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34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3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docx

生物必修实验复习学案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一.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1:

叶绿体辨认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题2:

线粒体辨认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题3:

健那绿染液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染料?

使用它染色的结果是怎样的?

三.实验材料:

(1)观察叶绿体时选用:

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思考题4:

取藓类的叶、黑藻的叶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5: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为什么?

(2)观察线粒体时选用: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思考题6:

藓类、黑藻的叶细胞中也有线粒体,为什么不选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

四.方法步骤:

(一)观察叶绿体:

1.制片:

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思考题7:

为什么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2.观察叶绿体: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绘图:

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画出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二)观察线粒体: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上盖玻片

2.观察线粒体: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思考题8:

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五、课堂练习:

1、小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细胞时,他看到了细胞核和细胞壁。

他还可能看到的构造是()

A.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B.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C.只有叶绿体                     D.上述细胞器均不能看到

2、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A.藓类的叶片   B.黄杨叶的横切片

C.菠菜叶下表皮或沾在下表皮上的少数叶肉细胞D.种子植物的叶片

3、下列细胞中存在有叶绿体的是 ()

A.根尖细胞       B.根茎中的筛管细胞

C.叶肉细胞            D.茎内形成层细胞

4、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叶绿体是 ()

A.绿色、棒状                                 B.红色、棒状

C.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红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叶绿体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采光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中期的变化

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D.取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并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6、观察蚕豆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细胞,能清晰地观察到叶绿体,而不易看到线粒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________,放人盛有_______的培养皿中,装片制成后要随时保持________状态。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参考答案

思考题:

思考题1.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思考题2.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思考题3.健那绿染液是一种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思考题4.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思考题5.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思考题6.因为这些材料中有丰富的叶绿体,而叶绿体呈现绿色,影响实验效果。

思考题7.如果叶片放干了,细胞或叶绿体会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思考题8.可以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五、课堂练习:

1、C;2、D;3、C;4、C;5、D;6、叶绿体为绿色,而线粒体是无色的

7、带些叶肉;清水;有水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1.质壁分离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还是小),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思考题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思考题3.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

二、实验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0.3g/ml的蔗糖溶液,显微镜等。

思考题4.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实验材料?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是否可以?

为什么?

思考题5.为什么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

其浓度用0.5g/ml可以吗?

为什么?

三、实验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

思考题6.为什么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

2.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观察细胞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思考题7.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题8.为什么先观察正常细胞而不直接进行第3步骤?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镜检。

思考题9.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题10.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是什么?

为什么?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思考题11.此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四、实验结论:

思考题12.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13.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为什么?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无染色体形成D.显微镜倍率不够

3、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0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4、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右图所示。

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D.①红色、②红色

5、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6、(双选)用一个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可做下列哪些实验的材料?

A.观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D.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7、(双选)当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体不再继续收缩,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原生质体进一步缩小的是

A.转入0.2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B.转入0.50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转入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D.转入4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8、(双选)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30g·L-1

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C.在溶液浓度为30g·L-1t~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D.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参考答案

思考题:

思考题1、小于;渗透作用;大。

思考题2、大于;渗透作用;原生质层。

思考题3、具有全透性。

思考题4、因为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

不可以,因为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透明,不利于观察。

思考题5、因为其对细胞无毒害作用;不行,因为如用浓度用0.5g/ml的蔗糖溶液,细胞会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思考题6、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思考题7、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思考题8、先观察正常细胞是为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思考题9、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

思考题10、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思考题11、蔗糖溶液,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但注意,这是观察不到的,观察只能看到透明液体。

思考题12、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思考题13、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

思考题14、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思考题15、不会。

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课堂练习:

1、D;2、C;3、D;4、B;5、D;6、BC;7、CD;8、AC;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

一、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

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二)方法步骤:

1、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3、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思考题1、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这是为什么?

4、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5、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思考题2、在试管A、B、C中分别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思考题3、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4、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

无关变量是什么?

三、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思考题5、请依据下面所列实验操作步骤,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二)操作步骤:

用表格显示实验步骤:

(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序号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试管

1

2

3

1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2

注入蒸馏水

1mL

/

/

3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

1mL

/

4

注入盐酸

/

/

1mL

5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6

600C水浴保温5min

7

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2mL

2mL

2mL

8

水浴加热煮沸1min

9

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

思考题6、请在上表中填入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7、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8、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

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9、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

为什么?

