤土的渗水性实验等。

▲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同一个实验可能既有模拟实验,又具有对比实验的性质。

①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从同一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②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用两只充气量不同的气球模拟飞行。

▲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①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②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再好的假设都要经过实验来验证,才有意义和价值。

▲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答:

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

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

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

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可以对比的因素有:

石子的大小、扔的高度、扔的力量、扔的方向等。

▲在“模拟喷气式飞机飞行”的实验中,可以控制对比的因素有:

充气量、喷气角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