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074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5农科院管理岗复习资料.docx

1.管理的四大职能

(1)计划:

是对组织未来的目标和行动进行预先筹划和安排。

(2)组织:

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3)领导:

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4)控制:

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2.管理的原理

⑴系统原理:

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等。

所谓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所谓动态性原理,是指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

所谓开放性原理是指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

所谓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发生各种联系。

这些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就是系统的环境,环境也是一个更高级的大系统。

如果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能够保持最佳适应状态,则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

否则,一个不能适应环境的系统则是无生命力的。

所谓综合性原理,是指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⑵人本原理:

主要包括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等观点。

⑶责任原理:

主要包括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合理设计职位和委授权限,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等观点。

⑷效益原理:

认为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应确立正确的效益观,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效益等。

⑸伦理原理:

认为一个组织要想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不仅需遵守法律,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或讲究伦理。

3.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4.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

行政组织结构的层次性

第一个层次是由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细胞,即职位——工作人员的排列组合,形成一个行政工作单位。

第二个层次是由各个工作单位的有机排列组合,并由此形成一个工作部门。

第三个层次是由各个行政部门之间的有机排列组合,由此构成级政府组织。

第四个层次是由各级政府之间的有机排列组合,由此形成一个国家的政府系统。

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

(1)合理的组织结构,能有效地满足行政组织目标的需要

(2)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合理的组织结构,能使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4)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提高微观和宏观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

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

(1)任务与组织平衡;

(2)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3)分工明确,合作良好;(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5.管理层次与幅度

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

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减小。

则管理层次增加。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型结构形态。

6.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

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7.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8.行政执行应遵循原则

(1)绩效原则

绩效原则是指行政执行的全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监控阶段的所有行为都必须按照适用经济的原则进行,力求以最小的执行成本获得最佳的政策效果。

(2)符合决策原则

符合决策原则指所有的行政执行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协调的方向都必须符合所执行的政策和决策的精神,不能自行其是,甚至歪曲执行。

(3)灵活变通原则

由于现实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行政执行必须具有灵活变通的特性,适应执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执行计划,以保证原有决策、政策的圆满实施。

(4)民主集中制原则

行政执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搜集意见、不断调整执行方案的过程,因此,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集思广益,又有适当的集中,保证执行过程有效开展。

9.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BudgetAccounting)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10.行政公共关系

行政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1] 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行政公共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权威性。

(2)对象的复杂性。

(3)传播的优越性。

(4)目标的独特性。

11.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

(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12.审计监督特点

第一点是审计的本质:

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本质具有两方面涵义:

其一是指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其二是指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第二点是审计特征,审计与经济管理活动、非经济监督活动以及其他专业性经济监督活动相比较主要具有以下3点基本特征。

其一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业务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其二权威性。

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

其三公正性。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3.行政处罚与处分的区别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虽然都是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制裁行为,但有较大区别:

(1)作出决定的主体范围不同。

行政处罚是由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作出的,这而行政处分是由受处分的公务员所在机关,或上级机关,

(2)所制裁的对象不同。

(3)采取的形式不同。

行政处罚的形式、种类很多,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而行政处分的形式只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六种形式。

(4)行为的性质不同,行政处罚属于外部行政行为,以行政管辖关系为基础;而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前提。

(5)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

(6)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

14.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评价行政系统的主要标准。

15.提高行政效率途径

(一)必须对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是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两个根本转变”的实现;二是要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三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四是要实现办公自动化现代化。

(二)通过完善非组织因素以提高行政效率。

一是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监督;

二是要加强行政协调和沟通;

三是要加强政府公关,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四是要加强行政伦理道德建设;

五是要加强现代行政文化建设。

16.领导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1)集体决策原则。

(2)分层决策原则。

在重大决策时,需把庞大的决策目标分解为若干项具体子目标,然后针对子目标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

(3)客观性决策原则。

无论制定决策方案,还是作决策的可行性分析,领导者都要面向客观现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

(4)多标准决策原则。

凡重大决策方案,通常都要满足多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5)排斥性决策原则。

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体现不同观点的决策方案中进行选择,这称作决策的排斥性原则。

一般说来,没有不同的见解,就不可能有好的决策。

(6)相对性决策原则。

即领导者的决策必须依据客观外界情况的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

(7)开放性决策原则。

(8)完整性决策原则。

合法性、实事求是、系统性、效益性、科学性、信息性、预测性、可行性、民主性、反馈性

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第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说构成了理论来源。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18.经济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19.商品

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定义:

(1)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狭义的商品仅指符合定义的有形产品;

广义的商品除了可以是有形的产品外,还可以是无形的服务。

比如“保险产品”、“金融产品”等。

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2.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五种职能: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3.通货膨胀与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24.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

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主要是商品生产技术的对比,优胜劣汰,以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其表现形式是市场供求影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其本质是价值规律自发使社会资源在各生产部门间流动。

25.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认真抓好的重要环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为实现这个目标,

第一,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第三,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四,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6.价值规律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值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7.国民收入

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即国民生产总值(GNP)。

28.我国银行体系

中国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管。

中国银行业协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是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

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外资银行。

29.公民个人储蓄的作用

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第一,为国家积累资金;

第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第三,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0.新型工业化道路表现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从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主要表现为:

(1)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节约的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4)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劳动力资源的能力。

31.技术

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

32.科学

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

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33.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是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科学精神应包括15个方面的特征:

(1)执着的探索精神

(2)创新改革精神(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4)理性精神(5)求实精神(6)求真精神(7)实证精神(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9)协作精神(10)民主精神(11)开放精神(12)功利精神(13)可重复和可检验(14)实践精神(15)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

34.科学方法及特点

科学方法是指: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

简单地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类所有认识方法中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

(1)鲜明的主体性,科学方法体现了科学认识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2)充分的合乎规律性,是以合乎理论规律为主体的科学知识程序化;

(3)高度的保真性,是以观察和实验以及他们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考察,保证所获得的实验事实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35.国家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3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高新科技对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 

37.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本质

技术创新被定义为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商业应用有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其他商业活动。

它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

简单地说,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

38.中国五大科学技术奖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39.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40.“863”计划

1986年3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积极倡议下,我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为了跟踪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41.基因技术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奠定了基因技术的基础。

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家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的产物。

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

至70年代,DNA重组技术(也称基因工程或遗传工程技术)终获成功并付之应用,分离、克隆基因变为现实。

不少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相关基因和病毒致病基因陆续被确定。

42.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

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43.“克隆”技术

“克隆”(Clone)本意是无性繁殖,它不靠性细胞而是生物的体细胞进行繁殖。

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44.激光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光是从组成物质的原子中发射出来的,原子获得能量后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就是激发状态),它会以光子的形式把能量发射出去。

而激光,就是被引诱(激发)出来的光子队列,这光子队列中的光子们,光学特性一样,步调极其一致。

45.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 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46.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

它是高技术的前导,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47.种子

一般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3个部分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铠甲”,起着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可以发育成植物的根、茎和叶。

胚乳是种子集中养料的地方,不同植物的胚乳中所含养分各不相同。

48.种子的三证

所谓“三证一签”即是:

种子种苗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检疫证和标签。

49.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

种质系指农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

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50.品种

品种是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