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457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docx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

  今天,我看了一本叫做《悲惨世界》的书,它讲述了法国革命过后人民的悲惨生活。

主人公名为:

冉·阿让。

  冉·阿让年轻时为了给饥饿的弟妹偷一块面包还是什么吃的被捕入狱,又因为刑期内逃狱延长了刑期,结果最后一出狱已经成了一个大叔,他对社会充满了憎恨,想要报复,却遇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教,感化了他,他因为路上阴差阳错的抢了一个小孩的一块钱,再次被追捕,他隐姓埋名拿着主教给他的钱去一个小镇上开办了一家工厂,成了人人爱戴的富翁和镇长,但终于还是被一个叫沙威的探长知道了他的身份又不得不继续逃亡,然后他收养的一个女儿爱上了一个x份子,他也被卷入了战争,他的善行终于感动了沙威,沙威放过了他但因为自己违背了自己的职责而自杀,结果冉·阿让最终病死在女儿怀中。

  这本书的作者:

雨果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的人民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善良的人,比如说那位宽容他人的主教,和最后被冉·阿让感动的探长沙威,他们都是全身散发着正义之气的人。

我们要学会改过自新,向主人公冉·阿让一样,做错事后学会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拥有宽容、善良、善待他人这样的高尚情操。

  在古代的时候,也有做错事后主动认错,得到别人宽容的事件。

负荆请罪就是一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这话被廉颇听到,廉颇就负荆请罪,并得到了蔺相如的宽容与理解。

  哲学家康德说过: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宽容他人,理解他人。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2

  在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这是一部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传世佳作。

它展现了法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我读完后感触颇深。

  《悲惨世界》主要描写了:

冉阿让只是为了姐姐家的几个孩子去偷了一块面包,他就被关押了十九年。

直到一八一五才刑满释放,但是他持有黄色身份证,没人肯收留他。

就这样,冉阿让成了卞福汝主教当晚的客人。

但失眠的他终究还是拿走了银餐具逃之夭夭了。

但是第二天,冉阿让被抓,警察怀疑他偷了别人的东西,主教却说这儿还有一对银烛台,他怎么不一起拿走?

是呀,主教赎回了冉阿让的灵魂,从此以后,他是善良的人了。

后来,冉阿让来到一个地方,办起了工厂成为了富人,也成了市长。

但探长沙威却坚信他是十多年前的讨饭,直到后来,沙威才改变了态度。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慨万分,冉阿让因挨饿偷面包而成为了苦役犯,并服刑十九年,孑然一身的他人生还有几个十九年?

芳汀为了抚养女儿珂赛特而沦为娼妓,献出了自己的肉体。

珂赛特从小寄人篱下,受尽苦楚。

沙威因为背弃自己的信念而投河自尽……这些人物历经苦难,命途多舛。

他们的人生故事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十九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法律制裁的严厉、社会上人们的不公。

冉阿让只不过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关了十九年,十九年让这个少年的心上留下了仇恨,所以他才要报复这个社会,要回自己的东西。

  我想,十九世纪的法国真实是个悲惨的国家。

它让无辜的少年成了孑然一身的苦役犯,它让秀丽的女孩历经坎坷,它让苦命的女人饱受风雨的洗刷,抑郁而死。

那腥风血雨的年代,跌宕起伏的历程、华丽蜕变的人生是法国社会的写照。

  我明白了:

一个人不管是苦难、不幸,还是富贵、荣华,都应该善良的活着,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帮助别人,这就是我们来到人世间的宗旨。

  教师点评:

书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小作者阅读了《悲惨世界》,从内心感受到一个人不管是苦难、不幸,还是富贵、荣华,都应该善良的活着的人生真谛!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3

  悲惨世界是法国名作家雨果的著名作品之一。

《悲惨世界》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善良、大方、诚实、勇敢的冉阿让。

幼年他为了不让姐姐挨饿,偷了一块面包。

判了19年徒刑。

社会的残害、法律的严惩,让一个本来内心善良的人,有一种向世界报复的心理。

做了两件终身内疚的事,一件是偷了卞福汝主教的两个银烛台,抢了穷人孩子的一个金币。

通过这两事他也有了一种深刻的觉悟他在滨海蒙特勒伊为穷人谋福利。

我读到这一段时看出冉阿让的博爱的胸怀、人慈的心肠。

而在商马第案件中,他的诚实、勇敢、自我牺牲的行动,也让我感动。

  他回到孟费郿,去了德纳第大坏蛋开的旅馆出高价把可怜的小珂赛特赎回来了。

  后来,在法国大革命时,他没有杀死自己的仇人,那个人十分感动。

他英勇无为、在枪林弹雨中战斗,从臭水沟里把马吕斯救出,最后死在了病床上。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4

