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识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7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建筑工程识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识图.docx

《建筑工程识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识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识图.docx

建筑工程识图

建筑工程识图、审图要点

  工程开工之前,需识图、审图,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

如果有识图、审图经验,掌握一些要点,则事半功倍。

现谈谈本人的识图、审图经验,供参考。

  识图、审图的程序是:

熟悉拟建工程的功能  熟悉、审查工程平面尺寸  熟悉、审查工程立面尺寸  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部位有无出错  检查有无改进的地方。

一、熟悉拟建工程的功能

  图纸到手后,首先了解本工程的功能是什么,是车间还是办公楼?

是商场还是宿舍?

了解功能之后,再联想一些基本尺寸和装修,例如厕所地面一般会贴地砖、作块料墙裙,厕所、阳台楼地面标高一般会低几厘米;车间的尺寸一定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别是满足设备安装的需要等等。

最后识读建筑说明,熟悉工程装修情况。

二、熟悉、审查工程平面尺寸

  建筑工程施工平面图一般有三道尺寸,第一道尺寸是细部尺寸,第二道尺寸是轴线间尺寸,第三道尺寸是总尺寸。

检查第一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于第二道尺寸、第二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于第三道尺寸,并留意边轴线是否是墙中心线,广东省制图习惯是边轴线为外墙外边线。

识读工程平面图尺寸,先识建施平面图,再识本层结施平面图,最后识水电空调安装、设备工艺、第二次装修施工图,检查它们是否一致。

熟悉本层平面尺寸后,审查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例如检查房间平面布置是否方便使用、采光通风是否良好等。

识读下一层平面图尺寸时,检查与上一层有无不一致的地方。

三、熟悉、审查工程立面尺寸

  建筑工程建施图一般有正立面图、剖立面图、楼梯剖面图,这些图有工程立面尺寸信息;建施平面图、结施平面图上,一般也标有本层标高;梁表中,一般有梁表面标高;基础大样图、其它细部大样图,一般也有标高注明。

通过这些施工图,可掌握工程的立面尺寸。

正立面图一般有三道尺寸,第一道是窗台、门窗的高度等细部尺寸,第二道是层高尺寸,并标注有标高,第三道是总高度。

审查方法与审查平面各道尺寸一样,第一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于第二道尺寸,第二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于第三道尺寸。

检查立面图各楼层的标高是否与建施平面图相同,再检查建施的标高是否与结施标高相符。

建施图各楼层标高与结施图相应楼层的标高应不完全相同,因建施图的楼地面标高是工程完工后的标高,而结施图中楼地面标高仅结构面标高,不包括装修面的高度,同一楼层建施图的标高应比结施图的标高高几厘米。

这一点需特别注意,因有些施工图,把建施图标高标在了相应的结施图上,如果不留意,施工中会出错。

  熟悉立面图后,主要检查门窗顶标高是否与其上一层的梁底标高相一致;检查楼梯踏步的水平尺寸和标高是否有错,检查梯梁下竖向净空尺寸是否大于2.1米,是否出现碰头现象;当中间层出现露台时,检查露台标高是否比室内低;检查厕所、浴室楼地面是否低几厘米,若不是,检查有无防溢水措施;最后与水电空调安装、设备工艺、第二次装修施工图相结合,检查建筑高度是否满足功能需要。

四、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无出错

  熟悉建筑工程尺寸后,再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无出错,主要检查内容如下:

1、检查女儿墙砼压顶的坡向是否朝内。

2、检查砖墙下有梁否。

3、结构平面中的梁,在梁表中是否全标出了配筋情况。

4、检查主梁的高度有无低于次梁高度的情况。

5、梁、板、柱在跨度相同、相近时,有无配筋相差较大的地方,若有,需验算。

6、当梁与剪力墙同一直线布置时,检查有无梁的宽度超过墙的厚度。

7、当梁分别支承在剪力墙和柱边时,检查梁中心线是否与轴线平行或重合,检查梁宽有无突出墙或柱外,若有,应提交设计处理。

8、检查梁的受力钢筋最小间距是否满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当工程上采用带肋的螺纹钢筋时,由于工人在钢筋加工中,用无肋面进行弯曲,所以钢筋直径取值应为原钢筋直径加上约21mm肋厚。

9、检查室内出露台的门上是否设计有雨蓬,检查结构平面上雨蓬中心是否与建施图上门的中心线重合。

10、当设计要求与施工验收规范有无不同。

如柱表中常说明:

