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54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docx

产品造型专业建设方案常州机电职院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

二○一一年十月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1

(一)行业背景1

(二)人才需求2

二、建设基础3

(一)现有基础3

(二)存在不足4

三、建设目标5

(一)总体目标5

(二)具体目标5

四、建设内容8

(一)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对接8

(二)实施“产教结合、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双证融通”的“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制11

(三)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17

(四)建设“校企互动、双向传送”的校企互动教学平台,转变培养方式20

(五)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建设教学科研团队22

(六)构建多方参与的动态教学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24

(七)发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艺术与设计专业群建设26

五、保障措施26

(一)组织保障27

(二)质量保障27

(三)制度保障27

(四)资金保障27

六、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28

七、建设经费预算32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吴荣

孙晓球(常州霍克展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

项目组主要成员:

刘贤锋陈功文康晨丁峰陈龙董卫民

谢书玉张一俊崔千朋陈景普凌丽君卞证

张永昌(常州简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锋(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沈建(常州优易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张中华(常州淡墨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建(常州卡隆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赵胜波(苏州金螳螂设计一分院高级设计师)

石海啸(镇江智拓智能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一)行业背景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是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

国家对工业设计产业高度重视。

2010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呈送的《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上批示:

“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

在2010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把工业设计作为将来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之一。

2010年7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

江苏省也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江苏省经信委等9部门已出台《关于促进全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

江苏省目前已经设立了江苏工业设计园、苏州工业设计创业园、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和武进工业设计园等工业设计创新与孵化基地,以工业设计为主导,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推动力。

常州市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2010年5月,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常州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思路,明确把工业设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2011年2月16日,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2011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节能服务和商务服务业”。

常州是现代制造业基地,机械、电子等产业发展迅猛。

常州经济的产业优势目前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上,而推动常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产业形态由“常州制造”向“常州创造”跃升,是加速常州工业经济向高端发展的迫切要求。

常州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设立了常州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设计服务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工艺品业、会展服务业等行业。

工业设计作为设计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立足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以常州重点优势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为重点,促进常州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设计作为一种面向产品开发和创新、为制造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共性设计技术,贯穿产品从概念、生产到销售、维护的全过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成败。

因此,工业设计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常州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

总体上看,目前工业设计对制造业的渗透和融合不够。

如何依靠工业设计,实现工业产品的再设计、再创造,并附加一定的文化内涵,塑造有特色的制造业产品和品牌,已成为常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之一。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发展可以为制造业升级转型和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源泉。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发展正适逢其时,有着长远、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人才需求

江苏省经信委等9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全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江苏工业设计发展的目标。

力争用3—5年时间,认定300家品牌优势突出、组织体系完善、设计效益显着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培育100家业务规模大、设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建成30家辐射力强、服务体系完善、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设计示范园区。

根据省经信委的调查,江苏省产品造型设计人才缺口在3万人以上。

常州市目前已在武进区成立了武进工业设计园,作为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平台。

园区明确提出到2013年,建成工业设计产业载体3万平方米,培育引进工业设计企业及产学研机构100家以上,培养引进工业设计人才3000人以上。

由于产品造型设计涉及创意、技术、材料工艺等多方面,需要有具体的行业领域应用背景和深厚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办学经验积累。

目前开设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不少,但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教师的素质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主动适应常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应用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产品造型设计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尤为迫切。

二、建设基础

(一)现有基础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有5届毕业生。

2010年产品造型设计专业被确定为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

1.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本专业以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宗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学院优势专业,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依据工业设计师职业标准,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企业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整体流程,构建了从“概念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实施项目化教学。

本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和设计竞赛课题,设计方案有些已被公司和客户采用,学生在全国三维数字大赛、江苏省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着

本专业现已初步建成一支教学理论基础扎实、项目实践经验丰富,常年活跃在产品造型设计一线、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本专业有高级职称教师6名,中级职称教师10名,初级职称教师4名,多数专任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其中“双师”素质教师16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

另外,还聘请10名企业专家和骨干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3.实习实训条件初具规模

本专业建有产品模型制作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产品摄影工作室等实训室,建有“教、学、做”一体化的学生工作室,可基本满足本专业实训教学需要,并有一批可供本专业基础技能实训的共享型实训室,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与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个。

初步形成校内艺术设计理论与技能教学、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训体系。

4.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利用武进工业设计园资源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

