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37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docx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1溶液的形成

考点21溶液的形成

选择题

42.(2017·大连)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碘酒B.酒精溶液C.生理盐水D.硫酸铜溶液

14.(2017·丹东)下列物质溶于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面粉C.豆油D.碳酸钙

13.(2017·牡丹江)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喝汽水时容易打嗝,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炉火炒菜时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D.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A、根据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判断;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据此分析;

C、根据火焰的结构及温度进行判断;

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

A、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是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不是利用洗涤剂来溶解油脂,故A错误;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B正确;

C、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炒菜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故C正确;

D、将煤制成蜂窝煤,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烧更充分,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和粒子的性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比较小.

10.(2017·贺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碘酒的溶剂是乙醇

C.溶质一定是固体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考点】7K: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7C: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7D: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分析】A、根据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质的状态,进行分析判断.

D、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解答】解: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据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的溶剂是乙醇(俗称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质不一定是固体,也可能是液体或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5.(2017•本溪)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汽油B.面粉C.小苏打D.硫酸铜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

A、汽油不溶于水,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形成乳浊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小苏打溶解于水后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故C正确;

D、硫酸铜易溶于水,分散到水中能形成蓝色溶液,故D错.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2017•本溪)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D.将尿素[CO(NH2)2]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氨味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尿素不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2017•云南)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泥土C.植物油D.面粉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

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B、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不是溶液,故错;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故选:

A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9.(2017•昆明)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氯化钠B.花生油C.葡萄糖D.硝酸铵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

A.氯化钠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

B.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震荡后可形成乳浊液;

C.葡萄糖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

D.硝酸铵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常见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7•南通)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分析】A、根据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得到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鉴别题的原理、灭火的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7重庆市,题号6,分值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冰水B碘酒C食盐水D浓盐酸

【答案】A

【解析】A.冰水,是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

B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属于混合物,是溶液,选项错误,

C食盐水,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属于混合物,是溶液,选项错误,

D浓盐酸,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水酒,属于混合物,是溶液,选项错误,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

16.(2017广东省广州市,16题,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溶液知识的综合考查。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A正确;

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醇和水混合可形成溶液,B正确;

溶液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对于未指明温度和溶质种类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无法比较相同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C错误;

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Na+和Cl-,氯化钠溶液能导电,D正确。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放热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6~19题。

25℃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16.(2017年北京,16题,1分)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A.10gB.90gC.100gD.110g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溶液的形成。

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时,100g水中加入10gKCl未达到饱和,可以完全溶解,所以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10g=110g,D项正确。

【知识点】溶液

5.(2017四川省眉山市,题号20,分值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氯化钠C.泥土D.乳胶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形成。

面粉和泥土都是不溶性固体,和水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为悬浊液;氯化钠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为溶液;乳胶漆和水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3.(2017葫芦岛,3,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小苏打D.面粉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概念和特征;食盐能溶于水,在溶液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之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小苏打能溶于水,在溶液中以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浊液,故D符合题意。

【知识点】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7.(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7题,2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白酒     D.蔗糖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哪些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

A面粉放入到水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有固体悬浮,故形成悬浊液,不是溶液,故正确。

B食盐放入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属于溶液,故错误。

C白酒放入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属于溶液,故错误。

D蔗糖放入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属于溶液,故错误。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13、(2017年湖南省湘潭市,13题,2分)往适量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

【答案】D

【解析】往浓硫酸里加水会产生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D正确。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放热

6.(2017甘肃省兰州市,题号6,分值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苏打粉C.花生油D.牛奶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溶液的定义,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A.面粉属于淀粉,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B.苏打粉是指碳酸钠,易溶于水,能形成水溶液,故正确,选择B;

C.花生油与水互不相溶,不能形成水溶液,故错误;

D.牛奶雨水不能形成均已透明的溶液,故错误;

【知识点】溶液的定义及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11.(2017四川省眉山市,题号26,分值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气炎热时,鱼塘里的鱼总喜欢往水底游动

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实验室常将固体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实验以控制反应速率

D.对于人体必需元素,也要注意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洗涤剂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

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天气炎热时,水中溶氧量减少,故鱼塘的鱼要露出水面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故A说法错误;

B.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故用汽油或者加了洗涤剂的水都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B说法正确;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故实验室常将固体配成溶液进行实验,故C说法正确;

D.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故D说法正确。

【知识点】溶解度、乳化作用、溶液的形成、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2017江苏省淮安市,题号3,分值2)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牙膏B.蔗糖C.面粉D.豆油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溶液的形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牙膏不溶于水,牙膏与水混合形成的悬浊液,A错误;