柱筋每侧少于4根可在同一截面搭接。

但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同一截面钢筋搭接面积不得超过50%。

11、检查结构说明与结构平面、大样、梁柱表中内容以及与建施说明有无存在相矛盾之处。

12、单独基础系双向受力,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检查施工图的基础大样图中钢筋是否画错。

五、审查原施工图有无可改进的地方

主要从有利于该工程的施工、有利于保证建筑质量、有利于工程美观三个方面对原施工图提出改进意见。

1、从有利于工程施工的角度提出改进施工图意见

①结构平面上会出现连续框架梁相邻跨度较大的情况,当中间支座负弯矩筋分开锚固时,会造成梁柱接头处钢筋太密,捣砼困难,可向设计人员建议:

负筋能连通的尽量连通。

②当支座负筋为通长时,就造成了跨度小梁宽较小的梁面钢筋太密,无法捣砼,可建议在保证梁负筋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各跨梁宽一致,只对梁高进行调整,以便于面筋连通和浇捣砼。

③当结构造型复杂,某一部位结构施工难以一次完成时,向设计提出:

砼施工缝如何留置。

④露台面标高降低后,若露台中间有梁,且此梁与室内相通时,梁受力筋在降低处是弯折还是分开锚固,请设计处理。

2、从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提出修改施工图意见。

①当设计天花抹灰与墙面抹灰相同为1:

1:

6混合砂浆时,可建议将天花抹灰改为1:

1:

4混合砂浆,以增加粘结力。

②当施工图上对电梯井坑、卫生间沉池,消防水池未注明防水施工要求时,可建议在坑外壁、沉池水池内壁增加水泥砂浆防水层,以提高防水质量。

3、从有利于建筑美观方面提出改善施工图

①若出现露台的女儿墙与外窗相接时,检查女儿墙的高度是否高过窗台,若是,则相接处不美观,建议设计处理。

②检查外墙饰面分色线是否连通,若不连通,建议到阴角处收口;当外墙与内墙无明显分界线时,询问设计,墙装饰延伸到内墙何处收口最为美观,外墙突出部位的顶面和底面是否同外墙一样装饰。

③当柱截面尺寸随楼层的升高而逐步减小时,若柱突出外墙成为立面装饰线条时,为使该线条上下宽窄一致,建议对突出部位的柱截面不缩小。

④当柱布置在建筑平面砖墙的转角位,而砖墙转角少于900,若结构设计仍采用方形柱,可建议根据建筑平面将方形改为多边形柱,以免柱角突出墙外,影响使用和美观。

⑤当电梯大堂(前室)左边有一框架柱突出墙面10~20cm时,检查右边柱是否出突出相同尺寸,若不是,建议修改成左右对称。

按照“熟悉拟建工程的功能  熟悉、审查工程平面尺寸    熟悉、审查工程的立面尺寸    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部位有无出错    检查有无需改进的地方”的程序和思路,会有计划、全面地展开识图、审图工作。

电气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一、深度要求

1总则

1.1 本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电气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

1.2 建筑电气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施工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存档)、主要设备表。

1.3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可分为电施设计文件和弱电施设计文件,或统一并归为电施设计文件。

1.4 设计文件中的图线、字体、比例、符号等应符合GB/T50001-2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要求。

2总体工程电施设计文件

2.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使用图。

设计修改图、修改通知单应编入图纸目录。

2.2 施工设计说明、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

(1)施工设计说明(详说明要求)。

(2)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

注明主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

主要电气设备一般包括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开关柜、配电箱、插接式母线等。

2.3 供电总图

(1)标示建(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层数或标高,标示道路、地形标高或等高线及规划红线。

(2)标示变、配电站位置、编号;变压器台数、容量;发电机台数、容量;室外配电箱的编号、型号;室外照明灯具的规格、型号、容量。

(3)架空线路应标示:

线路规格及走向;回路编号、杆位编号、档数、档距、杆高、拉线、重复接地、避雷器等(可选用标准图集有关页次及选项)。

(4)电缆线路应标示:

线路走向、回路编号、电缆型号及规格、敷设方式(可选用标准图集有关页次及选项);电缆沟及排管应附有主要线路段的断面图。

(5)比例、指北针。

(6)图中不能表达清楚或需作统一说明项:

室外照明的控制方式,接地装置的阻值、型式、材料、敷设方法等。

2.4 配电箱或控制箱系统图、控制原理图

配电箱或控制箱系统图,应标示箱编号,进线回路编号;标示各元器件型号、规格(包括整定参数);配出回路编号、导线型号规格,单相负荷应标明相别,有控制要求的回路应提供控制原理图;供电回路宜标明用电设备名称;配电箱应标注负荷计算数据Pe(或Pjs)、Ijs、Kc、CosΦ等参数。