  妈妈新买了许多书回来,一本一本叠在桌子上。

书对我有无穷的吸引力——我立刻就跑了过去,搜索着,目光最终停留在《悲惨世界》上。

我立刻将它抽出来,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冉阿让正在小镇迪涅的一张长椅上休息。

一声叹息,道出了他的无奈与困苦。

年轻时,他曾经为了让孩子们填饱肚皮而犯盗窃罪锒铛入狱,只因打碎一块玻璃,偷了一块面包。

出狱后,他对这个腐败的社会感到绝望,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他遇到了善良的主教卡福汝。

他赠给冉阿让银烛台,并让他卖掉,使他生活不必如此拮据。

之后,他来到海滨蒙特勒伊,做了许多好事,开了一家工厂,成为了这儿的市长。

不料被干练的警探沙威知道了冉阿让的身份,他只能继续逃亡。

后来,他经过重重磨难,收留了珂赛特,当做自己的养女。

  好几年过去了,珂赛特长大了许多,并爱上了革命志士马吕斯。

可是冉阿让却觉得,珂赛特如果结婚,他的一切就会被夺走。

于是,他让马吕斯和珂赛特离开,并让他们不要再叫他爸爸。

当马吕斯发现这个误会是已经晚了。

冉阿让在家里躺着,马吕斯和珂赛特默默的流着眼泪。

冉阿让像是睡着了,只不过,他再也不会醒来了……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上面的故事情节。

冉阿让,就像如今社会上那些善良的人一样。

想为贫苦的人付出许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芳汀,就像现在的慈母一般,虽不能回来看她,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珂赛特,想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

德纳第,就像生活中的卑鄙小人,见钱眼开,为谋取钱财不顾手段,甚至绑架。

他们之间讲述着一个个十分真实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法国社会过去的腐败与贪婪。

  合上了书,心里却五昧杂陈。

要是世界上多几个像冉阿让的人,少几个像德纳第的人,世界还会如此混乱不堪吗?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5

  小说《悲惨世界》的诞生引起了人们对三大社会问题的思考“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小说人物芳汀展现的就是饥饿如果使妇女堕落。

  芳汀,曾经是欢乐的化身。

她闪光的牙齿显然从天主那里获得一种使命,就是笑。

她浓密的金黄色的头发,老是飘起来,很容易松开,需要不断束住,仿佛天生是为了让伽拉忒娅逃到垂杨之下。

她曾经快乐、美丽得像仙子一般。

她同时也是贞洁的化身,透过年龄、季节和轻浮的爱情散发出来的狂热,从她身上逸出的是节制和谦逊的难以抑制的表情。

然而,罪恶的爱情骗子玩弄了她的纯洁,他用尽一切花言巧语来骗取芳汀的信任,让芳汀错误地把他当作依靠、当作可信赖的情人。

然而这个情人却只给她留下了一个得不到承认的他们的孩子就一走了之了。

从此芳汀就开始走上了那条通往地狱深渊的道路,离她的纯真贞洁越行越远。

  自从有了孩子,芳汀就有了作为一个母亲的天性,那就是不顾一切地守护孩子。

即使情人抛弃了他们的孩子,但是芳汀还是勇敢地独自承受了抚养这孩子的责任,她甘愿放弃一切自己曾经珍爱的美丽的衣裳和配饰而换上了难看粗糙的女工服,为的就是给她的孩子一身漂亮的衣裳还有一个存有希望的未来。

她以为她的宝贝在寄宿的家庭里一定活得很快活,就像她看到的寄宿的人家的那两个小女孩一样,她哪知那人家会欺骗她,就像当初她不知道她的情人会欺骗她一样。

  为了她的孩子,她努力工作赚钱。

为了她的孩子,她又丢掉了工作,然后她甘愿卖掉了自己那令人欣羡的洁白牙齿和美丽的长发去支付她孩子的赡养费,那时候她还是那么的年轻,年轻的女孩子有哪一个不是追求美丽珍爱所以自己的美丽的东西的,更何况那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但是,芳汀不但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她同时还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的母爱大大地超过了她对自身美丽的追求和珍惜,为了她的宝贝,即使要她变成丑陋不堪的巫婆她也愿意。

  可是即使她放弃了美丽,她也没法还钱她的债,她欠社会的债,一个她永远还不清的债,她不得连她最后的尊严也放下了,那就是她的贞洁。

曾经,即使她再穷,即使要拔掉她的牙齿,即使要剃光她的头发她也不会想到要出卖贞洁,然而一想到自己的宝贝要忍受饥饿之苦,她放弃了,她怀着巨大的悲痛放下了她最后的尊严。