B.蔗糖放入水中,蔗糖以分子的形式扩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正确;

C.面粉不溶于水,面粉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C错误;

D.豆油不溶于水,豆油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5.(2017江苏省扬州市,5题,2分)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硝酸铵B.氧化钙C.氢氧化钠D.浓硫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时的吸放热现象。

A.硝酸铵溶于水时从外界吸收热量,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剧烈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故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故不正确;

D.浓硫酸遇水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故不正确。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放热

6.(2017海南省,题号6,分值3)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B.蔗糖C.小苏打D.花生油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判断。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A.味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C.小苏打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正确。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

12.(2017湖北省宜昌市,题号12,分值1)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硝酸铵D.蔗糖

【答案】A

【解析】物质溶解时有的发热、有的吸热、有的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A正确;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B错误;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错误;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D错误;故选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13、(2017年湖南省湘潭市,13题,2分)往适量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

【答案】D

【解析】

D.往浓硫酸里加水会产生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E.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

F.氯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G.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D正确。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放热

4、(2017年湖南省湘潭市,4题,2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葡萄糖C.氢氧化钠D.植物油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溶液性质:

1均一性:

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

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A.食盐加入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也就是NacL溶液,故能形成溶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易溶于水,加入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葡糖糖溶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加入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氢氧化钠溶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和水不相溶,故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选项符合题意,正确。

【知识点】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6.(2017四川省成都市,6题,3分)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D.尿素施用过量会导致水污染

【答案】D

【解析】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说法错误;

B.植物油加入水形成的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振荡后可得乳浊液,说法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说法错误;

D.尿素是氮肥,过量使用会造成水污染,说法正确。

故选D。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乳化作用

10.(2017桂林市,题号10,分值2)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汽油C.泥土D.味精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判断。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两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A、牛奶与水混合形成的乳浊液,不能形成稳定的混合物,故错误;

B、汽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能形成稳定的混合物,故错误;

C、泥土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能形成稳定的混合物,故错误;

D、味精与水混合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

故选D。

【知识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2题,1分)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人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这种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

【答案】B

【解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

氯化钠溶于水热量变化很不明显,溶液温度基本不变,A错误;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所以溶液温度下降,B正确;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升高,C错误;

蔗糖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所以溶液温的度基本不变,D错误。

【知识点】考点19溶解时的吸放热

4.(2017山东省烟台市,4题,2分)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硬水与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

B.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D.用量筒量取50mL水配制溶液,若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C

【解析】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时产生较多量浮渣,产生泡沫较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后产生较多泡沫,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A正确;

天然淡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病毒等,是不能饮用的,用天然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B正确;

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且外界条件不变时,其中的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即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C错误;

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则所量取水的量小于应取值,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将会偏大,D正确。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

11.(2017桂林市,题号11,分值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A.食盐B.浓硫酸C.硝酸铵D.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A、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明显下降,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故选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2.(2017江苏省扬州市,12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B.自来水是纯净物

C.长期饮用硬水有益人体健康D.水是宝贵的资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水及溶液形成的有关知识。

A.粉笔灰难溶于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而非溶液,故不正确;

B.自来水中溶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正确;

C.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易得结石,不利于人体健康,故不正确;

D.水自宝贵的自然资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故正确。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

5.(2017江苏省宿迁市,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组成、状态和特征;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

均一稳定的液体水是纯净物,故A错误;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不是稀溶液,故B错误;汽油洗涤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不属于乳化现象,故C错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溶液温度升高,故D选项正确。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状态和特征

17.(2017湖南省郴州市,题号17,分值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所以该选项正确;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汽油都不是溶液,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所以该选项错误;

C.溶液一定是透明的,但比一定无色,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该选项错误;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比如澄清石灰水是饱和溶液,但属于稀溶液,所以该选项错误。

【知识点】溶剂的定义;溶液的基本特征;浓溶液、稀溶液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4、(2017年湖南省湘潭市,4题,2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葡萄糖C.氢氧化钠D.植物油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溶液性质:

1均一性:

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

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E.食盐加入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也就是NacL溶液,故能形成溶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F.葡萄糖易溶于水,加入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葡糖糖溶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G.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加入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氢氧化钠溶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H.植物油和水不相溶,故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选项符合题意,正确。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9.(2017黑龙江绥化市,题号9,分值2)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醋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的水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洗涤知识,通过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