2.5 配电平面图及照明平面图

(1)绘制总平室外照明灯布置图,标明配电箱及其编号、干线、分支线、回路编号、敷设方式等。

(2)绘制总平附属用房的配电平面及照明平面图。

2.6 详图

主要线路段的电缆沟、排管断面图等。

2.7 防雷及安全接地图

绘制总平附属用房的防雷及安全接地图。

.8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归档)

3单体工程电施设计文件

3.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使用图。

设计修改图、修改通知单应编入图纸目录。

3.2 施工设计说明、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

施工设计说明、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可组成首页,当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内容较多时,此表可放置次页。

(1)施工设计说明(详说明要求)。

(2)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

注明主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

主要电气设备一般包括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开关柜、配电箱、插接式母线等。

3.3 电气总平面图

(见2.3)

3.4 变、配电站

(1)变配电主结线图;

绘制从高压电源进线,直至低压母线段的主结线图,并应表达一、二级负荷的供电方式及相应联锁控制的要求。

标注变压器及发电机的编号和容量,母线段编号及电压等级。

(2)高压配电系统图(一次线路图)

图中应注明母线型号、规格,电压等级;标明开关、断路器、互感器、电工仪表(包括计量仪表)等型号、规格、整定值等参数。

图下方表格标注自上而下依次为:

开关柜编号、开关柜型号、回路编号、设备容量、计算电流、电缆型号及规格、敷设方法、用户名称、二次原理图号或继保要求。

(3)继电保护及信号原理图

继电保护及信号二次原理方案,可选用标准图。

当需要对所选用标准图进行修改时,应绘制修改部分并说明修改内容。

控制柜、直流电源及信号箱(柜)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图中标示相关产品型号、规格和要求;

应有盘(柜)外部电缆连线图、标明连线编号、型号、规格、敷设方式等

(4)低压配电系统图(一次线路图)

图中应注明母线型号、规格;变压器及柴油发电机组型号、规格、电压等级;标明开关、断路器、互感器、电工仪表(包括计量仪表)等型号、规格、整定值等参数;

图下方表格标注自上而下依次为:

开关柜编号、开关柜型号、回路编号、设备容量、Kc和CosΦ参数、计算电流、导线或电缆型号及规格、敷设方法、用户名称,(当选用分格式开关柜时,可增加小室高度或模数等相应栏目);

(5)平、剖面图

按比例绘制变压器、发电机、开关柜、控制柜、直流及信号柜、母线槽、电缆桥架、支架、地沟等平、剖面布置,标注层高、标高、安装尺寸等,当选用标准图时,应标示标准图编号、页次。

  标示进出线回路编号、外引控制电缆编号、敷设安装方法。

(6)照明及接地图

应绘制照明和接地装置平面图,并标明设备及材料的规格,接地装置敷设方式和要求,标明所涉及的标准图和安装图的编号、页次。

(7)相应图纸说明

  图中表达不清楚需要说明的内容,可附在图中。

3.5 低压配电干线系统图

以建(构)筑物为单位,自电源配出线开始,宜至第三级配电箱止,按设备所处相应楼层绘制,应标注配电箱位置编号、回路编号,接地干线规格。

3.6 配电箱或控制箱系统图、控制原理图

配电箱或控制箱系统图,应标示箱编号,进线回路编号;标示各元器件型号、规格(包括整定参数);配出回路编号、导线型号规格,单相负荷应标明相别,有控制要求的回路应提供控制原理图;供电回路宜标明用电设备名称;配电箱应标注总负荷计算数据Pe(或Pjs)、Ijs、Kc、CosΦ等参数。

终端配电箱应标注分路负荷计算数据Pe(或Pjs)、Ijs。

3.7 配电平面图及照明平面图

(1)配电平面图应包括建筑门窗、墙体、轴线、主要尺寸、房间名称、工艺设备编号及容量;布置配电箱、控制箱,并注明编号;绘制线路平面位置(包括控制线路),标示回路编号。

2)照明平面图,应包括建筑门窗、墙体、轴线、主要尺寸、房间名称,绘制配电箱、灯具、开关插座、线路等平面布置,标明配电箱编号、干线及分支线回路编号等,必要时应注明敷设方式;凡需二次装修部位,其照明随二次装修设计,但配电或照明平面图上应相应标示预留的配电箱位置。