  芳汀,即使她再深信爱情,她也惨遭欺骗了。

即使她再相信努力工作能够饱腹,她也敌不过流言。

然而玩弄她的最大的骗子,不是那个爱情骗徒,也不是那个散播流言的丑恶的妇人,是这些人生活的社会。

是这个社会孕育出这些丑恶的人。

她,还是那么年轻的她,就那样被贫困折磨,被代表统治阶层的人狠狠地教训,临走时她心爱的宝贝也在另一个地方被压榨、虐待。

她本应得到幸福的,像她那样的善良的美丽的天使,然而是她折了翼落到了这黑暗的悲惨世界,她注定了要悲惨地离去。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6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

  虽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让。

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而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在他25岁时,就因为打破一块玻璃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

而当他经历长期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时,却由于他曾经是个苦役犯而无法被社会所接受。

但他却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一个苦役犯的伟大!

  博爱

  每个人都有爱。

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

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

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对芳町与珂赛特母女的关爱。

为了实现芳町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

虽然最后芳町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却始终坚持不渝地完成他对芳町一个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诺言

  最终他救出了珂赛特。

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对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呢?

因为他已经把这个世上所有贫苦、可怜的人都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以父亲的义务与责任感去照顾每一个子女。

这种爱才是至高无上的,才是博爱!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7

  雨果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今天,我偶然在柜子里翻到一本书,这便是《悲惨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冉阿让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故事。

由于过度饥饿去偷面包,他在监狱里度过了19年黑暗岁月。

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所以冉阿让完全绝望了。

但是奇迹发生了,仁慈的米丽娅姆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

他决心改过自新。

然而,为了救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他逃脱了警方的层层调查,找回了她一生的幸福。

督察沙威,典型的“法律监督者”不相信一个罪犯会改变主意并追求他一辈子冉阿让,然而,冉阿让在沙威即将被枪决的时候救了他一命。

冉阿让死后,人们给他树立了一座丰碑。

  读了这本书,我开始深深地意识到在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如此真实的圣人。

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地影响了冉阿让,正是他重新点燃了冉阿让,使他彻底忏悔并开始了新的生活。

因此,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总是如此悲惨。

可悲的是当时的整个世界观。

正是因为像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都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都可以在热水中摸索前进。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一个是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会被看穿,虚伪只会在事实面前被摧毁。

另一个是有高尚情操的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光明、善良和宽容。

洗过之后,冉阿让变得仁慈,善良,仁慈的心影响了无情而固执的盲目地追捕他的警察长沙卫!

  冉阿让说:

最高的法律是良心,但法律没有良心。

他理解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

他学会了诚实。

他让他的灵魂再次被上帝认出来。

然而,法律是一个没有眼睛的嗜血者。

他不会看灵魂,也不会读心。

法律将永远关注表面。

当法律说它是公平的,它扼杀了诚实的善良。

事实上,法律拯救的不是人类的灵魂,而是人体。

让你的身体消失,法律就完成了任务。

他一直是法律责任的一部分。

他的一生似乎像是在玩一场毫无意义的法律游戏,但他从未放弃在这部戏中做一个善良的人。

这本书最让我叹息的是冉阿让可以像爱妻子和女儿一样爱一个陌生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一个人是强大的,不是力量,不是财力,而是精神!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8

  《悲惨的世界》就本书而言,让瓦尔让的悲惨遭遇终究还是由法国当时的社会制度,人们普遍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的。

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偷了一块面包,却要用整个生命来作为代价,这未免太悲惨了吧!

我想雨果先生的初衷也是为了唤醒人们的良知,发掘出人性中本该存在的光辉,道德标准,价值取向而著此书的吧,绝对不要被已经存在的社会制度和评判标准所蒙蔽,所左右,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样绝对完美的事物,更何况是这些本来就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呢!