课堂练习:

1、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

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2、(双选)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后,分别将试管放在冰水、沸水中5min后,待试管冷却后分别加入3滴碘液,结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A.酶与淀粉不能在设置各自温度之前接触B.缺少温度为37℃的对照实验

C.这两支试管都不应变蓝D.不能用碘液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3、(双选)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则反应速率加快

B.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则反应速率降低

C.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不改变

4、(双选)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保温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40℃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

B.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乳汁凝固

C.可先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再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就会发生乳汁凝固

参考答案

思考题:

思考题1、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

思考题2、试管A、B、C的现象分别是:

不变蓝、变蓝、变蓝。

思考题3、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思考题4、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无关变量是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淀粉酶溶液、碘液的量。

思考题5、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是还原性糖,遇斐林试剂煮沸的情况下会有砖红色沉淀。

思考题6、试管1、2、3的现象分别是:

有砖红色沉淀,没有砖红色沉淀,没有砖红色沉淀

思考题7、溶液PH值会影响酶的活性。

思考题8、自变量是不同的PH值;无关变量是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的量以及用于调节PH的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的量。

思考题9、不能;因为如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需加热煮沸,会使低温试管中也出现砖红色沉淀,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结论。

课堂练习:

1、D;2、AB;3、BC;4、CD。

附: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一).实验原理: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方法步骤:

步骤

注意问题

解释

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H2O2溶液

不让H2O2接触皮肤

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将2号试管放在900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

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

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

肝脏在制成研磨液

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

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插到气泡中

现象:

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

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思考题2.CO2可使变混浊,也可使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混浊程度或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思考题3.橙色的溶液,在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条件下,变成。

三.参考资料: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

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必修一P92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

思考题4.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这是为什么?

3.检测洒精的产生

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四、方法步骤:

1、实验目的:

(略);2、实验原理:

(略)

3、实验材料和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两只、1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

(提示:

假设酵母菌培养液中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4、实验方法:

(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右图(装置1)安装好。

(2)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实验,请指出另一实验装置(装置2)如何设计?

 

5、结果预测和结论: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在以下表格中填写:

现象

结论

装置1中液滴

装置2中液滴

1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五、课堂练习:

1、(多选)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因为光照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D.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

2、(多选)一位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酵母—葡萄糖溶液的温度随时间慢慢地升高,指示剂的颜色也开始改变(该指示剂遇酸变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保持稳定不变

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C.实验可用来测定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的变化

D.指示剂变色的情况与保温瓶中空气的量无关,与葡萄糖的量有关

3、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

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I。

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

(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否可以去掉②号试管?

请说明理由:

      。

(2)①号试管的现象是,其作用是。

(3)该实验中需要等到煮沸的葡萄糖液冷却后才能加酵母菌,原因是。

(4)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

(5)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哪些改动?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参考答案

思考题1、兼性厌氧

思考题2、澄清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水;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水

思考题3、重铬酸钾;酸性;酸性;灰绿色。

思考题4、为了营造一个无氧环境。

例题.实验方法:

装置同上,用等量的清水代替NaOH溶液,其他相同

结果预测和结论:

(每一现象1分,共6分)

现象

结论

装置1中液滴

装置2中液滴

1

左移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不移动

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左移

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课堂练习:

1、ACD;2、BC、

3、

(1)不可以因为②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由蓝绿色变成黄色检验CO2的生成

(3)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4)曲线B(5)不加酵母菌,其余操作与实验组相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

一.实验目的:

思考题1.尝试用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思考题2.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三、实验材料:

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思考题3.为什么选用幼嫩、鲜绿的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

1.提取色素:

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迅速、充分研磨。

思考题4.加SiO2、加CaCO3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题5.为什么要迅速研磨?

2.收集滤液:

漏斗基部放一单层尼龙布,研磨倒入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

3.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滤纸,顺着纸纹剪成长10cm,宽1cm的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划一铅笔线。

思考题6.将干燥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个角的目的是什么?

4.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

思考题7.为什么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

思考题8.为什么画滤液细线需要重复三次?

5.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注意: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的滤液细线,烧杯要盖培养皿盖。

思考题9.为什么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的滤液细线?

思考题10.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