先后引进“653工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继续教育项目、Adobe职业资格认证、Autodesk职业资格认证、Rhino职业资格认证等技能认证培训项目4项,对口支援溧阳职教中心、武进电大等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1630人次、科技服务12项。

5.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2.03%,“双证书”获得比例100%;据麦可思公司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调研报告,本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事业心和业务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存在不足

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江苏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基于完整企业产品设计流程的从“概念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校企双方在“厂中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领域合作还有待深化。

(3)校内实验实训软硬件建设还不能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专项实验实训设备有待投入,现有设备的实训功能有待开发;

(4)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未能形成长效机制,兼职教师队伍有待优化,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面向常州及周边地区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和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与常州霍克展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构建“产教结合、项目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3”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引入工业设计师职业标准和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开发基于完整企业产品设计流程的“技艺融合、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对接、项目合作,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与武进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在武进工业设计园成立常州卓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建设集教学、培训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创意设计实训中心“;培养掌握产品创意设计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产品设计表现能力、通晓产品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产品造型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建设期末,本专业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方面形成自身特色,在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引领作用。

(二)具体目标

1.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合作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对接

对接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相关机构,成立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建设校内“创意设计实训中心”,以此为依托,建成“校中厂”1个,投资成立产品造型设计公司,并以此公司为依托,建成“厂中校”1个,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共育、人员互聘、多元投入、实训基地共建、技术服务协作的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2.实施“产教结合、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双证融通”的“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制

依托学院面向装备制造业的专业集群优势,结合产品造型设计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从事产品设计创意、产品设计表现和产品结构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探索“产教结合、项目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工业设计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开发基于完整企业产品设计流程的“技艺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建成专业核心课程5门,校企共同编写教材3部。

建设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建设期内,完成专业信息资源库和5门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

在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院的领导下,探索基于“双证融通”的“2+3”(指中职2年,高职3年)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三自主”考试招生办法,即“自主设定招生标准,自主组织招生考试、自主进行招生录取;构建基于“专科+高级工”双证融通的“2+3”人才培养体系,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对接;建立基于双证融通的“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制。

3.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依托地方政府、学院和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的支持,继续扩大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新建一个“厂中校”(常州卓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和一个“校中厂”(创意设计实训中心),建设“五星级”校企合作基地1个(常州霍克展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四星级”校企合作基地1个(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充分满足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

4.建设“校企互动、双向传送”的校企互动教学平台,转变培养方式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校企互动、双向传送”的校企互动教学平台,将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和工艺直接融入教学过程,将企业兼职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及培训人员组成网络教学团队,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

在江苏新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内部署移动教学终端,在校内建成数据存储与控制中心,开展虚拟现场教学,同步记录真实教学案例,积累教学资源,并逐步在其他“厂中校”内建设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实时远程教学和技术服务。

5.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正在进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结合学院实施的“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等三大工程,融合学院面向装备制造业产业群的教学团队优势,根据“产教结合、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技艺融合、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聘请和培养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企业1名);培养具备核心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骨干教师5名;建立“双师素质”培养基地2个,通过培养使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5%以上;建立兼职师资储备基地4个,形成规模达20人的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的比例达50%。

依托创意设计实训中心和投资成立的产品造型设计公司,发挥专业优势,建立科研团队1个,建设期内,完成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个,技术服务项目15个以上、收入达30万元,社会培训达500人次。

6.构建多方参与的动态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

贯彻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控制,实施“五结合”教学评价。

校企合作构建成果性评价(课程考试、技能证书、参赛奖项、设计项目考核)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探索适合课程的考核方法。

引入麦可思第三方评价,对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进行定量研究,全面、客观地了解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7.发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艺术与设计专业群建设

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为核心,发挥重点建设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艺术与设计专业群的建设,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建设专业群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3名骨干教师,完成3门项目课程和2部教材建设。

四、建设内容

(一)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对接

1.构建理事会组织架构

学院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代表成员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形成“四方三层”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架构。

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图1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架构

2.明确相关机构职责

校企合作理事会。

理事会负责制订章程及有关制度,明确理事会职责、理事成员单位的推荐和选举办法、各方权利义务等事项。

理事会具备三大职责:

第一,参与议事。

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发展目标、重大改革项目、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提出建议,学校对理事会提出的议案应及时通报反馈;第二,协调各方关系,保障各方利益。

负责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统筹各方资源支持合作办学;第三,实施监督。

负责对学校办学行为实施监督,参与学院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教学过程的评价。

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全面协调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相关工作。