  用将近6周的时间读完了《悲惨世界》,是我对欧洲的某些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法国,在拿破仑时代,法国的社会状况,人情冷暖都是颇有感触的。

漫步在图书馆中,无意中看到了《悲惨世界》,也想起了维克多雨果,这个传奇的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在他的作品,你可以看得到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悲惨世界》的背后是雨果先生在1801年,看到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

到1828年,他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最后便有《悲惨世界》的诞生。

  这篇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不上是读后感了,曾经度过雨果的悲惨世界,但是或许是年幼无知,学识浅薄(省略一系列自谦的语句)。

当时只是觉得主人公冉阿让很可怜,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前些日子闲的无聊,就疯狂看经典的电影,除了把一系列的哈利波特都看完,也看了1978年版的电影悲惨世界(再之前的画面实在不敢恭维)。

小说有些地方比较冗长,或许是当时的我没理解那些伏笔吧,重新再看一遍不太可能,但是,还是可以发表一下感想的。

  具体的故事情节相信许多人都已经熟知,主人公冉阿让因为打破一块玻璃,偷了一个面包,被判了19年的苦役,这使他不再相信这个世界,可是在他出狱之后,一个主教的行径,又再次使他相信世界有爱,而且爱就在眼前。

虽然冉阿让之后做了很多好事,但始终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一个当过苦役犯的人,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再翻身的。

就连马吕斯这个共和派也接受不了冉阿让是苦役犯的事实。

冉阿让属于当时社会最底层的人,苦役犯。

无论他做多少努力,也无法摆脱这个身份。

一个社会无法让人通过努力去摆脱社会对他原来的身份,我想这大概就是悲惨世界最可悲之处了。

  在小说中,雨果极力想表现出人人平等,这和他所处于的历史环境应该有很大的关系,或许他改变了当时人的认识,可是在现在的社会中,为什么人还是不平等呢?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9

  这是一部如何华丽浪漫的史诗?

又是一部怎样牵绕命运的轮回?

  用鲁迅的话来评价或许比较贴切,“所谓小说,即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雨果所描绘的人物,都是用浪漫主义手法来涵盖的十九世纪的“法式人物”,人物的形象,也独具法式特色,或者说“巴黎式”。

比如马吕斯所代表的巴黎式青年,小伽弗洛代表的巴黎式孩童,沙威所代表的巴黎式警察,德纳第所代表的巴黎式坏人。

而最具代表也是他最刻画细腻的冉阿让,芳汀,柯赛特正是完美体现了本书的主旨:

"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孱弱"。

从冉阿让的赎罪到最后马吕斯与柯赛特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个世纪的轮回在俩只银烛台下开始结束。

而小说中的画面描述,却远远超出了描绘历史背景与人物叙述的需要,监狱、法庭、修道院、新兴工业城市、动荡的巴黎,甚至黑话、风气、思潮都被一一描述,栩栩如生。

历史不会因为文学而改变,文学却能使历史精彩。

  “笑容犹如阳光,能消除人脸上的冬色”。

冉阿让历经19年的牢狱生活,到成为市长,再到孤独终老,笑容在他这个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的脸上表达,只是一个孩子的欢声。

他和芳汀所受的苦难,化成了柯赛特的全部幸福,最后的黑暗,崇高的黎明,仇恨的链锁最终被切断,爱终究诠释了幸福的明天!

  对于一个十九世纪的悲惨世界,拿破仑的影响自始而终。

主教的'迷茫,马吕斯的觉醒,伽弗洛的善意,滑铁卢战争与1832年革命,大文豪对这位伟人一直以崇高的敬意来赞美。

“失败反把失败者显的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力着的拿破仑更加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

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如果说马吕斯是雨果身世的写照的话,拿破仑便是雨果名言下的: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的人吧!

  世界上最震撼的事莫过于现实与思想的极限碰撞,在这部书了却处处可见。

冉阿让在主教仁慈的感化下的内心纠葛、市长与牢狱犯。

修道院与监狱、父亲的恩人与情人的犯人、正义与善意、爱情与亲情……

  在这个悲惨世界中,有善意产生的恶意,也有恶意产生的善意。

罪恶与惩罚,命运与审判,挡在冉阿让面前的,有自己造就的过去,亦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仇恨,既是如此,现在也应该感恩吧。

对,至少,对于人是追求幸福存在的这一事实。

一丝的愿望,隐约的期盼,则是由绝望而生。

  这绝望与期盼的尽头,主教的银光、芳汀的遗言。

柯赛特的笑容,浪漫的全部,悲惨的终始!