(3)图中表达不清楚需要说明的内容,可附在图中。

(4)各平面图的图号排列宜从最底层开始,到建(构)筑物的最顶层终止。

3.8 详图

(1)控制室大样图

绘制有特殊要求的控制室平面布置图、盘外部接线图、标明连线编号、走向、敷设方式等。

(在图面表达完整、清晰的条件下,可绘在对应的配电或照明平面图中)。

(2)竖井大样图

大样图应包括建筑门窗、墙体、轴线、主要尺寸、标示竖井名称、设备等平面布置,标明设备编号、安装方式、定位尺寸等,图纸应有比例。

3.9防雷及安全接地图

(1)防雷布置平面

绘制建(构)筑物屋顶平面,应有主要轴线号、尺寸、标高、标示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位置。

注明材料型号规格、所涉及的标准图编号、页次。

(2)接地布置平面

①绘制接地平面图,绘制引下线、接地线、接地极、测试点、断接卡等的平面位置,标明材料型号、规格、相对尺寸等及涉及的标准图编号、页次,当利用自然接地装置时,宜按结构条件图绘制。

②除防雷接地外的其他工作或安全接地的做法(如:

电源接地,直流接地,总等电位及局部等电位联结等),如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应在接地平面图或设计说明中叙述清楚。

③当利用建(构)筑物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作为防雷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时,应标示连接点,接地电阻测试点,预埋件位置及做法,标出所涉及的标准图编号、页次。

④附图说明应包括:

防雷类别和采取的防雷措施(包括防直击雷、防雷电波浸入、防雷击电磁脉冲);防雷接地装置的型式和材料要求、敷设方式、接地电阻值要求。

本条内容也可在施工设计说明中叙述。

3.10防空地下室

(1)应与建筑专业商定人防值班室位置。

(2)绘制配电系统及人防通风方式控制原理图。

(3)绘制通风信号、呼唤按钮等平面布置,标明设备安装高度,绘制线路走向(包括控制线路)。

(4)绘制配电、照明布置平面图。

(5)注明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大样等套用图编号、页次。

3.11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归档)

施工图计算书,只补充初设时应进行计算而未进行计算的部分,修改因初设审查变更后,需要重新进行计算的部分。

4总体工程弱电施设计文件

4.1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使用图。

设计修改图、修改通知单应编入图纸目录。

4.2施工设计说明、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

(1)施工设计说明(详说明要求)

(2)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

主要设备表可按各弱电项目分类,注明主要设备名称、单位、数量。

4.3各弱电项目系统图

绘制与总平管网有关的各弱电项目总体系统框图,标示各系统在各建(构)筑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标明连线编号、线路型号、规格、敷设方式等。

4.4弱电总图

(1)标示建(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层数或标高,标示道路、地形标高或等高线和规划红线,标示各系统总容量。

(2)标示与总平管网有关的各系统线路走向、系统名称、管线规格、敷设方式(可选用标准图集有关页次及选项)。

(3)标示与总平管网有关的系统前端总箱(总设备)的位置、编号。

(4)比例、指北针。

(5)图中不能表达清楚或需作统一说明项。

4.5 详图

绘制主要线路段的排管敷设断面图等。

4.6 绘制总平附属用房的弱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平面布置图;

5单体工程弱电施设计文件

5.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使用图。

设计修改图、修改通知单应编入图纸目录。

5.2 施工设计说明、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

施工设计说明、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可组成首页,当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内容较多时,此表可放置次页。

(1)施工设计说明(详说明要求)

(2)补充图例符号及主要设备表

主要设备表可按各弱电项目分类,注明主要设备名称、单位、数量。

5.3 弱电总平面图(也可表示在电气总平面图中)(见4.4)

5.4各弱电项目系统图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通信系统

(3)有线电视系统

(4)楼寓防护门对讲系统

(5)安全防范系统

(6)闭路监视电视系统

(7)综合布线系统

(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系统集成

(9)车库管理系统

(10)有线广播系统

(11)扩声和同声传译系统

(12)呼叫信号系统

(13)公共显示系统

(14)时钟系统

(15)三表(多表)自动远传计量系统。

绘制以上有关系统图,标示各设备位置、数量及管线敷设要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绘至DDC站止,附图说明各建筑设备监控要求、点数、位置以及系统集成要求)。

5.5平面图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住宅的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楼寓对讲系统应绘各层平面图,应包括设备及器件布点、连线,线路型号、规格及敷设要求。

(2)其它系统视工程具体情况,绘制各层平面图。

(3)各平面图的图号排列宜从最底层开始,到建(构)筑物的最顶层终止。

5.6 详图

(1)各弱电项目控制室设备布置示意图

绘制各弱电项目主要控制室设备布置示意图,标示房间名称,标注设备安装方式、定位尺寸等。

(在图面表达完整、清晰的条件下,可绘在对应的平面图中);