区域合作委员会。

在学院学生实习和就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依托各地高新园区,成立区域合作委员会。

主要包括常州、武进、无锡、苏州、昆山、南通、南京、扬州等8个区域合作委员会。

负责选举产生区域内的理事单位、制订区域内校企合作工作规划、统筹四方资源建设校企合作工作站。

专门委员会。

根据校企合作载体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成立政策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招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社会服务、经费保障等8个专门委员会。

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和教学骨干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在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指导下,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等建设。

3.成立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对接学院理事会相关机构,成立由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其他院校本专业专家组成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委员会下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顶岗实习与就业”、“质量保障监控”六个工作组。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组”主要负责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等。

“师资队伍建设组”主要负责教学团队的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兼职教师的聘任等工作。

“实训条件建设组”主要负责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建设。

“社会服务组”主要负责科研团队建设、科技项目服务、开发社会培训项目等工作。

“顶岗实习与就业组”主要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落实与检查、就业推荐等工作。

“质量保障监控组”主要负责毕业生跟踪调研、企业回访、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工作。

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会议,分析产品造型产业发展与高职产品造型设计应用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分析讨论课程标准及教学组织形式,并评估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岗位安排等环节,通过毕业生调查、教学质量监控等方式,综合评价专业办学水平。

4.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建设

(1)人才共育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的作用,与常州霍克展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探索人才共育运行机制,开展订单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制定《“霍克”订单班管理办法》等文件,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工程系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

校企双方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研讨会,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共享、教学评价、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校企共育人才的长效机制。

(2)人员互聘机制建设

按照“能工巧匠进课堂,专业教师进企业”的要求,加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常州霍克展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4个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2个兼职教师储备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信息工程系校企合作双师培养、人才互聘实施细则》等制度,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展教学开发与实施、“四技服务”。

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优势,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3)实训基地共建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积极性,共建实训基地,与常州霍克展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创意设计实训中心”,与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条件。

(4)技术服务协作机制建设

依托学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立足创意设计实训中心和投资成立的产品造型设计公司,形成“开放、共享”区域性产品造型设计服务平台。

校企共同制订《信息工程系对外技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工程系技术服务团队管理细则》等技术服务制度,鼓励教师联合企业进行课题及知识产权申报,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制订实施《信息工程系社会培训管理细则》,深入企业开展企业人员培训,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提升支持。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运行机制建设经费预算表如表1所示。

表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运行机制建设经费预算表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负责人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地方财政

(来源:

  )

(万元)

行业企业

(来源:

 霍克等 )

(万元)

其他

(来源:

 自筹 )

(万元)

合计

(万元)

学校

企业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1.校企合作机构建设与运行

3

3

/

/

2

2

2

2

14

吴荣

孙晓球

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1

1

/

/

/

/

1

1

4

吴荣

孙晓球

总计(万元)

4

4

/

/

2

2

3

3

18

(二)实施“产教结合、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双证融通”的“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制

1.“产教结合、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依托学院面向装备制造业的专业集群优势,结合产品造型设计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培养从事产品设计创意、产品设计表现和产品结构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①产品设计创意:

掌握产品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技能,能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产品设计定位,具备方案构思、草图和计算机辅助二维设计表现能力;

②产品设计表现:

掌握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建模与渲染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表现能力和产品模型制作能力;

③产品设计实现:

掌握产品结构、材料与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具备产品结构设计和应用工程软件的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与常州霍克展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以产品造型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和设计竞赛课题,实现“产教结合”,根据工业设计师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基于完整企业产品设计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实现“项目驱动”。

采用“工作室+项目”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进入设计工作室,通过第一至第三学期的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再到第四、五学期进入真题真做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升项目技能,完成由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换,为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实现“零对接”。

在教学过程中,由低年级的专项项目向高年级的真实项目过渡,由单纯技能型的分项训练向项目综合技能的提升训练过渡,实现教学与真实设计项目的有机衔接与融通,让受教育者完成从学生到工业设计师角色的转换。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如下图2所示:

图2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产教结合、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基于“双证融通”的“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制探索

在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院的领导下,探索基于双证融通的“2+3”(指中职2年,高职3年)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明确“专科+高级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以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为基准,整体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制定“专科+高级工”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三自主”考试招生的实施办法,即“自主设定招生标准,自主组织招生考试、自主进行招生录取;制定“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保障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与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有关中职校进行合作,联合培养中高职衔接人才。

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