  这绝对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作品!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

  《悲惨世界》是伟大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重矛盾,赞扬人性的善良和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层阶级的丑陋现象。

  在这个黑暗而不公正的社会里,有一个人,他总是反对恶势力——冉阿让,也许正是他的爱、宽容和高尚的灵魂,唤起了人们的良知。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25岁时,他因打碎一块玻璃和偷了一条面包而被判19年劳役。

然而,当他在长期的监禁之后终于获得了自由,他却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因为他是一个罪犯。

但他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是一个伟大有爱的罪犯。

每个人都有爱。

但有些人只爱自己,爱他们所爱的人,爱他们所拥有的。

冉阿让的爱给所有的人、穷人、可怜的人、可敬的人。

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富的市长,但是他把大部分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

以致于他出门时口袋里常常装满了钱,回来时却空空如也的。

此外,他经常给饥饿的人面包,给寒冷的人衣服。

到处探访穷人。

对穷人来说,他是一把伞,是正义的化身。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对芳町与珂赛特母女的爱。

为了实现芳町临死前看到自己女儿的愿望,他毫不犹豫地再次越狱(而这次越狱,对他来说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

  虽然最终芳町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他始终坚持完成自己对芳町——一个毫无关系的死人的诺言。

他终于救了珂赛特。

他的一生都在照顾她,就好像她是他的女儿一样。

  是什么让他如此关心这么毫无关系的人?

因为他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可怜人、穷人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用“父亲”的义务和责任照顾每一个“孩子”。

这种爱是最高的,是普世的爱!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1

  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这宁静的黑暗里,冉阿让结束了一生的痛苦与磨难,满载欣慰与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缓缓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的心似乎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悲痛在流淌,冉阿让永远的走了,却留下了他光辉圣洁的灵魂,回想起他一生走过的坎坷艰苦,不得不赞叹那是一部传奇——为偷一块面包,他服役9年,当他终于获得了自由,却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受,走投无路的他,遇上了好心的教主,冉阿让的一生由此而改变。

几年后的冉阿让发迹成了受人尊敬的马德兰市长,他不忘教主的仁慈和善良,常常对穷苦的人施以援手,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然而命运却让他遇上了警探沙威……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终身监禁的帽子,但是命运嘲弄了他,他不顾再次戴上越狱的罪名,逃了出来,为的就是为了完成芳汀的遗愿,从德纳第手中救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小珂赛特……在法国革命的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救了珂赛特的情人马吕斯,在女儿有了归宿后,带着赎罪的爱与欣慰长眠。

  什么是人性的美丽?

善良的主教告诉了我们“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

冉阿让从一个心存歹念的囚犯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慈善家,就是主教的`对于万物的博爱之心感召了冉阿让心底的那份仁慈,冉阿让做了一生的逃犯却做了一生的善事,是主教的那份宽容与言传身教,支撑着他勇敢向前,是主教用爱制“恶”造就了冉阿让这一为大灵魂。

他的身上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茫。

  世态炎凉,人们或许变得丑陋贪婪,也许乱世出英雄,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恩佐拉革命青年的领袖,风度翩翩,在策动的起事中壮烈身亡。

不管怎样这世上还是有正义存在。

为正义而亡,也算死得其所。

我觉得主教也是一个人道主义形象,把冉阿让引入正途,让人深刻体会到仁爱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能感化所有冰冷麻木的心,这也是小说一大亮点所在。

  小说以冉阿让为线索,反应了法国大革命前不同阶级的人民的不同命运,而芳汀和珂赛特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穷苦人民的悲剧,让人心痛不已。

作为一个母亲,芳汀每天不辞辛劳的工作,仅仅想让女儿过上幸福的生活。

迫于压力,他不得已将心爱的女儿托付给德纳第,但是德纳第却只把珂赛特当做骗取钱财的工具,珂赛特在德纳第家度过了苦难的童年生活,而芳汀却没能见到女儿最后一眼。

但是正是这样一段故事,告诉了我们,苦难只是暂时的,要相信光明终能够驱散黑暗。

同时,也让人们看到母性的光辉是任何时代都泯灭不了的印记。

  虽然《悲惨世界》已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但它并未被这个时代所遗弃,它永远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芒。

我们这个世界,何尝没有像芳汀一样穷苦的人民?

何尝没有像德纳第一样唯利是图的小人?

何尝没有像教主一样博爱的人?

何尝没有像马吕斯一样为爱痴狂的人?

也何尝没有像冉阿让一样改过从善,成就一翻伟业的人呢?

公平、自由、幸福是每个时代的追求与信仰。

  世界上还是有光明的,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阳光.就像雨果一样,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是也留下很多东西。

  雨果走了,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光明与自由,仁爱与善良,他的思想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的理想与追求。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2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仅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

  在无情的资本主义世界,冉阿让因为一块面包饱受19年的艰难牢狱之灾。

最终等来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却因为那一纸黄色的自由状处处遭人歧视,无形的枷锁让他寸步难行。

好心的主教收留了被社会遗弃的他,并给了他改过自新的力量。

在那世态炎凉的时代,主教的行为,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冉阿让灰蒙蒙的世界,为他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即使是在如此黑暗的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