(2)竖井大样图

应包括建筑门窗、墙体、轴线、主要尺寸、竖井名称,绘制设备等布置,标明设备编号、安装方式、定位尺寸等,图纸应有比例。

5.7审查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深化设计图纸。

结构施工图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5.2.1条、第5.2.4条、第5.2.5条、第6.2.4条、第6.2.5条。

小墙垛、砖柱的截面尺寸小,强度折减较多,应重点验算。

6.9悬臂构件(如挑梁、屋面挑檐)的应注重抗倾覆计算、根部局部受压计算,并有可靠的锚固措施。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4.1条、第7.4.4条、第7.4.6条。

6.10注意墙梁的适用条件、材料选用、构造措施。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3.2条、第7.3.12条。

6.11填充墙、隔墙和周边构件有可靠连接。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8条。

7、底部框架上部砖砌体结构

7.1抗震设防区房屋总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限制。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2条、第7.1.3条、第7.1.4条。

对抗震设防区的底部框架严格控制总高度、层数。

7.2伸缩缝间距、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措施等要求同多层砖砌体结构。

7.3结构布置应合理,层侧向刚度比应控制,横墙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5条、第7.1.8条,底层必须均匀设置一定数量的纵横抗震墙,抗震墙不得放在基础梁上,应单独设基础,上部砖墙必须对齐或基本对齐底部框架、抗震墙。

7.4地震作用效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2.4条、第7.2.5条。

7.5抗震墙、底部框架的托墙梁材料、构造应满足规范要求。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5.4条、第7.5.5条、第7.5.6条、第7.5.7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10.5.9条、第10.5.10条。

底部框架混凝土等级不得低于C30级,过渡层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7.5。

7.6过渡层的构造柱,圈梁的设置。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5.1条、第7.5.2条。

过渡层对应底部框架柱位置应设构造柱,上部构造柱应能贯通下部框架

5.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质量共性问题分析

一。

技术审查意见应抓住要点。

一些项目的技术审查未按建设部对施工图审查的基本要求,抓住重点,即:

强制性条文.安全.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

审查人员以设计审核角度,按看图顺序罗列发现的问题,未按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

技术审查意见应分三类:

1。

不符合规范强制性条文的问题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对违反的问题应写明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条款号。

2。

不符规范强制性标准的问题。

3。

优化建议:

一般问题不要提,对那些因设计不合理影响使用功能或造成经济上较大的浪费,提出建议,有关建议也应尽可能以规范为依据提出。

二。

结构专业审查深度。

结构专业审查一定要看计算资料,有的审查人员不看结构计算书,有的地区不要求提供计算书,这样审查结构的安全性难于保证。

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结构设计的基础。

结构专业审查必须要查的计算资料应包括:

1。

基础计算书。

2。

上部结构电算资料:

四个平面(底层内力图,各层梁.墙.柱几何尺寸简图,各层荷载平面图,各层梁柱配筋平面图)总体信息,主要的电算结果文本数据(周期.剪力.位移.刚度等)。

3。

技术审查“应系统掌握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全面理解强制性条文的准确内涵”,统一审查标准,统一审查尺度。

审查意见用词应与规范原文所采用的严格程度用语相一致。

(有关严格程度用语请查GB50010-228页)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采用“应”;反面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

正面采用“宜”;反面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技术审查意见对于涉及强制性条文.安全.环保和公众利益的问题,应采用第1)类严格程度用词,对于强制性条文以外的强制性标准一般用第2)类严格程度用词。

建议性的问题用第3)类严格程度用词。

我们发现,有些技术审查意见对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采用“建议”.“宜”这类用词,这说明审查人员对规范的理解,把握标准存在问题。

有的审查意见用讨论的语气也是不适当的,如“后浇带的位置是否适当”。

有的技术审查,对设计中一般性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设计按审查要求修改答复后,反而违反强制性条文,并且复审予以通过。

三。

全省检查中结构专业技术审查常见的一些问题:

1。

结构设计总说明:

对建筑特性.设计依据.设计安全等级.材料强度等未明确交代或交代不全,审查人员未按建设部施工图审查要点提出审查意见。

2。

计算资料不全或根本没有,审查人员不看计算资料,这类问题在中小城市较普遍。

3。

设计人员和审查人员对新规范学习不够,新规范安全度提高了,设计应按老规范,安全性不满足,常见的问题有:

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新规范规定为(0.2%和45ft/fy)中最大者,与老规范相比提高较多,特别是基础按冲切控制确定的基础厚度较大,往往配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